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楊振寧先生

2020-08-27 江南吳越

對比霍金,我們的確欠楊振寧一個道歉。

霍金去世了,有人說:這是全人類的損失。

確實,霍金21歲患漸凍症全身癱瘓,卻仍然能夠在理論物理學中取得非凡成就!平常人若是遭此不幸,估計連活下去的勇氣都沒有,更不要說成長為一名傑出的物理科學家了。

作為全球最暢銷的物理科普書籍作者,西方媒體對霍金的宣傳和重視,也是霍金家喻戶曉的重要原因。

但是,西方媒體怎麼評價自己的科學家,那是人家自己的事,我們管不著。但是作為中國人,不假思索地跟著西方媒體的尾巴炒作,甚至越過西方媒體直接給霍金封神的做法,是有失公允的。

各種「最偉大的科學家」逝世、「最聰明的大腦」離開了、「愛因斯坦之後的第一人」去世,等等不實文章流傳出來,估計連西方人都會目瞪口呆。

為什麼這麼說呢,霍金一生的傑出成就有目共睹,但在前沿物理學領域,霍金的物理學成就並不是頂尖成果

如果要評選「愛因斯坦後的第一人」的話,楊振寧或與其同等偉大的前沿物理學家,才有資格入圍。

但很遺憾的是,如今在中國打開網絡輸入霍金兩個字,出來的全是各種溢美之詞,而打開網絡輸入楊振寧三個字,則全部都是一些誹謗謠言或花邊新聞,甚至還有許多惡毒的詆毀和羞辱之語。

這很悲哀。怎能一邊對別人家的大師盛讚若懸河,卻又一邊對自家的宗師棄之如敝屣呢?

今天說這些並不是要貶低誰或抬高誰,只是想要客觀地講清楚事實。客觀事實是:霍金十分了不起,值得宣傳和紀念以及學習。楊振寧當然也是偉大的,同樣值得我們宣傳和學習。

2000年,《自然》評選了人類過去千年以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只有20多人上榜,楊振寧先生在這個評選中,名列第18位,並且他還是這個榜單裡唯一一個在世的物理學家。

與他一同登上這個榜單的其他人,全部都是已作古的科學巨匠,包括牛頓,愛因斯坦,麥克斯韋,薛丁格,波爾,海森堡等等……



▲(楊振寧是榜單上唯一在世大師也是唯一的華人。)

然而現實卻是,眾人崇拜迷戀霍金,少有崇拜楊振寧的。

很多人轉發霍金去世的新聞,其實根本沒有看過他的物理學科普書籍,或者根本就看不懂。他們轉發霍金,只是為了假裝自己有文化,熱愛物理學。

這些人其實根本不懂物理學,他們不了解宇宙,不欣賞物理,更不對宇宙深處的那些秘密感興趣。因為,一個對宇宙有真正崇高探索之心的人,是絕對會尊重和敬仰楊振寧先生的。

就因為他放棄美國國籍回歸中國?娶了與他年齡相差懸殊的翁帆?還是因為他在建國初期沒有回國?

事實上,網上關於他的這些言論都是極其偏激斷章取義的,翁帆出身不俗,人家本來就是清華的博士。在學霸的精神世界裡,只有高山仰止的終極學霸才值得自己仰慕。而楊振寧,無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吧。

然而謠言辱罵遠不止這些。

還有人說他回國養老的。

但他們同樣在說,中國這不好,那不好,又是霧霾又是毒食品,那楊振寧是回國吸霧霾養老?楊振寧回國後,把自己的資產都捐獻用於中國的科研,有這種養老的嗎?

還有人說他自私,沒有早點回到中國、逃避稅收說、說他幫助美國?

