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統一理論是偽科學還是宇宙中的自然美?

2020-09-03 萬象經驗

大多數物理學家會告訴你,在人類對現實的不懈追求中,我們提出了可測試的、驚人的精確理論,來解釋發生在難以想像的小尺度和無限廣闊的宇宙中的事件。而,目前的數學框架在解釋「巨大」和「微小」時並不一致。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裡,主要的物理學家把他們的希望寄托在難以捉摸的統一場論或萬物理論上。

在粒子物理學中,大統一理論是一種在一個單一的理論框架內,試圖描述所有的基本力和基本粒子之間的關係。19世紀中期,麥克斯韋在他的電磁學理論中闡述了第一個場論,證明了電和磁力之間的關係。然後,在20世紀初,愛因斯坦發展了廣義相對論,它是一種關於引力的場論。後來,愛因斯坦和其他人試圖建立一個統一的場論,將電磁和引力作為一個單一的基本場論的不同方面。

一些研究人員說,統一理論是不存在的。然而,絕大多數人,包括愛因斯坦在內,都認為有可能彌合電磁力、強核力和弱核力以及引力之間的差距。

為什麼我們需要一個大統一理論



宇宙和其中的一切是由四種基本力量維繫在一起的:電磁力、強核力和弱核力以及引力。前三種力形成了粒子物理的標準模型,也就是量子力學的世界的概括。引力是這個力量家族中的害群之馬,像個不守規矩的孩子一樣四處走動,讓每個人都覺得很困難。

引力解釋了所有具有質量或能量的事物的行為。1915年,愛因斯坦提出了廣義相對論,該理論將引力描述為由質量分布引起的時空曲率的結果,而不是一種力。然而,當量子力學和相對論同時應用時,事物就會分崩離析。如果擁有萬有理論,它會把所有的東西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完美統一的理論。然而,這是非常困難的。

萬有理論有多種可能,每一種都有自己的特點,但每一種都同樣令人難以置信。在本文中,我們將集中討論這些理論的核心思想。

弦理論:一個振動的多元宇宙



弦理論可能是最強大的候選者之一,因為它是最被探索的潛在的萬物理論之一。弦理論假設粒子實際上是一維的弦,在非常基本的水平上振動。根據弦理論,這些弦在不同的水平上振動,決定了粒子的類型和屬性,比如質量和電荷。但是,為了使這個理論在數學上起作用,需要把人類無法直接體驗到的額外空間維度考慮進去。

這個想法雖然激進,但卻是解決上述難題的一種優雅的方法。然而,弦理論有多個問題。首先,弦理論只是一個「理論」,理論家們很難找到合適的方法來驗證這個想法,一些物理學家甚至說弦理論是偽科學。主要物理學家認為,建立弦理論的關鍵在於暴漲的概念。

暴漲被認為在大爆炸的最初階段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解釋了為什麼宇宙看起來是這樣的,以及為什麼它經歷了一個極端膨脹的階段。如果弦理論最終能夠用來解釋暴漲理論,那麼它可能就向我們多年來一直在尋找的大統一理論又邁進了一步。然而,這就引出了我們的下一個問題。

目前,這個理論有太多的變體。物理學家嘗試著統一多弦理論的概念,創造了一個更普遍的框架,稱為M理論。然而,M理論打開了通向10^ 500個宇宙的大門。一些人認為這可能是存在多個宇宙的證據,但該理論是不可檢驗的。在科學界接受弦理論之前,它似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量子引力:一個編織在一起的宇宙



環量子引力是目前弦理論「萬物理論」的最大競爭者之一。環量子引力的一般觀點是,空間不是連續的,而是分裂成小塊或量子:直徑約10^-35米的引力場。這些空間的量子被連接起來,形成我們所體驗的空間。當這些連接糾結成「辮子」和「結」時,它們就產生了基本粒子。

環量子引力提出了一些大膽的觀點,包括描述宇宙是如何在前一個宇宙坍塌後形成的。與弦理論不同,環量子引力不引入額外維度,也不試圖統一所有的力。這個理論可以用來解釋一些大的現實世界的想法,並幫助闡明我們宇宙的起源。

