清華舉行基科班20年慶典 楊振寧三問「一流科學家培養」

2021-01-08 人民網

原標題:清華舉行基科班20年慶典 楊振寧三問「一流科學家培養」

  清華大學物理系「基科班20年·學堂班10年慶典活動暨拔尖人才培養論壇」近日舉行。作為曾經的「授課老師」,96歲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出席慶典,並三問「一流科學家培養」的問題,希望引發更多人的思考。

  「第一,是否有這樣的現象?為何存在這樣的現象;第二,是否有可以改進的地方?第三,這個問題是否重要?是否值得我們進行研究?」楊振寧說,「對於創建(培養)一流科學家不太成功這件事,是值得討論的。」

  記者從清華大學了解到,該校物理系基礎科學班1998年創建。清華大學數理大類首席教授、清華學堂物理班首席教授朱邦芬介紹,基科班的建立是為物理學、數學等基礎學科培養富有創新意識和國際競爭能力的拔尖人才,為對數理基礎要求較高的其他學科培養具有良好理科素養的新型人才。

  課程設置方面,基科班重視數學物理基礎,課程設置包括18門物理和數學主幹課,其中9門物理課、9門數學課。師資方面,聘請多名優秀教師授課。楊振寧曾在2004年秋季學期,為物理系大一新生140多人上《普通物理》。「楊振寧先生每周一次給學生答疑,自己出考卷、參加巡考。」清華大學物理系副系主任阮東回憶。

  在學生培養方面,在因材施教、拔尖人才和跨學科人才培養等方面成效顯著, 已培養了不少活躍在各行各業、勇於創新的優秀畢業生。

  清華基科班早期畢業學生培養已有不少脫穎而出,朱邦芬舉了一個例子,基科9班55人中有17人在一流機構任教,包括史丹福大學、香港大學等高校;有5名同學獲得美國Sloan獎(斯隆獎),這一獎項被稱為「諾貝爾獎」風向標。

  清華學堂物理班以學生潛心物理學學習和研究、成長為國際一流物理學家為導向,自2008級進入學堂計劃以來,培養了一批具有國際視野、有志於從事基礎研究的優秀學生。基科班和學堂物理班已成為清華大學物理系學術聲譽的一張「名片」。

  在「基礎科學班20年學堂班10年拔尖人才培養論壇」上,朱邦芬院士結合清華大學物理系基礎科學班20年和學堂物理班10年的辦班經驗做關於拔尖人才培養的專題報告。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史靜寰教授、清華大學物理系尚仁成教授以及物理系基礎科學班畢業生王剛分別發言。來自入選「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的16所高校的17位老師,以及來自40所中學的46位老師隨後就拔尖人才培養議題展開了廣泛討論。

  (光明融媒記者 鄧暉)

(責編:劉婧婷(實習生)、熊旭)

推薦閱讀

圖解:一張"教育成績單」 看砥礪奮進的五年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教育事業取得了歷史性進展,總體發展水平躍居世界中上行列,培養了一大批高素質人才,提高了全民族素質,推進了科技創新、文化繁榮,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民生改善做出了重要貢獻。 【詳細】

「雙一流」建設名單落地:非新無以為進,非舊無以為守這次「雙一流」高校遴選採取競爭優選、專家評選、政府比選、動態篩選的方式,是認定「雙一流」建設高校,而不是確定「雙一流」身份。「雙一流」建設,從方案設計之初就強調不是終身制,不是固化的。【詳細】

