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重器到底有多重?

2020-10-18 事業單位備考

在國家博物館裡,后母戊鼎作為中國古代單體重量最大的青銅器,厚重、堅實。在古代,像這樣的「大國重器」是國家和權力的象徵。如今,人們對這個詞的理解早已發生了改變——中國天眼、國產航母、「復興號」列車以及C919大飛機等等,這些都是我們當今的大國重器。它們都擁有共同的特徵:科技含量高,研製難度大,對相關行業乃至國家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深海、深地、深空、深藍,中國「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加強這四個領域的戰略高技術部署,今天,我們就從這四個方面聊一聊這些大國重器到底有多重。

所謂「深空」,是指既要按步驟實施載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也要部署啟動首次火星探測,推進深空探測。我國的探月工程分為「繞」、「落」、「回」三步,截至到目前為止,繞月和落月任務已圓滿完成,嫦娥五號探測器將於今年全面完成探月三期任務。而火星探測任務也將在2020年開展,發射一顆火星探測衛星。

所謂「深海」,是指「十二五」期間成功研製一批海洋裝備、海洋鑽井平臺。這其中的代表「藍鯨2號」是全球第二座最先進的超深水雙鑽塔半潛式鑽井平臺,最大作業水深3000多米。2017年7月29日,「藍鯨2號」駛離碼頭試航,並圓滿完成了試航任務,實現了多項技術上的重大突破,其中DP3閉環動力系統是國內首次成功完成這一技術課題,對於我國深水鑽井平臺電力管理閉環系統在深水裝備上的應用,以及推動我國海洋工程關鍵技術的發展,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所謂「深藍」指的是網絡空間、信息技術、人工智慧領域。從「天河一號」到「神威·太湖之光」,我國的計算機技術近年來一直位居世界前列,2016年6月20日,在法蘭克福世界超算大會上,國際TOP500組織發布的榜單顯示,「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系統登頂榜單之首,不僅速度比第二名「天河二號」快出近兩倍,其效率也提高3倍;11月14日,在美國鹽湖城公布的新一期TOP500榜單中,「神威·太湖之光」以較大的運算速度優勢輕鬆蟬聯冠軍;11月18日,我國科研人員依託「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的應用成果首次榮獲「戈登·貝爾」獎,實現了我國高性能計算應用成果在該獎項上零的突破。

所謂「深地」,除了對地球深部的礦物資源、能源資源的勘探開發,也包括城市空間安全利用、減災防災等方面。例如全球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主體橋梁在2018年10月24日正式貫通運營,令國人振奮。近年來在中國的江河大海上,一個又一個「世界之最」的橋梁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跨度最大的公鐵兩用橋、首座公鐵兩用跨海大橋等等,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一橋梁大國。中國建造的不僅是一座座大橋,更是我們偉大祖國的強國夢。除此以外,我國的道路交通不斷完善,總程13.1萬公裡的中國高速公路位居世界第一;營業裡程超過12萬公裡的中國鐵路縱橫田野阡陌;高鐵總裡程已超過第2至第10位國家的總和,成為交通發展的新脊梁。

