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1 13: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
編者按
「百年風雨無悔,世紀人生有祺」
今天,是我國化學泰鬥
唐有祺先生的百歲壽辰
作為我國著名的化學家
中國科學院院士
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
唐有祺先生填補了國內結構化學的空白
開拓了化學生物學與分子工程學的疆土
唐先生的百年人生
正是他親筆寫就的
一部中國化學
從艱難生長到蓬勃興盛的史書
祺者,吉也
有唐先生,誠為家國之幸,時代之吉
謹以此文記錄先生的百歲人生
願先生平安康泰
願化學事業昌盛繁榮
1999年攝於北京大學院士座談會前
2008年3月14日在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物理化學論壇上作報告「我的科教人生」
2009年10月10日,北京大學化學院為唐先生舉行90華誕慶祝活動。唐先生在90華誕慶祝活動中
丹心學子唐有祺
百年前的上海市南匯縣新場鎮
富庶美麗,安寧和平
一代英傑由此出生
幾經風雨
這份曾由祖國給予他兒時的繁榮炬火
將由他重新點亮在嶄新的時代中
與學結緣,起於幼時
愛國熱忱,同樣早在胸中
唐有祺先入新式學堂,後進上海中學
教授雲集的學校成為科學啟蒙的搖籃
1936年在上海中學讀高二時在新遷的宿舍中
1931年戰火忽起、生靈塗炭
唐有祺隨同濟師生在大陸流離
從上海到金華,從柳州到昆明
蜀地佛寺的學堂中
知識的火種不滅,愛國的誓願不息
1941年隨同濟大學遷至四川李莊時留影
抗戰中,他投身實業,以學問報國
抗戰後,他遠渡重洋,為報國精進學問
師從名滿天下的學術泰鬥鮑林
在結構化學研究中不斷磨鍊精進
在蛋白質晶體學及分子生物學中
躋身國際前列
1942年大學畢業照
1947年在加州理工學院
知識雖無國界,愛國卻有赤心
當祖國發出了對遊子的呼喚
當韓戰的爆發阻斷了歸途
唐有祺毅然放棄了登臨頂峰的前景
瑞典、英國、法國
為回國幾次輾轉周折
當初為何赴遠,今日即為何歸來
唐有祺始終心系華夏、初心不改
1951年回國前夕在美國留影
實業志士唐有祺
投身國家建設
唐有祺最初的目光投向了實業
渡洋之前
他便為解國家資源不足之憂患
甘願放棄研究生學業和留學機會
先後投身制磷廠、鋼鐵廠、冶煉廠的籌建
抗戰期間
做電機和變壓器的電磁性矽鋼片奇缺
唐有祺尋覓到了絕佳的替代品——電解鐵片
開辦了重慶鐘聲電化冶煉廠
為提高成品率
他嘔心瀝血,日夜研究
重慶上空是飛機的轟鳴
冶煉廠中赤紅鐵水映照一顆拳拳赤子心
唐有祺敏銳地察覺到
解決功能材料問題的關鍵
在於對物質結構和性能的研究
磨刀不誤砍柴工
為此他遠赴重洋又歸來
一腔熱血,滿腹經綸
獻給了學堂與工廠
1987年在實驗室與林炳雄等討論
為更好地利用中國的特色資源
他率團隊測定了錫和鈉明礬石的結構
為了高效能催化劑的國產化
他完成了「環氧乙烷銀催化劑」的部分研製任務
提出了自發單層分散原理
沒有儀器
他便利用儀器組建知識克服困難
在簡陋的條件下完成研究、興建實驗室
他的課題永遠與實業相關
他的心永遠與家國相連
著書立說唐有祺
歸國僅一個月後
唐有祺開始執教清華大學化學系
開設了中國從未有的新課——
「分子結構和化學鍵本質」
介紹結構化學與化學鍵方面的
最新理論和方法
走出了中國對晶體化學、結構化學研究的第一步
1951年任教於清華
隨著院系調整,唐有祺來到北大化學系
自此,他的生活和命運與北京大學緊密相連
唐有祺在「分子結構和化學鍵本質」基礎上
開設「結晶化學」課程
彼時,結晶化學的內容
都分散在物理化學等課程中
這是一門世界範圍內從未開設過的課程
唐有祺自行編寫講義
引入X射線晶體學的前沿知識
決意從理論和實驗上深入開展物質結構研究
分子結構及化學鍵方向
也成為1953年北京大學請示的
今後發展工作重點問題之一
為儘快建立起晶體化學研究
唐有祺不僅培養學生
還在全國開設了師資培訓班
《結晶化學》作為我國學者自己編寫的
第一批高等學校新教材
於1957年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此後,唐有祺又在
化學系開設了「物質結構」課
仍堅持自己編寫講義
介紹分子結構和化學鍵本質
以及量子力學基礎和
研究分子結構的方法和原理
建國初期,我國結構化學人才奇缺
唐有祺挑起建設結構化學學科的重擔
1955年到中科院應用物理所
籌組結構化學研究工作
將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物理所
以及中國科學院化學所的力量聯合起來
建成了新中國首個X射線結構測定實驗室
開啟了中國的結構化學研究
培養出新中國第一批結構化學人才
1963年,唐有祺被任命為
北京大學物質結構編制計劃任務書的召集人
經過三年努力,物質結構研究基地初具規模
具備了正式承接國家重要研究課題的能力
安心著書立說
為的是共和國基礎學科的根基
1964年,唐有祺出版
《統計力學及其在物理化學中的應用》
首次將統計力學介紹到中國化學界
為中國化學的縱深發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1968年,唐有祺整理完成
《對稱性原理》上、下兩部講義
被日本高分子學界推薦為重要化學參考書
1973年,唐有祺完成
《化學動力學和反應器原理》一書
首次深入淺出地
將宏觀動力學與反應器原理的精髓
介紹給國內化學工作者
對後來我國研製高效聚乙烯、氧氯化
和環氧乙烷催化劑等
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1988年,《統計力學及其在物理化學中的應用》
獲得全國高校優秀教材獎
《北京大學百年化學經典》收錄了《對稱性原理》
和《統計力學及其在物理化學中的應用》
並再版發行
這些教材在國外也被哈佛、伯克利等
國外著名學府的華語學者奉為經典參考書目
確立學科唐有祺
為了確立分子工程學學科
唐有祺編寫了《分子工程學芻議》
和《國家「八五」基礎研究重大項目建議書》
1992年,「功能體系的分子工程學研究」被國家立項
北京大學作為主持單位
