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年近百歲的科學家——楊振寧,致敬

2020-09-06 看路口那朵喇叭花

最近,98歲高齡的楊振寧先生攜妻子翁帆女士亮相一業內活動。此消息一出,迅速霸佔頭條,分分鐘上熱搜。

楊振寧

不用過多地描述,他是整個20世紀最光輝燦爛的物理學家。

他自幼聰慧,四歲便能認識3000個字。在學習的道路上,順風順水,直至提出《宇宙不守恆》而獲得物理學諾貝爾獎。先不說這個獎項是全球華人的第一個諾貝爾獎,單單是他提出的楊-米爾斯理論,就會讓不少物理學家望其項背。物理學界常常把他和愛因斯坦相提並論,可見其物理成就的巨大。


翻看老人家的履歷,你會發現,這個「期頤」老人光彩熠熠,和那個時代是相輔相成的。20世紀是一個奮鬥的世紀,特別對於中國人來講。他也不例外,除了自己的研究事業,還積極為祖國發展積極奔走,特別是在新中國外交中,做出重要貢獻。利用自己演講的機會,向外國人不斷地推薦中國,讓世人更加了解我們。

一場無法預測的愛情

如果不是因為這場充滿爭議的婚姻,也許一輩子除了行業內,外人也不會記住這個名字。而這樣一個看似大家都不應該關注的私人生活,卻成了街頭巷尾的談資。

2004年,楊振寧娶了自己的學生翁帆。一個82歲的老人,一個是28歲的年輕女人。本身就具有話題性,而這也成了他招黑的一個重要方面。


仿佛《倚天屠龍記》中的謝遜,身著屠龍寶刀,行為有悖常理,好像人人得而誅之的架勢。

不同的是,謝遜是因為心中充滿仇恨,大開殺戒;而楊老是因為一個,看似平凡卻不尋常的婚姻。

現代婚姻提倡一夫一妻制,所以古代的三妻四妾就不再是社會主流。而糟老頭娶年輕貌美的妻子,好像也是只有以前的地主惡霸才會幹。一下子,這樣的事情,讓人們熱血上頭;部分人怒不可遏,信口開河、破口大罵,斥責聲不絕於耳。

大有天下武林正派人士都要齊聚光明頂,剷除魔教教頭伸張正義之勢。想想這一幕,真的是好搞笑。


有失偏頗的評判標準

曾經的我也是頗為看不起,當然也是基於大家的種種猜測。比如:楊通過潛規則啦,翁是藉機上位啦等等。現在想想,那時也真的是無知淺薄。

一個很平常的事情,在某些人眼裡就是十惡不赦。我承認,巨大的年齡差距帶來的衝擊是有的,但人家是心甘情願,彼此珍惜的。何況老人家並不是停妻再娶,而是古代的方式「續弦」。

王志文飾演《大丈夫》中的男主,歐陽劍比女主顧曉珺大二十歲;另外《我的體育老師》中二叔和王小米,《愛我就別想太多》中李洪海和夏可可,都是老夫少妻的電視劇,觀眾們可都是看的津津有味,說不定心裡是無比的羨慕。


現實生活中王志文可是被稱為真實版的「韋小寶」,最後的嬌妻也比本人小很多歲,而人們就爭相吹捧,各種羨慕嫉妒恨。還有人認為:這樣的人真的是有本事,值得崇拜。

雖然私生活是別人的自由,可為什麼娛樂圈的人就能接受,到了科學界就無法容忍了呢?難道一個演技熟練的演員比一個科學家更值得人們去崇拜?不可否認演員的貢獻,但是要跟科學比起來,要麼就是沒有可比性,要有的話,還是差那麼一點意思吧。

難道這種公開的,你情我願的婚姻,比那種背地裡做盡齷齪,潛規則下屬,小三上位的各種「磚家」和「叫獸」不高尚的多?

