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姚期智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二人均有多個外國院士頭銜

2020-12-04 閩南網

  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記者 代睿 許雯

  據央視報導,已放棄外國國籍成為中國公民的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楊振寧、姚期智,日前已正式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月21日,封面新聞(thecover.cn)記者注意到,中科院已公布楊振寧、姚期智的信息,二人分屬中科院數學物理學部和信息技術科學部。值得注意的是,楊振寧、姚期智均來自清華,分別擔任著清華高等研究院名譽院長和清華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

  1 楊振寧與姚期智

  封面新聞記者注意到,在數學物理學部的院士名單中,楊振寧排在五位楊姓院士的最後一位。他的前面,是1997年當選中科院院士的楊應昌教授、著名的物質磁性領域專家。早在1990年,他就發現在稀土合金中的間隙原子效應,進而從理論上闡明它的起源並發明了Nd-Fe-N系新型稀土永磁材料。

  根據中科院公布的信息,今年95歲的楊振寧,至少有9個院士頭銜。

  除中科院院士,他還是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物理學會及巴西科學院、委內瑞拉科學院、西班牙皇家科學院等院的院士,以及俄羅斯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日本科學院榮譽院士。

  楊振寧20世紀五六十年代先後創立「楊-米爾斯規範場」論(Yang-Mills gauge theory)和提出「楊-巴克斯特方程」。因與李政道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原理而獲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封面新聞記者注意到,李政道先生在23年前的1994年也已當選中科院外籍院士。

  據清華大學官網介紹,楊振寧於1999年9月受聘於清華,出任物理系教授。目前,擔任著清華高等研究院名譽院長。據了解,該院是清華大學新設立的基礎科學研究實體。在數學、物理、化學和生命科學等學科以及相關領域中,選擇對未來科技發展可能產生重要影響的並對探索自然規律有深遠意義的問題為研究內容。當前側重於理論性課題。

  封面新聞記者了解到,早在21年前的1996年6月,時任清華大學校長王大中等人就曾與與楊振寧討論成立高等研究中心的問題,並聘請其擔任高等研究中心名譽主任。1999年10月2日,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落成典禮舉行。10年後的2009年4月,更名為高等研究院。

  1

  在中科院信息技術科學部的院士名單中,封面新聞記者注意到,兩位姚姓院士中第二位便是獲得計算機科學領域最高獎——圖靈獎的姚期智。

  2個月前,這位籍貫湖北、生於上海的知名計算機科學專家,剛剛渡過了70歲生日。和楊振寧一樣,他也有多個院士頭銜。包括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科學與藝術學院外籍院士及國際密碼協會會士。

  和楊振寧一樣,姚期智也是清華大學教授,並擔任著清華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封面新聞記者了解到,交叉信息院成立於2010年12月30日,2011年1月15日揭牌。是國內首個致力於交叉信息科學研究的教學科研單位,目標為建設世界一流的交叉信息研究中心和人才培養基地,推動理論計算機科學和量子信息科學的發展,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拔尖創新人才。

  據當時參加揭牌儀式的清華人回憶,姚期智的致辭有兩個細節給人印象深刻。一是,當天有些重要來賓不會中文,姚期智在演講中特別提到,「今天是我們的大日子,我還要對我不懂中文的同事表示歉意,因為今天我要用中文講」。

  當天,姚期智還用一個特殊的例子闡述了理論計算機科學的重要性,「世界上最賺錢的數學家James Simons,從數學家轉投資家,賺了很多錢。他賺錢後在美國國會聽證上提出設立研究生獎學金,在數學、物理系、理論計算機科學三個方向設立。由此可見,理論計算機科學在高瞻遠矚人士的心裡具有重要地位。」

  1

  延伸閱讀

  楊振寧:歸根的反思

  (來源:中國廣播網)

  在2004年的山東大學大家講壇上,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做了題為「歸根的反思」主題演講。以下是演講節選。

  

  1929年我父親就任清華大學教授,我們家那時候是父親、母親、我三個人搬到清華園去住,我那時候是7歲。7歲到15歲之間我在清華園裡住了8年,今年(2004年)我82歲了,再次搬回清華園裡去住。

  我寫了一首《歸根》的詩,念給大家聽。昔負千尋質,高臨九仞峰。深究對稱意,膽識雲霄衝。神州新天換,故園使命重。學子凌雲志,我當指路松。千古三旋律,循循談笑中。耄耋新事業,東籬歸根翁。

