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萬億熱原子成功製造量子糾纏!對人類有什麼影響嗎?

2020-12-01 遨遊世界科學

近日,物理學家們創造了一個新的記錄,他們將一個由15萬億個原子組成的熱湯連接在一起,形成了一種稱為量子糾纏的奇異現象。這一發現是科學歷史上一次重大的突破,它可以幫助人類創造更精確的傳感器來探測時空中的波紋,也就是引力波,甚至是被認為瀰漫宇宙的難以捉摸的暗物質。然而這一切只是一個開始!

量子糾纏

到底什麼是量子糾纏呢?量子糾纏是一種量子現象,是一種純粹發生於量子系統的現象,因此在經典力學裡,找不到類似的現象。舉例來講,兩顆向相反方向移動但速率相同的電子,即使一顆飛到水星,一顆飛到柯伊伯帶,在如此遙遠的距離下,它們仍保有關聯性。這種關聯性超越了光速,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曾著名地描述為「遠處的幽靈行為」,簡單來講就是兩個或多個粒子相互連接的過程,在其中一個粒子上執行的任何動作都會瞬間影響其他粒子,而不管它們相距多遠。量子糾纏是許多新興技術的核心,如量子計算和密碼學。

但是量子的糾纏態並不穩定,它們之間的量子鏈很容易被微小的內部振動或外部世界的幹擾所破壞,除非它們位於穩定的環境中,比如絕對零度。為此,科學家們在實驗中達到最冷的溫度,讓躁動的原子糾纏在一起,溫度越低,原子相互碰撞並破壞其相干性的可能性就越小。也就是說大多數與糾纏相關的量子技術必須應用於低溫環境,如冷原子系統。這限制了糾纏態的應用。那麼量子糾纏是否能夠在炎熱而混亂的環境中生存就變成了一個問題。在這項新的研究中,西班牙巴塞隆納的光子科學研究所(ICFO)的研究人員採取了相反的方法,將原子加熱到比一個典型的量子實驗高出數百萬倍的溫度,以觀察糾纏是否能在高溫混沌的環境中持續存在。

量子糾纏的實驗過程

在實驗中,研究人員將一個裝有蒸發銣和惰性氮氣的小玻璃管加熱到177攝氏度,這個溫度恰好是烘烤餅乾的最佳溫度。在這個溫度下,銣原子的熱雲處於混沌狀態,每秒發生數千次原子碰撞,原子彼此反彈,傳遞能量並旋轉。前面提到,在量子層面,已經不屬於經典力學的範疇,因此這種自旋並不代表原子的物理運動。

在量子力學中,自旋是粒子的一個基本性質,就像質量或電荷一樣,這是粒子一個固有的角動量。在許多方面,粒子的自旋類似於旋轉的行星,既有角動量又產生一個弱磁場,稱為磁矩。但在量子力學這個古怪的世界裡,經典的類比就分崩離析了。像質子或電子這樣的粒子正在旋轉大小和形狀的固體物體,這種觀點並不符合量子世界觀。當科學家試圖測量一個粒子的自旋時,他們得到了兩個答案之一:向上或向下,在量子力學中沒有中間子。幸運的是,由粒子旋轉產生的微小磁場使科學家能夠以多種獨特的方式測量自旋。其中之一涉及偏振光,即單一方向上震蕩的電磁波。我們所知道的光其實是一種電磁波,電磁波是橫波。而振動方向和光波前進方向構成的平面叫做振動面,光的振動面只限於某一固定方向的,叫做平面偏振光或線偏振光。

實驗結果

隨後研究人員向銣原子管發射了一束偏振光,因為原子的自旋就像微小的磁鐵,所以當光通過氣體並與它的磁場相互作用時,它的偏振會旋轉。這種輕原子相互作用在原子和氣體之間產生了大規模的糾纏。當研究人員測量從玻璃管另一側出來的光波的旋轉時,他們可以確定原子氣體的總自旋,從而將糾纏轉移到原子上,使原子處於糾纏狀態。

事實上,玻璃管內「又熱又亂」的環境是實驗成功的關鍵。原子處於物理學家所稱的宏觀自旋單重態,即糾纏粒子對的總自旋和為零的集合。最初糾纏的原子通過量子實驗中的碰撞進而相互傳遞它們的糾纏,交換它們的自旋,但始終保持總自旋為零,並保持集體糾纏狀態至少持續毫秒。例如,粒子A與粒子B糾纏在一起,但當粒子B擊中粒子C時,它會將兩個粒子與粒子C連接起來,以此類推。

在這個實驗中,大約每秒1000次的撞擊,大約有15萬億個原子被糾纏。一毫秒對原子來說是很長的時間,足夠長到大約50次隨機碰撞發生。這清楚地表明糾纏並沒有被這些隨機事件破壞,這是這項研究最令人驚訝的結果。

由於科學家們只能理解糾纏原子的集體態,因此他們的研究僅限於特殊用途。像量子計算機這樣的技術可能是不可能的,因為這個技術需要知道單個糾纏粒子的狀態來存儲和發送信息。

