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找物理大統一理論?

2020-11-23 網易新聞

2020-11-22 11:08:59 來源: 百科星座

舉報

  怎麼找物理大統一理論?

  你要找大統一,怎麼統?你得把物質性質找出來,找到物質基本性質不就大統一了嗎?也就是說,大統一理論就=物質基本性質=物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物理需要大統一理論
    研究背景早在20世紀20年代,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就致力於尋找一種統一的理論來解釋所有相互作用,也可以說是解釋一切物理現象,因為他認為自然科學中「統一」的概念或許是一個最基本的法則。甚至可說在愛因斯坦的哲學中,「統一」的概念根深蒂固,他深信「自然界應當滿足簡單性原則」。
  • 電弱統一理論:物理大一統理論的重要基石
    引言20世紀以來,包括愛因斯坦、外爾等一大批科學家開始追求物理的大一統,而格拉肖的電弱統一理論提出,則標誌著物理大一統理論走出了跨越性的一步,成為了物理大一統的重要基石,是粒子物理中的偉大成就。今天我們就從其提出背景、具體內容、實質意義三個方面帶你了解電弱統一理論。
  • 大統一理論
    1974年,美國科學家喬治(Howard Georgi,1947- )(左圖)和格拉肖提出了把強、弱、電三種相互作用統一在一起的SU(5)大統一理論。該理論認為:質子是不穩定的,估算出的質子壽命約為1028-2.5×1031年。大統一理論還作出預言:它可以自動得出電荷量子化,即所有電荷應是e/3的整數倍的結論 。大一統理論與標準模型不同,它預測質子衰變的存在。
  • 在大學物理教科書上怎麼找不到楊振寧的理論?
    畢竟在絕大多數人所學過的物理教科書中看不到有哪一條物理規律是楊振寧發現的,所以當有人說楊振寧偉大時,總有一些人反駁說不知他做出了什麼。中學階段所學的物理課程涉及到的只是300多年前的牛頓力學及一百年以前的電磁學、光學、熱學、原子物理學等,並且還是非常基礎的知識。即使學完了物理系本科階段的課程,也很少能看到一百年以內、八十年以內的理論。
  • 大統一理論:一把解開宇宙終極奧秘的鑰匙,就連愛因斯坦都找不到
    當處於一定條件下時,能不能建立一個理論,將這4種力全部囊括進來,統一說明?這就是「大統一理論」的由來。而說到「大統一理論」,一個人不得不提——愛因斯坦。據說在愛因斯坦臨死前,他的手中依然攥著演算「大統一理論」的稿紙。在這之後,「大統一理論」一度沉寂良久,直到史蒂芬·溫伯格的出現。溫伯格同樣是一位偉大的物理學家,他自幼崇敬愛因斯坦,同樣也是統一思想的忠實擁躉,自然而然的就接過了這一項偉大的工程。
  • 多維空間力與大統一理論
    早在20世紀20年代,愛因斯坦已經致力於尋找一種統一理論來解釋所有相互作用,也可以說是解釋一切物理現象。他認為自然科學中統一的概念或許是一個基本法則。在20世紀30年代提出相對論後不久,愛因斯坦就著手研究大統一理論。然而直到1955年他耗盡幾十年精力都沒有找到最終答案。
  • 科學終極理論:大統一理論?我們離萬物理論還有多遠?
    這個理論後來成為了物理學界眾所周知的大統一理論或縮寫為」GUT」,並迅速衍生出許多類似理論,包括「超對稱性大統一理論(SUSY- GUTs)」、「超重力理論」和「具有額外維度的超對稱性大統一理論」。直到上世紀80年代初大統一理論為弦理論所取代。
  • 金剛碾破物理學煩惱,物理學大統一理論
    《金剛經》中講一合相,對大統一理論很有啟發;物理學緣起性空,證入物理學空性;物理學因緣和合,不住和相、不住合相、不住非和相、不住非合相,於相而離相。大統一理論是名大統一理論罷了,實無大統一理論可得。比如物理學大統一理論,現有的量子理論計算應用是很吻合自洽的,經典理論在一定範圍也是自洽的。新的大統一理論必須要保持這些獨立性。物理學大統一理論,不可以住和相,不住合相,不住非和相,不住非合相。如此,就可以得到物理學大統一理論了。
  • 物理學為什麼需要大統一理論?
    物理學為什麼需要大統一理論?吃飽飯和考試拿一百分,哪個重要?一般人首選吃飽飯,但物理學家大部分可能選考一百分。物理學為什麼需要大統一理論?物理學的經典教義從開創之初,就寫著三個大字——大統一。經典物理說一千道一萬,其實就一個目的:「科學能統治整個宇宙」,堪稱終極信仰。後世晚輩有志於入得此門者,都得先背下這條鐵律。舉個簡單的例子,著名的拉普拉斯,當著拿破崙的面說「陛下,我的理論不需要上帝這個假設。」
