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時報唐奕奕編譯報導】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在軌飛行兩天後,於9月6日成功返回預定著陸場。新華社報導稱,這次試驗的成功,標誌著中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技術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後續可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價的往返方式。西班牙媒體《先鋒報》、科學網站Gizmodo都對此進行了報導。《先鋒報》列舉了中國近年在太空方面的成就,Gizmodo 網的評論認為,中國很快將結束美國太空霸主的局面。
圖為2018年,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資料圖。(圖片來源:中新社)
《先鋒報》的報導指出,中國早在三年前就已經宣布,將在2020年發射可重複使用的太空飛行器。這種太空飛行器能像飛機一樣飛行,既可以運輸貨物,也可以載人。這意味著,將有可能在今後以較低的價格增加發射的頻率。
該報指出,中國此次太空飛行器的飛行任務和細節都處於保密狀態。中國的官方媒體既沒有發布有關發射和著陸的圖像或視頻,也沒有給出關於已測試哪些技術的詳細信息。《先鋒報》援引中國媒體報導稱,不公布信息是為了確保任務的安全性。
儘管如此,包括中國報紙在內的各種消息來源、太空專業媒體都推測中國的這款太空飛行器與美國空軍的太空梭X-37B運載器比較相似。X-37B是由美國波音公司研製的小型無人太空梭。自2010年以來,它先後完成5次太空飛行,持續時間從225天至780天,然後自行返回地球。美國太空飛行器的所有試驗細節均嚴格保密。
該報導回顧了近年來中國在太空領域的進展,認為中國在太空領域的表現非常亮眼。在2019年1月,中國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具有裡程碑的意義。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在月球背面成功著陸的國家。2020年6月,中國完成了北鬥衛星導航系統(BDS,以下簡稱「北鬥」)的衛星網絡,北鬥成功躋身世界頂尖導航定位系統。中國太空領域的最新重大事件是今年7月開始對火星進行無人探測,這一任務如果成功,中國將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登陸火星的國家。
科學網站Gizmodo西班牙版也報導了這一事件。網站認為,這枚可復用太空飛行器發射成功意味著中國在太空領域再進一步,中國將很快結束美國獨攬太空霸權的局面。成功發射可復用太空飛行器的消息如果屬實,這將是中國在太空探索方面的一個階段性的裡程碑。
(編輯:趙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