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聲波也有自旋

2021-01-10 科學網

 

從天體到基本粒子,自旋都是一個重要的基本物理量。對於基本粒子,攜帶半整數自旋的粒子(比如電子)是費米子,遵循泡利不相容原理;攜帶整數自旋的粒子(比如光子)是玻色子,遵循玻色-愛因斯坦分布。

我們知道,圓偏振光中有旋轉偏振現象,所以光子(亦或是光波)存在自旋。那麼聲波也有自旋嗎?

聲波是縱波,所以人們普遍認為聲波不具備自旋。但是不久前,來自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以及中國同濟大學的合作研究團隊(石承志教授、趙榮闊博士、龍洋、楊隋博士、汪遠教授、陳鴻教授、任捷教授以及張翔教授)發現並通過實驗觀測證明,在特定條件下聲波自旋存在。相關成果以「Observation of acoustic spin」為題發表於《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

研究者在相互垂直的聲波幹涉場以及聲柵波導中傳播的漸逝波中觀測到了聲波自旋。在垂直相干的聲波中,每束聲波貢獻了局域速度場中的一個垂直分量,局域速度場矢量即為聲波的偏振。當局域速度場的兩個垂直分量相位相差90度時,該聲波的偏振發生旋轉,從而導致了聲波的自旋(如圖所示)。更進一步,研究者利用這一聲波自旋產生了遙控粒子旋轉的力矩。

對於漸逝聲波,聲波自旋與波矢自鎖,使得正自旋波只向右傳播,而負自旋波只向左傳播。此自旋動量自鎖效應對聲通訊極為重要。

在聲波自旋未被發現時,許多有趣的物理現象,比如量子自旋霍爾效應和自旋動量自鎖效應等,都很難在聲波中實現。為了在聲波中實現這些物理效應,人們往往需要付出許多努力以產生聲波贗自旋態。而此次聲波自旋的突破性發現將為自旋相關的基礎聲學與物理學研究奠定基礎。

該研究由美國海軍研究辦公室MURI項目、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教授啟動經費以及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重點研究項目資助完成。(來源:科學網)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93/nsr/nwz059