相關焦點

  • 頂級科學家姚期智,71歲放棄美籍,被楊振寧請回國的他有多厲害
    而一般只有對計算機事業做出過巨大貢獻的人才會榮獲這個獎項,從1966年創辦到今天為止,獲得這個獎項的人數只有70多人,可想而知評選要求之嚴格,並且每年只有一個名額。 在上個世紀,獲得圖靈獎的大都是歐美科學家。直到2000年,姚期智的出現打破了這一規律,就算到現在為止,他還是唯一一位華人獲獎者。
  • 楊振寧清華本科執教 為大一新生講基礎物理(圖)
    簡短的開場白後,曾經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楊振寧面對130多位大一新生,開始了他為清華本科生講授普通物理的教學生涯。  9月13日上午,清華六教,82歲的楊振寧面對來自清華物理系和基礎科學班大學一年級的130多張稚氣面孔,從秒、光速等最基礎的物理量開始,一邊用清晰的英文講解,一邊在演示的幻燈上寫下定義、公式和推導過程。
  • 大音若希 大愛無聲--楊振寧
    由於他在學術上的地位,許多外國科學家對中國持友好的態度,楊振寧的功勞是非常之大的。1971年上半年,楊振寧參加保釣運動。作為海外華裔科學家訪問新中國的第一人。1971年10月,楊振寧在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舉行的「歸還衝繩協定」聽證會上作證。他從歷史、地理和現實的角度全面講述了釣魚島是中國領土的事實,為維護中國領土完整做出了重要貢獻。
  • 98歲科學巨匠楊振寧:字跡鏗鏘提名一所211大學,而非清華北大
    35歲拿下諾貝爾物理學獎,被《自然》雜誌選評為千年來影響世界的20位物理學家之一,並且是唯一一位還尚在人世的大佬——楊振寧。這位科學巨匠想來大家都有所耳聞,在04年之時還傳出了與小54歲的研究生翁虹結婚的消息,震驚當時,成為了人們口中的「談資」,娛樂明星的關注度在楊老面前也是得甘拜下風了。
  • 楊振寧的偉大幾人知?清華物理界的頂梁柱,娶的少妻也是清華博士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狄拉克的量子力學,楊振寧先生的規範場,堪稱20世紀前沿物理學界的裡程碑。霍金的成就,在前沿物理學家中,並不算頂尖成果。而對於祖國,他更是問心無愧。一己之身,提高清華大學冷原子凝聚態的科研水平幾十年。
  • 一直被網民「詆毀」科學家:其實楊振寧也是愛國巨匠,我們要尊敬
    20世紀的物理學裡程碑,一是相對論(愛因斯坦),二是量子力學(狄拉克),三是規範場(楊振寧)。對比霍金,我們的確欠楊振寧一個道歉。楊振寧當然也是偉大的,同樣值得我們宣傳和學習。2000年,《自然》評選了人類過去千年以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只有20多人上榜,楊振寧先生在這個評選中,名列第18位,並且他還是這個榜單裡唯一一個在世的物理學家。
  • 「資料」歷年知名人士對科學家楊振寧的評價
    ,不僅在學術前沿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也對清華大學的辦學理念和管理體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為學校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發揮了重要作用。顧秉林透露,他任校長時「楊振寧推薦了著名計算機專家姚期智來清華任教,為後來清華引進大量高端人才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還把在清華的工資都捐了出來,用於引進人才和培養學生。
  • 中山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系復辦30周年慶典圓滿舉行
    中山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系復辦30周年慶典圓滿舉行
  • 清華和北大的客座教授葛惟昆關於中外人才培養的幾點思考
    於是有錢學森之問:「為什麼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沒有培養出自己的大師?」錢學森現在又有楊振寧之問;「對於創建一流科學家不太成功這件事,是值得討論的。我國教育在培養人才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大量人才為國家經濟發展和科學進步做出了基礎貢獻。但是我們的人才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呈現扁平狀分布,缺少出類拔萃的特別傑出的人才,即所謂大師、或一流科學家。根據我在境外高校二十多年學習和教學科研的經驗,我覺得西方教育體制和成才模式有幾點值得借鑑之處。第一, 自由的環境、開放的空間。
  • 北京大學哲學系舉行100周年慶典
