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搶先一步布局衛星網際網路,留給我們的軌道資源可能越來越少了

2021-01-09 我為科技狂Tech

星鏈(Starlink)是SpaceX公司創始人兼CEO馬斯克最早於2015年提出的一項長期的衛星網際網路計劃,目前,此項計劃正在一步步落實中。馬斯克想的是, SpaceX公司將用成千上萬顆衛星來取代地面上的傳統通信設施,從而為那些偏遠地區提供高速、穩定的寬帶網際網路服務,並且也可向城市地區提供價格優惠的衛星寬帶服務。星鏈的商業應用前景當然是非常美好的,星鏈在軌衛星數量可能是12000顆,也有可能是42000顆。無論如何,SpaceX要把如此之多的衛星送入太空,讓星鏈計劃最終得以全部完成,很明顯主要依賴於SpaceX的火箭設計、製造與發射能力。又因為星鏈是個商業項目,所以,SpaceX既要確保星鏈的服務質量能夠完全滿足市場的需求,又要將星鏈的成本降到儘可能低的水平。

如今,SpaceX已是全球最大的私人衛星運營商,在軌衛星數量已超400顆。事實上,除了SpaceX外,在不久前宣告破產的OneWeb公司,則是全球僅次於SpaceX的低軌衛星運營商。其他公司雖有類似的星座計劃,但至今都還沒開始在軌道上進行批量化部署。2019年2月,OneWeb發射了首批6顆網際網路衛星;2020年2月,OneWeb發射了第二批34顆網際網路衛星;3月21日,OneWeb再次完成第三批34顆網際網路衛星的發射。至此,OneWeb網際網路星座項目在軌衛星達到了74顆。按照OneWeb此前公布的計劃,第一階段是在2021年完成部署648顆在軌衛星的目標,最終將有1980多顆衛星在軌運行,從而構建覆蓋全球的寬帶通信網絡,面向消費者(寬帶上網服務)、海事、航空、政府和企業等提供全球商業服務。

5月4日,據電商報報導,亞馬遜正在對網際網路衛星運營商OneWeb的資產展開研究。與此同時,法國 Eutelsat Communications SA和馬斯克的SpaceX也在對OneWeb的資產做盡職調查。對此,OneWeb、亞馬遜、Eutelsat、SpaceX均不予置評。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參與競購方可選擇收購OneWeb,或者購買OneWeb的部分資產。換言之,OneWeb一下子成了亞馬遜和SpaceX眼裡的香餑餑。對亞馬遜掌門人貝佐斯來說,如果亞馬遜能夠收下OneWeb,無疑是為他的太空夢想助力。但馬斯克和他的SpaceX,可能並不希望亞馬遜加入爭奪衛星網際網路市場。

星鏈計劃,是通過衛星和地面基站,打造一個覆蓋全球、造價低的寬帶網際網路通信系統。從太空連WiFi,這些衛星就是路由器。星鏈在2020年計劃進行24次發射,年內共計劃入軌1440顆衛星,初步總發射目標12000顆。據官網顯示,星鏈將於2020年開啟北美服務,全球初步覆蓋將開始於2021年。因星鏈全球無間斷且網速達到5G水平,星鏈衛星網際網路星座未來有望將成為特斯拉汽車的網絡基礎設施。並且,SpaceX還計劃為家庭提供可以輕鬆放置的星鏈終端。

預計星鏈在2027年12000 顆第一期組網完成後(遠期目標可能是42000顆衛星),將具備4821.45億人民幣的應用市場,首次產生收入將從2021年開始。馬斯克曾表示,星鏈計劃將實現個人用戶帶寬超過1Gbps,接入速率能達到目前家庭寬帶的30多倍。

接著要說的是英國OneWeb公司,OneWeb在破產前,是星鏈計劃的主要競爭對手,OneWeb的造星能力也不容小覷。OneWeb聲稱,它是第一個利用商業化和批量生產技術大大降低衛星生產時間和成本的公司。相比於行業內製造每顆衛星一般需要12-18個月的速度,OneWeb衛星公司的衛星製造速度高達每天2顆。

2000年,貝佐斯就成立了商業太空公司藍色起源(Blue Origin),計劃未來搭載付費乘客飛行。藍色起源是由貝索斯創辦的航天航空公司,目前已有超過600名員工。此前,藍色起源最有名的計劃是「新牧羊人」(New Shepherd)可回收火箭,以及頗吸引人眼球的付費太空旅遊計劃。不過,除了藍色起源外,亞馬遜還想佔據更多的太空市場。2019年4月,亞馬遜宣布他們正在加速推出的一項名為柯伊伯(Project Kuiper)的全球衛星寬帶服務,亞馬遜的柯伊伯項目計劃將3236顆衛星發射入軌,並為全球提供低延遲、高速度的太空網際網路服務。儘管亞馬遜官方還沒有表示何時發射第一顆柯伊伯衛星,但根據亞馬遜向國際電信聯盟提交了申請,衛星升空指日可待。

