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數十萬顆衛星預計發射!衛星網際網路會是泡沫嗎?

2020-07-28 一本嗶嗶

2015年,馬斯克在spaceX 成立13年之後,宣布開始啟動「星鏈計劃」,同時向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申請Ka/Ku波段在美國的落地權和低軌衛星發射計劃,希望能夠向本國提供衛星寬帶數據接入等多項服務。

星鏈的低軌衛星發射計劃分兩期,第一期計劃發射4425顆衛星,第二期計劃發射7518顆,兩期累計達到1.2萬顆,根據最新的申請信息,SpaceX遠期規劃將再次發射3萬顆衛星,目標是完成全球星座組網,逐步由服務美國加拿大提高到全球,

按照目前平均每兩到三周發射一次「一箭60星」算起,預計今年年底星鏈計劃將擁有1600顆左右衛星,短短幾年時間,spaceX衛星數量超過各個國家幾十年發展的數量之和,極有可能會全球第一。

全球數十萬顆衛星預計發射!衛星網際網路會是泡沫嗎?

事實上除了spaceX之外,還有相當多的全球玩家正在逐步加碼到這個「低軌衛星網際網路」領域,

比如在美國本土,亞馬遜、波音、全球星等諸多公司早已宣布相關低軌通信衛星項目,亞馬遜計劃在590~630Km的軌道高度發射3236顆衛星,波音計劃在1030~1080km的高度發射2956顆。在英國,星鏈的老對手oneweb計劃發射1585顆。而韓國三星也是計劃在1500~2000km的高空發射4600顆衛星,此外,印度、俄羅斯、盧森堡等多數已經開始發射衛星了。

一幅全球衛星大戰似乎已經開幕。

全球數十萬顆衛星預計發射!衛星網際網路會是泡沫嗎?


當然,肯定也少不了中國,我國的低軌衛星計劃也是不可小覷,2018年,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國電科等數十家公司實驗性質的低軌衛星升空,各大公司相繼發布了自己的發射計劃, 總預計在數千顆左右。

全球數十萬顆衛星預計發射!衛星網際網路會是泡沫嗎?

如此多大型玩家入局衛星網際網路,投入如此之高,為什麼了?難道是衛星通信行業能顛覆現有地面移動通信系統,或者說是還有什麼其他商業機會?

這裡先來科普一下地球軌道知識,繞地軌道主要分為三種,地球同步軌道GEO,低軌道LEO,中軌道MEO。在外太空,每一個軌道資源都是有限的,GEO軌道資源已經處於緊張狀態了,而低軌道LEO自2015年馬斯剋星鏈計劃公布以來,已經成為了各國軌道資源爭奪焦點。

除了軌道資源之外,頻率資源更是通信領域的核心戰略資源,由ITU分配,遵循「先到先得」原則,但是衛星頻率的使用規則是要在衛星使用前3~5年內申請,申請後7年不使用會被註銷。目前,低於 2.5GHz 的 L 和 S 頻段主要用於衛星移動通信、衛星無線電測定、衛星測控鏈路等應用;而 C 和 Ku 頻段主要用於衛星固定業務通信,該頻段已近飽和。

所以,從這個角度上看,管他是否有商業前景,先站好坑位總是沒有錯的。

但是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那時候通信市場競爭除了我們現在使用的地面蜂窩系統之外,不乏有銥星這樣的衛星通信系統早期代表以及微軟這種巨頭投資,但由於當時網際網路處於發展初期,用戶主要需求就是打個電話之類的,而2G網絡基本能滿足當時的通話需求,加上當時衛星製造、衛星發射、專用終端等各項成本巨高,衛星通信系統這種模式被現在我們廣泛使用的地面通信系統吊打,完全不能面向普通用戶,並且銥星公司在開始發射衛星組網運營一年後自己也申請破產。

而那些發展到現在利用衛星做通信傳播的場景,也基本上都是一些特殊使用的場合,比如政府、海事、航天專網等等。要配備較為昂貴的專用終端,總體上客群規模較小,經濟規模不到地面通信的1%。

所以過去幾十年,這一想法被慢慢擱置,星鏈目前依然受到很多方面的質疑。

全球數十萬顆衛星預計發射!衛星網際網路會是泡沫嗎?

