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雲濤:國際競爭呈現新特徵

2021-01-15 人民網

原標題:國際競爭呈現新特徵(刷新見解)

  當前,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持續顯現,國際形勢繼續發生深刻複雜變化,對國際競爭產生重要影響。特別是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的不斷深化,改變了國際競爭的內涵和具體形態,國際競爭呈現一些新特徵。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區域經濟加快融合成為新動向。20世紀80年代以來,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加快,總體上超過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時至今日,現行國際經濟秩序已不能適應國際經濟形勢發展。在這一背景下,建立雙邊和多邊自由貿易區成為各國搶佔國際競爭先機的重要選擇。美國發起跨太平洋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和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定(TTIP),意在繼續主導21世紀國際經濟秩序。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國倡導成立金磚銀行和亞投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是積極應對國際經濟形勢發展變化、加快區域經濟融合的重要舉措。

  產業優化升級成為新舉措。國家競爭力的基礎是經濟實力。面對全球經濟復甦緩慢的現狀,各國制定新的產業政策,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優化產業格局,搶佔國際產業競爭制高點。德國推出《高技術戰略2020》,實施工業4.0戰略。2009年,美國公布《重振美國製造業框架》,之後啟動《先進位造業夥伴計劃》和《先進位造業國家戰略計劃》, 實施「再工業化」。日本重視高端製造業發展,加大開發3D列印等新技術的財政投入。我國也推出《中國製造2025》,推動製造業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

  搶佔網際網路制高點成為新焦點。網際網路已成為眾多領域和產業發展變化的革命性因素,也成為各國必須搶佔的競爭制高點。首先,網際網路有助於資源高效配置。從一定意義上說,國家競爭力是一個國家在國際競爭中配置資源的實力和能力。網際網路以信息為載體,能準確尋找有效需求,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其次,網際網路為創新和降低成本提供條件。如果說過去的技術創新是點狀創新,網際網路則是一種網狀創新,能夠促使創新活動爆發式增長。同時,網際網路能夠極大降低經濟社會成本。第三,網際網路融入和改造傳統產業。進入網際網路時代,電力、煤礦、鋼鐵等傳統產業通過與網際網路融合加快改造提升,工業發展方式和工業競爭行為發生重大變化,形成新的產業鏈、服務模式和業態。

  重視國家治理成為新重點。一般來說,國家治理能力強、水平高,國家競爭力也較強。國家競爭力是否增強,是衡量國家治理成效的重要標準。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不少國家經濟社會問題凸顯,體制性、機制性矛盾突出。許多國家更加重視國家治理,化解社會矛盾,調整經濟結構,協調政府、市場、社會之間的關係,進一步釋放市場和社會活力,提升國家競爭力。

  高科技人才競爭更加激烈。高科技人才是一個國家不可多得的稀缺資源,也是國家競爭力諸要素中的關鍵要素。發現人才、培養人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成為各國國際競爭戰略的重要內容。2012年,美國眾議院通過一項法案,給予外國出生並在美國大學獲得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領域碩士以上學位的人綠卡,以吸引更多的世界英才。歐洲、日本等國家在吸引高科技人才方面也紛紛出臺類似政策。今年3月,我國出臺《關於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就營造激勵創新的公平競爭環境、培育人才、吸引人才等作出重要部署。隨著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全球高科技人才競爭也將進入白熱化狀態。

  (作者為北京大學國家競爭力研究院院長)

