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98歲高齡的楊振寧先生攜妻子翁帆女士亮相一業內活動。此消息一出,迅速霸佔頭條,分分鐘上熱搜。
不用過多地描述,他是整個20世紀最光輝燦爛的物理學家。
他自幼聰慧,四歲便能認識3000個字。在學習的道路上,順風順水,直至提出《宇宙不守恆》而獲得物理學諾貝爾獎。先不說這個獎項是全球華人的第一個諾貝爾獎,單單是他提出的楊-米爾斯理論,就會讓不少物理學家望其項背。物理學界常常把他和愛因斯坦相提並論,可見其物理成就的巨大。
翻看老人家的履歷,你會發現,這個「期頤」老人光彩熠熠,和那個時代是相輔相成的。20世紀是一個奮鬥的世紀,特別對於中國人來講。他也不例外,除了自己的研究事業,還積極為祖國發展積極奔走,特別是在新中國外交中,做出重要貢獻。利用自己演講的機會,向外國人不斷地推薦中國,讓世人更加了解我們。
如果不是因為這場充滿爭議的婚姻,也許一輩子除了行業內,外人也不會記住這個名字。而這樣一個看似大家都不應該關注的私人生活,卻成了街頭巷尾的談資。
2004年,楊振寧娶了自己的學生翁帆。一個82歲的老人,一個是28歲的年輕女人。本身就具有話題性,而這也成了他招黑的一個重要方面。
仿佛《倚天屠龍記》中的謝遜,身著屠龍寶刀,行為有悖常理,好像人人得而誅之的架勢。
不同的是,謝遜是因為心中充滿仇恨,大開殺戒;而楊老是因為一個,看似平凡卻不尋常的婚姻。
現代婚姻提倡一夫一妻制,所以古代的三妻四妾就不再是社會主流。而糟老頭娶年輕貌美的妻子,好像也是只有以前的地主惡霸才會幹。一下子,這樣的事情,讓人們熱血上頭;部分人怒不可遏,信口開河、破口大罵,斥責聲不絕於耳。
大有天下武林正派人士都要齊聚光明頂,剷除魔教教頭伸張正義之勢。想想這一幕,真的是好搞笑。
曾經的我也是頗為看不起,當然也是基於大家的種種猜測。比如:楊通過潛規則啦,翁是藉機上位啦等等。現在想想,那時也真的是無知淺薄。
一個很平常的事情,在某些人眼裡就是十惡不赦。我承認,巨大的年齡差距帶來的衝擊是有的,但人家是心甘情願,彼此珍惜的。何況老人家並不是停妻再娶,而是古代的方式「續弦」。
王志文飾演《大丈夫》中的男主,歐陽劍比女主顧曉珺大二十歲;另外《我的體育老師》中二叔和王小米,《愛我就別想太多》中李洪海和夏可可,都是老夫少妻的電視劇,觀眾們可都是看的津津有味,說不定心裡是無比的羨慕。
現實生活中王志文可是被稱為真實版的「韋小寶」,最後的嬌妻也比本人小很多歲,而人們就爭相吹捧,各種羨慕嫉妒恨。還有人認為:這樣的人真的是有本事,值得崇拜。
雖然私生活是別人的自由,可為什麼娛樂圈的人就能接受,到了科學界就無法容忍了呢?難道一個演技熟練的演員比一個科學家更值得人們去崇拜?不可否認演員的貢獻,但是要跟科學比起來,要麼就是沒有可比性,要有的話,還是差那麼一點意思吧。
難道這種公開的,你情我願的婚姻,比那種背地裡做盡齷齪,潛規則下屬,小三上位的各種「磚家」和「叫獸」不高尚的多?
記得同學的QQ籤名是「時間太短,來不及跟醜女人跳舞」,也許人生確實太短,沒必要跟噴子或者沒事閒磕牙的人來鬥嘴舌,他從未就此發聲,只是一直默默地做著自己的事情,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為祖國建設培養人才。
他像極了武俠世界中,武功蓋世的隱世高手。比如,《天龍八部》中的掃地僧,武功深不可測,卻做著平凡的工作。
而他的「武功」能量和心血,全部花在了默默地培養人才上面。
1975年,楊振寧向周恩來總理建議引進《科學美國人》,在鄧小平等領導的關心下,這本刊物成為改革開放後我國第一本版權合作的期刊,《環球科學》的前身。
1978年,在楊振寧和李政道等人的倡導下,中科大創建首期少年班。
1980年,楊振寧在美國石溪分校設立了CEEC獎金,專門支持中國各大學、各研究所人員到石溪做訪問學者。
1983年,在香港發起創立中山大學高等學術研究中心基金會。從成立至2007年結束,資助基礎研究項目數百個,同時還為中山大學建成一座研究大樓。
同年12月,他向鄧小平建議:「國外認為,搞軟體15-18歲較有利」,於是科大少年班設立了計算機軟體專業。
1985年,建立「億利達青少年發明獎」,並促成「吳健雄物理獎」、「陳省身數學獎」等多個獎項。
1986年,倡導興辦了「陳嘉庚青少年發明獎」。同年,應邀在南開大學數學所建立理論物理研究室。本著「立足南開,面向全國,放眼世界」的開放精神,開展一系列研究工作,為中國培養了一大批人才。
1994年創立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會和香港中文大學數學科學研究所。
1997年成立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並引進姚期智(堪比諾貝爾獎的「圖靈獎」的獲得者)等頂尖人才。
凡此種種,數不勝數。
而這些並沒有讓他停止腳步,再往後直到現在的幾十年,他依然奔走在給各個基金會,培養人才的獎項募集資金的路上。
也許,你認為像他這樣的人才,要錢還不是一句話的事情,那你就錯了。這些或多或少的獎金來源,都是基於社會募集而來。
正是認識到培養人才的重要性,所以,從2004年9月份起,還給本科生教授普通物理。
由於他所從事的研究是理論研究,所以很多人不能完全理解這一行,還以為是什麼坑蒙拐騙的東西,因為沒有人能證明它的正確性。
先不說這樣理解的片面性,世界上那麼多專家學者都認可,也說明他的成就和高度是不一般的。
他就像一座「燈塔」,為他人指引方向;只有「航行」的人們才能知道他的作用,其他人也只是看看知道有這麼一座地標。
他在有生之年,心裡想的是怎麼給祖國培養人才,確實沒空搭理凡夫俗子的那些是非口舌。
而有些人總是打著人無完人的旗號,肆意的詆毀他人,看著別人的光輝熠熠,總是想方設法抓別人的小辮子。而對於楊老而言,他的弱勢好像就是自己的老婆翁帆。可偏偏這看似能抹黑的一環,卻又那麼天衣無縫。
多年來的相濡以沫,讓楊老精神抖擻。也從側面回擊了之前,這樣那樣的傳聞。而如今的情比金堅,恐怕是要讓那些詆毀的人,心裡不好受吧。
能有這麼一位科學家,是我們國家的幸運,也是人民的幸福。都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國有一老,同樣也應該視為珍寶。何況是這樣一位科學家呢?
相信楊老在有生之年也不會停下自己的腳步,我們即使沒能力幫忙,也請嘴下留情,不要打擾老人家的生活;如果有能力,可以適當地聯繫他創辦的基金會,為科學做點貢獻方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