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重器!國產航母、雪龍號、探月工程,這5位總師都從湖北同一所高校走出

2020-12-02 華中科技大學本科招生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這是中國探月工程三期發射的月球探測器,也是中國首個實施無人月面取樣返回的月球探測器,是中國探月工程的收官之戰。中國探月工程是我國於2004年開展的月球探測工程,該工程的總設計師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2004屆校友吳偉仁。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認識幾位從華中大走出如吳偉仁這般的"大國重器"總設計師——

國產航母副總設計師

吳曉光,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科技委主任,1982年畢業於華中工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船舶設計與製造專業。他曾在中船重工第701研究所擔任所長、黨委副書記,還曾是國產航母"遼寧艦"副總設計師,作為技術人員,他之前曾擔任軍貿護衛艦、護衛艇的總設計師,並主持過高速飛彈攻擊艇、飛彈快艇等艦艇等的研製工作。

2012年,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號"正式亮相時,央視《新聞聯播》畫面顯示,中央領導檢閱儀仗隊後,由艦長張崢介紹,向"遼寧號"總設計師朱英富、副總設計師吳曉光致以敬意。

天通一號衛星總設計師

陳明章,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通信衛星事業部總設計師、天通一號衛星總設計師1983年畢業於華中工學院磁性材料與器件專業(現華中科技大學光電信息學院)。先後擔任五院微波技術研究室副主任、衛星通信載荷總體室主任、型號副總師等職務。

2010年到五院通信衛星事業部工作,任天通一號衛星總設計師,主管了天通一號衛星研製工作,突破了多項關鍵技術瓶頸,成功研製了我國首顆移動通信衛星,對於提高我國通信衛星系統設計和集成能力做出了貢獻。2016年8月6日,隨著天通一號01星的成功發射,拉開了我國自主建設衛星移動通信系統的序幕,填補了國內空白,具有重要裡程碑意義。

科考船總設計師

吳剛,中國船舶工業集團第七〇八研究所研究員,船型設計技術首席專家,2000年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過去十年,吳剛趕上了國家大力發展科考船的機遇,總共主持設計了"雪龍2號"等六艘科考船

從"海洋六號"總體專業主任設計師,到"科學"號副總設計師,再到"向陽紅01""東方紅3"號總設計師,吳剛對於自己的定位逐漸清晰:深耕科考船設計,為國家設計出世界一流科考船。我國新一代綜合科考船"東方紅3"船是全球屈指可數的"最安靜的船舶"之一,獲得了挪威船級社水下輻射噪聲最高等級認證。

國產航母總體副總設計師

王碩威國產航母總體副總設計師,也是總師系統中最年輕的一員。2002年從華中科技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學院畢業到參加工作十餘年來,王碩威完整經歷了海軍第三代驅逐艦、我國兩艘航母的研製過程。

2005年4月26日,中國海軍開始建造改進購買的瓦良格號。解放軍的目標是對此艘未完成建造的航空母艦進行更改製造,將其用於科研、實驗及訓練用途。當時,剛滿25歲的王碩威也參與其中。他和他的團隊從一張"白紙"開始。歷時7年,查閱數千份資料文件,經過幾百次聯調試驗,在很多關鍵技術上取得了一批重大科研成果。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

吳偉仁,航天測控通信和深空探測工程總體設計專家,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2004年在華中科技大學獲工學博士學位。負責研製成功我國第一代計算機遙測系統和遠程航天測控通信系統,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提出並實現嫦娥二號對月球、日地拉格朗日L2點和小行星等多目標探測,開闢了我國深空探測新領域。主持實現嫦娥三號月球軟著陸和巡視探測,樹立了中國航天新裡程碑

9月8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將編號為281880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吳偉仁星"

秉承著"明德厚學,求是創新"的校訓精神,華中科技大學在近70年的發展建設中,培養了70餘萬英才,遍布全球各行各業。今後,學校將繼續堅持"服務乃宗旨,貢獻即發展"的辦學思路,爭取為我國發展建設輸送更多優秀人才。