不得不說spaceX及星鏈的出現,帶來了在衛星製造、衛星發射、終端設備,以及傳統商業航天等諸多方面的改變和期待。

在衛星製造領域,星鏈衛星高度集成設計,在電池陣、天線系統、推進系統等諸多方面有技術突破,單顆衛星製造成本低於50萬美元,遠低於其他同樣重量的衛星,還會更低,並且能適應高容量集群發射。

在衛星發射上更不必多說,自己研製的運載火箭能做到「一箭60星」,並且回收技術上不斷在突破,按照衛星重量合計15.6噸/單星260kg,單次發射價格6200萬計算,單顆衛星發射成本低於103萬美元。單次發射價格、單位質量發射成本均是全球最低,特別是單位發射成本低於競爭對手高達50%以上。

而在終端接收設備方面,與銥星不同,在室內之類的場景可以用類似機頂盒的設備接收信號,兼容現有的手機終端,價格低於200美元一臺。


在使用資費上,根據中金的報告分析,預計在100元人民幣/月、端到端延遲在10ms~50ms之間,比肩地面4G。2020年~2024年整個星鏈第一期4000多顆衛星預計投入成本189億美金左右,2025年可以達到盈虧平衡;為全球更廣大的消費者提供網際網路服務。

可以說spaceX以及星鏈的出現,即打破了原來航天市場火箭發射及衛星組網、衛星導航、遙感等商業航天的的市場格局。

在通信領域首先搶奪原來的銥星、天通一號的同步衛星、地面專網的生意;也會饞食家庭寬帶、甚至4G/5G的可能性。


全球數十萬顆衛星預計發射!衛星網際網路會是泡沫嗎?

此外,外界普遍認為,星鏈會服務特斯拉,完成車聯網。並且之後太空旅行、太空採礦等等前景大有可為。這裡不得不說馬斯克真的是眼光超前。


所以這樣來看,大量公司花費大量資金入局好像也就不足為奇了,各位朋友們,你們怎麼看了?