  • 黑洞,大統一,弦理論,這些虛無縹緲的東西究竟有什麼用?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感覺,網上的有些科普只要一講到理論物理方面,甚至只要扯到相對論,大家就會各種高談闊論,各抒己見。反而講到經典物理,別說討論了,大家可能連看都懶得看。這是為啥呢?我個人的看法是:他們可能是覺得這些物理學家們的解釋也是來源於想像,那他們也是想像,他們覺得他們想的比物理學還靠譜些。
  • 物理學四力統一理論;物理學大統一理論;-猜想
    電磁力與萬有引力的統一-猜想:萬有引力是兩個物體原子間其中一個物體的原子的帶正電荷的原子核,帶負電荷的電子與另一個物體的帶正電核的原子核,帶負電荷的電子的電磁力(靜電力,電磁場互相作用力)的統計學匯總的表現。
  • 新的大統一理論?國外科學家提出新理論,可惜無人認同
    比如宇宙四大基本作用力中,強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電磁力都已經被統一在一個體系中,而唯獨引力卻如此獨特,「卓然不群」。每一位科學家都希望達成四大基本作用力相統一的終極目標,卻最終以失敗收場。目前最有希望成為大統一理論的,就是弦理論。
  • 科普:愛因斯坦追尋的大統一理論究竟是什麼?
    早在100年前,愛因斯坦就開始追尋種能夠使四種相互作用力統一的物質,這種理論被稱為大統一理論。據了解,現代科學家認為,弦理論可以實現愛因斯坦的願望。科學家表示:弦理論推翻了目前物理學界的認知,就是指構成世界的最基本的物質,不是電子和原子,而是一種弦。通過不同的震動就能產生出,各種不同的物質,就像在不同的樂器上彈奏不同的弦,得到不同的音符。
  • 大統一理論是偽科學還是宇宙中的自然美?
    在粒子物理學中,大統一理論是一種在一個單一的理論框架內,試圖描述所有的基本力和基本粒子之間的關係。19世紀中期,麥克斯韋在他的電磁學理論中闡述了第一個場論,證明了電和磁力之間的關係。然後,在20世紀初,愛因斯坦發展了廣義相對論,它是一種關於引力的場論。後來,愛因斯坦和其他人試圖建立一個統一的場論,將電磁和引力作為一個單一的基本場論的不同方面。
  • 大統一理論是偽科學還是宇宙中的自然美?
    大多數物理學家會告訴你,在人類對現實的不懈追求中,我們提出了可測試的、驚人的精確理論,來解釋發生在難以想像的小尺度和無限廣闊的宇宙中的事件。而,目前的數學框架在解釋「巨大」和「微小」時並不一致。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裡,主要的物理學家把他們的希望寄托在難以捉摸的統一場論或萬物理論上。在粒子物理學中,大統一理論是一種在一個單一的理論框架內,試圖描述所有的基本力和基本粒子之間的關係。
  • 科學的短板,決定了它與大統一理論無緣
    形式邏輯體系、實驗驗證、還原論方法之外,還有以微積分為基礎的數學物理方法。要對宇宙的生成、演化進行全面、真實的描述,首先必須引入能夠描述從「不變」到「變化」整個過程的整體性邏輯。中國特有的「天人合一」理念以及「整體論」思想,恰恰造就了古代華夏在宇宙演化方面獨樹一幟的認識。
  • 建立「大統一理論」有多少意義價值呢?
    引力理論一直受到科學界的爭議,原因在於有漏洞,「大統一理論」這個名詞從本質上來說是難以將其理論完全概述透徹,因為宇宙本身的動態模式根本就沒有必要用名詞來概括,他是一種運動狀態,運動狀態當然是用動詞更為貼切了,宇宙萬物的動態模式是「渦旋」。
  • 為什麼認為弦理論是終極大統一理論?
    弦理論的核心是貫穿物理學幾個世紀的思想主線,作為同一個框架的一部分,在某些層面上,所有不同的力、粒子、相互作用和現實表現被捆綁在一起。不是四種獨立的自然基本力(引力、電磁、強和弱力),而是一種統一的理論涵蓋了所有這些。弦理論的核心不是0維的粒子,而是構成宇宙的一維弦。
  • 正理論+反理論=大統一理論!1+1=1超越霍金!科學強國
    我是《正反萬能大統一理論》發明人張可海。今天主要講正反概念的《正理論+反理論=大統一理論!即1+1=1。超越霍金、牛頓、愛因斯坦! 世界科學強國!》。本文詳見我們的理論專著《大統一理論與霍金對話》第376——380頁。今天我們看到了大統一理論公式:「正理論+反理論=大統一理論。」即:1+1=1。
  • 物理學界的大統一理論在中國本土誕生
    這樣,在西方有些物理學家眼裡,好像大統一理論的創建成功指日可待。但是,當我導出了時間、空間兩個名詞的定義之後才明白,五種不同性質的力全部是微觀層面的發現,還遠不足以創建大統一理論。因為,只有在超大尺度的宏觀層面,再次得知了宇宙的宏觀分類,雙方合二為一,大統一理論才能夠真正誕生。我寫的《宇宙應該是有規律循環不息的在運行》(簡稱:大統一理論。論文的性質,屬於宇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