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實驗打破量子糾纏數目紀錄!—15萬億糾纏態原子

2020-08-28 科學新聞前沿


糾纏原子云的示意圖,其中黃藍線條表示一對原子間的糾纏。圖片版權:© ICFO

量子糾纏是一種既脆弱又奇怪的現象。糾纏的粒子在暴露於外界因素時被認為失去了這種莫名其妙的聯繫。但是現在,物理學家設法製造出數萬億個糾纏原子的熱雲,打破了數量記錄,並表明糾纏並不像以前想像的那麼脆弱。

成對或成組的粒子會變得如此纏結,以至於測量一個粒子的狀態將立即改變另一個粒子的性質,無論它們之間有多遠。這聽起來已經很奇怪了,但是其含義可能會破壞我們對物理學的全部理解。不知何故,它們之間的信息傳遞似乎比光速快得多,這聽起來是不可能的。

愛因斯坦本人最初並不相信,認為它是「遠距離的怪異動作」,而將其歸咎於隱藏的變量。但是數十年的實驗表明,量子糾纏確實是真正存在的,而且我們已經開始將這種現象用於新技術,例如更快,更安全的通信網絡。

但有一個問題是,粒子之間的這種聯繫是非常變化無常的,因此來自其他粒子或事件的微小幹擾可以使它們分離。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大多數使用量子糾纏的實驗和技術只能在接近絕對零(-273.15°C,-459.67°F)的超冷溫度下工作。到那時,幾乎所有運動都停止了,因此沒有幹擾來破壞連結。

當然,對於商業或消費類產品而言,極端冷卻是不切實際的,因此科學家正在嘗試尋找方法,以使在高溫下量子糾纏成為可能。過去的研究在室溫下取得了成功,現在已經在更高的溫度下完成了。

研究人員將銣金屬和氮氣加熱到高溫,形成一團熱銣原子,這些原子被量子糾纏在一起

這項新的研究是由ICFO、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和瓦倫西亞技術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的。研究小組把金屬銣和氮氣混合,加熱到176.9條攝氏度(350.3條華氏度)。在這個溫度下,金屬蒸發,導致游離的銣原子漂浮在燃燒室周圍。在那裡它們相互糾纏,研究小組可以通過雷射照射氣體來測量這種糾纏。

研究人員觀察到氣體中多達15萬億個糾纏原子,他們說這是任何其他實驗的約100倍。有趣的是,糾纏似乎將不一定彼此靠近的原子聯繫在一起-在任何給定的原子對之間有成千上萬個其他原子,每個原子都有自己的夥伴。

但是這項研究中最有趣的部分是,糾纏的狀態沒有像科學家們想像的那麼脆弱。在這種熱的高能氣體中,原子不斷地相互反彈,但量子連接仍然存在。碰撞似乎並沒有破壞糾纏,而是將糾纏傳遞給其他原子。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賈剛說:「如果我們停止測量,糾纏會持續約一毫秒,這意味著每秒將糾纏新一批15萬億個原子的1,000次。」 「而且您必須清楚1毫秒對於原子來說是很長的時間,足夠長到發生約50次隨機碰撞。這清楚地表明,這些隨機事件不會破壞糾纏。這也許是這項工作最令人驚訝的結果。」

研究小組說,這一發現可能在幾個領域有所幫助。特別是腦磁圖,這是一種磁腦成像技術,它使用這些氣體來檢測來自大腦活動的極其微弱的磁信號。

量子糾纏

該研究的相應作者摩根·米切爾說:「這一結果令人驚訝,與每個人對糾纏的期望完全不同。」 「我們希望這種巨大的糾纏態可以帶來更好的傳感器性能,不論是大腦成像,還是自動駕駛汽車,甚至是暗物質搜索等應用中。」