相關焦點

  • 郭雲濤:世界重回競爭時代,機會發生在五個方面
    本屆峰會站在全球視角,力邀極具國際影響力和領導力的經濟學家和知名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中國企業在「新時代下的機遇與發展」。  北京大學國家競爭力研究院院長郭雲濤先生,在本次大會上發表了《新時代下的國家競爭力》的主題演講。  郭雲濤認為即將過去的2017年,對於中國來說是一個顏值高、質量高、水平高的一年。
  • 專訪| 郭雲濤:城市推動高質量發展可從四方面破題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成就舉世矚目,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大幅提升。在我國正由大向強轉變的關鍵時期,過去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實現的粗放型高速增長難以為繼,我國發展迫切需要改革創新以釋放新活力。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 分析繼電器國際市場競爭呈現的新特點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98083.htm  目前國內外繼電器行業競爭激烈,數千家企業生產同一產品,不時的有一些企業因為質量問題、信譽問題、產品科技含量低,技術落後等問題,被迅速的淘汰出繼電器行業市常真箇市場的繁榮帶來了大量的投資者,中小企業的競爭尤為激烈,在這樣的經濟技術知識爆炸的時代,只有在技術知識科技方面不斷的進行更新
  • 疫情致國際航空市場呈現新特徵
    (新華社發,鄧智煒攝)新華社北京9月23日電(記者楊舒怡)一份22日發布的報告顯示,國際航空市場近期呈現新特徵:越來越多旅客拖到「出行前最後一刻」才訂購機票,並且單程票比往返票受歡迎,國內航線比國際航線受歡迎。調查表明,各國面臨新冠疫情不斷調整邊界管控、隔離觀察等防疫措施,這意味著民眾出行計劃可能受擾亂,需要退訂或改籤機票、調整旅行線路甚至放棄旅行。
  • 郭雲濤:亞投行檢驗中國「四力」
    郭雲濤由中國主導創建的亞投行,以50多個國家的申請加入,特別是英德法等西方大國的加入而閃耀國際舞臺。萬事開頭難,成功更不易。亞投行能否成功,將檢驗中國能否長期可持續地發出「四力」。一是吸引力。亞投行的成立,其主要動因是,由美國主導的現行國際經濟治理體系,沒有回應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國家的訴求;美國作為最大的國際貨幣發行國,沒有擔當起應有的責任。「有錢任性」的結構性弊端必須革除,亞投行應運而生,因此亞投行不會陳陳相因。亞投行管理體制機制的設計,應是在深入總結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的經驗教訓基礎上的創新。亞投行的理事會、董事會和管理層的設計,運行機制、項目管理及績效考核,都要進行創新。
  • 【致敬鄉村教師】鄉村教師郭雲濤:讓更多孩子走出大山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陝西新聞聯播》記者 高奇發)郭雲濤是一位生長在秦嶺大山深處的農家子弟,畢業後他選擇回到家鄉的母校灞塬初中任教。十八年來,他精心培育,送走了一屆又一屆畢業生。
  • 人類新一輪科技革命到來!呈現怎樣的特徵?
    20世紀四五十年代,開始了以原子能技術、航天技術和電子計算機為主要標誌的第三次技術革命,使人類逐步從工業文明進入科學技術文明的新時代。新一輪科技革命已經到來隨著網際網路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人類社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加速演進。
  • 中飯協會長韓明:行業呈現六大特徵,你「讀懂」了幾個?
    行業規模不斷擴大;點多面廣;業態多元化……近日,中國飯店協會會長韓明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著重指出中國餐飲業呈現出了六大特徵。那麼,作為餐飲人,面對已超越4萬億規模的餐飲業,該如何看待這六大特徵,又該如何以此六大特徵為基礎迎合餐飲業發展趨勢確定餐廳的發展走向呢?下面,與參某一起深度解析韓明會長口中的「六大特徵」。
  • 2020年垃圾發電行業市場現狀與競爭格局分析 光大國際一馬當先
    北極星垃圾發電網訊:截至2018 年底,全國垃圾焚燒發電企業共152 家,其中,國企光大國際為行業當之無愧的龍頭,2015年以來,垃圾焚燒CR10市佔率從58%提升至2019年的60%,行業集中度較高且較為穩定。目前垃圾焚燒發電市場競爭格局已經成型,行業跑馬圈地階段基本告一段落,對企業的運營能力要求進一步提升,競爭格局呈現出強者恆強的特徵。
  • 中行研究院報告: 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或呈現「三低、三新」特徵
    據新華社電 中國銀行研究院30日發布的《2021年度經濟金融展望報告》指出,進入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可能呈現「三低、三新」特徵,即在低增長、低利率、低投資中醞釀新力量、新趨勢和新秩序。「展望2021年,全球經濟和貿易重心將加速向亞太轉移。綠色復甦將成為推動全球經濟轉型的重要方向。
