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持之以恆,知識豐富了,終能發現其奧秘。」——楊振寧
作為當代著名科學家,楊振寧一席話通俗易懂的同時亦惹人深思。關於楊振寧,最為人所熟知的便是他曾與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獲得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成為最早的華人諾獎得主之一。
他廣為人所詬病的便是曾經加入美國國籍,雖然其間是因時代之局限性不得已而為之,但是卻註定他一生要因此蒙上「罵名」。而除卻國籍之事以外,最為人所熱議莫過於他與翁帆的那一段忘年戀,因此,他的「罵名」儼然蓋過了他所有的功績。
一、「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
2004年11月5日,82歲的物理學家突然宣布迎娶28歲的研究生翁帆,一場輿論迅速在全國範圍內席捲開來,一時間這場顛覆人們固有思想認知的婚姻湧上了風口浪尖。
說來諷刺,不知多少人是通過這場忘年戀,方才認識這個獲得過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偉大科學家。
與此同時,數之不盡的謾罵席捲開來,作為暴風眼的楊振寧與翁帆二人卻是始終不為所動,在質疑聲中夫妻和睦美滿,他們的愛情持續至今已然16年。兩人在此之前實際上是各有一段婚姻的,而翁帆亦是與楊振寧的原配相識。
楊振寧的元配叫做杜致禮,於1950年8月26日,23歲的杜致禮與28歲的楊振寧結為夫妻,才子佳人成一時佳話。
兩人攜手53年互相依偎,共育有三個孩子,可謂美滿之至,楊振寧有此一番成就亦離不開妻子背後幾十年如一日的支持與陪伴。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杜致禮於2003年10月因病去世,空留已然年過百半的楊振寧黯然神傷。
眾所周知人一旦到了年齡就會愈發覺得孤單,「老伴,老伴」重點在於一個互相陪伴互相依偎,因而杜致禮去世導致楊振寧面對諾大的房間,卻只覺空曠曠的,似乎整個人被刨除了一大塊。
因而楊振寧決定再為自己尋一良配來互相陪伴,彌補這一缺失。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他遇到了翁帆。
不過楊振寧也曾坦言,即便沒有遇到翁帆他也會尋找另一位「翁帆」,畢竟杜致禮去世之後他的生活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平日裡太太照顧的一應俱全之事,如今在他看來格外的厭煩。
他直言不想要這樣的生活。誠如一個半生在生活瑣事方面事無巨細無需操心的人,當突然面對這些亦是格外的手忙腳亂,又遑論楊振寧已至暮年?因此,他的生活總需要一個「翁帆」的出現。
反觀翁帆,早在學生時代便文靜乖巧,為同學老師所讚許,良好的家教儼然將她培養成了一位名副其實的大家閨秀。
大學畢業之後,她投入到了工作當中,期間與一位名不見經傳的普通人開啟了第一段婚姻,為此她辭去工作想要作為一名相夫教子的全職太太。然而這段婚姻卻讓他失望透頂。
面對家暴深受其害的翁帆苦不堪言,萬般無奈之下毅然決然的選擇了離婚。的確,家暴往往只有零次與無數次,面臨這些還是早有決斷的好,多少人因一時之容忍而半生受害?
離婚之後,翁帆並未一蹶不振,繼續為了未來的美好生活而奮鬥,她通過努力學習知識考進了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翻譯系的碩士班。
2004年,在楊振寧老年喪偶而翁帆離異的情況下,兩人於這一年間頻頻見面,在很多地方都留有他們的足跡,例如石奧村,抑或是楊振寧於清華大學的住所等地,直到後來兩人宣布領證結婚。
相較於翁帆第一次婚姻的盲目,或許此刻的兩人在這段婚姻當中,都更加清楚自己所需要的是什麼,因而各取所需罷了。不過早在兩人走到一起之前,他們便早已相識,甚至於彼時翁帆與楊振寧的前任妻子杜致禮關係亦是不錯。
1995年,彼時的翁帆尚且在汕頭大學讀大一,當時在那裡舉行首屆華人物理學大會,楊振寧攜手其妻杜致禮受邀參加,而彼時負責接待他們的恰恰就是翁帆。
在大會期間,翁帆的善良、純粹、沒有心機,給兩夫婦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因此後來她與楊振寧夫婦之間始終保持著書信聯繫。因此,在楊振寧與翁帆兩人步入婚姻之前,實際上已經有著將近十年的往來,當然其間亦有著杜致禮的參與。
那麼時至今日,兩人之間顯而易見是幸福的,每每兩人共同出席任何活動,皆能看到楊振寧與翁帆十指相扣的畫面。至於外界的冷嘲熱諷,對於這兩位人生觀堅定的夫婦而言並沒有造成任何的影響。
二、婚姻是兩個人的事情,亦不是兩個人的事情。
縱然兩人之間感情十幾年如一日,但是這場婚姻註定是突破了人們世俗的觀念,由此方才招致對於楊振寧「老牛吃嫩草」「晚節不保」,對於翁帆「趨炎附勢」等諸多謾罵與攻擊,雖然這些旁人的言論可以置之不理,但是雙方的家人呢?
