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家實現15萬億個熱原子間的量子糾纏

2020-10-14 每日科學前沿



物理學家創造了一項新的記錄,他們將15萬億個熱原子連接在一起,產生一種叫做量子糾纏的奇異現象。這一發現可能是製造更精確傳感器的重大突破,用於探測被稱為引力波的時空漣漪,甚至是被認為遍及宇宙的難以捉摸的暗物質。

糾纏,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描述為「遠距離幽靈般的作用」的量子現象,是指兩個或多個粒子連接在一起的過程,在一個粒子上進行的任何動作都會立即影響到其他粒子,不管它們之間有多遠。糾纏是許多新興技術的核心,比如量子計算和密碼學。

糾纏態因其脆弱而臭名昭著;它們的量子連接很容易被最輕微的內部振動或來自外部世界的幹擾打破。出於這個原因,科學家們試圖在實驗中達到儘可能低的溫度來糾纏抖動的原子;溫度越低,原子相互撞擊並破壞其一致性的可能性就越小。在新的研究中,位於西班牙巴塞隆納的光子科學研究所(ICFO)的研究人員採用了相反的方法,將原子加熱到比典型量子實驗溫度高數百萬倍的溫度,以觀察糾纏態是否能在炎熱而混亂的環境中持續存在。



原子在『熱又亂』環境下的糾纏

研究人員將一個裝滿汽化銣和惰性氮氣的小玻璃管加熱到350華氏度(177攝氏度),恰好是烤餅乾的最佳溫度。在這個溫度下,熱的銣原子云團處於混沌狀態,每秒會發生數千次原子碰撞。就像撞球一樣,原子相互反彈,傳遞能量和自旋。但與經典撞球不同的是,這種自旋並不代表原子的物理運動。

在量子力學中,自旋是粒子的基本屬性,就像質量或電荷一樣,賦予粒子一個固有的角動量。在許多方面,粒子的自旋類似於旋轉的行星,既具有角動量,又產生一個弱磁場,稱為磁矩。但在量子力學這個古怪的世界裡,經典的類比是行不通的。當科學家試圖測量一個粒子的自旋時,他們得到了兩個答案中的一個:向上或向下。在量子力學中不存在中間態。

幸運的是,粒子自旋產生的微小磁場允許科學家們用許多獨特的方法來測量自旋。其中一種是偏振光,即在一個方向上振蕩的電磁波。

研究人員向一管銣原子發射了一束偏振光。由於原子的自旋就像微小的磁鐵,光的偏振在穿過氣體並與磁場相互作用時發生旋轉。這種光和原子的相互作用產生了原子和氣體之間的大規模糾纏。當研究人員測量從玻璃管另一側發出的光波的旋轉時,他們可以確定氣體原子的總自旋,從而將糾纏轉移到原子上,使它們處於糾纏態。

事實上,玻璃管內部「又熱又亂」的環境是實驗成功的關鍵。這些原子處於物理學家所說的宏觀自旋單線態,即糾纏粒子對的總自旋和為零的集合。在量子標記遊戲中,最初糾纏在一起的原子通過碰撞將它們的糾纏傳遞給彼此,交換它們的自旋但保持總自旋為零,並允許集體糾纏狀態至少維持一毫秒。例如,粒子A和粒子B糾纏在一起,但是當粒子B碰撞粒子C時,它會把AB兩個粒子和粒子C聯繫起來,以此類推。

由於科學家們只能理解糾纏原子的集體狀態,他們的研究應用僅限於特殊用途。像量子計算機這樣的技術可能是不可能的,因為需要知道單個糾纏粒子的狀態才能存儲和發送信息。

然而,他們的研究結果可能有助於開發超靈敏的磁場探測器,能夠測量比地球磁場弱100億倍的磁場。這種強力磁力儀在許多科學領域都有應用。例如,在神經科學的研究中,腦磁圖被用來通過探測大腦活動發出的超微弱的磁性信號來拍攝大腦圖像。

