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這是中國探月工程三期發射的月球探測器,也是中國首個實施無人月面取樣返回的月球探測器,是中國探月工程的收官之戰。中國探月工程是我國於2004年開展的月球探測工程,該工程的總設計師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2004屆校友吳偉仁。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認識幾位從華中大走出如吳偉仁這般的"大國重器"總設計師——
吳曉光,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科技委主任,1982年畢業於華中工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船舶設計與製造專業。他曾在中船重工第701研究所擔任所長、黨委副書記,還曾是國產航母"遼寧艦"副總設計師,作為技術人員,他之前曾擔任軍貿護衛艦、護衛艇的總設計師,並主持過高速飛彈攻擊艇、飛彈快艇等艦艇等的研製工作。
2012年,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號"正式亮相時,央視《新聞聯播》畫面顯示,中央領導檢閱儀仗隊後,由艦長張崢介紹,向"遼寧號"總設計師朱英富、副總設計師吳曉光致以敬意。
陳明章,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通信衛星事業部總設計師、天通一號衛星總設計師,1983年畢業於華中工學院磁性材料與器件專業(現華中科技大學光電信息學院)。先後擔任五院微波技術研究室副主任、衛星通信載荷總體室主任、型號副總師等職務。
2010年到五院通信衛星事業部工作,任天通一號衛星總設計師,主管了天通一號衛星研製工作,突破了多項關鍵技術瓶頸,成功研製了我國首顆移動通信衛星,對於提高我國通信衛星系統設計和集成能力做出了貢獻。2016年8月6日,隨著天通一號01星的成功發射,拉開了我國自主建設衛星移動通信系統的序幕,填補了國內空白,具有重要裡程碑意義。
吳剛,中國船舶工業集團第七〇八研究所研究員,船型設計技術首席專家,2000年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過去十年,吳剛趕上了國家大力發展科考船的機遇,總共主持設計了"雪龍2號"等六艘科考船。
從"海洋六號"總體專業主任設計師,到"科學"號副總設計師,再到"向陽紅01""東方紅3"號總設計師,吳剛對於自己的定位逐漸清晰:深耕科考船設計,為國家設計出世界一流科考船。我國新一代綜合科考船"東方紅3"船是全球屈指可數的"最安靜的船舶"之一,獲得了挪威船級社水下輻射噪聲最高等級認證。
王碩威,國產航母總體副總設計師,也是總師系統中最年輕的一員。2002年從華中科技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學院畢業到參加工作十餘年來,王碩威完整經歷了海軍第三代驅逐艦、我國兩艘航母的研製過程。
2005年4月26日,中國海軍開始建造改進購買的瓦良格號。解放軍的目標是對此艘未完成建造的航空母艦進行更改製造,將其用於科研、實驗及訓練用途。當時,剛滿25歲的王碩威也參與其中。他和他的團隊從一張"白紙"開始。歷時7年,查閱數千份資料文件,經過幾百次聯調試驗,在很多關鍵技術上取得了一批重大科研成果。
吳偉仁,航天測控通信和深空探測工程總體設計專家,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2004年在華中科技大學獲工學博士學位。負責研製成功我國第一代計算機遙測系統和遠程航天測控通信系統,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提出並實現嫦娥二號對月球、日地拉格朗日L2點和小行星等多目標探測,開闢了我國深空探測新領域。主持實現嫦娥三號月球軟著陸和巡視探測,樹立了中國航天新裡程碑。
9月8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將編號為281880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吳偉仁星"。
秉承著"明德厚學,求是創新"的校訓精神,華中科技大學在近70年的發展建設中,培養了70餘萬英才,遍布全球各行各業。今後,學校將繼續堅持"服務乃宗旨,貢獻即發展"的辦學思路,爭取為我國發展建設輸送更多優秀人才。
關注"華中科技大學本科招生"頭條號,獲取更多精彩資訊
文章素材來源:政事兒News、華中科技大學光電與電子信息學院官網、中國海洋湖沼學會、黃岡日報、華中科技大學校友總會、澎湃新聞、中國工程院官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