量子愛因斯坦引力:指向一點的引力

將引力與量子力學世界聯繫起來的最大問題之一是:在非常小的尺度上引力會發生什麼。目前的模型表明,引力是一種非常弱的力,同樣的模型也會讓你相信,兩個物體距離越近,它們之間的萬有引力就越強,但這在量子層面上是不成立的。量子愛因斯坦引力可能是這個謎題的一個潛在解釋,也是萬有理論的另一個候選。

大統一理論是偽科學嗎

正如你可能已經注意到的,這些理論大多處於科學的邊緣。即使是我們最有希望的候選者弦理論,也仍然在努力尋找被檢驗的實用方法。統一理論是建立在這樣一個假設之上的,即大自然有一個優雅的、對稱的數學解決方案,來解決支配我們現實的原理。然而,科學一次又一次地告訴我們,這種情況很少發生。

法蘭克福高級研究所研究員薩賓·霍森費爾德表示:「萬物理論的整個想法都是基於一個不科學的前提。這根本不是發展科學理論的好策略,事實上情況恰恰相反,從歷史上看,在理論發展中依靠美是行不通的。​」

相關焦點

  • 大統一理論是偽科學還是宇宙中的自然美?
    大多數物理學家會告訴你,在人類對現實的不懈追求中,我們提出了可測試的、驚人的精確理論,來解釋發生在難以想像的小尺度和無限廣闊的宇宙中的事件。而,目前的數學框架在解釋「巨大」和「微小」時並不一致。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裡,主要的物理學家把他們的希望寄托在難以捉摸的統一場論或萬物理論上。
  • 科普:愛因斯坦追尋的大統一理論究竟是什麼?
    早在100年前,愛因斯坦就開始追尋種能夠使四種相互作用力統一的物質,這種理論被稱為大統一理論。據了解,現代科學家認為,弦理論可以實現愛因斯坦的願望。科學家表示:弦理論推翻了目前物理學界的認知,就是指構成世界的最基本的物質,不是電子和原子,而是一種弦。通過不同的震動就能產生出,各種不同的物質,就像在不同的樂器上彈奏不同的弦,得到不同的音符。
  • 黑洞,大統一,弦理論,這些虛無縹緲的東西究竟有什麼用?
    科學另外,還有一些人不理解為什麼要研究大統一理論,或者說研究大統一理論到底對我們有什麼用。為什麼要研究這種虛無飄渺的理論,比如說弦、膜;四大基本力能各自分開進行使用,不就行了為什麼要把他們統一起來呢?確實,很多人認為大統一理論,並沒有什麼實際用途,即使研究出來了,對目前人類生活也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改變。不過,如果探尋科學的源頭,你會發現它最初起源,就是人類的好奇心。他們想要認識宇宙的原貌,想理解這個世界;甚至其中有一部分人,可以把好奇心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重,正所謂朝聞道夕死可矣。
  • 量子弦,優雅的宇宙大統一理論(第六稿)
    理論上宇宙間所有現象都可以用這四種作用力來解釋。為了統一這四種力,愛因斯坦耗費了後半生的精力沒有成功。在他之後,經過無數科學家的持之不竭,尤其是楊-米斯規範場,以及此後經過科學家們不斷完善的基本粒子標準模型,成功的統一了其中的三種力。但引力,始終是個問題小孩,沒有人能把它和其他三種力統一起來。
  • 大統一理論
    科學家們推測,一旦證實質子真的會衰變,大約1035年以後,宇宙將成為稀薄的電子正電子等離子體。   大統一理論引起了觀念上的突破。   1974年,美籍澳大利亞科學家奎恩(Helen Quinn,1943- )(右圖)與喬治和溫伯格計算出實現強相互作用和弱電相互作用之間團聚所需的能量。從此,各種類型的大統一模型如雨後春筍湧現出來。
