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一年用了中國納稅人多少錢?

2020-11-25 搜狐網

原標題:楊振寧一年用了中國納稅人多少錢?

一些非主流媒體經常炒作一篇,即所謂的《清華學子怒批楊振寧》。

1,這篇文章說:「作者自稱代表清華學子,是中國青年報記者賀延光。」經過查詢,賀延光並非清華畢業,資料顯示,他文革前為北京第92中學1966屆初中畢業生。1968年赴東北兵團插隊,1973年困退回京,在崇文區化學纖維廠當工人,後為革委會副主任。最後到《中國青年報》任攝影記者至今。

2,沒有任何材料證明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賀延光。而他的一些媒體的同事表示賀延光不太可能寫這類文章。

3,即使是賀延光所作,也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存在「有清華學子怒批」,哪些清華學子?是男是女?姓名?年級?院校?文章自始至終,沒有一個具體的「清華學子」露面。所以,這篇文章是不是代表「清華學子」的「心聲」就要大打問號。

4,筆者多次給一些清華物理系的學生打電話,他們都表示非常憤慨:楊老先生90歲還在帶學生,這些別有用心的人太無恥!

楊振寧的「別墅」和「待遇」的真相

在這篇文章裡面,這樣描述:

楊振寧的評價:

在中國住中國納稅人付出的1000多萬人民幣的帶電梯的二層別墅,在美國他的房子也只有100萬美元(600多萬人民幣)。

每年中國納稅人還要為他的高級消費付出幾百萬人民幣。遊山玩水,到處宣揚他的不倫戀。

1,賀延光有沒有寫過這篇文章尚不得知。

2,楊振寧在清華是有一座「大師公寓」。

(1),據《北京青年報》2002年6月19日報導:

「沒有飛簷挑壁,沒有豪華的外牆面裝飾,一水兒乳白色的石灰外牆面,一米多高的矮圍牆,外面看上去,三棟別墅小樓出人意料地樸素大方。一位頭髮花白的老師說:像楊振寧先生這樣的世界級大師,一年中有不少時間是在清華度過,給他們建一個舒適的家,值!何況,這些別墅比想像中要簡單和樸素得多呢!

(2),據人民網2007年1月19日文章《門在哪個方向? 楊振寧人生途中的意外》:在楊振寧2003年底搬到北京清華大學長住以前,清華大學早已蓋好了三幢「大師邸」,一幢給楊振寧,一幢給楊振寧安排到清華工作的林家翹,另外一幢後來給了楊振寧由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請回清華的傑出電腦數學專家姚期智。清華大學的這三幢兩層住宅,是有點美國新住宅風格的兩層小樓,就以目前大陸城市的一般水準,也算不上豪華。

(3),據深圳新聞網2016年3月31日文章《再說楊振寧先生》三聯書店總編輯李昕:翁帆結婚以後,將夫婦二人的存款捐贈給清華近200萬美元。翁帆和楊振寧並沒用去追求豪華生活,他們的家,裝修普通,陳設簡單,與一般平民無異。

至於有沒有電梯,不知道。從外景看,房子並不高大,是不是有必要安裝電梯呢?存疑。

3,據調查,清華大學當年並沒有把房屋產權給楊振寧,所以,價值「1000萬」還是「1000元」與楊振寧有關係嗎?現在北京三環一個平方的房價是接近十萬元人民幣,就算清華真的給他「1000萬人民幣」的房子,那算多嗎?一個頂級教授在美國要幾十萬美金的年薪,清華給楊振寧是100萬人民幣的「友情價」,還不抵楊振寧在美國的三分之一,就算這樣,楊振寧還把這100萬人民幣全部捐獻給學校,分文不取。楊振寧會在乎一套房子嗎?

4,楊振寧是2003年到清華長居的,那一年美元和人民幣的匯率不是1:6吧?怎麼知道「在美國他的房子也只有100萬美元(600多萬人民幣)」的?楊振寧在美國確實有一套價值100萬美金的房子,為什麼知道價值100萬美金呢?因為這套房子被楊振寧賣掉了,換成100萬美金捐獻給了清華大學(聶華桐院士語),「價值100萬美金的房子」的典故或許就是這樣來的,但折合人民幣不是600萬人民幣。

5,如何肯定「中國納稅人給他一年幾百萬人民幣」呢?有證據嗎?如果作者是賀延光,他只是一個記者,怎麼可能知道這個具體數字?

如果作者不是賀延光,那麼無名無姓、來歷不明的作者的話,我們為什麼要信他呢?

