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洋「大國重器」集中亮相!與水下機器人彰顯中國實力
海洋「大國重器」集中亮相2019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正在深圳舉行,一大批海洋「大國重器」及高新技術研發成果亮相。,以「藍色機遇,共創未來」為主題,設置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海洋經濟成就展展區、海洋新興產業展區和國際展區等五大板塊。
-
光啟加速超材料技術研發 海博會亮相系列海洋航空裝備
據現場一位業界專家介紹,藍遁系列屬於水下裝備,可在海洋環境中長期穩定工作並有效調製電磁波;定方系列則是水面艦艇上層建築結構的超材料技術,實現了艦艇在複雜電磁環境中的去遮擋幹擾;寄奴系列是艦載航空裝備的核心技術產品系列,為海洋藍天提供了具備強大電磁功能的航空結構支撐;蘇武系列遠洋衛星通信天饋系統則比國際允許出售給中國的同類產品尺寸縮減
-
這些大國重器即將抵深!10月10日可搶公眾免費開放票
2020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將於10月15日—18日在深圳福田會展中心舉行。海博會期間將推出精彩紛呈的配套活動,邀請大國重器「深海一號」暨蛟龍號、「天鯤號」等實船來深亮相展示。
-
「上天入海」大國重器集中亮相工博會
北鬥三號中科院導航衛星獲得本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特別大獎,「海鬥一號」萬米深潛裝備、人體肺部氣體磁共振成像系統分別獲得本屆工博會大獎以「創新科技,報國為民」為主題,中國科學院集中向公眾展示了近80項創新成果,其中不乏上天入海的大國重器,體現出「四個面向」的執著追求。今年6月底完成全球組網的北鬥三號導航衛星,在本屆工博會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展區亮相。正在天上運行的35顆北鬥三號衛星中,有12顆出自該研究院。
-
中國又一「大國重器」即將升空!美國人:我們報應來了?
用在中國航天人的身上,可謂十分貼切。早在2018年3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就曾經表示,中國將於2020年前後發射空間站核心艙。如今,這一預言正在一步步變成現實。近日,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已經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表明了本次中國航天的重大試驗又一次取得了圓滿成功。
-
我國晶片、北鬥等5個大國重器取得重大突破
前兩年,高層領導在考察時強調了大國重器的重要性。當時國際摩擦激發,中興斷供、科技清單等大事件衝擊。不要說化緣,求著別人也不給。來到2020年,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說:9月15日後,再無麒麟晶片。 弱國無外交,落後就要挨打。近年來我們狂砸研發、狂砸科技,2019年中國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首次突破2萬億元,研發人員總量預計達到418萬人年,居世界第一。
-
2020海博會 ▎帶你「船遞夢想,艇進海洋」——免費帆船出海體驗...
10月15日至18日,萬眾期待的2020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在深圳舉行。 作為集技術交流、產品展示、成果交易、高端論壇、招商引資於一體的國家級海洋經濟交流合作平臺,本屆海博會的展覽面積達6萬平方米,現場展示海洋領域「高、精、尖」新技術、新產品和新成果。
-
大國重器到底有多重?