該研究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

來源:谷歌新聞

相關焦點

  • 陳根:十五萬億糾纏原子,打破量子糾纏脆弱態
    那量子糾纏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存在?這種多個粒子間的奇特聯繫,就是量子糾纏。物理家們一般認為,量子糾纏是一種既奇怪又脆弱的現象。然而近日,物理學家們成功製造出了由數萬億個相互糾纏的原子組成的熱雲,其不僅打破了數量記錄而且還顯示糾纏並不像之前認為得那樣脆弱。
  • 創造新紀錄!物理學家實現 15 萬億個熱原子的量子糾纏
    北京時間 7 月 13 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在近期的一項研究中,物理學家創造了一項新的記錄,他們將 15 萬億個原子組成的 「熱雲」通過量子糾纏的方式關聯起來。該發現或許將成為一項重大突破,幫助科學家製造更精確的傳感器,用於探測引力波或可能遍布宇宙的神秘暗物質。
  • 創紀錄的實驗,物理學家糾纏了15萬億個原子
    物理學家創造了一項新的記錄,他們將15萬億個原子組成的熱湯連接在一起,產生一種叫做量子糾纏的奇異現象。這一發現可能是製造更精確傳感器的重大突破,可以用於探測被稱為引力波的時空漣漪,甚至是被認為遍及宇宙的難以捉摸的暗物質。
  • 中國科大再次刷新量子糾纏世界紀錄
    來源:中國新聞網記者2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教授及其同事再次刷新量子糾纏世界紀錄——在國際上首次實現18個光量子比特的糾纏。據悉,這一成果也刷新了所有物理體系中最大糾纏態製備的世界紀錄。例如,歐盟在2016年宣布啟動量子技術旗艦項目;美國國會最近正式通過了「國家量子行動計劃」;大型高科技公司如谷歌、微軟、IBM等也紛紛強勢介入量子計算研究。多個量子比特的相干操縱和糾纏態製備是發展可擴展量子信息技術,特別是量子計算的最核心指標。量子計算的速度隨著實驗可操縱的糾纏比特數目的增加而指數級提升。
  • 中科大再次刷新量子糾纏世界紀錄
    首次實現18個量子比特的糾纏中科大再次刷新量子糾纏世界紀錄     星報訊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中科大潘建偉教授及其同事陸朝陽、劉乃樂、汪喜林等通過調控六個光子的偏振、路徑和軌道角動量三個自由度,在國際上首次實現18個光量子比特的糾纏
  • 近期科學家在450開爾文高溫下實現15萬億個原子的量子糾纏
    量子糾纏是一個微觀對象(如電子或原子)失去了獨立性的過程,通過該過程從而變得更好地相互協調。糾纏是量子技術的核心,它有望在計算、通信和傳感(例如檢測引力波)方面取得巨大進步。眾所周知糾纏狀態是非常脆弱的:在大多數情況下,即使是很小的幹擾也可以消除糾纏。基於這個原因,當前的量子技術需要非常費力地將與它們一起工作的微觀系統分離,並且通常需在接近絕對零的溫度下運行。
  • 中國學者刷新多比特量子糾纏態世界紀錄!
    ,開發出具有20個超導量子比特的量子晶片,並成功操控其實現全局糾纏,刷新了固態量子器件中生成糾纏態的量子比特數目的世界紀錄。VeUednc國內,浙江大學物理系的超導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團隊一直致力於超導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的實驗研究。
  • 「令人驚奇的結果」:450開爾文高溫的15萬億個原子的量子糾纏
    量子糾纏是一個微觀對象(如電子或原子)失去了獨立性的過程,通過該過程從而變得更好地相互協調。糾纏是量子技術的核心,它有望在計算、通信和傳感(例如檢測引力波)方面取得巨大進步。眾所周知糾纏狀態是非常脆弱的:在大多數情況下,即使是很小的幹擾也可以消除糾纏。
  • 不用上百萬的稀釋制冷機,研究員破解量子高溫糾纏難題
    它的任務是讓環境維持接近絕對零度,以確保量子比特的穩定性。絕對零度是熱力學的最低溫度,即 0 開爾文,約等於零下 273.15 攝氏度。但也有一些研究者逆其道而行之,探索高溫狀態下的量子糾纏特性。該論文名稱是《Measurement-induced, spatially-extended entanglement in a hot, strongly-interacting atomic system》(在強烈相互作用的熱原子系統中,由測量引起的空間擴展糾纏),第一作者是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的孔嘉教授,其他作者來自西巴塞隆納光子科學研究院(ICFO)和巴斯克大學。
  • 物理學家實現15萬億個熱原子間的量子糾纏
    萬億個熱原子連接在一起,產生一種叫做量子糾纏的奇異現象。糾纏,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描述為「遠距離幽靈般的作用」的量子現象,是指兩個或多個粒子連接在一起的過程,在一個粒子上進行的任何動作都會立即影響到其他粒子,不管它們之間有多遠。糾纏是許多新興技術的核心,比如量子計算和密碼學。