相關焦點

  • 從磁場到聲波,電子自旋躍遷驅動新方法
    2013年,由工程學院應用與工程物理助理教授格雷格•福斯(Greg Fuchs)領導的康奈爾大學團隊發明了一種新的方法,利用機械諧振器產生的聲波來實現這種控制。這種方法使研究小組能夠控制電子自旋躍遷(也稱為自旋共振),這在其他情況下是不可能通過傳統的磁性行為實現的。
  • 最新發現:由聲波引發的「谷聲電效應」新現象!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基礎科學#系列徵文基礎科學研究所(IBS)複雜系統理論物理中心(PCS)的科學家報告了一種名為「谷聲電效應」的新現象,這種現象發生在類似石墨烯的二維材料中。這項研究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為電子學的研究帶來了新的見解。
  • 同濟聲子科學家實現超表面波導管的聲自旋輸運
    這種模式具有自旋動量鎖定效應,且具有較強魯棒性和自旋選擇性傳輸的特性。通過調節超表面波導的結構,可以選擇性傳輸特定的聲學自旋模式,顯著降低聲波在彎折波導中傳輸的損耗,並且可以調製聲學自旋模式的相位。這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操控聲波傳輸的方式,展示了自旋角動量在操縱波動體系時所具有的強大潛力。
  • :同濟聲子科學家實現超表面波導管的聲自旋輸運
    這種模式具有自旋動量鎖定效應,且具有較強魯棒性和自旋選擇性傳輸的特性。通過調節超表面波導的結構,可以選擇性傳輸特定的聲學自旋模式,顯著降低聲波在彎折波導中傳輸的損耗,並且可以調製聲學自旋模式的相位。這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操控聲波傳輸的方式,展示了自旋角動量在操縱波動體系時所具有的強大潛力。
  • 我國科學家發現狄拉克半金屬自旋密度波態
    我國科學家發現狄拉克半金屬自旋密度波態 2016-08-25 中國科學報 黃辛 【字體:,這一發現為狄拉克半金屬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和思路。
  • 最新突破:發現量子自旋液體中,非常規的自旋輸運
    來自東京工業大學和橫濱國立大學的科學家發現:自旋微擾穿過量子自旋液體系統看似無法通過區域的特殊機制,這一新見解可能代表著下一代電子學甚至量子計算機的另一塊基石。目前電子設備已經接近理論極限,這意味著將需要全新技術來獲得更好的性能和更高的小型化。問題是,現代電子學以操縱電流為中心,因此主要關注運動電子的集體電荷。
  • 美國科學家利用聲波在地球深處發現萬兆噸級的鑽石,你動心了嗎?
    最近,美國科學家通過聲波分析發現了廣泛分布在地球深處的鑽石,其儲量高達上萬兆噸!來自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頂級學術機構的研究人員近日聯合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他們指出:「這些發現表明鑽石可能並不是一種充滿異國情調的礦物,在地質尺度上,它們其實是比較常見的物質。」
  • 美科學家發現控制不同自旋方向電子的方法
    美國加州大學物理學家近日在實驗室中的一次偶然發現,也許將改變計算機信息傳送和存儲的方式。這一發現將會極大助力於半導體自旋電子技術的發展,推動新型超高速計算機的產生。
  • 專訪華人科學家張首晟:追尋電子的自旋舞步
    電腦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受制於關鍵元器件的散熱問題,去年剛剛被實驗證實的量子自旋霍爾效應描述了奇妙的電子「自旋舞步」,有望解決這一問題。這一成果不久前入選了美國《科學》雜誌評出的2007年十大科學進展。主持相關理論研究的華人科學家、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張首晟日前在北京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專訪。     張首晟教授說,有關霍爾效應的研究成果曾兩次獲得諾貝爾獎。霍爾效應最初由科學家埃德溫?
  • 科學家將「自旋塞貝克效應」放大千倍
    熱電循環需通過「塞貝克效應」來產生熱,據物理學家組織網7月11日報導,俄亥俄大學找到了一種新方法,能將「自旋塞貝克效應」放大1000倍,將其向實際應用推進了一大步
  • 康奈爾大學科學家發現新型超導體
    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現在發現了可能是第三種類型g波的新型超導體。超導體中的電子以一種稱為「庫珀對」的方式一起移動。這種 &34;賦予了超導體最著名的特性:零電阻,原因是為了產生電阻,庫珀對必須被分解,而這需要能量。
  • 電子與碳納米管間存在內在自旋—機械耦合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德國康斯坦茨大學科學家從理論上研究了將電子自旋和碳納米管量子點耦合在一起的可能性,結果顯示,碳納米管機械振動會極大影響它所捕獲電子的自旋狀態,而碳納米管本身也會受到電子自旋的影響。研究人員指出,發現這種內在的強自旋—機械耦合對研究磁性與物質納米傳感器、量子計算及其他納米應用設備具有重要意義。相關論文發表在近日出版的《物理評論快報》上。
  • 聲波最大速度上限算出
    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為光波的傳輸速度設定了上限:300000千米/秒,但科學家一直不清楚其「孿生兄弟」——聲波在固體或液體中傳播時是否也有速度上限。英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科學進展》雜誌中指出,他們發現了聲波迄今最大速度上限:約36千米/秒,了解這一值有望讓材料科學等多領域受益。
  • 中國科學家發現聲學中的「雙面神」:超越聲自旋的近場調控
    要實現波的定向輸運,通常要以其類量子自旋霍爾效應為基礎,利用不同的自旋角動量或手性,通過自旋動量鎖定而實現定向輸運。該工作提出了比聲自旋(Acoustic spin)更進一步的方案,即Janus源和Huygens源。其中Janus是羅馬神話中的「雙面神」,頭部前後各有一張面孔。
  • 日發現電子自旋是高溫超導發生關鍵
    日本科學家發現,在高溫超導物質銅氧化物中,以電子自旋為媒介的力量決定物質是否容易產生超導現象。這為尋找更高溫度下的超導體提供了線索。學術界長期以來存在兩種觀點:傳統觀點認為,這與原子振動有關;而新觀點認為,電子自旋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所謂電子自旋是指電子繞原子核轉動的同時自身也在旋轉,就像地球一邊繞太陽公轉一邊自轉一樣。日本東北大學研究生院教授高橋隆的小組研究發現,以電子自旋為媒介的磁力是電子對組成的關鍵。
  • 自旋登上舞臺
    科學家們把電子與其它粒子碰撞而迫使它不停地改變方向和速度的現象稱之為『散射』。所以,金屬的電阻是來源於金屬中的電子受到的散射。如果在金屬導電的時候,又給它格外地加上一個磁場。那麼,電子在原來碰撞運動的基礎上,又受到磁場對它產生的洛倫茨力,就好像市場中又多來了一個新管理人員,企圖指揮電子按照他規定的方式如此這般如此那般地運動。
  • 科學家利用聲波實現物體浮空移動
    除了現有的磁懸浮技術之外,聲波移物近年來也同樣受到科學家的關注。據國外媒體消息,瑞士聯邦理工學院(ETH)的科學家發明了一種機器,利用聲波可以讓物體在空氣中飄浮,甚至四處移動,並且可以一次性搬運多個對象。該研究成果刊登在最新一期的《自然》和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一般磁力被用於懸浮物體。
  • 物理學院任捷團隊在《自然·通訊》上發表聲自旋傳輸調控研究的...
    該項研究凝聚了團隊成員三年的努力,同時在理論和實驗上展示了一種新的超表面波導,實現了聲的自旋角動量及其自旋傳輸的各種新奇調控,比如轉角散射的抑制、自旋選擇的聲路由器、旋轉聲自旋和相位調製器等。自旋角動量是物理系統的一種內稟性質,預言了從宏觀系統到微觀量子的很多物理效應。從彈性波到光波,其自旋角動量(SAM)都與它們的局域旋轉極化場有關。
  • 科學家成功實現電子自旋信息在超導體內傳輸
    據科技日報10月19日報導,美國哈佛大學官網近日發出公告稱,該校保爾森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SEAS)科學家成功實現在超導材料內傳輸電子自旋信息,從而克服了量子計算的一大主要挑戰。這一發表在《自然·物理學》雜誌上的最新突破,將為構建量子傳導裝置奠定基礎。
  • 電荷具有霍爾效應,你知道自旋也有霍爾效應嗎?
    近30多年來與自旋相關的電子學得到了極大發展並且發展了很多新的分支,如自旋電子學或磁電子學等。從巨磁電阻(2007年諾貝爾獎)到隧道結磁電阻,再到龐磁電阻,自旋動量矩轉移以及自旋軌道力矩等,與自旋相關的物理迎來了廣闊的前景,其中自旋霍爾效應也佔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