在國家博物館裡,后母戊鼎作為中國古代單體重量最大的青銅器,厚重、堅實。在古代,像這樣的「大國重器」是國家和權力的象徵。如今,人們對這個詞的理解早已發生了改變——中國天眼、國產航母、「復興號」列車以及C919大飛機等等,這些都是我們當今的大國重器。它們都擁有共同的特徵:科技含量高,研製難度大,對相關行業乃至國家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
大國重器 四成是首次亮相
據央視介紹,昨日受閱的裝備全部為中國製造,其中40%為首次亮相。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作為受閱裝備方隊的壓軸巨陣,由7個型號飛彈方隊組成的戰略打擊模塊引人注意。其中,「國之重器」東風-41洲際戰略核飛彈方隊壓軸出場,舉世矚目。
-
大型電視紀錄片《輝煌中國》在湖南引發熱議
我們共同見證輝煌中國 ——大型電視紀錄片《輝煌中國》在我省引發熱議 湖南日報記者 沙兆華 王曦 蘇莉 于振宇 9月19日、20日,中央電視臺播出了大型電視紀錄片《輝煌中國》第一集《圓夢工程》、第二集《創新活力》。
-
深圳先進院最新科研成果亮相海博會
可以靈活擺尾的水下仿生機器魚、不用化學試劑也可以監測水質的傳感器、真正實現活細胞列印的生物列印墨水 ……10 月 15 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簡稱 " 深圳先進院 ")攜 20 項海洋科技創新成果亮相
-
走進大國重器FAST,聆聽來自宇宙的「心跳」
伴隨著2020年青少年「雲上科學營」 活動的開幕,「重器鑄夢」探秘中國科學院大科學裝置專題營將帶領青少年們走進中國科學院五大科學重器,揭開大國重器的神秘面紗。2020年8月17日14點,「重器鑄夢」探秘中國科學院大科學裝置專題營的首期探秘「觀天巨眼」FAST直播活動,在「雲上科學營」官方網站進行了直播,吸引了眾多營員參與,向科學家們提出了很多的問題,引發了熱烈的關注與討論
-
2020海博會:開啟通往「藍色藥庫」大門
海洋生物醫藥業的研究與產業化已成為海洋大國、強國爭相布局的熱點領域之一。10月15日至18日,2020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以下簡稱「海博會」)將在深圳舉辦。記者昨天從海博會執行機構深圳市特區建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獲悉,作為今年新增的展示內容,海洋生物醫藥板塊將帶領公眾探秘「藍色基因」。多家知名海洋生物醫藥企業和科研機構也將開啟「藍色藥庫」大門,集中展示最新的生物醫藥科研成果。
-
2019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圓滿收官!
10月17日,2019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下稱海博會)在深圳圓滿收官。獻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被譽為「中國海洋第一展」的海博會成功舉辦。舉辦海博會旨在為世界沿海國家搭建一個開放合作、共贏共享的平臺,希望大家秉承互信、互助、互利的原則,深化交流合作,讓世界各國人民共享海洋經濟發展成果。
-
國際媒體和各國網友熱議抗擊疫情「中國速度」和央企擔當
國際主流媒體和各國網友對中國應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進展高度關注,多家主流媒體推出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專題報導,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在短時間內建設完成,中國速度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讚譽。主流媒體熱議「中國速度」,聚焦企業有序復工國際主流媒體高度關注中國企業「超高速」建設應急醫院,已相繼交付使用的武漢火神山和雷神山兩所「小湯山模式」醫院成為報導熱點。
-
中國化學榮獲2020年度政務傳播「大國重器獎」
中國化學榮獲2020年度政務傳播「大國重器獎」 2021-01-13 17: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藍色機遇 「海洋漂浮城市」科技創新成果亮相海博會
10月14日至17日,以「藍色機遇共創未來」為主題,由自然資源部和廣東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深圳市人民政府承辦的2019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上,中建鋼構有限公司攜「海洋漂浮城市」等多項海洋產品科技創新成果亮相海博會。圖為海洋人居系統樣板工程。
-
大國重器命名刻下中國文化烙印丨長江評論
,中國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量子計算領域獲得裡程碑式突破。(圖為嫦娥五號)「九章」是中國對大國重器又一次充滿濃鬱中國文化意味的命名2007年,中國首顆繞月人造衛星誕生,經過多方討論,最終它被命名為「嫦娥」。此後,「大國重器」的命名,開始公開向社會徵集。2013年,350萬網友投票命名中國首輛月球車為「玉兔」,2019年發射的暗物質探測衛星,從萬千徵名中篩選出「悟空」。這些在外國人聽起來很奇怪的名字「chang'e」「yutu」「wukong」中,卻飽含著中國人一聽就能明白的浪漫主義。
-
大國重器「兩彈一星」讓中國成有影響力大國
(原標題:「四史」關鍵詞|大國重器「兩彈一星」讓中國成有影響力大國)
-
超快雷射加工技術助力大國重器上天下海
看到我國近幾年在科技領域的發展成績單,自豪感便溢滿心間:中國天眼——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FAST ;中國高鐵總裡程達3.5萬公裡,位居世界第一;國產大飛機C919起飛,發動機完全自主研發、自主生產;中國自主研發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下潛深度達到了10909米……而深入去了解這些大國重器背後的製造工藝,會發現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