據南開大學理論物理研究室主任葛墨林院士回憶:楊振寧到南開多次開會,當時大陸學者5元夥食補助標準,外賓40元,楊振寧堅持平等,一樣吃5元夥食補助。

請問,一個吃5元夥食補助的老人,是怎麼一年花1000多萬的?

楊振寧還把清華給他的100萬人民幣年薪捐獻給學校,用於引進人才,加上歷年捐獻,累計捐獻超過600萬美金(注,1997年創建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捐獻100萬美金,2004年以後再捐獻接近200萬美金,加上在清華的20年工資)。

一個捐款捐物、生活樸素的老人,他一年需要多少錢?

6,楊振寧遊山玩水嗎?為了中國科教事業的發展,高齡的楊老先生不辭辛勞,往返奔波,訪問過國內幾十所大學,應聘擔任復旦大學、中山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南開大學、雲南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幾十所高校的名譽教授或兼職教授。他還在我國許多高校主持並且直接參與建立研究機構。比如,1986年他不僅應聘為南開大學的名譽教授,同時應陳省身之邀,負責建立南開大學數學研究所理論物理研究室,並擔任該所的學術委員會委員。對這個研究室的建立與發展,楊振寧從組織工作、專家構成、基本規劃到學術活動、研究方向、具體課題,他都親自過問,傾注了大量心血。值得一提的是,多年來楊振寧到處學術演講、參加科研活動,所有報酬分文不取。請問,這個是遊山玩水嗎?

7,老夫少妻就是不倫?那孔子的父親、歌德、毛澤東、孫中山、魯迅、胡適、葉劍英、李宗仁、張大千、甘地、卓別林、李敖這些同樣老夫少妻的偉人、猛人呢?人前拉個手就是宣傳了?莫非娶個妻子還要藏在家中?

原文又說:

「楊振寧對美國的貢獻遠遠大於中國。這位美籍人,效忠於美,服務於美,帶著諾貝爾的榮耀,晚年回到中國,吃住行盡享在美國不曾有的待遇,回贈中國人的,是一針針的麻醉劑」。

反駁:

1,對美國的貢獻為什麼不能大於中國?楊振寧確實在美國工作,但他的研究是基礎理論物理,其研究成果和軍工技術不同,是完全向全世界公開的。換句話說,我們中國人拿美國人的錢做出來成果,可以一分錢不花就直接拿過來用。

2,美籍華人效忠、服務於美國不是很正常嗎?可是,美籍華人就不能效忠、服務於中國嗎?楊振寧回國積極幫助中國提高科研水平,無償建設了多座實驗室,並不涉及軍工機密,這樣的「效忠中國」並不破壞兩國關係。

楊振寧創建南開大學理論物理研究室31年了,創建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20年了,如果從1971年在中美兩國關係解凍前訪華,為兩國關係奔走算起,就是服務了中國46年了。

3,吃住行他享受了美國不曾有過的待遇嗎?

(1)吃,剛剛說過了,5元夥食補貼的待遇。

(2)住,前面也說了,簡樸的小樓,裝修簡單。

(3)行,人家用總統車隊了?警衛開道了?並沒有看見。

2009年《揚子晚報》記載一個南京10歲的小男孩在祿口機場附件碰巧看見「楊振寧翁帆夫婦步行」,便和他進行了友好親切面對面的交流,而楊振寧一點架子也沒有。現在一個縣長出門都前呼後擁吧?

1997年《四川監察》有一篇《空中巧遇楊振寧教授》:

8月17日中千12時05分,上海紅橋機場,7號登機口排起了長隊。我突然看,前方有一個熟悉又陌生的面孔也在排隊。這不是楊振寧教授嗎?像他這樣的人物,怎麼沒人陪同?我先上了飛機坐在後艙的座位上。一會兒,他居然也坐在後艙我這一排。他穿一件普通襯衫,載一塊一點無光亮的普通手錶.。飛機起飛了。我說,「楊教授,您好!"他迅速回過頭來,看看我這個陌生的旅客,和藹地說:「你好。」於是有了下面一些對話。「您怎麼一個人呢?沒有人陪同您?」(他笑)「我身體很好,一個人就行。在西方都是這樣,不用人陪,另外過去一般是我太太同行,這次她的腰提東西時受了一些傷,在香港休.息,我先來了。

「那您怎麼不坐頭等艙呢?"他立即回答:「省錢唄!」「不是有單位請您,挾待您嗎?」「是呵,這樣可以給國內的接待單位節省一些錢。

1977年,楊振寧訪問蘭州大學

4,回饋中國人的是什麼?真是麻醉劑嗎?我想,楊振寧至少有這三個方面回饋:

今天的奧運會,中華健兒金牌拿到手軟,但回到100年前可不是這樣。在近代,種族主義歧視盛行,華人曾經被視為無能、愚昧、智力低下的土著,是楊振寧、李政道獲得諾貝爾獎為華人爭了尊嚴,從智力上證明我們不是智力上的「東亞病夫」。

即使是21世紀的中國,「一部分人富起來了」,依然是「出國移民不回來的多,學成回國奉獻的少」,楊振寧等少數人能夠回國為祖國效力,本身就是值得讚許的。絕大多數華人不回國,少數人回國做貢獻就有罪了?

楊振寧多次在蘭州大學講課(照片攝於1981年)

新華網記載:2011年4月20日上午,清華大學迎來建校100周年之際,胡錦濤來到清華大學考察。胡錦濤得知楊振寧年近九旬還在帶研究生並給本科生講課,總書記連聲稱道,並請他注意保重身體。

我們想想,二戰後,德國、日本等軸心國被炸成稀巴爛,結果不出數年,如迅雷般奇蹟崛起。它們憑靠的就是人才。

人才,就是國家發展的命根子。楊振寧為中國培養了兩代科研人才。

楊振寧是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創始人,該研究院在理論凝聚態物理、冷原子物理、理論計算機等領域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匯聚眾多國際一流學者。還是南開大學理論物理研究室創辦人,該研究室在國際上佔有一席之地,培養出了數名院士和大學校長。1981年,楊振寧在美國創建CEEC獎金,從美國和香港募集資金,專門支持中國科研人員到石溪進修培訓,截止2016年,已經有數百學者參加了培訓計劃,他們本身在

1983年,楊振寧創建香港中山大學高等學術研究中心基金會,促成了廣州中山大學高等學術研究中心的成立,資助國內純學術基礎研究項目,獲得國家部省級獎勵幾十項。清華大學前校長顧秉林評價:「楊先生是我國科學工作者的一面旗幟」。顧秉林透露,他任校長時楊振寧推薦了著名計算機專家姚期智來清華任教,為後來清華引進大量高端人才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還把在清華的工資都捐了出來,用於引進人才和培養學生。」據統計,楊振寧邀請、安排華裔科學家到中國工作後來做了中科院外籍院士的就有7人之多,如聶華桐、姚期智、林家翹、張首晟等人。

姚期智,被楊振寧私人邀請到清華的世界頂尖科學家。他在清華建立起世界一流的科研團隊。

楊振寧還十分關心中國的普通教育。《人民日報》記載,1995年,他受聘擔任中央電視大學「大學物理」課的主講。之所以這樣,他認為:「中國的貧困地方還很多,能夠用電視的方法,使得貧困地方的年輕人能夠接觸到新的知識,我覺得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廣東省科協黨組書記、副主席何真:「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教授經常參加國內的學術交流,國內已有不少地方通過楊振寧教授引進了不少『少壯派』高端人才,這其中包括楊振寧教授的弟子。」

愛國作家周小平的文章《醜化楊振寧翁帆,詆毀錢學森一家,是這個時代的不幸》的一段話可以做結語:

無論如何,造謠詆毀楊振寧的聲浪,的確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一種悲哀。它和那些鋪天蓋地詆毀錢學森、鄧稼先、于敏以及他們的愛人和親屬們的謠言一樣,都某些別有用心的人渣精心杜撰出來並經巧妙偽裝後,以「左」或「右」的方式刺激著國人的神經,然後達到讓好人蒙受苛責之目的,以此異化中國人的精神。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考啥好微信公眾號:kaoshahao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真浪費了納稅人的錢!
    花著國家的錢,受著高等的教育,顛倒三觀踐踏自己的國家,我們納稅人的錢,給這樣忘恩負義的無恥之徒,真的是浪費了!撰稿 | 一 一全球疫情肆虐,歐美成為新的「震中」,不少留學生紛紛選擇回國。這本無可厚非,畢竟每個人都有選擇更安全地方的權利。只是面對一票難求的現實困境,更多留學生選擇了在居住地居家隔離。
  • 帶寬租用價格費用一年多少錢
    今天介紹一下騰佑的機房以及不同線路不同帶寬的價格,想要了解帶寬租用一年多少錢的話,別走開喔!帶寬租用價格費用一年多少錢騰佑的機房主要在浙江麗水和河南鄭州。二、商丘機房坐立於中原商丘市神火大道中國聯通11樓,中原商丘聯通數據中心機房總出口帶寬為400G,一期帶寬通過120G多芯光纖直接接入ChinaNET骨幹。
  • 28歲的翁帆嫁給82歲的楊振寧,為了錢嗎,他們的愛情你了解多少?
    ,也是我們中國人引以為傲的響噹噹的人物,論物理科學方面的成就,楊振寧是不輸於霍金的。不過在晚年,由於楊振寧娶了一位比他小54歲的學生為妻,受到一些人的議論,被一些無良媒體抹黑,如若不然楊振寧可能被捧上了科學的神壇,倍加受人尊重和敬慕。那時有媒體稱楊振寧晚節不保年紀一大把了,還貪戀女學生的美色,翁帆也是因為錢和名利與楊振寧走到了一起的,然而事實並不是他們所報導的那樣,翁帆也不是因為愛錢才和楊振寧走到一起。
  • 2020年春季高考培訓一年多少錢
    2020年春季高考培訓一年多少錢,每個專業設備齊全,師資強大,讓每個想學春季高考的學員都能選到自己喜歡並且符合實際情況的專業。2020年春季高考培訓一年多少錢, 作為很多學生的升學途徑,山東春季高考又即將拉開帷幕,數學作為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還沒有開考就嚇退了很多學生,但是其實數學並不難,今天,煙臺天虹職業培訓學院的老師就針對春季高考數學考試,給大家做個簡單介紹!
  • 天長市考生文化課一年多少錢
    天長市考生文化課一年多少錢,☆名校共享的資源優勢學校定期與合肥市及省內頂級名校教育團隊開展教學研討、教學交流、參加名校聯考,實現與名校教育資源共享。天長市考生文化課一年多少錢, 某些機構上一次課便印一批資料,零散不成系統,容易丟失,不利複習;而提前編印資料成書,開班即發到學生手上,一直是小裡文化的一大特色。
  • 【回望2019·決勝2020】個稅新政實施一年,聽納稅人自己算算減稅帳
    從個稅「起徵點」提高至每月5000元,到養老、租房、子女教育等6項專項附加扣除引入,一年來,諸多減稅措施紛紛落地,牽動著大眾的切身利益。進入12月份,個稅納稅人更是迎來第一次彙算清繳。一年下來,大家的納稅單和收入帳有何變化?哪些群體受益明顯?還有哪些新期待?
  • 楊振寧公開反對,美國也放棄建造,中國為啥要堅持建大型對撞機?
    我國確實在規劃建造一個新的對撞機,但是作為高能物理界代表的楊振寧,卻公開聲稱我國不適合建造大型強子對撞機。高能物理領域是物理學裡的金字塔,雖然是要發展,可是以目前我國在這一方面的投入來看並不達標,首先就是在人才方面沒有太多基礎的,沒有人才盲目發展只是浪費金錢和精力。
  • 楊振寧對中國、對世界到底有何貢獻?絕對超乎想像
    昨天,98歲高齡的楊振寧現身清華校園,有媒體報導:沒見到楊老的妻子翁帆,多少還是有點意外。2004年,82歲的楊振寧與28歲的翁帆結婚,54歲的巨大差異,曾引一片譁然。時隔16年,熱點依然聚焦在兩人的情感問題上,到底是為什麼呢?
  • 楊振寧最後的堅持,阻止中國研究耗資上千億的超大對撞機
    20個物理學家中,唯一在世的一個,84歲那一年,他放棄了美國國籍,重新回到了中國,為中國的物理學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也為中國物理學人才的培養奠定了極大的物質以及文化基礎。 可以說,楊振寧先生的方向,就是中國物理界的方向,然而2019年,97歲高齡的楊振寧再次說出了一句令人震驚的話:我從沒有改變,反對中國建造CEPC的想法,五年前如此,今天如此,以後也是如此。