拿愛國主義來指責楊振寧,實在牽強。退一萬步講,即便有過美國國籍,楊振寧從來沒有做過傷害中國利益的事情。

事實上,根據權威渠道提供的材料顯示,楊振寧先生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一直都有一顆中國心,始終在為中國物理學做奉獻。

楊振寧和錢學森關係很好,並且和兩彈元勳鄧稼先先生也是親密摯友。他們不僅在學術上有諸多交流,且楊振寧還在生活和工作上對鄧稼先有諸多幫助。在鄧稼先遭到困難的時候,楊振寧老先生還積極發聲堅決支持鄧老。

對此,鄧老的夫人許鹿希也曾經說過:「他們之間的情義堪比戰友和親兄弟。」

楊振寧的確沒有和錢學森一起在中國最危險的時候回國,但這並非是他的本意。當年楊振寧先生有過回國的念頭,但是大家研究之後沒有同意。

錢學森老先生是做應用物理研究的,他的研究成果可以直接用於造飛彈,是新中國最最迫切需要的東西。

但是楊振寧先生不一樣,楊先生是搞前沿物理研究的,他的研究成果在當時的中國國內很難馬上發光發熱。因此當時大家的意見都是,希望他繼續留在國外發揮作用。

也正因為如此,楊振寧先生才接受了這一建議,繼續留在國外做研究。

要知道,當時的新中國極度孱弱,西方有些國家個別政客甚至會直接罵中國人是黃禍、黃皮豬、垃圾人種。所以有些國際科學交流學術會議或場合,總是特別排斥中國科學家,這十分不利於中國科學事業的發展。

而楊振寧先生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利用自己在前沿物理學界積累的人脈和影響,積極在國外活動,說服各個國際學術研究交流組織,幫助中國科學家參與國際交流。楊振寧先生的努力,觸動了很多國家的科學家,他們紛紛站出來幫助中國科學家,為中國打開了學術交流的大門。

並且,楊振寧先生留在在美國做的物理研究的那些年裡,工作性質和「給美國人造飛彈」沒有任何直接關係。他所主持的最前沿物理研究,短時間內不可能作為任何武器應用,並且這些學術成果,楊振寧先生都印在腦子裡,帶回了中國。

1971年,楊振寧開始回到中國旅居並開展物理學教育以及講座。七十年代的中國並非像今天一樣富足,而是依舊十分貧窮落後,很多家庭都吃不飽飯,還有數億人在溫飽線上掙扎。

由於當時國內局勢和經濟形勢依然很不樂觀,所以物理學科研條件和物理學科知識儲備十分短缺,很多方面的研究都是一片空白。

因此,楊振寧回到中國旅居後,把自己的家產都捐給了國家,然後全身心地投入了搭建前沿物理學教育體系的工作當中。

按照美國物理學界的權威評價,楊振寧是繼愛因斯坦和費米之後,第三位物理學全才。

另外,楊振寧還是最早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 The first Chinese to win the Nobel prize,而且是在1957年,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這件事的意義也絕不亞於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

為什麼?

因為在當時的條件下,中國的科研水平和條件都不如別人,可鄧稼先卻站出來說「中國人也可以造原子彈」,而與此同時,楊振寧也站出來說,「中國人也可以獲得諾貝爾獎」。

所以,這給中國人帶來的精神衝擊是突破性的,是中國年輕一代科學人信心的基礎性支撐。

實際上,楊振寧自己也曾多次在許多場合表示,他取得諾貝爾獎的最大意義,就是幫助克服了中國人覺得自己不如人的心理。

但是,他給年輕一代帶來的還不僅僅是信心。

1978年3月,在楊振寧等人的倡導下,中科大創建首期少年班。

1980年,楊振寧在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發起成立「與中國學術交流委員會」,資助中國學者去該校進修。

1983年12月28日,楊振寧向鄧小平建議:「國外認為,搞軟體15—18歲較有利。」由此,科大少年班設立了計算機軟體專業。

1984—1986年,楊振寧倡議的「億利達青少年發明獎」。「吳健雄物理獎」和「陳省縣數學獎」相繼成立。

1997年,在楊振寧建議下,清華大學決定根據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經驗,成立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楊振寧把在清華的工資都捐了出來,用於引進人才和培養學生。