    近日,中國現代教育史上最古老的哲學系——北京大學哲學系100周年慶典在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發來賀信。她希望北大哲學系以建系100周年為契機,繼續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落實教育規劃綱要,繼承優良傳統,堅持育人為本,突出辦學特色,不斷改革創新,努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培養造就更多的優秀人才和思想名家;堅持服務社會,推動學術創新,推出更多對理論創新和文化傳承創新具有重大影響的標誌性成果,打造中國氣派、中國風格、世界水平的精品力作
  • 楊振寧姚期智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二人均有多個外國院士頭銜
    值得注意的是,楊振寧、姚期智均來自清華,分別擔任著清華高等研究院名譽院長和清華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  1 楊振寧與姚期智  封面新聞記者注意到,在數學物理學部的院士名單中,楊振寧排在五位楊姓院士的最後一位。他的前面,是1997年當選中科院院士的楊應昌教授、著名的物質磁性領域專家。
  • 清華數學系:造就思維縝密基礎紮實的優秀人才
    例如,在1948年的中央研究院院士選舉中,五位數學家當選為院士,其中有三位是清華的老師:華羅庚、陳省身和許寶祿。  到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之前,當時的清華數學系應該說是全國發展最好的數學系之一。經過20多年的努力,今天清華數學系的基礎數學、應用數學、概率統計、計算科學、運籌與規劃一系列學科得到了很好發展,清華的數學科學系已建設成為一個布局完整、學科齊全的綜合性大學數學系。   記者:那麼清華數學系在本科生人才培養方面有哪些特色和舉措?
  • 楊振寧一年用了中國納稅人多少錢?
    (2),據人民網2007年1月19日文章《門在哪個方向? 楊振寧人生途中的意外》:在楊振寧2003年底搬到北京清華大學長住以前,清華大學早已蓋好了三幢「大師邸」,一幢給楊振寧,一幢給楊振寧安排到清華工作的林家翹,另外一幢後來給了楊振寧由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請回清華的傑出電腦數學專家姚期智。
  • 楊振寧獲終身成就獎,大部分中國人不知道他的偉大!
    文丨難得君9月21日,2019年度求是獎頒獎典禮在清華大學舉行,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清華大學教授楊振寧被授予「求是終身成就獎」,獎金300萬元。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邵峰以及普林斯頓大學教授顏寧教授被授予2019年度「求是傑出科學家獎」,獎金各100萬元。
  • 致敬楊振寧先生
    楊振寧當然也是偉大的,同樣值得我們宣傳和學習。2000年,《自然》評選了人類過去千年以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只有20多人上榜,楊振寧先生在這個評選中,名列第18位,並且他還是這個榜單裡唯一一個在世的物理學家。
  • 楊振寧被罵「滾出中國」:中國人,你真的不了解楊振寧
    ,是繼愛因斯坦和狄拉克之後,20世紀物理學最卓越的設計師(弗裡曼·戴森語)。 比較權威的1999年millennium poll physicist,將楊振寧列為古今最重要的18位科學家之一。 那份排名說這18名科學家不分先後,按照姓氏排,Y姓吃了大虧,楊振寧排在最末。
  • 清華教授朱邦芬:培養孩子成材的4要素!教育,要先學會「鬆綁」
    文 | 名師講學習方法朱邦芬,1948年1月出生於上海市,原藉江蘇宜興,凝聚態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數理學部院士,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教授,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英國物理學會會士。2003年—2010年間,任清華大學物理系系主任。
  • 清華副校長籌建西湖大學,斥資200億,稱5年超清華,現狀引人深思
    中國目前大學綜合排名前兩位是清華和北大,其中清華以94.6的評分穩居榜首,直接比第二名高出二十多分,堪稱無可爭議的第一。但是在2015年,國內一眾高端學者聯合倡議創建一所新型民辦大學,並聲稱5年內超越清華,而領頭人不是別人,正是清華大學副校長施一公。於是,一所前所未有的新型大學在浙江西湖拔地而起。
  • 顏寧:我國的天才科學家,回國奉獻10年又返美,楊振寧這樣評價
    顏寧:我國的天才科學家,回國奉獻10年又返美,楊振寧這樣評價!「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從火藥發明到火箭升空,從鴻雁傳書到信息通訊,人類社會的發展史可以說是科學技術的進步史。上至國防建設,下到衣食住行,科技影響著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而科技的創新突破則離不開科學家的努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