  • 宇宙終極的大統一理論可能並不存在
    我們一般認為宇宙中萬事萬物都是有規律的可以用因果關係來解釋的,但是在本質問題上,量子力學的一些成就已經暗示了物理學的局限,這和我們常規思維相違。事實卻可能如此,我們發現構成宇宙的粒子本身卻是不確定的,也就是說,我們可以有很多理論公式運用在局部具體事物上,但是實際上,沒有終極的絕對大統一的理論來描述整個宇宙及其中的萬事萬物。如果我們可以確定每個粒子的物理量,宇宙起始的每個參數,理論上這個宇宙一切都是註定的,包括過去和未來都是可以計算出的,那恐怕才是最不可思議的現象。
  • 物理需要大統一理論
    從30年代提出相對論後不久,愛因斯坦就著手研究「大統一理論」,試圖通過「弱作用,磁場,強作用」的統一思維來簡單的解釋宇宙,進一步將當時已發現的四種相互作用統一到一個理論框架下,從而找到這四種相互作用產生的根源。
  • 教你辨別什麼是偽科學,科學理論的標準是什麼?
    什麼是偽科學?偽科學是一種假科學,它基於錯誤或不存在的科學證據提出索賠。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偽科學以一種使它們看似可能的方式提出主張,但對這些主張幾乎沒有經驗支持。圖形學,數字命理學和佔星學都是偽科學的例子。
  • 關於宇宙是否為一個生物體的話題,是科學猜想,還是偽科學?
    網絡上常有人認為,宇宙就是一個巨大生物體的內部,所有的天體以及人類,都是在這個生物體中。甚至有人咄咄逼人的問:科學能夠證明不是這樣嗎?既然不能,又憑什麼不是這樣呢?其實這談不上科學或不科學問題,只是一個邏輯BUG。這個問題本身就是一個毫無邏輯的反科學思維。科學的思維是,讓證據說話。
  • 大統一理論在物理學界做出的開拓性貢獻
    大統一理論的宇宙運行動態模型圖,是當今世界唯一一個,可以同時合理容納黑洞理論、量子力學、相對論、強力、弱力、引力、斥力、電磁力、宇稱不守恆等如此多的最前沿基礎理論的圖形。3. 大統一理論的宇宙運行動態模型圖,是當今世界唯一一個,可以從中看出,現代物理學科研領域,還從未開發的另一半處女地的圖形。
  • 建立「大統一理論」有多少意義價值呢?
    這四種力完全囊括了宇宙中的一切現象,進一步研究四種作用力之間的聯繫與統一,我們不難發現四種力都包含在渦旋狀態之中,如果說尋找說明四種相互作用力的理論稱為「大統一」理論的話,這個理論是站在物理學上的「大統一」呢還是站在我們的所有知識範疇之上呢?霍金在他的《時間簡史》中坦言,當今世界上可能會有一些人在有生之年,發現「大統一」理論。
  • 物理學為什麼需要大統一理論?
    物理學為什麼需要大統一理論?吃飽飯和考試拿一百分,哪個重要?一般人首選吃飽飯,但物理學家大部分可能選考一百分。物理學為什麼需要大統一理論?物理學的經典教義從開創之初,就寫著三個大字——大統一。經典物理說一千道一萬,其實就一個目的:「科學能統治整個宇宙」,堪稱終極信仰。後世晚輩有志於入得此門者,都得先背下這條鐵律。舉個簡單的例子,著名的拉普拉斯,當著拿破崙的面說「陛下,我的理論不需要上帝這個假設。」
  • 什麼叫做偽科學?生活中的偽科學用什麼方法來識別?
    今天來講一講什麼是為科學是什麼,你從中得到的科學思維就是了解現代科學在哪裡,它的邊界是什麼?偽科學是什麼?這個問題如果細究起來,是很容易陷入到嚴肅的分析當中,可是我們不這麼做,我們用最通俗的話說就是自己不是科學卻硬要標榜自己是科學,那這個就叫做偽科學,辨識偽科學其實是一個太過寬泛的問題,因為曾經有不少驚世駭俗的科學理論,在他們最初誕生的時候是被那個領域的一部分科學家稱之為偽科學的。