對人類的影響

不過,這項研究結果可能有助於開發超靈敏磁場探測器,能夠測量比地球磁場弱100多億倍的磁場。這種強大的磁強計在許多科學領域都有應用。例如,在神經科學的研究中,腦磁圖是通過檢測大腦活動發出的超微弱磁信號來獲取大腦圖像的。甚至在未來從腦成像到自動駕駛汽車,再到尋找暗物質等應用領域帶來更好的傳感器性能,這都是有可能的,期待人類在量子糾纏方面能夠有持續的進步。

相關焦點

  • 物理學家實現15萬億個熱原子間的量子糾纏
    萬億個熱原子連接在一起,產生一種叫做量子糾纏的奇異現象。這一發現可能是製造更精確傳感器的重大突破,用於探測被稱為引力波的時空漣漪,甚至是被認為遍及宇宙的難以捉摸的暗物質。糾纏,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描述為「遠距離幽靈般的作用」的量子現象,是指兩個或多個粒子連接在一起的過程,在一個粒子上進行的任何動作都會立即影響到其他粒子,不管它們之間有多遠。
  • 物理學家實現 15 萬億個熱原子的量子糾纏
    北京時間 7 月 13 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在近期的一項研究中,物理學家創造了一項新的記錄,他們將 15 萬億個原子組成的 「熱雲」通過量子糾纏的方式關聯起來。該發現或許將成為一項重大突破,幫助科學家製造更精確的傳感器,用於探測引力波或可能遍布宇宙的神秘暗物質。
  • 量子糾纏是真實存在的嗎?15萬億個原子在190度高溫發生量子糾纏
    量子糾纏是指兩個或多個粒子相互關聯,無論它們相距多遠,一個粒子的行為會即刻影響其它粒子。生活中我們經常見到這樣的場景——舉重運動員手中的槓鈴,兩端的槓鈴片總是同時舉起或落下;舞蹈演員們隨著音樂翩翩起舞,動作整齊劃一。
  • 不用上百萬的稀釋制冷機,研究員破解量子高溫糾纏難題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這句調侃的話,足以說明這個領域有多熱門。但真正把量子力學應用起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拿量子計算為例,要充分發揮量子比特的並行計算能力,就得用到量子一個重要特性——糾纏。量子糾纏是指,兩個或多個粒子相互依存的狀態,即使它們相隔數光年之遠。但量子的糾纏態,十分不穩定。高溫和噪聲,都會破壞量子的糾纏特性。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實驗打破量子糾纏數目紀錄!—15萬億糾纏態原子
    圖片版權:© ICFO 量子糾纏是一種既脆弱又奇怪的現象。糾纏的粒子在暴露於外界因素時被認為失去了這種莫名其妙的聯繫。但是現在,物理學家設法製造出數萬億個糾纏原子的熱雲,打破了數量記錄,並表明糾纏並不像以前想像的那麼脆弱。成對或成組的粒子會變得如此纏結,以至於測量一個粒子的狀態將立即改變另一個粒子的性質,無論它們之間有多遠。
  • 人類製造的肉眼可見結構中首次看到量子糾纏
    打開APP 人類製造的肉眼可見結構中首次看到量子糾纏 胡薇 發表於 2018-04-29 17:36:42 兩個科研團隊在 26 日出版的《自然》雜誌上撰文指出,他們分別讓僅為蜘蛛絲直徑幾倍的成對振動鋁片、寬度可伸縮矽制梁發生了糾纏,將量子糾纏擴展到肉眼可見的領域,且糾纏時間更長,向構建量子網際網路又邁出了一步。 量子糾纏是量子力學的一個特性,指兩個物體的屬性相互交織,測量其中一個屬性會立即揭示另一個的狀態,即便兩者距離遙遠。
  • 新研究實現15萬億個原子量子糾纏
    當量子糾纏發生的時候,兩個電子或原子將損失各自的「個性」,與另一方實現協調。量子糾纏是量子技術推動計算機、通信和偵測引力波等領域發展的核心基礎。大量原子量子糾纏示意圖。(ICFO)可是目前多數量子糾纏系統很脆弱,很微小的幹擾就會將其摧毀。
  • 創紀錄的實驗,物理學家糾纏了15萬億個原子
    物理學家創造了一項新的記錄,他們將15萬億個原子組成的熱湯連接在一起,產生一種叫做量子糾纏的奇異現象。這一發現可能是製造更精確傳感器的重大突破,可以用於探測被稱為引力波的時空漣漪,甚至是被認為遍及宇宙的難以捉摸的暗物質。
  • 近期科學家在450開爾文高溫下實現15萬億個原子的量子糾纏
    量子糾纏是一個微觀對象(如電子或原子)失去了獨立性的過程,通過該過程從而變得更好地相互協調。糾纏是量子技術的核心,它有望在計算、通信和傳感(例如檢測引力波)方面取得巨大進步。眾所周知糾纏狀態是非常脆弱的:在大多數情況下,即使是很小的幹擾也可以消除糾纏。基於這個原因,當前的量子技術需要非常費力地將與它們一起工作的微觀系統分離,並且通常需在接近絕對零的溫度下運行。
  • 「令人驚奇的結果」:450開爾文高溫的15萬億個原子的量子糾纏
