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新聞源截圖
圖為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用在中國航天人的身上,可謂十分貼切。早在2018年3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就曾經表示,中國將於2020年前後發射空間站核心艙。如今,這一預言正在一步步變成現實。
近日,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已經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表明了本次中國航天的重大試驗又一次取得了圓滿成功。
此前,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於5月5日18時從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在軌一共飛行了2天19小時,完成了多項既定的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驗證了新一代載人飛船高速再入返回防熱、控制、群傘回收及部分重複使用等七項關鍵前衛科研技術。
新一代載人飛船是根據中國載人月球探測、空間站運營等任務需求,而推出的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新一代天地往返飛行器,具備高安全可靠、模塊化複製、多任務、可反覆使用等諸多優勢特點,讓中國的新載人飛船的乘員人數和貨物運輸能力迅速提高了一大截。試驗船採用的是國際通行的返回艙與服務艙兩艙構型,通過配置不同的服務艙模塊,來適應不久中國將開展的近地空間和月球探測任務。
圖為長徵五號B火箭+新載人飛船
而在長徵5B進入太空並且順利返回之後,中國又一項破天荒的航天任務已經在倒計時當中了,這項任務的重要性比肩火星探測,一款大國重器即將被射入太空,但這次不再是長徵5B或是嫦娥五號,而是中國新一代的空間站。據稱中國將進行12次發射,將空間站的所有組件以及早已選拔出來的航天員、貨物等一一送入太空,整個空間站的投入計劃將在2年後完成。
目前全世界規模最大,性能最先進的空間站,是美國與俄羅斯等國聯手建設的國際空間站,這臺空間站的總噸位達到200多噸,擁有包括實驗艙在內的7個可載人艙段,可支持數名太空人在太空中渡過幾個月的正常生活,是目前全世界最先進、唯一的空間站。但是專家們估測國際空間站最長也只能工作到2030年,到期之後肯定會出現很大的風險隱患,到時國際空間站的壽命將所剩無幾必須立即退役。而直到目前為止,美國對新一代空間站計劃還沒有發出絲毫的聲音。這也就意味著在未來的十幾年內,中國新一代空間站將成為全世界唯一看得見、在宇宙當中站的住腳的空間站。甚至有美國網友表示:曾經我們禁止中國參與空間站,現在報應終於還是來了,未來將會被排除出局。
另外,我國的空間站項目除了長徵五號B之外,還將由長徵二號F和長徵七號共同擔當參與。長徵五號B用來繼續發射空間站核心艙和兩個實驗艙,長徵二號F則負責把太空人送入空間站,而長徵七號用來負責發射「快舟」飛船向空間站內運輸物資。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長徵五號火箭在2020年還將承擔兩次重要的發射任務,分別是火星探測器和月球採樣探測器。
圖為中國空間站想像圖
中國空間站「上天」又近了一步,大國重器即將發射進入太空,美國到那個時候也只能幹瞪眼了。長五發射成功了,搭載22噸重核心艙不在話下,網友評論:中國航天科技的好戲連連還在後頭。(潯陽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