相關焦點

  • 物理學家實現 15 萬億個熱原子的量子糾纏
    北京時間 7 月 13 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在近期的一項研究中,物理學家創造了一項新的記錄,他們將 15 萬億個原子組成的 「熱雲」通過量子糾纏的方式關聯起來。該發現或許將成為一項重大突破,幫助科學家製造更精確的傳感器,用於探測引力波或可能遍布宇宙的神秘暗物質。
  • 15萬億熱原子成功製造量子糾纏!對人類有什麼影響嗎?
    近日,物理學家們創造了一個新的記錄,他們將一個由15萬億個原子組成的熱湯連接在一起,形成了一種稱為量子糾纏的奇異現象。這一發現是科學歷史上一次重大的突破,它可以幫助人類創造更精確的傳感器來探測時空中的波紋,也就是引力波,甚至是被認為瀰漫宇宙的難以捉摸的暗物質。
  • 創紀錄的實驗,物理學家糾纏了15萬億個原子
    物理學家創造了一項新的記錄,他們將15萬億個原子組成的熱湯連接在一起,產生一種叫做量子糾纏的奇異現象。這一發現可能是製造更精確傳感器的重大突破,可以用於探測被稱為引力波的時空漣漪,甚至是被認為遍及宇宙的難以捉摸的暗物質。
  • 新研究實現15萬億個原子量子糾纏
    當量子糾纏發生的時候,兩個電子或原子將損失各自的「個性」,與另一方實現協調。量子糾纏是量子技術推動計算機、通信和偵測引力波等領域發展的核心基礎。大量原子量子糾纏示意圖。(ICFO)可是目前多數量子糾纏系統很脆弱,很微小的幹擾就會將其摧毀。
  • 近期科學家在450開爾文高溫下實現15萬億個原子的量子糾纏
    量子糾纏是一個微觀對象(如電子或原子)失去了獨立性的過程,通過該過程從而變得更好地相互協調。糾纏是量子技術的核心,它有望在計算、通信和傳感(例如檢測引力波)方面取得巨大進步。眾所周知糾纏狀態是非常脆弱的:在大多數情況下,即使是很小的幹擾也可以消除糾纏。基於這個原因,當前的量子技術需要非常費力地將與它們一起工作的微觀系統分離,並且通常需在接近絕對零的溫度下運行。
  • 量子糾纏是真實存在的嗎?15萬億個原子在190度高溫發生量子糾纏
    量子糾纏是指兩個或多個粒子相互關聯,無論它們相距多遠,一個粒子的行為會即刻影響其它粒子。生活中我們經常見到這樣的場景——舉重運動員手中的槓鈴,兩端的槓鈴片總是同時舉起或落下;舞蹈演員們隨著音樂翩翩起舞,動作整齊劃一。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實驗打破量子糾纏數目紀錄!—15萬億糾纏態原子
    圖片版權:© ICFO 量子糾纏是一種既脆弱又奇怪的現象。糾纏的粒子在暴露於外界因素時被認為失去了這種莫名其妙的聯繫。但是現在,物理學家設法製造出數萬億個糾纏原子的熱雲,打破了數量記錄,並表明糾纏並不像以前想像的那麼脆弱。成對或成組的粒子會變得如此纏結,以至於測量一個粒子的狀態將立即改變另一個粒子的性質,無論它們之間有多遠。
  • 不用上百萬的稀釋制冷機,研究員破解量子高溫糾纏難題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這句調侃的話,足以說明這個領域有多熱門。但真正把量子力學應用起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拿量子計算為例,要充分發揮量子比特的並行計算能力,就得用到量子一個重要特性——糾纏。量子糾纏是指,兩個或多個粒子相互依存的狀態,即使它們相隔數光年之遠。但量子的糾纏態,十分不穩定。高溫和噪聲,都會破壞量子的糾纏特性。
  • 中國物理學家成功實現相距50公裡光纖的存儲器間的量子糾纏
    為了進行反擊,物理學家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在薛定'的貓的幫助下,那隻著名的假死貓科動物試圖揭露亞原子粒子的怪異本質。提出的解決方案是一個由怪異的量子力學世界統治的新網際網路。這樣的網際網路有一天可能成為安全發送,接收和存儲數據的標準。
  • 物理學家將15萬億個原子連接在一起,創造了一個新的記錄
    物理學家將一種15萬億個原子連接在一起,從而創造了一個新的記錄,這是一種稱為量子糾纏的奇異現象。這一發現可能是一個重大突破,它可以創造出更精確的傳感器來檢測時空中的波動,稱為重力波,甚至可以認為是遍布宇宙的難以捉摸的暗物質。
