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微談教育
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分享、轉發!
施一公先生,曾任清華大學副校長、西湖大學教授、清華大學教授,是國內頂尖的生物學家,在細胞凋亡、膜蛋白兩個領域頗有建樹。
施一公有五個學生,分別是顏寧、白蕊、萬蕊雪、閆創業、柴繼傑。每一個學生,都在各自領域中有一定奉獻。
在施一公的學生當中,顏寧知名度比較高,但爭議性也比較大。主要爭議的兩個點,一個是顏寧為何評不上國內院士,第二個是顏寧為何出走美國。
01
顏寧,1996年進入清華大學中學習,2000年獲得清華大學學士學位。從清華大學畢業之後,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學習。
此時的施一公在普林斯頓大學中擔任教授職位,顏寧得以師從施一公。
2004年,顏寧繼續在普林斯頓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直到2007年,清華大學醫學院聘請顏寧擔任教授。
從2007年開始,到2017年,顏寧在清華大學擔任教授。
但在2017年5月份,顏寧接受普林斯頓大學邀請,擔任終身教授。在清華大學中任職兼職教授,這意味著顏寧未來的科研生涯,將於美國中度過。
02
在2017年5月份,顏寧被普林斯頓大學邀請為終身教授的消息,在網絡上火起來。網友們腦洞大開,想起一些不切實際的理由。
也有一些文章,在網絡上發出顏寧教授出走美國,是因為連續兩年時間裡申請不到自然科學基金會科研項目的消息。
現實是如此嗎?當然不是。顏寧教授自己也曾出來澄清過。
對於同意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任職終身教授,顏寧是這麼回應的。
我生怕自己在一個環境裡待久了,可能故步自封而不自知。換一種環境,是為了給自己一些新的壓力,刺激自己獲得靈感,希望能夠在科學上取得新的突破。另一方面,清華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都是我的母校,能夠在這兩所讓我驕傲的母校任教是我一直以來的理想。
在顏寧教授看來,在這兩所大學裡任教,都是極好的。沒有國界之分,只有科學。純粹做科學,這才是顏寧一直以來的夢想。
03
我們的顏寧教授是為國爭光,負責人的到美國大學任職。只是換一個環境做科研、為人類的事業做貢獻。
換個角度來講,美國的普林斯頓大學,能夠給予這麼年輕的一位教授以頂級終身職位,我們不應該很自豪嗎?這不是為我們爭光嗎?
哪來那麼多的質疑?
我們看看顏寧自身的成就,這是在為我們國人爭光!
「貝時璋」生物物理青年科學家獎《自然》評為十位「中國科學之星」之一2019年度「求是傑出科學家獎這些都是極大的榮耀,我們應該以顏寧教授為榜樣!
04
我們的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先生,也曾就顏寧到普林斯頓大學任教做出評價。
楊振寧先生並不認識顏寧,只聽說他做了重要的(科學)工作。
楊振寧對於顏寧出走,是這樣評價的。
普林斯頓請她去做講座教授這件事,當然代表了她確實做了非常重要的工作。不過她正在這個時候,大家都在看好中國前途的發展(的時候),她突然跳槽到普林斯頓去,這確實裡頭一定有很複雜的原因。我不敢講這原因是什麼,不過我覺得關注這件事的人,或者對這件事有影響的人,應該去想想到底這裡頭發生了什麼事情。我只能講,這裡頭有我沒法做想像的道理在裡頭。
楊振寧先生也說過,「這件事情是很奇怪的,但我希望網上不要亂講。這件事情需要了解,但在那講閒話、亂講,我認為是非常不好的。」
05
我們的楊振寧先生,在1983年時在香港的大學裡,對香港的學生們講。
「我讀過很多劉薰宇先生的著作,他寫過許多通俗易懂和極其有趣的數學方面的文章,是他的著作激發了我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著名的數學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谷超豪先生也曾經說過。
「對我影響最大的,是劉薰宇的《數學的園地》。他介紹的微積分和集合論的初步思想,把我帶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再此也力薦劉薰宇的這套數學書,希望它能夠提高您孩子的數學思維、成績。不再為數學考試而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