  • 平行宇宙指的什麼?這種概念屬於偽科學嗎?
    科學與偽科學有這本質區別,中間還有一個「非科學」。科學是什麼?人類通過不斷地觀察宇宙中的各種現象總結歸納的理論,而偽科學說白了就是與科學對著幹,違反科學定律,比如說「永動機」就是最典型的偽科學!
  • 宇宙是否存在能解釋萬物的大統一理論?你怎麼看?
    從科學的定義和本質來看,不存在宇宙大統一理論!本質上科學就是「假說和猜想」,是人類通過不斷的觀察現實世界總結回答出來的「假說和猜想」,然後不斷地驗證假說和猜想的正確性,從而形成科學理論! 這就是所謂的大膽猜測,小心論證! 而科學的這種特性意味著科學的「可證偽性」,以及科學隨時等待著「被證偽」,永遠沒有盡頭!
  • 物理學界的大統一理論在中國本土誕生
    只不過,在微觀領域,支撐宇宙運行的強力、弱力、引力、電磁力、斥力等五種不同性質的力,卻被西方的科學家們逐漸證明其存在。這樣,在西方有些物理學家眼裡,好像大統一理論的創建成功指日可待。但是,當我導出了時間、空間兩個名詞的定義之後才明白,五種不同性質的力全部是微觀層面的發現,還遠不足以創建大統一理論。
  • 愛因斯坦一生都想完成的夢想——宇宙統一理論!
    30年後的今天來看得失,究竟弦理論是揭示了宇宙的深層定律,還是如一些批評家們所言,不過是吸引了整整一代物理學家的數學理論上的海市蜃樓呢?儘管宇宙統一理論已成為愛因斯坦的代名詞,但是幾個世紀以來該理論一直是現代物理學的研究核心。
  • 弦論是偽科學嗎?一個沒有經驗檢驗的理論還是科學嗎?
    物理學中的弦論之爭凸顯出科學是多麼需要哲學。作者:Massimo Pigliucci,紐約城市學院哲學教授。廣義相對論是一門可靠的科學,而精神分析理論,以及馬克思主義對歷史事件演變的描述,都是偽科學。然而,馬克思的追隨者並沒有接受這些反駁,而是重新解釋了理論和證據,以獲得其他人的認同。這樣,他們就把這個理論從被證偽的事實中拯救出來。通過這種策略,他們摧毀了自己的科學地位。這兩種精神分析理論屬於不同的類別。它們根本無法驗證,也無法證偽。我個人並不懷疑他們的學說是相當重要的,而且有一天可能會在一門可證偽的心理科學中發揮作用。
  • 弦論是偽科學嗎?一個沒有經驗檢驗的理論還是科學嗎?
    物理學中的弦論之爭凸顯出科學是多麼需要哲學。作者:Massimo Pigliucci,紐約城市學院哲學教授。廣義相對論是一門可靠的科學,而精神分析理論,以及馬克思主義對歷史事件演變的描述,都是偽科學。這樣,他們就把這個理論從被證偽的事實中拯救出來。通過這種策略,他們摧毀了自己的科學地位。 這兩種精神分析理論屬於不同的類別。它們根本無法驗證,也無法證偽。我個人並不懷疑他們的學說是相當重要的,而且有一天可能會在一門可證偽的心理科學中發揮作用。但這確實意味著,那些心理分析師天真地相信能夠證實其理論的臨床觀察,並不比佔星家好多少。」
  • 大統一理論:一把解開宇宙終極奧秘的鑰匙,就連愛因斯坦都找不到
    眾所周知,宇宙中存在著四種基本力:引力、電磁力、強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理論上,宇宙間所有現象都可以用這四種作用力來解釋。但這4種力的強度大小和作用範圍都相差十分巨大。如此懸殊的差異,卻能在宇宙中和諧相處,這不免讓科學家們疑惑:自然界為什麼有這4種相互作用?這4種相互作用是否只有差異而無共同之處?當處於一定條件下時,能不能建立一個理論,將這4種力全部囊括進來,統一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