  • 清華首次實現25個量子接口之間量子糾纏 刷新紀錄
    4月26日,清華大學教授段路明正在實驗室裡指導實驗。清華大學供圖(原標題:清華團隊刷新量子接口糾纏數目紀錄)薛丁格的貓、愛因斯坦和波爾的辯論……100多年前科學家把量子力學帶進大眾視野,從此對於量子力學的探索就伴隨著人類社會的每一步。近年來,量子計算機、量子網際網路,這些詞彙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媒體頭條,「量子」時代似乎未來可期。
  • 量子糾纏是真實存在的嗎?15萬億個原子在190度高溫發生量子糾纏
    #科學了不起#量子系統中發生的量子糾纏現象量子糾纏是指兩個或多個粒子相互關聯,無論它們相距多遠,一個粒子的行為會即刻影響其它粒子。生活中我們經常見到這樣的場景——舉重運動員手中的槓鈴,兩端的槓鈴片總是同時舉起或落下;舞蹈演員們隨著音樂翩翩起舞,動作整齊劃一。
  • 量子可糾纏,科研不糾纏
    杭州日報 我們生長於「經典世界」,而今漸漸進入一個嶄新的微觀空間,它叫「量子世界」。 繼5G之後,量子科技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熱點。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量子科技研究和應用前景舉行第二十四次集體學習,表示要加強量子科技發展戰略謀劃和系統布局,把握大趨勢,下好先手棋。
  • 中科大首次實現十光子糾纏 刷新光子糾纏態製備世界紀錄
    記者12月24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教授、中科院院士潘建偉及其同事陸朝陽、陳宇翱等組成的研究小組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十光子糾纏,打破此前由該研究小組保持多年的八光子紀錄,再次刷新光子糾纏態製備的世界紀錄。這一成果以「編輯推薦」的形式發表於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
  • 15萬億熱原子成功製造量子糾纏!對人類有什麼影響嗎?
    近日,物理學家們創造了一個新的記錄,他們將一個由15萬億個原子組成的熱湯連接在一起,形成了一種稱為量子糾纏的奇異現象。這一發現是科學歷史上一次重大的突破,它可以幫助人類創造更精確的傳感器來探測時空中的波紋,也就是引力波,甚至是被認為瀰漫宇宙的難以捉摸的暗物質。
  • 新研究實現15萬億個原子量子糾纏
    當量子糾纏發生的時候,兩個電子或原子將損失各自的「個性」,與另一方實現協調。量子糾纏是量子技術推動計算機、通信和偵測引力波等領域發展的核心基礎。大量原子量子糾纏示意圖。(ICFO)可是目前多數量子糾纏系統很脆弱,很微小的幹擾就會將其摧毀。
  • 清華大學突破量子糾纏接口新紀錄,實現25個量子接口之間量子糾纏
    相比於先前加州理工學院研究組保持的4個量子接口之間糾纏的世界紀錄,糾纏的量子接口數目提高了約6倍。該成果4月20日發表於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段路明教授研究組在量子信息領域取得重要進展,首次實現了25個量子接口之間的量子糾纏。
  • 科研團隊證實量子糾纏 或打破愛因斯坦光速原理
    但是,在最近在一個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研究中,一名荷蘭科學家領導的國際科研團隊表示,他們的實驗據說可以證明量子力學最根本的理論之一:物質的確可以遠隔萬裡卻互相作用。這或許會打破愛因斯坦著名的「上帝不擲骰子」的說法,有科學家表示,該研究證實微觀世界中成對的亞原子粒子( sub-atomic particle)之間存在超越時空的信息傳遞方式。
  • 新紀錄!光—物質量子糾纏實現50公裡光纖傳輸,量子網際網路要來了?
    新紀錄!光—物質量子糾纏實現50公裡光纖傳輸,量子網際網路要來了?但比起未來的量子網絡,這種飛躍不值一提——量子通信的傳輸效率將比5G的光纖信道高出上億乃至萬億倍。量子網絡是一個美好的前景:1秒內下載億萬部高清電影,不易被破譯竊聽,可以保證通信安全保密……然而,由於量子信息無法複製,因此人們不可能通過經典網絡發送這些信息。量子信息必須由量子粒子傳輸,為此,量子通信將需要特殊的量子接口。
  • 中國科學家實現十光子糾纏:瞬移近了?
    中國科學家創造了一項新的物理學紀錄,首次成功實現「十光子糾纏」,打破了塵封4年的「八光子」紀錄。值得一提的是,之前的五光子、六光子甚至八光子都是由潘建偉及相關同事完成的。潘建偉院士帶領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團隊的「多光子糾纏和幹涉度量學」曾經獲得201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