相關焦點

  • 馬斯克預計發射4.2萬顆衛星,會取代5G嗎?這可能是一場災難!
    馬斯克預計發射4.2萬顆衛星,會取代5G嗎?這可能是一場災難!埃隆馬斯克不僅是一位科學家,也是一位野心勃勃的企業家。作為特斯拉汽車的創始人,你以為他的成就只有電動汽車人工智慧開發嗎?與傳統的方式不同,它不需要在地下海底沙漠中鋪設光纖,建立通訊基站,而是將4.2萬顆衛星發射到地球的近地軌道上,這樣就可以實現全球高效的網絡服務了。每當馬斯克計劃被提出的時候,都會受到外界的質疑,這項通訊計劃也是同樣。2015年被提出之後,在2019年這項計劃正式實施,獵鷹9號搭載著60顆衛星成功地進入太空。
  • 國金證券:全球配置衛星網際網路 低軌衛星成寵兒
    從衛星所提供的服務來看,通導遙為衛星領域的三駕馬車,其中通信衛星773顆,遙感衛星771顆,導航衛星138顆。通導遙衛星一體化趨勢明顯,2018年全球首顆面向通導遙一體化應用的「共享衛星」在酒泉成功發射,未來通導遙融合衛星有望提供一體化的空天信息服務。1.2.2 全球衛星網際網路星座計劃與進展全球計劃部署衛星網際網路星座公司近30家,部署衛星數量十年內翻10倍。
  • 這家網際網路公司要發射衛星全球免費上網,投入30億如何盈利?
    做出了免費應用WiFi萬能鑰匙的連尚網絡,計劃發射一系列衛星提供全球免費的衛星網絡覆蓋。11月27日,連尚網絡輪值總裁王小書透露,第一顆衛星「連尚一號」將在2019年搭載長徵系列火箭進入太空,連尚網絡自主研發的「連尚蜂群星座系統」由272顆混合軌道衛星組成,預計在2026年為全球提供免費衛星網絡。
  • 「成都造」衛星明年量產 一期衛星工廠預計年產200顆衛星
    本報記者 張青青 攝成立兩年,成功研製並發射9顆AI(人工智慧)衛星;疫情期間完成1.5億元A+輪融資,目前估值近10億元;上榜中國航天企業30強;連續兩年進入成都新經濟企業「雙百」榜單……走進成都國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稱國星宇航),展廳裡的一串數字折射出這家民營商業衛星公司的「火箭速度」。
  • 幾萬顆衛星就要上天,但衛星網際網路消費終端還未成型
    幾萬顆衛星就要上天,但衛星網際網路消費終端還未成型衛星網際網路領域風起雲湧。據外媒消息,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向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提交的最新報告顯示,該公司計劃每月定期發射120顆星鏈衛星。此前,SpaceX成功發射了第12批星鏈網際網路衛星。
  • WiFi萬能鑰匙「放衛星」,發射272顆衛星讓全球免費上網
    而昨天其背後資本運營方連尚網絡宣布WiFi萬能鑰匙的MAU月活躍用戶達到了9億之多,還宣布「令人大吃一驚」的連尚衛星上網計劃,投資30億元,一共發射272顆衛星,為全球用戶提供免費的衛星網絡上網服務,第一顆衛星「連尚一號」將於2019年擇機發射。272顆衛星組成可供全球免費上網的衛星網絡聽起來就有「放衛星」的嫌疑,那麼具體是怎麼樣的呢?
  • 成功發射!SpaceX的58顆Starlink衛星和3顆行星衛星成功入軌!
    是的,就在今天,SpaceX成功地將其首次「乘騎共享」任務送入軌道,發射了一批新的58顆Starlink網際網路衛星和3顆小型地球觀測衛星,然後鎖定了一枚「獵鷹9號」火箭在海上著陸。此次發射是本月迄今為止的第二次星際鏈路任務,另外一次發射計劃不早於6月22日。
  • 網絡無差別全球覆蓋,中國 「虹雲工程」首顆衛星即將發射
    IT之家12月21日消息 據報導,中國「虹雲工程」天基網際網路首顆技術驗證衛星將於明天(12月22日)上午8點左右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11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預計到2022年,「虹雲工程」將完成156顆星座部署,未來將用上航天科工自主研發的「星鏈」WiFi,實現網絡無差別的全球覆蓋。
  • 專家說: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的說法完全錯誤
    中國發射了全球首顆6G實驗衛星後,看到一大批內容說「超越美國」、「領先世界」、「西方爬著都跟不上」。總之說的中國已經拿下6G的主導權,歐美韓都不值得一提。6G還在探索分析需求中,還沒有確定採用什麼技術。這就超越了!到這裡應該知道,過度解決是多麼可怕。
  • 中國將建156顆衛星天基網際網路 WiFi信號覆蓋全球
    中國將建156顆衛星天基網際網路 WiFi信號覆蓋全球 2018-03-04 08:28:32來源:科技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衛星網際網路:網際網路駛向星辰大海