據介紹,亞馬遜的網際網路衛星設計壽命為7年,不到傳統地球同步通信衛星的一半,將分5波發射。第一波由578顆衛星組成,它們將在兩個水平覆蓋帶提供網際網路服務,一個在北緯39度至56度之間,另一個從南緯39度至南緯56度;隨後的四波將覆蓋赤道。為此,馬斯克曾在推特上直斥貝佐斯是個「抄襲狗」。

據摩根史坦利分析稱,柯伊伯項目的價值將能達到1000億美元,預測基於未來20年太空經濟將增長到10000億美元以上。也就是說,背後的商業價值是非常大的。據報導,亞馬遜衛星項目的單顆衛星造價約為100萬美元,項目總製造成本約為30-40億美元,亞馬遜未來或將追加投資。要知道,今天的亞馬遜並不缺錢。

再有,世界頂級手機廠商蘋果公司也正在研發衛星網絡技術,試圖找到將數據(如網際網路連接)直接傳輸到其設備上的方法。蘋果已經擁有約12名相關行業的工程師,預計五年內部署成果。

OneWeb破產之後的商業價值又剩多少?作為全球唯二正式批量部署低軌道通信衛星的公司,OneWeb 一直被馬斯克的SpaceX當作勁敵。第一,到目前為止,OneWeb的網際網路星座項目在軌運行衛星有74顆。已升空的74顆衛星雖未完成最終的組網應用,但也是OneWeb最具價值的資產之一。畢竟,將一顆衛星發射升空,在研發、生產、發射環節均需投入財力。如果此時有別的公司將這些衛星收入囊中另做應用,當然可以省去一筆費用開支。第二,除了在軌衛星資產外,頻段軌道資源也是極具吸引力的。國際規則中的軌道資源主要以「先到先得」的方式分配,後申報方不能對先申報國家的衛星產生不利幹擾,申報者還必須在申報資源後的一段時間內發射衛星啟用所申報的資源,否則預定的資源會失效。低軌衛星星座由眾多小衛星組成,當一部分衛星無法工作時,公司可以發射新的衛星進行補網,不會將整個資源讓給別家。OneWeb發射的衛星無疑已佔據了一部分軌道資源。

近期,國家發改委召開新聞發布會,首次明確新基建的範圍,衛星網際網路被納入通信網絡基礎設施範疇。新基建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內容: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其中,信息基礎設施主要是指基於新一代信息技術演化生成的基礎設施,包括以5G、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衛星網際網路為代表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這是衛星網際網路首次正式被列為通信網絡基礎設施。針對5G地面網絡的不足,衛星網際網路將成為補全全球高速覆蓋、城市熱點區盲點覆蓋、戶外應用、高移動應用的天基基礎設施。

根據馬斯克的預測,衛星網際網路客戶數量將達到傳統電信運營商的3-4%。2019年,中國三大電信運營商營業收入總和為1.41萬億人民幣,按照星鏈項目客戶用戶數量比例估算,未來中國國內衛星網際網路的市場空間有望達到420~560億元,實現全球衛星網際網路服務後,市場空間將實現成倍增長。

衛星網際網路產業鏈主要由衛星製造及火箭發射、地面基站及終端設備和衛星通信運營三部分。按照美國衛星協會的預測,三部分的市場規模佔比約為7.5%、44.6%和47.9%,因此,與衛星製造和火箭發射相關的公司將首先受益,與終端設備和衛星通信運營相關的公司將在後期受益,但市場空間更大。

但從全球來看,中國在衛星研製和發射領域,技術實力較為突出,有國際競爭力。但在電子元器件、終端類產品、應用系統和運營服務等領域,整體實力偏弱,尤其是晶片、板卡、天線、算法、軟體、接收器和終端技術水平與國外頂尖水平差距較大。

3月26日,有業內知情人士傳出,中國浙江一家民營企業(網友指出是吉利汽車)有意收購OneWeb公司,該公司團隊已在探討與OneWeb公司業務合併的可能性。之後,就再沒有了消息。無論OneWeb最終的結果如何,有一點是肯定的,美國公司在衛星網際網路賽道上已經搶在了最前頭,也更有可能把潛在的追趕者遠遠甩在了後面。

(我為科技狂整理,本文綜合自雷鋒網、芯師爺、CNBC、彭博等媒體)

