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清華舉行基科班20年慶典 楊振寧三問「一流科學家培養」
清華大學物理系「基科班20年·學堂班10年慶典活動暨拔尖人才培養論壇」近日舉行。作為曾經的「授課老師」,96歲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出席慶典,並三問「一流科學家培養」的問題,希望引發更多人的思考。
「第一,是否有這樣的現象?為何存在這樣的現象;第二,是否有可以改進的地方?第三,這個問題是否重要?是否值得我們進行研究?」楊振寧說,「對於創建(培養)一流科學家不太成功這件事,是值得討論的。」
記者從清華大學了解到,該校物理系基礎科學班1998年創建。清華大學數理大類首席教授、清華學堂物理班首席教授朱邦芬介紹,基科班的建立是為物理學、數學等基礎學科培養富有創新意識和國際競爭能力的拔尖人才,為對數理基礎要求較高的其他學科培養具有良好理科素養的新型人才。
課程設置方面,基科班重視數學物理基礎,課程設置包括18門物理和數學主幹課,其中9門物理課、9門數學課。師資方面,聘請多名優秀教師授課。楊振寧曾在2004年秋季學期,為物理系大一新生140多人上《普通物理》。「楊振寧先生每周一次給學生答疑,自己出考卷、參加巡考。」清華大學物理系副系主任阮東回憶。
在學生培養方面,在因材施教、拔尖人才和跨學科人才培養等方面成效顯著, 已培養了不少活躍在各行各業、勇於創新的優秀畢業生。
清華基科班早期畢業學生培養已有不少脫穎而出,朱邦芬舉了一個例子,基科9班55人中有17人在一流機構任教,包括史丹福大學、香港大學等高校;有5名同學獲得美國Sloan獎(斯隆獎),這一獎項被稱為「諾貝爾獎」風向標。
清華學堂物理班以學生潛心物理學學習和研究、成長為國際一流物理學家為導向,自2008級進入學堂計劃以來,培養了一批具有國際視野、有志於從事基礎研究的優秀學生。基科班和學堂物理班已成為清華大學物理系學術聲譽的一張「名片」。
在「基礎科學班20年學堂班10年拔尖人才培養論壇」上,朱邦芬院士結合清華大學物理系基礎科學班20年和學堂物理班10年的辦班經驗做關於拔尖人才培養的專題報告。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史靜寰教授、清華大學物理系尚仁成教授以及物理系基礎科學班畢業生王剛分別發言。來自入選「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的16所高校的17位老師,以及來自40所中學的46位老師隨後就拔尖人才培養議題展開了廣泛討論。
(光明融媒記者 鄧暉)
(責編:劉婧婷(實習生)、熊旭)
圖解:一張"教育成績單」 看砥礪奮進的五年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教育事業取得了歷史性進展,總體發展水平躍居世界中上行列,培養了一大批高素質人才,提高了全民族素質,推進了科技創新、文化繁榮,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民生改善做出了重要貢獻。 【詳細】
「雙一流」建設名單落地:非新無以為進,非舊無以為守這次「雙一流」高校遴選採取競爭優選、專家評選、政府比選、動態篩選的方式,是認定「雙一流」建設高校,而不是確定「雙一流」身份。「雙一流」建設,從方案設計之初就強調不是終身制,不是固化的。【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