  今天所在座的同學可能無法了解我、我父親、我祖父這幾輩知識分子的想法,因為你們沒有經過那慘痛的時代,要想描述今天的心情,請允許我念我自己的一段文章:

  1997年7月1日,我有幸在香港參加了回歸盛典,看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在國歌聲中升起……我父親如果看到一定比我還要激動。他出生於1896年,馬關條約、庚子賠款的年代,那時的中國殘破貧窮被列強欺辱,他們那一輩的中國知識分子,目睹洋人在租界中的專橫,忍受了二十一條、九一八事變、南京大屠殺這說不完的外人欺凌,他們是多麼盼望有一天能看到站了起來的富強的祖國,能看到大英帝國落旗退兵,能看到中國國旗驕傲地向世界宣稱:這是中國的土地。這一天,1997年7月1日,正是他們一生夢寐以求的一天。我有幸看到中華民族正在「站起來了」。

  我在青少年的時候,嘗到了幾乎被亡國滅族的時候知識分子的心情,可是我有幸看到了中華民族真正地"站起來了","站起來"這幾個字的意義,我希望在座的同學都能夠理解。

  我們剛才討論了過去100年種族的歷史,我們可以問,從今天開始100年以後,假如要討論20世紀對人類最重要的史事是什麼?我認為20世紀最有影響的,第一,是人類利用科技大大地增長了人類的生產力,這個影響將繼續下去,是十分巨大的影響;第二,是中華民族站起來了。

  當然有人會問:中國面臨著很多的問題,三農問題、貪汙問題、汙染問題、外交問題、資源問題、環境問題,有這麼多的問題,你為什麼還持這麼樂觀的態度?

  這個問題並不比100多年前中華民族經歷的事情嚴重。我在北京念書的時候,被日本人欺負、被日本人佔領多半的中國肥沃土地的時候,到後面的國共戰爭的時候,加上新中國建立以後所發生的問題,都是被認為是沒法解決的問題,中華民族都解決了。

  那個時候的問題要比我們現在的問題要嚴重得多,那個時候能夠解決這些問題代表中華民族有內在的特別的地方,我相信也可以解決今天的問題。

  我的樂觀的態度根植於過去中華民族100年的歷程。中華民族的韌性,事實上我在30多年以前就注意到,我在離開中國26年以後,在1971第一次到新中國來參觀、訪問、探親,那四個禮拜在中國的經驗,最使得我有長遠的感想的,就是我看到長城的那天。這是1971年8月在八達嶺的長城上,我弟弟給我照的相。長城象徵著中國的歷史,象徵著中國歷史的優點,象徵著中國歷史的堅韌,描述著千百年來歷史上中國一統的觀念,儘管中國歷經盛衰興旺,儘管中國有如此大的地域和多種的方言,儘管中國有過多次內戰和朝代的更換,但是貫穿歷史的只有一個中國,在世界人民心目中只有一個中國,在中國人民心中只有一個中國:合則盛、分則衰。