關注"華中科技大學本科招生"頭條號,獲取更多精彩資訊

文章素材來源:政事兒News、華中科技大學光電與電子信息學院官網、中國海洋湖沼學會、黃岡日報、華中科技大學校友總會、澎湃新聞、中國工程院官網等

相關焦點

  • 大國重器到底有多重?
    在古代,像這樣的「大國重器」是國家和權力的象徵。如今,人們對這個詞的理解早已發生了改變——中國天眼、國產航母、「復興號」列車以及C919大飛機等等,這些都是我們當今的大國重器。它們都擁有共同的特徵:科技含量高,研製難度大,對相關行業乃至國家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 我國晶片、北鬥等5個大國重器取得重大突破
    我國晶片、北鬥等5個大國重器取得重大突破 晶片晶圓切割保護 發表於 2021-01-08 10:31:56 「真正的大國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裡。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化緣是化不來的,要靠自己拼搏。」
  • 不愧是中國軍工高校!大雪後「航母」突然曝光,「095核潛艇」亮相
    從現場拍攝的圖片來看,不管是航母還是潛水艇都"建造"得十分規範。奮鬥者號萬米載人潛水器,很明顯的可以看見,萬米載人潛水器的攝像機以及舷窗等觀察設備。 這艘雪地上的"航母",可以說細節十分到位。其飛行甲板前方書寫了數字"17",這是山東艦的舷號。甲板上有4架"艦載機",其擁有三翼面布局,很明顯就是殲-15的外形特徵。另外,飛行甲板起飛和降落的區域,也都十分清晰,升降機區域、艦載近防武器平臺也都表現了出來。哈工程的師生們將整個山東艦的細節都做得十分到位。
  • 盤點丨「奮鬥者」號在全球海洋最深處成功坐底,還有這些「大國重器...
    今天,跟隨大眾網·海報新聞小編一起來盤點一下「大國重器」,看它們是如何令世界驚豔的吧。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核心器部件100%自主可控  2020年7月31日,中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這是我國從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的重要標誌,也是「十三五」期間我國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過程中航天領域完成收官的首個國家重大工程。
  • 盤點| 藍鯨1號、海上風電、潮汐發電站……「大國重器」中那些不...
    第一艘國產航母下水;第一次可燃冰試開採成功;創新發展的「藍色中國夢」正越來越近。依海富國,以海強國,建設海洋強國。中國,正在擁抱深藍。一路上,這些「大國重器」不斷刷新著世界的認知↓↓↓重器:海上大力士——「振華30」輪自航式全迴轉起重船體長:超過297米身寬:58米排水量:近25萬噸旋轉角度:360度最牛實力:排水量超過了全世界所有現役航空母艦。臂力最多能吊起1.2萬噸重物,相當於60架波音747客機的重量。
  • 4000噸的「大國重器」下線 為何畫了只萌熊貓?
    大國重器盾構機被比喻為「鋼鐵穿山甲」,是挖築隧道的「神器」。環環此前已經多次近距離接觸盾構機,但這臺很不一樣。「振興號」給環環的第一印象是巨大,其刀盤直徑達15.03米,總長135米,總重量達4000噸。
  • 大學校友之「大國工匠」,這所大學力壓清華大學,佔據近半壁江山!
    現代社會渴求匠人精神,這是一種職業精神,包含了專注、創新、敬業、精益求精等品質,我國很多高校,也培養了諸多「大國工匠」。 近日,一份《大學校友之「大國工匠」》名單引來許多網友的圍觀,共有35位「大國工匠」上榜,均為中國最頂級的科學家,如遼寧艦總設計師朱英富、C919總設計師吳光輝和殲20總設計師楊偉等。
  • 中國這款裝備排水量超世界所有航母 可拎60架波音
    第一艘國產航母下水;第一次可燃冰試開採成功;創新發展的「藍色中國夢」正越來越近。依海富國,以海強國,建設海洋強國。中國,正在擁抱深藍。重器:煮海巨釜——天津海水淡化工程身長:135米單套產能:日產3.5萬噸最牛實力:一期海水淡化日產淡水可達到20萬噸,年節約淡水資源超過500萬噸,在實現淡水資源零開採的前提下,還能向社會供應
  • 這些大國重器的浪漫命名,你都知道嗎?
    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成功,「嫦娥」,這是多麼美的名字,有網友感慨中國航天太會起名了!其實,不止中國航天,很多大國重器的名字都充滿了詩意,集結了傳統智慧與未知探索的「浪漫」!
  • 鑄造大國重器 照亮強國之路
    今天,作為知冷知熱的百姓星、自力更生的創新星、聯合協同的合作星和服務全球的中國星,大國重器風雲衛星已步入世界先進行列。中國氣象局正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為全球防災減災和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
  • 從兩彈一星到嫦娥飛船,看這所百年名校如何助力大國重器