2003年底,楊振寧回北京定居。清華大學蓋了三幢「大師邸」,一幢給楊振寧,一幢給姚期志,一幢給林家翹,姚和林都是楊振寧勸回來的。

楊振寧如今儘管已經90多歲,卻依然會給本科生上課,用自己豐富的人生閱歷啟發指引著這些中國科學界的未來人才。

所以,楊振寧不僅科學成績令世界矚目,他給我們國家帶來的貢獻也同樣是巨大的,其中很多都是改變中國明天的寶貴資源。

他,獨自一人把清華大學的冷原子凝聚態的科研水平提高了幾十年。

他,義務參與建設了中國六十多個一流的物理實驗室。

他,全身心投入了中國物理學的教學工作,開展諸多免費講座交流和實驗指導。——他和錢學森、鄧稼先、于敏一樣,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和敬仰的偉大科學家。

但現在,仍然有很多的中國人仍然被網絡噴子帶偏,寧願相信攻擊楊振寧的言論,也不相信他的真實事跡?這難道不可怕嗎?

還有那條流傳甚廣的謠言,是說楊振寧曾經問病床上的鄧稼先,為10元錢(指原子彈和氫彈研製成功之後的獎金)搞科研值不值。

關於這件事,鄧稼先的夫人許鹿希也有過闢謠,她說,這完全是子虛烏有的事情:我當時就在旁邊,楊振寧只是詢問病情。

這種智商欠費的言論,究竟是誰在帶節奏?

楊振寧被黑成這樣,就是中國輿論場奇特生態的寫照,是中國輿論場疾患深重的一個症候。不用說楊振寧了,中國的英雄人物群體,都沒有幾個是沒有被質疑和否定過的。

丁肇中在楊振寧70歲生日宴會上曾這樣說:提到20世紀的物理學的裡程碑,我們首先想到三件事,一是相對論(愛因斯坦),二是量子力學(狄拉克),三是規範場(楊振寧)。

事出反常必有妖,蹊蹺之處必有因。

妖魔化楊振寧背後的動機是什麼?

我們需要問一句,中國的輿論指揮棒,到底在什麼人手裡?

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的。回國不需要理由,不回國才需要理由!

好怕他們為這個國家和民族,為人類文明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之後,卻仍只能收穫惡意的負面評價。

好怕多年以後的中國人會憤怒地聲討我們這個時代的輿論:

西方媒體對得起霍金,但中國媒體對得起楊振寧嗎?