責任編輯:曹瑞

相關焦點

  • 楊振寧、姚期智放棄外國國籍 轉為中科院院士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了解到,已放棄外國國籍成為中國公民的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楊振寧
  • 楊振寧姚期智放棄外國國籍轉為中國院士(附醫學領域院士候選名單)
    Discussion寫作模板 | SCI作圖 | qPCR曲線 | 自噬相關mTOR信號 | ELISA實驗編輯:葉子(轉載請註:解螺旋·醫生科研助手)兩年一度的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工作已經開始了,今年增選的院士中有一位大家耳熟能詳的科研明星——楊振寧。
  • 和楊振寧一起放棄美國國籍的教授 曾獲計算機界諾獎(1)
    據新華社報導,日前,已放棄外國國籍成為中國公民的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楊振寧、姚期智兩位教授正式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據了解,外籍院士提出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在學部歷史上是首次,無先例和程序可循,中科院學部還為此專門制定了《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暫行辦法》。按照新制訂的程序和規則,楊振寧院士加入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姚期智院士加入中國科學院信息技術科學部。楊振寧的名字家喻戶曉,但人們對姚期智的了解並不大多。
  • 楊振寧姚期智正式轉為中科院院士 楊振寧姚期智資料成就簡介
    楊振寧,物理學家。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名譽院長、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1922年9月出生於安徽合肥。1938至1944年在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讀書,先後獲學士、碩士學位。1948年獲美國芝加哥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 微博和知乎聲音對立,楊振寧、姚期智做回百分百中國人有什麼錯?
    導讀  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昨天宣布,已放棄外國國籍成為中國公民的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楊振寧、姚期智兩位教授已依照相關章程和辦法,正式轉為中科院院士。為什麼選擇放棄外國國籍?  如今,楊振寧教授夙願得成,從其個人角度而言,漂泊海外多年後最終於晚年落葉歸根,符合中國人傳統的觀念,這是其個人選擇,當被理解與尊重。值得注意的是,是中國科學院官方的態度。  外籍院士提出轉為中科院院士在學部歷史上是首次,為此,中科院專門制定了《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暫行辦法》,妥善解決了楊教授的「歸來」問題。
  • 楊振寧恢復中國國籍 轉為中科院資深院士
    這次會議還有一個特別的內容,就是為95歲的楊振寧先生祝壽,歡迎楊振寧先生恢復中國國籍,轉為中科院資深院士。 楊振寧 今年2月,已放棄外國國籍的楊振寧、姚期智兩位教授轉為中科院院士,因外籍院士提出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在學部歷史上是首次
  • 楊振寧改中籍真相,中國院士待遇到底幾何?
    | | | | 作者:葉子(轉載請註:解螺旋·醫生科研助手) 昨天,楊振寧與姚期智放棄外國國籍轉為中國院士的新聞引起了廣泛的爭議但事實是,楊振寧和姚期智本身就是中科院的外籍院士,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第十三條規定,外籍院士在取得中國國籍後,可直接轉為院士或資深院士,並享有同等義務、權利及有關待遇。因此,楊振寧與姚期智之所以能加入中科院,是因為兩位取得了中國國籍,因此從外籍院士直接轉為院士,符合相關規定。 那外籍院士與院士在職責和待遇上有什麼區別呢?
  • 姚期智院士:心繫人民 懷揣赤子心
    姚期智院士雖說科學沒有國界,但是科學家們也有自己的祖國。他小時候就成績優異,由於崇拜楊振寧教授,因此在高中畢業之後選擇了物理學。在臺灣大學,姚期智獲得了物理學學士學位,之後他意識到如果想要學到更全面的知識,還需要出國深造。於是姚期智進入了哈佛大學,在那裡展示了一位中國學子超強的能力。
  • 中科院院士、圖靈獎唯一華裔得主姚期智:為中國創建一流計算機學科
    姚期智獲得「圖靈獎」 今年2月,兩位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正式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的消息,在網站和手機上刷了屏,其中的一位院士就是姚期智。 中國科學院院士 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姚期智:就是如果他一門課學得不好的話,他實在沒有這個能力,我覺得這也是一個好的現象,我們寧可說一個學生在五門課裡面有三門學不好,但是有兩門學得特別特別好。 為拓寬學生視野,姚期智還經常為學生們創造科研和國際交流的機會。
  • 圖靈獎獲得者放棄美國國籍並賣掉房產 和楊振寧一起入籍中國