例如,楊振寧的子女,抑或是翁帆的父母,他們對於這段婚姻如何看待?而這些來自於家人的不解顯然比外界的輿論要更讓人抓狂。然而並沒有如外界某些看客所期盼的場面發生,楊振寧與翁帆的父母顯然相處的很和諧。
例如楊振寧在一場訪談之中,被問及與翁帆的父母相處如何,對此他直言,「我稱呼翁帆父母翁先生翁太太,我們也一起住一起旅遊。」
先生這一稱呼無論在我國抑或者國外,都是一個尊稱了,而這一稱呼顯然是避免了其間年齡差距上的尷尬。顯而易見,翁帆的父母對於此事早已經看開了,或許隨著時間他們亦是真正的拋卻世俗眼光認識到了這一場婚姻的本質。
然而最開始翁帆的父母並非如此,他們得到消息之時亦是震驚惱怒的,試問誰家的女兒不是個寶貝?尤其是翁帆在家中最為受寵,亦最討父母喜歡。
當女兒突然提出要嫁給一個相較於父母還要大上20歲左右的老年人之時,誰又不是惱怒不堪呢?那麼為何導致他們認可了這段婚姻,甚至於同楊振寧夫婦二人一同旅遊,偶爾居住一起?
究其原因,首先必不可少的便是來自於翁帆的堅持。即便是作為父母也要無法完全左右當事人的意見,不過做父母的一旦發生此類事件甚至會為了名聲而斷然絕交。
而翁帆的父母並未如此,他們尊重了翁帆的意見。不過亦可想像在其中翁帆又是歷經怎樣一番斡旋。
但凡對於這件事情有絲毫的猶豫為父母所捕獲,那麼父母以此站住跟腳,繼而否決便是必然的。然而正是翁帆的堅決,方有了父母最後的妥協。
其次,回歸到婚姻的本質,最重要的是兩個人互相愛護,婚姻幸福。而楊振寧對於翁帆顯然亦是憐愛的,而正是楊振寧的用心打動了翁帆的父母,以至於他們之間的關係非常和諧。
而對於翁帆,楊振寧一席話之間便能看出他的用心。他曾坦言,自知兩人年齡差距之間頗為明顯,因而也就註定他要先一步撒手人寰。若是到了彼時,翁帆可以另嫁。對於翁帆的未來,楊振寧作出如此安排。
而同樣,對於楊振寧翁帆亦是用盡一番心血,即便如今九十多歲高齡,楊振寧依舊神採奕奕,其間自能看出翁帆付出了多少。
正是如此,認識到了兩人之間的婚姻建立在彼此幸福的基礎之上,翁帆的父母也就對此不做抗拒,如同尋常人家一般與大齡女婿楊振寧相處的頗為和睦。
由此可見,婚姻的基礎永遠在於兩人彼此關愛,且能夠為彼此帶來幸福的基礎之上。而除此之外,許多客觀條件例如,年齡,貧富,都是不存在的。因為每個人所需所求都不一樣,有的人只是希望另一半能夠給予一份心安。
不妨且看,那些門當戶對,年齡相當的婚姻又豈是完全幸福的?又有多少如同楊振寧與翁帆之間相處溫馨愜意?因此,任何一段婚姻只要兩人幸福,其餘諸多都是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