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居》中,鄔君梅扮演的宋太太說過一段非常經典的話,大概意思是男人年輕時需要墊腳石,中年需要強心針,晚年需要根拐棍,而這些角色,都是女人在扮演。
不得不說,宋太太的話非常現實,無法反駁。漢武帝先娶陳阿嬌,陳阿嬌有個厲害母親,成為他登上帝位的墊腳石;再娶衛子夫,衛子夫水般柔情,是他建千秋功業時的解語花;最後娶鉤弋夫人,鉤弋夫人年輕貌美,是他晚年因為衰老無力感到苦悶時需要的一抹青春亮色。
「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年齡相差太大的婚戀在古代都會被取笑,現代社會就更不用說了,畢竟我們的婚戀文化還是沒有脫離傳統。而每次說到現代「爺孫戀」,人人都會想到楊振寧和翁帆這對夫妻,16年前,28歲的翁帆嫁給了82歲的楊振寧,引爆輿論。
楊振寧這個名字在科研學術界影響力太大了,他的成就不可否定,而當一個人有了名氣和地位,人們自然而然就會去關注其私生活。翁帆作為楊振寧續娶的妻子,不可避免會被拿來和楊振寧之前的妻子杜致禮比較,很巧的是,遇到楊振寧時,杜致禮、翁帆都是青澀女學生。
杜致禮出生於1927年,在軍人家庭長大,無論出身、性格、年齡還是才貌都與楊振寧十分匹配。17歲那年,杜致禮在西南聯大附屬中學讀書期間認識楊振寧,當時楊振寧獲得了碩士學位,只等手續辦好就要出國留學,他去杜致禮的班上教數學,於是緣分開始了。
那會兒杜致禮還顯得很文弱,但大家閨秀氣質讓她在人群中脫穎而出,被楊振寧注意到。後來楊振寧在美國做研究,杜致禮也在美國求學,兩人都去一家普林斯頓的餐廳吃飯,意外碰上,很快定情。
楊振寧甚至為了杜致禮改變主意,取消了儘快離開普林斯頓的計劃。1950年8月,他們喜結連理。當時楊振寧28歲,如果他在這個年紀娶同樣28歲的翁帆,應該就不會招來那麼多議論。但結婚前,楊振寧又怎麼可能預料到杜致禮比自己小卻不如自己長壽呢。
2003年杜致禮便去世了,楊振寧已經年老,一個人特別孤獨。這時候新的緣分出現,他翻看舊照片時,看到了1995年夫妻倆和翁帆的合影,翁帆的眉眼和杜致禮年輕時候很像,讓楊振寧感到特別親切。
翁帆出生於1976年,初次遇見楊振寧時她還在汕頭大學讀大一,負責給來校做調研的楊振寧夫婦當嚮導。雖然她才19歲,做事卻很伶俐,人又聰明,很合楊振寧夫婦眼緣。但杜致禮在世時,翁帆與楊振寧交集不多,她甚至沒想過自己會嫁楊振寧,和一個普通人結婚了。
這段婚姻才一年多就宣告破裂,翁帆又將心思放到了學業上。杜致禮去世後,翁帆和楊振寧開始通信,感情日漸加深,翁帆和朋友在一起談到楊振寧會臉紅,而楊振寧也覺得翁帆讓自己更有活力,晚年喪妻的痛苦減輕了。
他們因為愛情結合,但外界看來,翁帆一定是想蹭楊振寧的地位名氣,畢竟楊振寧比她大54歲,何必嫁給這麼一個年齡能當自己爺爺的人。所以他們結婚16年以來,經常在採訪中遇到一些不那麼好回答的問題,比如「還會不會要孩子?」「沒有翁帆還會再娶嗎?」「將來會允許翁帆改嫁嗎」?
刁鑽一點的甚至直接問楊振寧:你比妻子父母年紀還大,如何稱呼自己的嶽父嶽母?面對這些問題,楊振寧都有自己的巧妙回答,他坦然表示,沒有翁帆,自己也會再娶;萬一自己如何,翁帆改嫁是沒有阻力的;至於稱呼問題,自己管翁帆父母叫「翁先生」、「翁太太」。
這樣的稱呼既避免了尷尬,又顯得非常尊重他們,楊振寧的高情商可見一斑。其實,這段忘年戀雖然惹人非議,但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只要彼此願意陪伴對方,且不涉及原則問題,忘年戀並不可恥,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