相關焦點

  • 世界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先生訪問寧夏大學
    人民網銀川6月22日電(記者周志忠)應寧夏大學邀請,世界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先生今天上午對寧夏大學進行訪問,並以《我的學習與研究經歷》為題,為寧大500餘名師生做了專場報告,同師生們進行了互動交流。清華大學黨委書記胡和平教授、寧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於革勝出席報告會。
  • 其實,楊振寧先生也是愛國巨匠!值得我們的尊敬
    楊振寧當然也是偉大的,同樣值得我們宣傳和學習。2000年,《自然》評選了人類過去千年以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只有20多人上榜,楊振寧先生在這個評選中,名列第18位,並且他還是這個榜單裡唯一一個在世的物理學家。
  • 楊振寧先生和愛因斯坦的科學成就是同一個級別的嗎?
    楊振寧先生無疑是屬於卓越貢獻的科學家!NATURE曾經對他評價為影響千年的人類科學家之一!當然NATURE如此嚴謹的機構對他做出如此的評價,絕對是一些道理的!但與愛因斯坦相比,儘管兩者都是偉大的科學家,但咱認為楊振寧仍然無法與愛因斯坦平起平坐,那麼我們來看看有哪些地方是有欠缺的!
  • 為什麼說楊振寧先生牢牢地站在了現代物理的C位?
    今天我們不談論外國,就說說物理學中最出色的中國人-楊振寧先生。楊振寧先生的歷史地位,放眼物理學的歷史,可以排在前20,甚至是10-15行列。下面的這張圖可以看出,楊振寧牢牢的站在了現代物理學家的C位。你們知道這張照片中都是誰嗎?都是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大咖。由此可知,在世界上楊先生的名譽和聲望有多高。
  • 楊振寧受邀與愛因斯坦交流,過程1.5小時,楊振寧:啥都沒學到
    在此背景下,毋庸置疑,楊振寧先生是中國人的驕傲。楊振寧先生在攀登科學高峰上取下的明珠,彰顯了中國人民的自信心。實際上,不僅楊振寧先生,而且他的重要合作夥伴李政道先生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這裡致敬楊先生和那個時代的一大批科研工作者。
  • 中科院院士朱邦芬:回歸後楊振寧先生所做的五項貢獻
    楊振寧7歲來到清華園,那年他父親楊武之應聘到清華大學任算學系教授。清華大學物理系和算學系當時都在科學館辦公,科學館是楊振寧小時候最喜歡的一個地方,尤其夏天,裡面特別涼快。2003年楊先生正式回到清華大學任全職教授。之後他創辦的高等研究中心從理科樓搬回到科學館,楊先生形容自己的人生畫了一個圓。
  • 楊振寧先生一個科學大師為什麼會被大眾變成「娛樂明星」?
    楊振寧先生在粒子物理學 ,統計力學 和 凝聚態物理 等領域作出了裡程碑性貢獻從楊振寧先生上述所得獎項,可以說明,稱他為科學大師是實至名歸,恰如其分的但是,自從楊振寧先生82歲娶了28歲的翁忛、放棄美國國籍、加入中國國籍後,網上評介急轉直下,什麼年輕時為美國作貢獻,年老了回國養老,抱小姑娘。 只要打開網頁,要麼是他在什麼地方演講,要麼他與誰對話,要麼他與翁忛生了孩子,要麼他在秀恩愛,秀書法,秀口才,楊振寧先生,一個科學大師完全變成了一個娛樂明星。
  • 98歲的楊振寧先生,是如何稱呼翁帆的父母?他的稱呼盡顯高情商!
    雖然世俗對他們投以異樣的目光,可這兩個人仍然堅定的走到了一起,28歲的翁帆嫁給了82歲的楊振寧。楊先生寫給妻子的一首情詩:「上帝恩賜的最後禮物,給我的老靈魂,一個重回青春的歡喜。沒有心機而又體貼人意,勇敢好奇而又輕盈靈巧,生氣勃勃而又可愛俏皮,是的,永遠的青春!」
  • 翁帆:為了楊先生(楊振寧)身體,我十六年來都是早睡
    優秀是會讓人發光的,楊振寧先生在物理學上的造詣之深讓這個剛剛進入大學的姑娘心中升騰起了濃濃的敬意,而翁帆憑藉著活潑開朗的性格也給楊振寧和杜致禮夫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不懼流言蜚語,毅然奔赴愛情 翁帆第二次見楊振寧是在楊振寧的原配夫人杜致禮因病去世的四個月後。聽聞杜致禮女士不幸逝世的消息之後,翁帆表達了自己心中濃鬱的悲痛之情,她貼心地安慰楊先生。
  • (原創)為什麼只有楊振寧先生主動站出來否定自己?
    (上圖:小行星環俯衝、撞擊是地質變化的動力;衝擊波層流裡高速流動的物質轉化的金屬氫聚合形成巖石與礦物)(3)物理學描述的對象已經與客觀世界嚴重脫節,卻只有楊振寧先生主動站出來否定自己!(上圖:物理學也有「名利場」,楊振寧先生說盛宴已過,就是否定自己,指出物理學已經進入歧途)
  • 我們欠楊振寧先生道歉和謝謝!媒體帶偏輿論,蒙蔽了我們的雙眼。