  • 「令人驚奇的結果」:450開爾文高溫的15萬億個原子的量子糾纏
    量子糾纏是一個微觀對象(如電子或原子)失去了獨立性的過程,通過該過程從而變得更好地相互協調。糾纏是量子技術的核心,它有望在計算、通信和傳感(例如檢測引力波)方面取得巨大進步。眾所周知糾纏狀態是非常脆弱的:在大多數情況下,即使是很小的幹擾也可以消除糾纏。
  • 清華大學突破量子糾纏接口新紀錄,實現25個量子接口之間量子糾纏
    個量子接口之間的量子糾纏。相比於先前加州理工學院研究組保持的4個量子接口之間糾纏的世界紀錄,糾纏的量子接口數目提高了約6倍。該成果4月20日發表於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段路明教授研究組在量子信息領域取得重要進展,首次實現了25個量子接口之間的量子糾纏。
  • 清華量子糾纏實現突破意味著什麼?
    近日,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段路明教授研究團隊宣布其在量子信息領域取得重要進展,首次實現25個量子接口之間的量子糾纏。該成果的研究論文已在4月20日出刊的美國《科學》雜誌子刊《科學進展》刊載。這項成果的發布意味著什麼呢?
  • 矽光子晶片首次實現晶片間的量子隱形傳態和多光子糾纏
    物理學家最新發表在《自然物理學》雜誌上的研究中,提出了在矽晶片中實現這一目標的新方法。該研究結果是邁向未來量子通訊的重要基礎步驟。來自布裡斯託大學、丹麥技術大學以及維也納IQOQI研究所的國際科學家團隊,現在解決了一個棘手的問題,即如何規避量子力學中的信息不能簡單複製的事實。
  • 芬蘭物理學家首次在宏觀物體上實現量子糾纏
    大家好,歡迎收看量子科普第119期,今天和大家聊一聊關於芬蘭物理學家首次在宏觀物體上實現量子糾纏的那些事兒。,量子糾纏中粒子的感應速度顯然違背的相對論中關於光速是宇宙最快速度的定論,所以愛因斯坦稱量子糾纏是鬼魅般的超距作用。
  • 未來暢想:如何實現100萬個量子比特的糾纏和量子計算
    不管採取哪種方案,我們都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實現大規模量子糾纏,而糾纏正是所有量子奇異現象的精要所在。量子信息領域也不例外,量子信息實驗領域第一個真正的突破——1997年的第一個量子隱形傳態實驗,就是通過操縱多光子來實現的。到去年,實驗室裡面實現了20個單光子、數百個分束器的玻色取樣,輸出態空間維數達到了370萬億。在產業界,總投資數億美元、位於矽谷的初創公司PsiQuantum和位於加拿大的Xanadu,都號稱在致力於建造一臺商用的光量子計算機。
  • 未來暢想:如何實現100萬個量子比特的糾纏和量子計算
    本期墨子沙龍邀請陸朝陽教授為客串編輯,構思了一個腦洞大開的提問:「如何實現一百萬個量子比特的糾纏和量子計算」,並邀請了正在三個不同物理體系(光子、超冷原子、超導線路)從事研究的幾位青年研究人員一起討論和回答。
  • 陳根:十五萬億糾纏原子,打破量子糾纏脆弱態
    那量子糾纏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存在?這種多個粒子間的奇特聯繫,就是量子糾纏。物理家們一般認為,量子糾纏是一種既奇怪又脆弱的現象。然而近日,物理學家們成功製造出了由數萬億個相互糾纏的原子組成的熱雲,其不僅打破了數量記錄而且還顯示糾纏並不像之前認為得那樣脆弱。
  • 全球量子信息資訊周報(7.13-7.19)
    詳情:http://www.xinhuanet.com/2020-07/12/c_1126227581.htm02技術物理學家實現15萬億個熱原子的量子糾纏(圖片來源:新浪科技)在近期的一項研究中,物理學家創造了一項新的記錄,他們將15萬億個原子組成的「熱雲」通過量子糾纏的方式關聯起來。
  • 量子研究重大突破!量子糾纏首次在宏觀物體中實現!
    宏觀物體的量子糾纏1935年,愛因斯坦與其他物理學家提出在未來的幾十年裡,量子糾纏也是許多潛在的量子技術變革的關鍵基礎,如量子計算和加密信息傳輸。然而,量子糾纏是極其脆弱的,如果糾纏的粒子與周圍的環境相互作用(比如熱擾動),它就會消失。長久以來,在比原子或分子更大的物體之間發生糾纏都被認為是荒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