負重前行,從未停止自己的腳步

記得同學的QQ籤名是「時間太短,來不及跟醜女人跳舞」,也許人生確實太短,沒必要跟噴子或者沒事閒磕牙的人來鬥嘴舌,他從未就此發聲,只是一直默默地做著自己的事情,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為祖國建設培養人才。

他像極了武俠世界中,武功蓋世的隱世高手。比如,《天龍八部》中的掃地僧,武功深不可測,卻做著平凡的工作。

而他的「武功」能量和心血,全部花在了默默地培養人才上面。

1975年,楊振寧向周恩來總理建議引進《科學美國人》,在鄧小平等領導的關心下,這本刊物成為改革開放後我國第一本版權合作的期刊,《環球科學》的前身。

1978年,在楊振寧和李政道等人的倡導下,中科大創建首期少年班。

1980年,楊振寧在美國石溪分校設立了CEEC獎金,專門支持中國各大學、各研究所人員到石溪做訪問學者。

1983年,在香港發起創立中山大學高等學術研究中心基金會。從成立至2007年結束,資助基礎研究項目數百個,同時還為中山大學建成一座研究大樓。

同年12月,他向鄧小平建議:「國外認為,搞軟體15-18歲較有利」,於是科大少年班設立了計算機軟體專業。

1985年,建立「億利達青少年發明獎」,並促成「吳健雄物理獎」、「陳省身數學獎」等多個獎項。

1986年,倡導興辦了「陳嘉庚青少年發明獎」。同年,應邀在南開大學數學所建立理論物理研究室。本著「立足南開,面向全國,放眼世界」的開放精神,開展一系列研究工作,為中國培養了一大批人才。

1994年創立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會和香港中文大學數學科學研究所。

1997年成立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並引進姚期智(堪比諾貝爾獎的「圖靈獎」的獲得者)等頂尖人才。

凡此種種,數不勝數。

而這些並沒有讓他停止腳步,再往後直到現在的幾十年,他依然奔走在給各個基金會,培養人才的獎項募集資金的路上。

也許,你認為像他這樣的人才,要錢還不是一句話的事情,那你就錯了。這些或多或少的獎金來源,都是基於社會募集而來。


正是認識到培養人才的重要性,所以,從2004年9月份起,還給本科生教授普通物理。

由於他所從事的研究是理論研究,所以很多人不能完全理解這一行,還以為是什麼坑蒙拐騙的東西,因為沒有人能證明它的正確性。

先不說這樣理解的片面性,世界上那麼多專家學者都認可,也說明他的成就和高度是不一般的。

人才才是一個國家真正的「國寶」

他就像一座「燈塔」,為他人指引方向;只有「航行」的人們才能知道他的作用,其他人也只是看看知道有這麼一座地標。

他在有生之年,心裡想的是怎麼給祖國培養人才,確實沒空搭理凡夫俗子的那些是非口舌。

而有些人總是打著人無完人的旗號,肆意的詆毀他人,看著別人的光輝熠熠,總是想方設法抓別人的小辮子。而對於楊老而言,他的弱勢好像就是自己的老婆翁帆。可偏偏這看似能抹黑的一環,卻又那麼天衣無縫。

多年來的相濡以沫,讓楊老精神抖擻。也從側面回擊了之前,這樣那樣的傳聞。而如今的情比金堅,恐怕是要讓那些詆毀的人,心裡不好受吧。


能有這麼一位科學家,是我們國家的幸運,也是人民的幸福。都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國有一老,同樣也應該視為珍寶。何況是這樣一位科學家呢?

相信楊老在有生之年也不會停下自己的腳步,我們即使沒能力幫忙,也請嘴下留情,不要打擾老人家的生活;如果有能力,可以適當地聯繫他創辦的基金會,為科學做點貢獻方才是正道。