  • 楊振寧堅持反對中國建造高能加速器的歷史原因
    但是,楊振寧卻認為,美國的做法和經驗對中國並不適用,其教訓倒是要汲取。比如,當張文裕問美國高能物理發展成績的關鍵原因何在時,楊振寧說:「一個原因,經費充足,人才眾多,蘇聯在這方面用的錢也不少,但是實驗差,人才少,效率低,杜布納沒有培養出人才來。」他還說,「總而言之,在美國做工作的人多,中心多,各種想法也多,有點百家爭鳴的意味。如果只有一兩個中心,走到偏路上就越走越遠、走不回來了。」
  • 英國考慮將大熊貓送回中國什麼狀況? 養一隻大熊貓一年需要花多少錢?
    英國考慮將大熊貓送回中國什麼狀況? 養一隻大熊貓一年需要花多少錢?時間:2021-01-04 20:10   來源:贏家財富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英國考慮將大熊貓送回中國什麼狀況? 養一隻大熊貓一年需要花多少錢?
  • 養10隻母羊一年能賺多少錢?需要投入多少錢?
    羊價上漲,農村一些無法外出打工的人群又開始考慮養羊,近期已有數名讀者向小編問到:養10隻母羊一年能賺多少錢?這個問題其實並不太容易回答,同行不同利,受羊品種、養殖模式、飼料成本、飼養人員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養羊成本與效益差異較大。
  • 口語星球英語好不好,學費一年多少錢?
    口語星球英語好不好,學費一年多少錢?
  • 楊振寧被罵「滾出中國」:中國人,你真的不了解楊振寧
    用在楊振寧身上,再合適不過。 歷史級別的偉大 大多數人知道楊振寧,基本停留在82歲老頭娶了28歲姑娘的程度。 更讓人恨得咬牙切齒的是,13年過去了,兩人竟然還沒有離婚,老頭身體依然槓槓的。
  • 楊振寧為什麼反對中國建造高能加速器呢?
    很多人以為他是在中國已經繁榮富強時才回國,也就是近幾年,然而,實際上在1971年時,楊振寧就以訪問學者的身份回國了。毛澤東主席以及周恩來總理親自接待了他,而且長談了許久。從這之後,楊振寧幾乎每年都回國,直到80年代初,他開始在國內到處旅居。
  • 馬斯克炮轟SpaceX競爭對手ULA「完全就是在浪費納稅人的錢」
    然而,馬斯克(Elon Musk)在周四(當地時間8月13日)通過Twitter對ULA進行了最新的炮轟,這位SpaceX創始人似乎對上述發射任務的分配十分不滿,指責其「完全就是在浪費納稅人的錢」。馬斯克說到:「ULA完全是在浪費納稅人的金錢。」促使馬斯克在Twitter上爆發是《石英》雜誌(Quartz)記者蒂姆·芬霍茲(Tim Fernholz)在Twitter上發布的一則內容。後者是《太空商業》(Space Business)行業周刊的出版人。在宣傳最新一期周刊時,他拿商業火箭行業中的「迴避文化」開起了玩笑。
  • 97歲楊振寧最後一戰:寧可背負罵名,也要阻止中國研發千億項目
    無論有怎樣的活動,楊振寧都是積極踴躍地募捐。97歲楊振寧最後一戰2003年,楊振寧回到中國居住。在那些年裡,他不會不知道關於他的聲討聲浪,但他不在乎。進入清華大學後,他不要任何工資,把這筆錢都用來為清華引進人才。97歲的楊振寧已經很年邁了,他還能為祖國做多少呢?阻止中國研發千億項目是楊振寧最後一戰。
  • 中國頂級的數學家,拒絕愛因斯坦,提點楊振寧,最大愛好是打牌
    而坐在輪椅上面的老人,就是中國最頂級的科學家,被譽為「微分幾何之父」,也是把世界數學大會帶到中國北京的人,他就是——陳省身。愛因斯坦找他一起合作,當年三十多歲的陳老爺子覺得沒道理,拒絕了愛因斯坦。陳老的原話是,「他當時名氣大得不得了,但是已經沒多少用了,我不會因為他是愛因斯坦就和他合作……」後來有一顆小行星直接以他的名字命名,採訪的時候,他說好玩,但是無關緊要。李小萌:今年的11月2號,有一顆小行星用您的名字命名了。陳省身:是的。李小萌:以後就有一顆陳省身星了。陳省身:小得不得了。
  • 美聯儲一年能賺多少錢?
    絕大多數國家的央行,都是純粹的政府部門,哪怕它們憑空印刷了無數的信用貨幣,造成了極為嚴重的持續的通貨膨脹,但它們都是打著為人民、為政府的口號,所以,你不能討論說這家央行本身「賺了多少錢」。但當今的地球第一央行——美聯儲,卻並不是純粹的政府部門。
  • 楊振寧驚擾了中國的大對撞機之夢
    楊振寧驚擾了中國的大對撞機之夢本刊記者/錢煒本文首發總第772期《中國新聞周刊》許多年以後,不論大對撞機有沒有建成,王貽芳都會想起他的前輩:王淦昌、張文裕、唐孝威……對於中國粒子物理學家來說,他們的命運似乎總是相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