相關焦點

  • 美國搶先一步布局衛星網際網路,留給我們的軌道資源可能越來越少了
    馬斯克想的是, SpaceX公司將用成千上萬顆衛星來取代地面上的傳統通信設施,從而為那些偏遠地區提供高速、穩定的寬帶網際網路服務,並且也可向城市地區提供價格優惠的衛星寬帶服務。星鏈的商業應用前景當然是非常美好的,星鏈在軌衛星數量可能是12000顆,也有可能是42000顆。
  • 衛星網際網路軌道資源稀缺,中國航天如何與國際衛星界大亨競爭?
    目前為止,人類總共發射了約 8000 多顆衛星,但在軌運行的也就不到 2000 顆,如果星鏈計劃能夠如期完成,那麼 SpaceX一家公司擁有的衛星數量將是其餘衛星數量總和的 6 倍。其實,有關衛星網際網路的競爭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就開始了。當時,美國摩託羅拉公司在汽車電子和通信電子領域處於絕對壟斷地位,就如現在的華為,是通信工程師心中認定的殿堂級公司。
  • 超700顆「星鏈」衛星升空!馬斯克加速布局,亞馬遜虎視眈眈,衛星網際網路已成「必爭之地」
    財聯社9月4日訊,SpaceX在美國東部時間9月3日8時46分成功將第十二批星鏈衛星發射升空。本次發射在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仍然使用獵鷹九號火箭。此次發射之後,SpaceX已累計發射超700顆星鏈衛星。
  • 大摩上調Space X估值近一倍 星鏈項目成最大推動力 衛星網際網路有望...
    早在2015年1月,馬斯克就宣布了「星鏈」衛星網際網路服務計劃。Space X計劃將約1.2萬顆通信衛星發射到軌道,為地球上的用戶提供寬帶網際網路服務。除了這已經獲得批准的近1.2萬顆衛星,該公司還申請發射3萬顆衛星。
  • 大摩上調Space X估值近一倍 星鏈項目成最大推動力 衛星網際網路有望加速商業化
    早在2015年1月,馬斯克就宣布了「星鏈」衛星網際網路服務計劃。Space X計劃將約1.2萬顆通信衛星發射到軌道,為地球上的用戶提供寬帶網際網路服務。除了這已經獲得批准的近1.2萬顆衛星,該公司還申請發射3萬顆衛星。
  • 美國要發射400顆星鏈衛星 被批是「太空殺手」
    之所以這次看似常規的發射任務如此引人關注,就在於即將被送入軌道的那60顆「星鏈」衛星——一旦發射成功,就意味著該公司「可在全球任意角落連上WiFi」的網際網路衛星計劃邁出實質性的關鍵一步。「可以隨處連接全球WiFi」美國太空網站15日介紹稱,馬斯克在2014年11月就曾提出搭建全球衛星網際網路的設想。2015年1月,他正式宣布「星鏈」計劃,將用超過4000顆運行在地球低軌道的小型通信衛星組成大型衛星網絡,為全球提供高速網絡服務。
  • 國金證券:全球配置衛星網際網路 低軌衛星成寵兒
    自2018年12月27日開始,北鬥導航已經開始提供全球服務,成為繼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俄羅斯格洛納斯衛星導航(GLONASS)之後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也是我國的第一個全球性衛星系統。據國新網消息,2020年6月前,計劃再發射2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北鬥三號系統將全面建成。我國實現衛星導航系統的自主可控後,我們認為全球覆蓋的衛星網際網路建設將接力成為下一個建設重點。
  • 太空低軌道爭奪日趨激烈 衛星網際網路競爭一觸即發
    不同於人們熟知的通信衛星,衛星網際網路的軌道高度更低,數量規模更為龐大,其提供的服務亦是網際網路信息數據傳輸,是為「天網」。這個領域被視為一個新興的競爭領域,中國作為航天工業技術在世界範圍內居於領先的國家,自然在這場潛在的競爭中不會缺席。「踏破」ITU「我們得先研究研究ITU的有關流程。」
  • 馬斯克開建超級「太空網際網路」
    之所以這次看似常規的發射任務如此引人關注,就在於即將被送入軌道的那60顆「星鏈」衛星——一旦發射成功,就意味著該公司「可在全球任意角落連上WiFi」的網際網路衛星計劃邁出實質性的關鍵一步。「可以隨處連接全球WiFi」美國太空網站15日介紹稱,馬斯克在2014年11月就曾提出搭建全球衛星網際網路的設想。2015年1月,他正式宣布「星鏈」計劃,將用超過4000顆運行在地球低軌道的小型通信衛星組成大型衛星網絡,為全球提供高速網絡服務。
  • 中國要搶佔地球低軌道資源和衛星通信頻道資源
    一,地球低軌道資源只有5萬顆衛星數量級的寶貴資源目前馬斯克就計劃發射42000顆。這在五年內就完全能做到。現在他的重型獵鷹火箭馬上啟用,一箭就能發射數百顆衛星,比現在60顆大幾倍。現在他的衛星工廠的每天能夠生產6顆衛星,而且還在不斷擴大產能。