    量子糾纏是一個微觀對象(如電子或原子)失去了獨立性的過程,通過該過程從而變得更好地相互協調。糾纏是量子技術的核心,它有望在計算、通信和傳感(例如檢測引力波)方面取得巨大進步。眾所周知糾纏狀態是非常脆弱的:在大多數情況下,即使是很小的幹擾也可以消除糾纏。
  • 清華量子糾纏實現突破意味著什麼?
    近日,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段路明教授研究團隊宣布其在量子信息領域取得重要進展,首次實現25個量子接口之間的量子糾纏。該成果的研究論文已在4月20日出刊的美國《科學》雜誌子刊《科學進展》刊載。這項成果的發布意味著什麼呢?
  • 量子糾纏是一種什麼樣的形態,量子糾纏和宏觀宇宙到底有什麼聯繫
    宇宙中充滿無數的秘密,人類科學雖然已經發展的十分迅速,可是真正想要了解宇宙,其實還差得很遠很遠。不要說龐大無邊界的宇宙,就算是微觀世界,實際上人類也沒有研究透徹,甚至可以說微觀世界更加神秘,遠比宇宙要更難以研究,量子糾纏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現在我們面前。
  • 神秘的量子力學現象—量子糾纏
    同時,自從你出生那天起,你就有了一個雙胞胎,他是與你有密切聯繫的另一個光子。你們無論距離是多遠,你們都同時作著相反的動作,就像鏡子裡的你的影像一樣。而且無論你的雙胞胎發生什麼事,都會瞬間影響你,反之亦然。這是量子糾纏,量子糾纏似乎破壞了經典物理學的一些基本規則: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比光傳播得快,它只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科學家們無法解釋這些粒子是如何聯繫在一起的。是蟲洞嗎?
  • 人類第一次看見量子糾纏!科學家終於拍攝到量子糾纏的照片
    在一項近期發表於《科學·進展》的研究中,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物理學家保羅-安託萬·莫羅(Paul-Antoine Moreau)帶領團隊首次拍攝到量子糾纏的照片。終於,人類第一次親眼看見這種「幽靈般的超距作用」。
  • 陳根:十五萬億糾纏原子,打破量子糾纏脆弱態
    那量子糾纏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存在?這種多個粒子間的奇特聯繫,就是量子糾纏。物理家們一般認為,量子糾纏是一種既奇怪又脆弱的現象。然而近日,物理學家們成功製造出了由數萬億個相互糾纏的原子組成的熱雲,其不僅打破了數量記錄而且還顯示糾纏並不像之前認為得那樣脆弱。
  • 量子生物學的裡程碑:科學家成功觀察到生物體中的量子糾纏
    量子領域究竟能有多大,它能不能大到足以讓其最怪異的方面親密地、明確地影響到生物?在過去的20年裡,量子生物學這個新興領域一直在尋找這樣的問題的答案,他們提出並進行了關於生物體的實驗,以探索量子理論的極限。這些實驗已經產生了吸引人但不確定的結果。例如,今年早些時候,研究人員展示了光合作用的過程(生物體利用光來製造食物的過程)可能涉及到一些量子效應。
  • 什麼是量子力學?什麼是量子糾纏?為什麼說量子力學很詭異?
    隨著科技的發展,量子學的出現,以前我們認為構成物質最小的單位是分子原子,但沒有包括無形的意識,那靈魂和意識又是什麼呢,有形的物質無形的意識包括靈魂和能量,都是有量子構成一團震動的能量,這乃是裡程碑似的結論,它統一了有形的物質世界和無形虛擬世界。
  • 全球量子信息資訊周報(7.13-7.19)
    詳情:http://www.xinhuanet.com/2020-07/12/c_1126227581.htm02技術物理學家實現15萬億個熱原子的量子糾纏(圖片來源:新浪科技)在近期的一項研究中,物理學家創造了一項新的記錄,他們將15萬億個原子組成的「熱雲」通過量子糾纏的方式關聯起來。
  • 全球量子網絡的突破,科學家成功本地面和衛星之間建立量子糾纏連結
    如何長距離傳輸糾纏光子一直是個很重要的難題,2016 年中國科學家在這方面又有突破,它們成功向相距 1,203 公裡的青海德令哈市和雲南麗江兩個地面站分發糾纏態的量子,是全球首次證明量子糾纏的距離可達如此遠的距離,為未來量子通訊實用踏出一大步。
  • 科普:什麼是量子糾纏和量子計算?
    神奇的量子糾纏  量子世界很神奇,比如在量子通信中起著重要作用的「量子糾纏」,曾被愛因斯坦等科學家稱作「幽靈般的超距離作用」。美國科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弗蘭克·維爾切克曾用《格林童話》中《兩兄弟》故事打比方:「量子糾纏」就像一對有「心靈感應」的雙胞胎,長得分不清彼此;他們也心靈相通,即便天各一方,弟弟有難,哥哥即刻得知。  量子糾纏是一種違反經典物理常識的量子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