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博物館裡,后母戊鼎作為中國古代單體重量最大的青銅器,厚重、堅實。在古代,像這樣的「大國重器」是國家和權力的象徵。如今,人們對這個詞的理解早已發生了改變——中國天眼、國產航母、「復興號」列車以及C919大飛機等等,這些都是我們當今的大國重器。它們都擁有共同的特徵:科技含量高,研製難度大,對相關行業乃至國家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深海、深地、深空、深藍,中國「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加強這四個領域的戰略高技術部署,今天,我們就從這四個方面聊一聊這些大國重器到底有多重。
所謂「深空」,是指既要按步驟實施載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也要部署啟動首次火星探測,推進深空探測。我國的探月工程分為「繞」、「落」、「回」三步,截至到目前為止,繞月和落月任務已圓滿完成,嫦娥五號探測器將於今年全面完成探月三期任務。而火星探測任務也將在2020年開展,發射一顆火星探測衛星。
所謂「深海」,是指「十二五」期間成功研製一批海洋裝備、海洋鑽井平臺。這其中的代表「藍鯨2號」是全球第二座最先進的超深水雙鑽塔半潛式鑽井平臺,最大作業水深3000多米。2017年7月29日,「藍鯨2號」駛離碼頭試航,並圓滿完成了試航任務,實現了多項技術上的重大突破,其中DP3閉環動力系統是國內首次成功完成這一技術課題,對於我國深水鑽井平臺電力管理閉環系統在深水裝備上的應用,以及推動我國海洋工程關鍵技術的發展,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所謂「深藍」指的是網絡空間、信息技術、人工智慧領域。從「天河一號」到「神威·太湖之光」,我國的計算機技術近年來一直位居世界前列,2016年6月20日,在法蘭克福世界超算大會上,國際TOP500組織發布的榜單顯示,「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系統登頂榜單之首,不僅速度比第二名「天河二號」快出近兩倍,其效率也提高3倍;11月14日,在美國鹽湖城公布的新一期TOP500榜單中,「神威·太湖之光」以較大的運算速度優勢輕鬆蟬聯冠軍;11月18日,我國科研人員依託「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的應用成果首次榮獲「戈登·貝爾」獎,實現了我國高性能計算應用成果在該獎項上零的突破。
所謂「深地」,除了對地球深部的礦物資源、能源資源的勘探開發,也包括城市空間安全利用、減災防災等方面。例如全球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主體橋梁在2018年10月24日正式貫通運營,令國人振奮。近年來在中國的江河大海上,一個又一個「世界之最」的橋梁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跨度最大的公鐵兩用橋、首座公鐵兩用跨海大橋等等,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一橋梁大國。中國建造的不僅是一座座大橋,更是我們偉大祖國的強國夢。除此以外,我國的道路交通不斷完善,總程13.1萬公裡的中國高速公路位居世界第一;營業裡程超過12萬公裡的中國鐵路縱橫田野阡陌;高鐵總裡程已超過第2至第10位國家的總和,成為交通發展的新脊梁。
這些大國重器充滿了中國智慧,它們的研製與發展不僅體現了我國當前逐步強盛的國力,更為人類探索世界探索宇宙貢獻了一份強大的力量。
文/安徽中公事業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