  • 衛星網際網路——太空生意的「新風口」
    而現在的你,可能稍微遠離城市,就要忍受沒有信號的煩惱。 大洋彼岸的馬斯克同志指了指天上的人造衛星說:「來連我們的衛星Wi-Fi(星鏈)吧,走到哪裡都有信號。」 通過衛星打電話似乎不稀奇,但用衛星來上網,這聽起來就是一件很科幻的事情,而這也是衛星網際網路的目的。
  • 一文揭秘新基建背景下衛星網際網路的新機遇 | 衛星網際網路報告
    1、第一代衛星系統(C、L、S 頻段)以話音及物聯網服務為主,定位為全面替代地面通信系統: 20 世紀 80 年代末期為低軌衛星網際網路的初探階段。典型代表為美國摩託羅拉公司提出的「銥星」系統、美國蘿拉及高通公司聯合提倡的「全球星」系統、軌道通信公司提出的「軌道通信」系統。
  • [科普] 走進衛星頻率軌道資源
    2019年中國航天大會主論壇上,大屏幕不斷閃現「衛星軌道頻率」、「天地網絡融合」、「太空優勢」等關鍵詞,可見,衛星頻率軌道資源的緊缺,已成為航天產業化發展的一大難點。 衛星頻率軌道是指衛星電臺使用的頻率和衛星所處的空間軌道位置,是隨著衛星技術的發明而開始被人類開發利用的自然資源,是所有衛星系統建立的前提和基礎,也是衛星系統建成後能否正常工作的必要條件。
  • 釋新聞|已有高軌道通信衛星,中國為何要打造低軌道衛星?
    12月22日7時51分,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虹雲工程」首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十一號火箭成功發射,標誌著我國低軌寬帶通信衛星系統建設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1984年4月,我國首顆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東方紅」2號發射成功。這顆試驗通信衛星的發射成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自行發射地球靜止軌道衛星的國家。
  • 美國衛星6G降維打擊華為,星鏈計劃憑什麼讓川普底氣十足?
    近日馬斯克的spaceX公司發射60顆「星鏈計劃」衛星進入太空軌道,離建成覆蓋全球的衛星寬帶網絡,完成6G布局的目標越來越近。說起衛星通訊,首先會想到20多年前拖垮摩託羅拉的銥星計劃,上世紀90年代,美國通信業鼻祖摩託羅拉提出了革命性的全球移動通信系統,使用66顆衛星覆蓋全球,只要能看到天空的地方就可以無線通信。
  • 太空「路由器」——為衛星建造的軌道網際網路
    克卜勒通信公司的每顆衛星大約有一塊麵包那麼大,它的工作原理和網際網路路由器很相似——只是它們處於太空中。克卜勒通信公司的首顆衛星於2018年1月發射入軌,以2014年史詩級科幻電影《星際穿越》中的KIPP機器人命名。到2022年全面部署後,克卜勒的網絡將包括140顆衛星,平均分布在7個軌道平面上。
  • 衛星頻率和軌道資源的國際爭奪
    也就是說,通過這種方式搶佔衛星頻率和軌道資源,需要經過國際申報—國際協調—國際登記的過程。 1.1 衛星頻率和軌道資源的國際申報 1.1.1 為什麼要進行衛星頻率和軌道資源的國際申報 由於衛星頻率和軌道資源是國際資源,各國都可以依據國際規則開發利用,實施自己的衛星系統。
  • 軍工行業:衛星網際網路格局向多極化發展
    5月 28日,OneWeb 向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提交申請,向近地軌道發射近 4.8萬顆衛星。FCC 規定,除非獲得豁免,否則衛星許可證持有者有 6年時間發射 50%的衛星,9年時間內必須發射所有衛星。然而以目前狀況而言,OneWeb 不大可能將其中的大部分衛星發射入軌。其破產文件顯示,負債總額已達 21億美元,其中包括 17億美元的高級擔保融資。
  • 衛星網際網路:網際網路駛向星辰大海
    衛星網際網路是基於衛星通信的網際網路,通過一定數量的衛星形成規模組網,從而輻射全球,構建具備實時信息處理的大衛星系統,是一種能夠完成向地面和空中終端提供寬帶網際網路接入等通信服務的新型網絡。簡單來說,就是在我們的頭上布滿Wi-Fi,做到也不用擔心流量問題。
  • 全球數十萬顆衛星預計發射!衛星網際網路會是泡沫嗎?
    衛星數量超過各個國家幾十年發展的數量之和,極有可能會全球第一。事實上除了spaceX之外,還有相當多的全球玩家正在逐步加碼到這個「低軌衛星網際網路」領域, 比如在美國本土,亞馬遜、波音、全球星等諸多公司早已宣布相關低軌通信衛星項目,亞馬遜計劃在590~630Km的軌道高度發射3236顆衛星,波音計劃在1030~1080km的高度發射2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