    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從1994年北鬥一號立項,到6月23日最後一顆組網衛星飛向太空,中國用20多年的時間實現了55顆衛星的研製發射,開啟了屬於北鬥的全球化時代。據SpaceX公司2018年5月估計,該計劃總成本約為100億美元,預計耗時10年時間,最終目標是發射總數多達42000萬顆衛星,編織成一個無縫的太空衛星網際網路。
  • 美國要發射400顆星鏈衛星 被批是「太空殺手」
    之所以這次看似常規的發射任務如此引人關注,就在於即將被送入軌道的那60顆「星鏈」衛星——一旦發射成功,就意味著該公司「可在全球任意角落連上WiFi」的網際網路衛星計劃邁出實質性的關鍵一步。不過由於15日夜間上層風力過大,SpaceX在發射前15分鐘宣布取消點火,發射順延到16日夜間同一時刻。「可以隨處連接全球WiFi」美國太空網站15日介紹稱,馬斯克在2014年11月就曾提出搭建全球衛星網際網路的設想。
  • OneWeb 發射首批衛星,太空網際網路時代來了
    2月28日,據外媒消息,商用航天公司 OneWeb 當地時間周三(2月27日)在「法屬圭亞」向太空發射了首批 6 顆網際網路衛星,OneWeb 還計劃在今年秋天向太空發射更多網際網路衛星,旨在 2021 年實現全球網際網路無縫覆蓋的目標。
  • SpaceX已發射60顆衛星,漫天星星也許是漫天衛星
    加上周一發射的60顆,SpaceX已經發射了180顆小型衛星,此後可能將每兩周發射一次——這就是Musk的衛星網際網路計劃Starlink。聯邦通信委員會(FCC)已經批准SpaceX對12000顆衛星進行發射。眼下,馬斯克正在試圖讓另外30000顆衛星獲批。SpaceX的目標是通過Starlink項目在太空形成衛星群,由此為偏遠地區提供收費網際網路服務。
  • 國星宇航陸川:10年內要發射1萬顆衛星
    在6月8日舉行的2020中國數字經濟投融資「雲路演」上,成都國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陸川在現場介紹,公司由原衛星及應用領域高校、科研院所、行業應用及部隊領軍人才創辦,已成功研製發射全球首顆AI衛星。截至2019年12月,國星宇航已順利完成6次太空任務,成功研製並發射了9顆AI衛星。
  • 「大運號」AI衛星:明年發射 將提供空天地一體化網際網路服務
    作為全球首顆以賽事命名的衛星,「大運號」AI衛星的命名有何緣由?這顆與大賽關係緊密相連的衛星,未來對大運會、對成都又將發揮怎樣的作用?「大運號」AI衛星的研製方——成都國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趙宏傑博士對此揭秘。提升大運會品牌的硬核元素 全面賦能智慧大運「衛星與大運會的結合,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 亞馬遜入局太空網際網路:將發射3236顆衛星,與SpaceX「星鏈」展開較量
    周三,亞馬遜衛星網際網路計劃「柯伊伯」(Kuiper)項目獲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批准,將斥資100億美元建設一個衛星網際網路網絡,與太空探索公司SpaceX的衛星網際網路項目Starlink(星鏈)展開競爭。
  • 馬斯克的衛星網際網路終於能用了,顛覆 5G 的「全球 WiFi 」要來了?
    最開始 SpaceX 計劃在 2020 年前發射 4425 顆衛星,後來又將發射衛星的數量增加到 11943 顆,現在星鏈衛星數量的規劃已經增加到了 4.2 萬顆。 這是什麼概念? 要知道在 2016 年,人類史上發射的衛星總數也才約 4025顆,星鏈要發射的衛星數量是這個數字的 10 倍。
  • 馬斯克的衛星網際網路終於能用了,顛覆 5G 的「全球 WiFi」要來了?
    按照 SpaceX 此前的計劃,那近 1.2 萬顆衛星將分三個階段發射:第⼀批 1600 顆衛星位於 1150 公⾥的軌道高度,其中首批 800 顆衛星用於覆蓋北美地區;第二批 2825 顆衛星分為 4 組,分布在 4 個不同高度的軌道上,完成全球組網;第三批 7518 顆衛星位於 340 公裡高度的軌道。
  • 虹雲工程首顆衛星發射成功,網際網路的全覆蓋有望實現!
    計劃發射156顆衛星,他們在距離地球1000千米的軌道上運行,形成一個巨大的網絡,將構成一個星載寬帶全球移動網際網路。而12月22日發射的第一顆衛星,使得該計劃邁出了實質性一步。中國航天科工相關負責人稱,虹雲工程具備通信、導航和遙感一體化、全球覆蓋、系統自主可控等特點。一個亮點之處在於,它在中國首次提出建立基於小衛星的低軌寬帶網際網路接入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