相關焦點

  • 《活過百歲的秘訣》:複製98歲楊振寧的長壽「科學」,並不難
    文/任紫陌11月8日,98歲物理學家楊振寧,現身清華校園的消息,引起了熱議。這個拄著拐杖、健步如飛的高齡老人,與朋友有說有笑的散步,精神矍鑠。楊振寧生於1922年,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也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得者。
  • 致敬楊振寧先生
    楊振寧當然也是偉大的,同樣值得我們宣傳和學習。2000年,《自然》評選了人類過去千年以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只有20多人上榜,楊振寧先生在這個評選中,名列第18位,並且他還是這個榜單裡唯一一個在世的物理學家。
  • 楊振寧:深愛著祖國和妻子的偉大科學家,至今還在為國家而奔走
    楊振寧,1922年出生於安徽,1938年考入當時著名的西南聯合大學,一直讀到研究生畢業2004年,28歲的翁帆嫁給了82歲的楊振寧。直到現在,楊老還在為祖國不辭勞苦,做著貢獻,向楊老致敬,也向為新中國做出巨大貢獻的錢學森
  • 16年了,他們依然十指緊扣,楊振寧:1995年我就認識翁帆了
    楊振寧,中國著名物理學家,年逾百歲,仍然精神矍鑠。 1957年,35歲的楊振寧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回家擁抱妻子,感激妻子為他做的一切。丈夫所獲得的成就,讓杜致禮也感到很自豪。
  • 國寶級學者——楊振寧
    想到這,楊振寧沒有絲毫猶豫,立即向中國學者發出了邀請。基金會工作開展得十分成功,多年以後,楊振寧提到這個基金會依然十分自豪:「我是這個基金會的主席,當年與香港的朋友組織基金會,發動捐款建立中山大學高等學術研究中心,運作得很好。教授學者申請項目,基金會審查,通過了就給錢,迄今已有近兩百個項目了!」
  • 他免費給百歲老人看病近10年
    給這位百歲老人免費看病,項載成已經默默堅持了近10年。10月24日,項載成坐在診所的看診臺前,翻開一本又一本厚厚的門診日誌。自1983年開辦自己的中醫診所後,每逢遇到家境困難或年紀特別大的患者,他都會主動減免醫藥費。很多熟人都知道他的這個習慣,而好心的項醫生免費給繆阿婆看病的佳話,已在街坊鄰裡間流傳了很多年。
  • 翁帆:為了楊先生(楊振寧)身體,我十六年來都是早睡
    2004年,應楊振寧的邀請,翁帆前往廣西陪同楊先生進行了一次旅行。 都說旅行是最能考驗感情的事,經歷了這次廣西之旅,翁帆和楊振寧的對對方的了解更加深入了,感情也隨之繼續升溫。 翁帆的溫柔體貼讓楊振寧下定了決心,於是他不顧世人的眼光,在旅行結束後不久就向翁帆許下了陪伴餘生的誓言。
  • 致敬大師!北大院士唐有祺先生今迎百歲壽辰!
    致敬大師!北大院士唐有祺先生今迎百歲壽辰!應該引用國內的工作這一理念在今天已經成為中國科學家的共識學科自信也逐漸建立起來為了提升中國的化學學術水平唐有祺爭取到1993年國際晶體學聯合會大會的舉辦權這是中國首次舉辦規模最大
  • 楊振寧和翁帆這樣的爺孫戀是真愛嗎?
    編者按:楊振寧是美籍華裔科學家,曾經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在學術上是非常傑出的,甚至有人將他的科學貢獻和愛因斯坦相提並論,的確在統計力學、量子力學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論文著作是非常多的2017年楊振寧放棄外國國籍,又加入到中國國籍,目前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
  • 牛頓紀念日|為什麼291年後,我們仍要向他致敬
    引言1727年3月31日,「經典物理學之父」牛頓病逝於英國。今天,是他逝世291周年。「得到」作者卓克的這篇清單,帶你重新認識這位偉大的科學家。了解他,是向他致敬的最好方式。1. 使用硬幣時,我們要向牛頓致敬。牛頓晚年在英國皇家鑄幣廠工作時,發明了硬幣防偽技術——邊緣花紋,有效打擊了假幣。
  • 2019年「求是終身成就獎」授予了楊振寧,可你根本不了解他的偉大
    在過去的15年裡,代表著華人世界裡最高科學成就的楊振寧,為中國科學事業默默奉獻了近50年之久的他飽受著許多人的指責和謾罵,一些無良的媒體不去報導他的豐功偉績,卻故意去放大他的生活和隱私,連最起碼的尊重都沒有。求是終身成就獎其實楊振寧所做出的科學成就和對國家的貢獻遠比我們想像中的多得多。2019年「求是終身成就獎」頒給了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可以說是實至名歸。