    楊振寧當然也是偉大的,同樣值得我們宣傳和學習。2000年,《自然》評選了人類過去千年以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只有20多人上榜,楊振寧先生在這個評選中,名列第18位,並且他還是這個榜單裡唯一一個在世的物理學家。
  • 我國著名科學家楊振寧先生 在當前物理界的地位
    看圖這就是我國著名科學家楊振寧先生
  • 楊振寧終身成就獎怎麼回事?楊振寧個人資料為什麼能獲得終身成就獎
    9月21日,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在「2019年度求是獎頒獎典禮」念起著名愛國實業家査濟民先生的詩歌《借放翁句告兒孫》,「我想今天在坐的每一個年紀比較大的人都會特別欣賞這首詩。」當晚,由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會主辦、清華大學承辦的「2019年度求是獎頒獎典禮」在清華大學舉行。典禮上,今年的重磅獎項「求是終身成就獎」授予楊振寧,獎金三百萬元人民幣。
  • 楊振寧「自爆」:稱小21歲嶽父母為翁先生翁太太,常一起住很熟
    我國偉大的物理學家楊振寧先生,想必大家都知道吧!他曾在37歲就已經獲得諾貝爾獎,之後一直在科學研究的領域發光發熱,帶領學生研究出的楊米爾斯定理也同樣是物理界一個偉大的飛躍。百度他的人生學術建樹一欄,你會發現楊振寧的著名科研成就超過13項。有人說:如果諾貝獎不限制一人一生得一次,那楊振寧至少得兩次不成問題。
  • 楊振寧憶先生葉企孫:對清華有相當大影響,但為人低調不顯露
    他先後創辦清華大學物理系、理學院和北京大學磁學專門組,培養了包括錢學森、鄧稼先、楊振寧等在內的一大批著名科學家,被譽為「大師中的大師」。7月16日,清華大學物理系舉辦的葉企孫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會上,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回憶,在清華園初見葉企孫時,雖不相熟,但深感其為人低調。
  • 楊振寧先生給出答案
    施一公先生,曾任清華大學副校長、西湖大學教授、清華大學教授,是國內頂尖的生物學家,在細胞凋亡、膜蛋白兩個領域頗有建樹。施一公有五個學生,分別是顏寧、白蕊、萬蕊雪、閆創業、柴繼傑。每一個學生,都在各自領域中有一定奉獻。
  • 國寶級學者——楊振寧
    許多國人一聽到「楊振寧」這個名字,腦子裡很難想到關於他的光輝事跡,能想到的只有網上的流言蜚語。國人對楊振寧先生的評價褒貶不一,其中大部分貶低的評價是關於楊振寧先生當年未像鄧稼先先生那樣,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毅然回國;當然,還有一部分人是因為楊振寧先生與翁帆女士的愛情而貶低他。
  • 向年近百歲的科學家——楊振寧,致敬
    最近,98歲高齡的楊振寧先生攜妻子翁帆女士亮相一業內活動。此消息一出,迅速霸佔頭條,分分鐘上熱搜。楊振寧不用過多地描述,他是整個20世紀最光輝燦爛的物理學家。他自幼聰慧,四歲便能認識3000個字。在學習的道路上,順風順水,直至提出《宇宙不守恆》而獲得物理學諾貝爾獎。
  • 我們欠楊振寧先生一個道歉?當初聽他的建議,光刻機不會卡脖子!
    事實上,我國的光刻機研究起步很早,關於光刻機的製造其實早就被中國最牛的物理學家楊振寧提出過,然而就是因為【那些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思想】,讓我們如今陷入如此被動的局面。楊振寧出生在1922年,沒有趕上相對論、量子力學蓬勃發展的黃金歲月。不過楊振寧可以算作是那黃金歲月之後最傑出的幾位物理學家之一,他的科學成就除了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弱相互作用下宇稱不守恆外,還有更重要的楊-米爾斯方程。楊-米爾斯方程為之後的弱相互作用和電磁相互作用的統一以及粒子物理標準模型的建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楊振寧:我稱呼翁帆父母翁先生翁太太,我們也一起住一起旅遊
    ——楊振寧作為當代著名科學家,楊振寧一席話通俗易懂的同時亦惹人深思。關於楊振寧,最為人所熟知的便是他曾與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獲得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成為最早的華人諾獎得主之一。他廣為人所詬病的便是曾經加入美國國籍,雖然其間是因時代之局限性不得已而為之,但是卻註定他一生要因此蒙上「罵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