    近日,著名科學家楊振寧、姚期智由中科院外籍院士轉為中科院院士的消息不脛而走。   2月21日,新華社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證實了這一消息。兩位教授已依照《中國科學院章程》和《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暫行辦法》正式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時,這也是中科院學部歷史上首次有外籍院士正式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 大音若希 大愛無聲--楊振寧
    按:如果愛國分段位的話楊振寧是最高的!不同於絕大多數的人愛國立足本行業,楊振寧卻是跨界的!楊振寧的愛國情懷是華人楷模!國人對楊振寧娶少妻翁帆的事津津樂道,對其愛國情懷卻不甚了了。由於他在學術上的地位,許多外國科學家對中國持友好的態度,楊振寧的功勞是非常之大的。1971年上半年,楊振寧參加保釣運動。作為海外華裔科學家訪問新中國的第一人。1971年10月,楊振寧在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舉行的「歸還衝繩協定」聽證會上作證。他從歷史、地理和現實的角度全面講述了釣魚島是中國領土的事實,為維護中國領土完整做出了重要貢獻。
  • 楊振寧談顏寧「出國」:這事奇怪 望大家不要亂講
    今年2月,中國科學院表示,已放棄外國國籍成為中國公民的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楊振寧正式轉為中國院院士。  5月11日,面對百萬名直播觀眾時,楊振寧又被問及,在他的眾多頭銜中,這一頭銜的轉變,對他來說是什麼分量。楊振寧還首次在公開場合談到了顏寧遠飛普林斯頓一事。
  • 72歲圖靈獎得主姚期智院士創業,建立南京圖靈AI研究院
    雷鋒網獲悉,4月20日,計算機科學最高獎圖靈獎唯一華裔得主(截至2017年)、中科院院士姚期智率領清華團隊組建新型研發機構——南京圖靈人工智慧研究院。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親自出席了研究院揭牌與項目籤約儀式。姚期智於2000年獲得計算機科學領域最高獎圖靈獎。
  • 姚期智院士:不可預知,應可控而有益
    在10月22日下午舉行的2020浦江創新論壇全體大會上,世界著名計算機學家、2020年圖靈獎得主、中科院院士姚期智發表了大會報告就當今人工智慧的弱點,也就是技術瓶頸問題,姚期智認為,終極挑戰是實現通用的超級人工智慧(Super-interlligence)。超級人工智慧何時到來?姚期智認為,這尚不可預知。他認為,超級人工智慧必須可控而有益,在這一點上就像原子能、基因編輯。現年74歲的姚期智姚期智1946年12月出生於中國上海,國際著名計算機學家,2000年獲得圖靈獎,也是唯一一位獲得該獎的華人學者。
  • 姚期智:中國AI發展存在缺陷 「系統」「算法」不足是短板
    姚期智:中國AI發展存在缺陷「系統」「算法」不足是短板  近日,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姚期智教授接受媒體採訪。  中國AI存在缺陷,「系統」和「算法」將是下一爆點  談及中國當前的AI現狀,姚期智表示中國的AI發展存在著缺陷:「具體到中國當前的人工智慧研究和發展,我覺得可能存在兩個方面的缺陷:一是系統,二是理論。」
  • 圖靈獎得主、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期智:人工智慧存在三大技術瓶頸
    昨天舉行的2020浦江創新論壇全體大會上,圖靈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期智做了《人工智慧面對的一些挑戰》主題演講。在他看來,人工智慧有三大技術瓶頸亟待突破,需要科學家「從0到1」的原創研究。作為現代密碼學的奠基人,姚期智創立的上海期智研究院今年初成立,目前已匯聚4位兩院院士、20多位科學家和多所高校的青年人才。研究院瞄準人工智慧、現代密碼學、高性能計算系統、量子計算及量子人工智慧、物理器件與計算、生物智能6個方向開展前沿研究。在姚期智看來,脆弱性是人工智慧面臨的第一大技術瓶頸。
  • 顏寧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做獨一無二的自己!
    2017年8月,顏寧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二輪候選人 ,不過可惜的是隨後落選了。同年的12月15日,顏寧榮獲「影響中國」2017年度科技人物。在顏寧落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的兩年,於2019年4月30日,她當選了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 楊振寧改回中國籍,是為了養老?你也不看看他對我國的貢獻有多大
    2016年,享譽世界的頂級華人物理學家楊振寧改回「中國國籍」。2017年,楊振寧與姚期智一同由「外籍院士」轉為「中科院院士」。消息傳出後,網絡輿論褒貶不一。許多人質疑楊振寧95歲高齡改回國籍,只是想「回國養老」。
  • 楊振寧改回中國籍,只是為養老?你也不看看他對我國的貢獻有多大
    2016年,享譽世界的頂級華人物理學家楊振寧改回「中國國籍」。2017年,楊振寧與姚期智一同由「外籍院士」轉為「中科院院士」。消息傳出後,網絡輿論褒貶不一。許多人質疑楊振寧95歲高齡改回國籍,只是想「回國養老」。出現這種質疑,那是因為大家並不了解楊振寧這三個字背後所代表的真實含義。楊振寧教授是最早的「華人諾貝物理學獎獲」得者之一,他還身兼包括中、美、日、俄在內的「九國科學院院士」頭銜。
  • 她,讓姚期智從物理學轉向計算機學,他,邀請姚期智來到清華!
    今年,姚期智院士在「姚班」的基礎上,又設立了「智班」,更讓人們有了更大更多的期待。姚期智院士1946年出生於上海,他學習和研究的是物理專業,1967年獲得臺灣物理學士學位,1972年,獲得美國哈佛大學物理博士學位。這是他的研究領域,一直都是物理。是什麼原因,讓這個物理學博士,轉向計算機領域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