  • 今天,向偉大的中國科學家屠呦呦轉發致敬!
    女性日曆 【今天,向偉大的中國科學家屠呦呦轉發致敬!】五年前的今天,因其發現的青蒿素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屠呦呦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這是中國科學家在中國本土進行的科學研究首獲諾貝爾科學獎,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屠呦呦對青蒿素的發現,已挽救上百萬人性命,大大降低了瘧疾致死率,點讚致敬!
  • 被尊為中國「居裡夫人」的吳健雄百歲冥誕 兩岸追思
    (中評社 黃文杰攝)  人民網12月10日電 據中評社報導,被尊為「中國的居裡夫人」吳健雄博士,今年百歲冥誕,兩岸都有紀念活動,臺灣中央大學10日上午邀請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丁肇中博士等人演講,並播放《表象與真實-物理科學的第一夫人吳健雄》紀錄片。
  • 楊振寧的「天賜愛情」——翁帆終究只是杜致禮的「替代品」而已
    楊振寧是世界頂級科學家,物理界的泰鬥,他的科學成就非常人所能企及。在妻子杜致禮去世後,已經82歲高齡的楊振寧迎娶年僅28歲的翁帆,輿論一片譁然。猜忌、揣測、謠言·····一時之間,滿城風雨。但是他們無畏世間異樣的眼光和閒言碎語,堅定地走下去。
  • 楊振寧的夫人翁帆愛財?她曾經向清華大學捐獻200萬美金!
    由於該文集需要三聯書店出版,於是作為總編輯的李昕與楊振寧和他的夫人有了交往。《曙光集》出版之後,李昕依然與楊振寧夫婦有著聯繫,楊振寧還邀請李昕去他在清華大學的家裡做客。李昕參觀了這位在全世界享有大名的科學家的住宅之後,回來後非常的感慨,他在自己的新浪博客中寫道:「翁帆結婚以後,將夫婦二人的存款捐贈給清華近200萬美元。
  • 紀念周有光誕辰115年!每當輸入pinyin,你就在向他致敬
    每當輸入pinyin,你就在向他致敬 2021-01-13 18: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楊振寧:2004年,我向翁帆求婚,她是上帝賜我的最後一個禮物
    楊振寧是世界著名科學家,是首位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科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丁肇中曾評價他說:「中國人在國際科學上建立不朽之功績者,乃至楊振寧始。」楊振寧對科學領域的貢獻舉世矚目,他也因科學成就而聞名海內外。然而,一次婚姻卻將楊振寧推上了風口浪尖,成為了輿論的爭議人物。
  • 楊振寧終身成就獎怎麼回事?楊振寧個人資料為什麼能獲得終身成就獎
    9月21日,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在「2019年度求是獎頒獎典禮」念起著名愛國實業家査濟民先生的詩歌《借放翁句告兒孫》,「我想今天在坐的每一個年紀比較大的人都會特別欣賞這首詩。」當晚,由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會主辦、清華大學承辦的「2019年度求是獎頒獎典禮」在清華大學舉行。典禮上,今年的重磅獎項「求是終身成就獎」授予楊振寧,獎金三百萬元人民幣。
  • 「資料」歷年知名人士對科學家楊振寧的評價
    :「楊振寧是美籍華裔科學家訪問中國的第一人,也是架設起中美之間科學家友誼和交流橋梁的第一人。月,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錢三強收到時在美國訪學的周光召院士的來信,周光召在信中談及了華裔科學家莫偉對海外華人科學家的看法:「莫偉找我談了三次,談了一些情況和意見……他說有些美籍華人隨便向中國領導提意見,有些人不了解中國情況,有些人有私心,……莫講據他看:只有李政道和楊振寧沒有私心,熱情希望把中國事情搞好。
  • 1957年總理與美談判成功,科學家有望回國,為啥楊振寧不回去
    楊振寧"棄武從文",從實驗物理轉到理論物理1922年,楊振寧出生於安徽合肥三河鎮,父親楊武之作為我國著名的數學家和數學教育家,遠渡重洋留學多年。母親雖然只略懂文字,但是對他的影響尤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