  • 2018年全球戰略新興產業呈現四大特徵
    其中人工智慧成為全球戰略競爭的新焦點,並在戰略、投資和研究等方面持續加大。一、戰略計劃引領產業發展新方向2018年,全球各主要國家紛紛通過制定戰略規劃,引領新興產業發展方向,涵蓋網絡、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慧、量子技術等諸多領域。一是綜合性科技戰略。
  • 中美戰略競爭與未來國際秩序的轉換
    更多的美國學者通常只關心守成國如何有力地維護本國的國際地位和現行秩序以及防範別國的崛起。近年來,在中國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也有外國學者開始關注中國如何適應、挑戰以及塑造全球治理的規則,但他們仍然是站在守成國的角度來研究中國的崛起,對中國創立新制度和新規則持複雜心態。  自20世紀末開始,陸續有中國學者關注中國崛起問題。
  • 周樹春:自覺把握新時代國際傳播的特徵規律
    以下文章來源於對外傳播 ,作者周樹春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國際傳播也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新的歷史時期。從根本上說,新時代國際傳播應該是與中華民族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偉大飛躍的時代特徵相適應的國際傳播。
  • 智庫| 高密度:中國長期競爭優勢地緣基礎元素之一
    2、「高密度」引發的人均資源短板危機感,成為助推國家競爭力不斷提升的重要動力一方面,出於對經濟和政治的獨立性考慮,人口、土地大國在國際競爭中需要保持長期競爭優勢,以穩固作為大國的國際競爭力和國際地位。圖2全球主要國家與地區「人口-面積」散點圖(來源:講者ppt,下同)三、「越密集越集聚」成為不同空間尺度「高密度」發展呈現的共性規律1、「西疏東密」成為國土空間尺度下人口密度呈現的基本特徵中國國土幅員遼闊,人口基數較大,但人口分布呈現明顯「西疏東密」特徵。
  • 王一鳴:經濟高質量發展呈現七大特徵
    只要我們堅定信心,穩定預期,化壓力為動力,加快改革開放步伐,不斷鞏固經濟平穩發展的基礎,就能推進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進展。(圖片來源:視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呈現七大特徵今年以來,在國內外環境複雜變化的背景下,我國經濟延續了去年以來的平穩運行態勢,經濟增長的結構、質量、效益繼續改善,經濟發展的韌性增強,高質量發展特徵顯現,主要體現在以下七個方面。一是經濟運行穩定性增強,經濟增速、就業、物價、國際收支等宏觀指標比較均衡。經濟增速穩定在合理區間。
  • 現代化是人類文明的一種前沿變化和國際競爭
    現代化的一般理論是關於現代化特徵和原理的系統表述,一般包括定義、過程、結果、動力和模式五個部分。目前,現代化理論有不同流派,不同理論的認識有所不同。其中,第二次現代化理論比較集中地反映了現代化的特點和規律。第二,現代化史。包括三個方面,即現代化進程、現代化研究史和現代化思想史。
  • 競爭型政治:美國政治極化的呈現與思考
    一、政治極化的景觀呈現  關於極化,一般將之與分歧聯繫在一起。與分歧一樣,極化也是一種正常現象「在任何一個充滿人的小房間內和在任何一個有輕微異議的議題中,都很容易在不同的競爭派系之間產生極化」。不過,極化的程度不同,其所帶來的影響自然也不同。
  • 五四時期國際新聞報導的特徵與當今借鑑
    五四時期國際新聞報導所體現的自主意識崛起下的採編隊伍壯大化;時效性突破下的內容多樣化和表達豐富化;新聞業務取得進步下的語言多變化及新聞矩陣社會化等重要特徵都對當下我國提升國際話語權有著重要的借鑑意義。本文將以此為基點和框架,結合五四時期的歷史現狀,對其在國際新聞報導中呈現出的特徵進行梳理。 二、意識崛起:被動報導轉主動報導,借力壯大採編隊伍 民國前,我國報紙所記西方之事多源於翻譯,民國後至五四前,「我國報紙之記載,曩只注重東亞一隅,所譯歐洲消息,徒以充篇幅而已」[4]。自五四起,駐外記者的採訪活動在我國報界真正勃興。
  • 新型國際關係「新」在哪裡
    原標題:新型國際關係「新」在哪裡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就是新型國際關係的基本理念和應遵循的原則。這三者之間也是相輔相成、相互作用的。合作共贏作為新型國際關係的核心理念,同時也是其最為根本的特徵,它對新型國際關係的其他一系列特徵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塑造作用。
  • 何奇松 | 太空領域競爭的實質是大國競爭
    02 太空商業競爭太空商業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成為了國際太空競爭的一個新領域。就整個太空商業而言,競爭涉及到太空各個領域,除了傳統的商業發射、遙感與通信外,還呈現出新業態。首先,太空網際網路和物聯網方興未艾。太空網際網路,簡單地說就是把網際網路搬到太空,讓太空與地面的網絡互相結合起來。太空物聯網就是地面物聯網技術的擴大與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