聯合吉林大學、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等科研單位
在全國範圍內分片建設分子工程學
如今,這一學科已經成為國際研究的熱點
1991年,唐先生在復旦大學舉行的材料化學報告會上講分子工程學
1994年北京大學化學系在國際上率先更名為
「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
並帶動全國乃至世界範圍內的「化學系」更名
分子工程學成為了
世界化學、材料、生物等學科共同的前沿
1997年9月20日在復旦大學化學系座談化學學科的現狀和動向
化學究竟是獨立的基礎學科還是隸屬於物理學
這一問題爭議了二十年
1997年,科技界再度流行起「化學消亡論」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綱要》
擬將化學從大學科中撤銷
作為物理學科的從屬
1998年10月30日中國化學會委託華東師大舉辦大一化學教育研討會,唐先生在會上講話,闡述《化學是個怎樣的學科》
緊急關頭
唐有祺聯合學者唐敖慶
給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寫信
力陳化學學科在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中的
「無可取代」
在化學界同仁的齊心協力下
國家科技部正式實施的《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
恢復了化學作為基礎學科的獨立地位
化學學科的生命在唐有祺的努力下得以保全
領航國際唐有祺
1979年7月唐有祺應美國晶體學會時任會長格勒斯克(Glusker)邀請,在檀香山參加美日晶體學報告會時留影
1980年,唐有祺從美國引進了中國第一臺四圓衍射儀。圖為工程師(後左)安裝調試完儀器後,唐先生檢查四圓衍射義的運行情況
為推動中國化學進一步走出去
唐有祺提議整合
北京大學物理化學專業的相關學科
1984年北京大學物理化學研究所
經唐有祺籌建正式成立
成為中國高校中第一個專門的物理化學研究機構
此後短短幾年間,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
獲得國家教委科學技術一等獎4 項,二等獎2項
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3等獎1項
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
1996年10月23日,當任大阪大學蛋白質研究所所長琦山文夫來北京大學,與北京大學物理化學研究所續籤合作協議
此外,唐有祺還整合了
北京大學與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的
結構化學研究力量
於1991年成立
北京分子動態和穩態結構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這是中科院與高等院校聯合建立的
第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之一
培養的科研人才遍布全國各地
有力地推動了中國科學的發展
加強學術觀點的輸出是走向國際化的重要一步
1984年,唐有祺決定創辦《物理化學學報》
鼓勵研究者紮實推進我國科技事業的發展
提高總體研究水平
為了讓中國的研究工作為國際所重視
他極力主張中國科技人員發表論文
應該引用國內的工作
這一理念在今天已經成為中國科學家的共識
學科自信也逐漸建立起來
為了提升中國的化學學術水平
唐有祺爭取到
1993年國際晶體學聯合會大會的舉辦權
這是中國首次舉辦
規模最大、人數最多、會程最長的國際學術會議
唐有祺奔走呼籲
建議制定支持在國內召開國際性會議的
具體優惠政策和國際交流經費
為中國長期的國際學術交流工作創造更好的條件
使中國學者站上國際講臺
1993年8月21日-27日第16屆國際晶體學聯合會大會(IUCr)在北京舉辦,開創了中國舉辦大規模國際會議的先河。唐有祺作為大會主席在開幕式作報告:中國的晶體學和晶體學界。
惜才謀局唐有祺
國家實施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期
大批科研人才流向國外及高薪部門
基礎學科的青年人才儲備出現危機
1993年,時任國家教委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的唐有祺
向國家領導人陳言
提出「儘快造就新一代高水平的學科帶頭人與骨幹
是一項極其重要而緊迫的戰略任務,應當引起重視。」
並兩次致信反映科技委專家們
關於「跨世紀人才工程」的具體建議
1993年參加政協會議
在他的推動下
10月,國家教委發布了
「跨世紀優秀人才計劃」實施方案
「跨世紀優秀人才計劃」基金試行辦法
以及「跨世紀優秀人才計劃」基金評審辦法
開創了中國科學
在教育領域設立優秀年輕人才計劃的先河
此後的「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
「百千萬人才工程」等計劃
更是大大推動了中國科學帶頭人與骨幹人才的培養工作
為國家的學科長久發展奠定了人才基礎
老一輩學者忠於祖國、篳路藍縷
成就了國家建立基礎學科的千秋大業
若問唐門何在?
只見結構化學、化學生物學
分子工程學等領域的青年學者
已經遍布中華大地、走向世界各地
先生立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查看慶祝唐有祺先生百歲華誕專題
相關連結
來源: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新聞中心
圖片: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
原標題:《致敬大師!北大院士唐有祺先生今迎百歲壽辰!》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