    回首過去的一百年,南開大學以雄厚的科研實力鑄就了一個個輝煌的大國重器,為國家的發展與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百秩崢嶸,鑄就國之重器科研元勳,助力兩彈一星研發1964年10月16日下午3點,羅布泊上空騰起了一朵巨大的蘑菇雲,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我國成為繼美國、蘇聯、英國、法國之後的第五個擁有核武裝的國家。
  • 第八次海試完成,國產航母又有好消息傳來,船舷刷出白色「1」字
    據觀察者網10月29日報導,在成功完成第八次出海試航返回大連後,首艘國產航母又有好消息傳來,24日,海軍在航母甲板列隊,進行受閱演練後,船廠工人隨即在船舷刷出白色「1」字,但是據後面消息,剛剛刷出的舷號又被抹去了,不知道是舷號標錯了?
  • 超快雷射加工技術助力大國重器上天下海
    看到我國近幾年在科技領域的發展成績單,自豪感便溢滿心間:中國天眼——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FAST ;中國高鐵總裡程達3.5萬公裡,位居世界第一;國產大飛機C919起飛,發動機完全自主研發、自主生產;中國自主研發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下潛深度達到了10909米……而深入去了解這些大國重器背後的製造工藝,會發現一點
  • 大國重器!在關於月球研究的多個關鍵領域中,這所高校貢獻巨大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著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挖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12月19日,月球樣品正式交接,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樣品儲存、分析和研究工作拉開序幕。中國探月工程舉世矚目,而對於月球的探索與研究,吉林大學一直深耕其中。
  • 央視曝光首艘國產航母總設計師和研製總指揮
    8月3日,央視新聞記者通過特別允許,對中船重工集團國產航母的研製總指揮胡問鳴和總設計師段宏進行了獨家專訪。首艘國產航母研製總指揮胡問鳴首艘國產航母研製總指揮胡問鳴在接受採訪時說:首艘國產航母即將進入系泊試驗,也就是說,它的發動機電力供應能夠自主了。
  • 我國探月工程3位總設計師畢業於哪所大學?不是清華、北大、北航
    探月工程是一項極其複雜的大型科技工程,完成難度可想而知,擔任這項工程總設計師的科研工作者也必定是我國的頂尖人才。那麼,我國探月工程的三位總設計師都是誰呢?他們畢業於哪所大學呢?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哈爾濱工業大學是我國頂尖985高校,入選「九校聯盟」,學校在航天領域取得了一大批重大科研成果,並且參與我國「神州」系列飛船、「天宮一號」飛行器等多項重大航天工程研製,學校也是唯一一所獲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突出貢獻集體」榮譽稱號的高校。
  • 佔地5000餘畝,走出3位「兩彈一星」元勳,此高校憑實力「出圈」
    鬥轉星移,百年時光眨眼而過;俊採星馳,從這裡走出3位「兩彈一星」元勳,62位海內外院士,無論他們去到哪裡,身上都有交大人獨有的「香味」,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纏繞西南交大百年而不減的「香味」之謎吧——眾芳搖落獨暄妍,暗「香」盈袖百餘年1896年,為解國之所需,培育鐵道人才,由北洋官鐵路局所創辦的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應運而生
  • 張召忠一句話閃爆全球:什麼樣的航母都能造
    圖為山東艦 近日,據媒體報導,張召忠曾在接受採訪時一句話閃爆全球稱:按照中國現有的製造水平什麼樣的航母都能造,對此有網友表示,大國重器都能隨便造,中國製造業到底有多發達?
  • 中國航母發展都有哪些鮮為人知秘密?遼寧艦總設計師透露不少猛料
    於是,在已經掌握的航母知識支撐下,中國任命052C型驅逐艦總設計師朱英富來領導設計這艘航母,從2004年開始,歷時8年時間將一艘廢置的船殼打造成為了令國內外震撼的中國首艘航母——001型16號「遼寧」艦。有蒸汽彈射器的墨爾本號對中國發展彈射型航母功不可沒其次,說說第一艘國產航母001A型17號「山東」艦的有關情況。
  • 江南造船廠傳出捷報,一艘2萬噸特種船交付,其意義不亞於航母
    極地作為全球常年封凍的區域,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都是生命的禁區,直到上世紀,各國才開始重視極地區域的開發,並在極地修建各自的科考站,以圖在未來的競爭中佔得先機。即便美國這樣的大國,也因為破冰船的問題,無法長期在北極區域活動,只能呼籲盟國對俄羅斯採取限制。與之相對的是,在7月11日,從江南造船廠傳來一個捷報,設計建造歷時十多年的雪龍2號正式交付,將在下半年,攜手雪龍號前往南極,執行我國第36次南極科考任務,這一消息,同時也意味著我國打開了在破冰船領域的新篇章,未來將成為極地開發有力的競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