這些大國重器充滿了中國智慧,它們的研製與發展不僅體現了我國當前逐步強盛的國力,更為人類探索世界探索宇宙貢獻了一份強大的力量。

文/安徽中公事業單位

相關焦點

  • 大國重器是怎麼命名的
    【大國重器是怎麼命名的】「鯤龍」寓意「鯤鵬展翅,蛟龍入海」;「鴻雁」寓意「鴻雁傳信,永不失聯」;還有北鬥、天問、玉兔……你知道這些名字有什麼寓意嗎?戳圖了解今天,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 !為大國重器點讚!驕傲轉發!
  • 海底最深處,潛水冠軍不是大國重器 而是……
    但在「超級工程」、「大國重器」都未曾到達的海底,卻出現了本不該出現的身影……今天是「世界海洋日」,跟小新一起下潛,穿越這些央企打造的「大國重器」,去看看海底到底有什麼——海洋是廣袤博大的它的面積約佔地球總表面積的 71%
  • 走進大國重器FAST,聆聽來自宇宙的「心跳」
    伴隨著2020年青少年「雲上科學營」 活動的開幕,「重器鑄夢」探秘中國科學院大科學裝置專題營將帶領青少年們走進中國科學院五大科學重器,揭開大國重器的神秘面紗。在探秘「觀天巨眼」FAST直播活動中,青少年通過VR虛擬實境技術,一分鐘漫遊FAST後,FAST總工程師姜鵬與FAST臺址勘探與開挖系統總工程師聶躍平分別帶來了特別科普報告,從FAST的建造難度和選址過程的角度出發,帶領青少年們「雲遊」大國重器
  • 大國重器「兩彈一星」讓中國成有影響力大國
    (原標題:「四史」關鍵詞|大國重器「兩彈一星」讓中國成有影響力大國)
  • 我國晶片、北鬥等5個大國重器取得重大突破
    我國晶片、北鬥等5個大國重器取得重大突破 晶片晶圓切割保護 發表於 2021-01-08 10:31:56 「真正的大國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裡。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化緣是化不來的,要靠自己拼搏。」
  • 濰柴:見證大國重器的力量!
    濰柴:見證大國重器的力量!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鐵甲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再次感謝您的閱讀與關注。
  • 莫讓香菸傍「大國重器」營銷
    □斯涵涵 近日,有媒體報導,在貴州、雲南等地的市場上,銷售著一款名為「天眼」牌的香菸。
  • 中國化學榮獲2020年度政務傳播「大國重器獎」
    中國化學榮獲2020年度政務傳播「大國重器獎」 2021-01-13 17: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海洋「大國重器」集中亮相!與水下機器人彰顯中國實力
    海洋「大國重器」集中亮相2019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正在深圳舉行,一大批海洋「大國重器」及高新技術研發成果亮相。「蛟龍」號載人潛水器、 「藍鯨1號」鑽井平臺、「海洋二號」衛星等海洋大國重器的集中亮相備受關注。由中集來福士設計建造的「藍鯨1號」是目前全球最新一代超深水雙鑽塔半潛式鑽井平臺,我國首次成功試採可燃冰,「藍鯨1號」立下了汗馬功勞。
  • 三款大國重器亮相海博會,引發熱議,國際網友:中國總帶來驚喜
    ,下海有蛟龍」成為了廣為流傳的一句話,近日,我國的大國重器「蛟龍號」「天鯤號」再一次引起了廣大網友的關注。據環球網報導:為了助力2020年海博會,「深海一號」、「蛟龍號」、「天鯤號」將於本月的14日至18日在我國的廣東省深圳市的蛇口郵輪母港亮相,並且向公眾免費開放參觀,由於他們作為海博會期間推出的重磅配套活動之一,因此,這三個「大國重器
  • 超快雷射加工技術助力大國重器上天下海
    看到我國近幾年在科技領域的發展成績單,自豪感便溢滿心間:中國天眼——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FAST ;中國高鐵總裡程達3.5萬公裡,位居世界第一;國產大飛機C919起飛,發動機完全自主研發、自主生產;中國自主研發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下潛深度達到了10909米……而深入去了解這些大國重器背後的製造工藝,會發現一點
  • 大國重器和小螺絲釘哪個重要,牛逼哄哄的韓國最後還不是被日本掐脖子了
    所謂的「大國重器」主要指的是一些大項目、大工程等,所謂的「小螺絲釘」主要指的是一些基礎元器件,比如一些核心原材料、傳感器、元器件等。很多人認為大國重器最厲害,小螺絲釘是可有可無的,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大國重器
  • 大國重器命名刻下中國文化烙印丨長江評論
    對普通人來說,無論報導解釋多麼詳盡,要去理解這樣一個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大科研成果,還是頗有難度。但是,一看到「九章」兩個字時,相信大多數人瞬間會意,不就是很厲害很厲害的「算術」嘛。(圖為嫦娥五號)「九章」是中國對大國重器又一次充滿濃鬱中國文化意味的命名
  • 溫嶺這個潮汐發電站亮相《大國重器》
    2018-03-13 14:02 |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胡元勇 金振東 拍友 吳敏力 毛海挺 林圓圓 編輯 金振東3月2日,在中央二臺熱播的《大國重器》第二季第五集《布局海洋》中,溫嶺江廈潮汐試驗電站在片中展露英姿,成了浙江人的驕傲。
  • 4000噸的「大國重器」下線 為何畫了只萌熊貓?
    大國重器盾構機被比喻為「鋼鐵穿山甲」,是挖築隧道的「神器」。環環此前已經多次近距離接觸盾構機,但這臺很不一樣。「振興號」給環環的第一印象是巨大,其刀盤直徑達15.03米,總長135米,總重量達4000噸。
  • 大國重器「北鬥」的前世今生
    航天在我們一直以來的認知中,它是大國重器、是國家地位和實力的象徵之一,它應該是高不可攀的,只可遠觀不可近看的,就像在恆遠的太空中不知從何時起就閃耀著光芒的行星們一樣,從來不曾有人見過他們的真容,但當我們踏著腳下這片土地,迷茫時抬起頭總能迅速的找到那個在銀河中舀著美酒的「勺子」——北鬥七星。
  • 兩彈一星、神舟飛船、復興號高鐵……大國重器的血液是他們60...
    在誠信之星中,有一家企業,他們自主研發的產品正在被廣泛地運用於工業製造、航天航空、軍工領域,成為大國重器不可或缺的血液。據高清嵐回憶,有一次試驗,一鍋油全爆了,廠裡損失了3萬多塊錢。當時他的工資只有80多塊錢,3萬多塊錢相當於他把研究院一年的工資一鍋就給燒了。 世界上能生產氟油的國家寥寥無幾,生產工藝高度保密,而生產原料六氟化鈾含有放射性物質,氟本身又具有強烈的腐蝕性。
  • 又一臺大國重器!重3000噸的漿態床鍛焊加氫反應器完工,它是個啥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製造業飛速發展,特別是近些年來,我國工業製造業在很多領域都取得了較大成就,製造了不少的「大國重器」,讓世界為之震驚。6月1日,《科技日報》報導我國3000噸級漿態床加氫反應器震撼問世,標誌著我國又一件大國重器製造下線,並且完工發運,已列裝起航。
  • 堅守創新使命 鑄就「大國重器」——記全國勞動模範,沈鼓集團黨委...
    他深知創新是立企之本,是有著68年歷史的老牌國企永葆青春的核心支撐,是沈鼓不斷研製出「大國重器」的第一動力。志在牢牢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裡,戴繼雙帶領沈鼓,全力推動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建起特邀院士工作站、博士後工作站等「兩站三院五中心」的產學研用體系,從根本上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設天花板」鼎力支持創新,將每年6%的銷售收入用於研發,對創新產生的智慧財產權、專利成果採取股權激勵、專利分成等機制,讓研發有動力、創新有激情。
  • 評論:讀懂「大國重器」背後的創新密碼
    是天津大學機械學院空間動力團隊原創的研究成果;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正在研製新一代百億億次超級計算機,作為信創核心驅動技術,涉及龐大產業鏈、萬億級市場……天津北方網訊:「嫦娥五號」登月,為其穩定著陸保駕護航的,是天津大學機械學院空間動力團隊原創的研究成果;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正在研製新一代百億億次超級計算機,作為信創核心驅動技術,涉及龐大產業鏈、萬億級市場……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大國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