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纏原子云的示意圖,其中黃藍線條表示一對原子間的糾纏。圖片版權:© ICFO
量子糾纏是一種既脆弱又奇怪的現象。糾纏的粒子在暴露於外界因素時被認為失去了這種莫名其妙的聯繫。但是現在,物理學家設法製造出數萬億個糾纏原子的熱雲,打破了數量記錄,並表明糾纏並不像以前想像的那麼脆弱。
成對或成組的粒子會變得如此纏結,以至於測量一個粒子的狀態將立即改變另一個粒子的性質,無論它們之間有多遠。這聽起來已經很奇怪了,但是其含義可能會破壞我們對物理學的全部理解。不知何故,它們之間的信息傳遞似乎比光速快得多,這聽起來是不可能的。
愛因斯坦本人最初並不相信,認為它是「遠距離的怪異動作」,而將其歸咎於隱藏的變量。但是數十年的實驗表明,量子糾纏確實是真正存在的,而且我們已經開始將這種現象用於新技術,例如更快,更安全的通信網絡。
但有一個問題是,粒子之間的這種聯繫是非常變化無常的,因此來自其他粒子或事件的微小幹擾可以使它們分離。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大多數使用量子糾纏的實驗和技術只能在接近絕對零(-273.15°C,-459.67°F)的超冷溫度下工作。到那時,幾乎所有運動都停止了,因此沒有幹擾來破壞連結。
當然,對於商業或消費類產品而言,極端冷卻是不切實際的,因此科學家正在嘗試尋找方法,以使在高溫下量子糾纏成為可能。過去的研究在室溫下取得了成功,現在已經在更高的溫度下完成了。
研究人員將銣金屬和氮氣加熱到高溫,形成一團熱銣原子,這些原子被量子糾纏在一起
這項新的研究是由ICFO、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和瓦倫西亞技術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的。研究小組把金屬銣和氮氣混合,加熱到176.9條攝氏度(350.3條華氏度)。在這個溫度下,金屬蒸發,導致游離的銣原子漂浮在燃燒室周圍。在那裡它們相互糾纏,研究小組可以通過雷射照射氣體來測量這種糾纏。
研究人員觀察到氣體中多達15萬億個糾纏原子,他們說這是任何其他實驗的約100倍。有趣的是,糾纏似乎將不一定彼此靠近的原子聯繫在一起-在任何給定的原子對之間有成千上萬個其他原子,每個原子都有自己的夥伴。
但是這項研究中最有趣的部分是,糾纏的狀態沒有像科學家們想像的那麼脆弱。在這種熱的高能氣體中,原子不斷地相互反彈,但量子連接仍然存在。碰撞似乎並沒有破壞糾纏,而是將糾纏傳遞給其他原子。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賈剛說:「如果我們停止測量,糾纏會持續約一毫秒,這意味著每秒將糾纏新一批15萬億個原子的1,000次。」 「而且您必須清楚1毫秒對於原子來說是很長的時間,足夠長到發生約50次隨機碰撞。這清楚地表明,這些隨機事件不會破壞糾纏。這也許是這項工作最令人驚訝的結果。」
研究小組說,這一發現可能在幾個領域有所幫助。特別是腦磁圖,這是一種磁腦成像技術,它使用這些氣體來檢測來自大腦活動的極其微弱的磁信號。
量子糾纏
該研究的相應作者摩根·米切爾說:「這一結果令人驚訝,與每個人對糾纏的期望完全不同。」 「我們希望這種巨大的糾纏態可以帶來更好的傳感器性能,不論是大腦成像,還是自動駕駛汽車,甚至是暗物質搜索等應用中。」
該研究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
來源:谷歌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