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重器的硬核浪漫,你get到了嗎?

2020-08-27 華人會APP

蛟龍入海、鷹擊長空

嫦娥奔月、夸父逐日

鴻雁傳書、莽莽崑崙

……


曾經,

這些流傳在中華大地上數千年的呢喃,

是華夏兒女對星空和深海的無限想像。


今天,

在中國科學家們執著的探索和創新下,

神話變成了現實,

火箭上了天,

潛水器入了深海,

月球車行走在月亮之上

……

一個個國之重器,

承載著國人的夢想,

他們的名字,

也集結了傳統智慧與探索未知的浪漫。

「北鬥」定位

2020年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並且向全球提供服務。歷經多年,中國的衛星導航系統終於修成「正果」。

中國的全球定位系統取名為北鬥,源自北鬥七星。

「孤月滄浪河漢清,北鬥錯落長庚明」,中國古代詩人對北鬥七星有著無限遐思。

北鬥七星,在上古時期就被古人用來判斷方向、確定季節、知曉時辰,到現在都是北半球天空的重要星象。

深邃星空,鬥轉星移。昔有指南之針,今有北鬥導航,這是中國智慧遙隔時空的接力。

從2019年「北鬥導航向全球組網邁出堅實一步」,到2020年「北鬥導航全球組網進入衝刺期」,再到今年7月31日建成開通,北鬥系統「瓜熟蒂落」。我國也由此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擁有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

國之大器,利國惠民。如何讓北鬥衛星「天上好用,地上用好」成為各界關心的話題。

北鬥系統應用「融合發展、萬物互聯」,定位監控、食品溯源,電子地圖、位置分享、物流調動……北鬥系統正走進各行各業、千家萬戶,如同水和電一樣,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

「天問」探測

火星,古稱「熒惑」,代表著戰爭與死亡,充滿神秘感,它又是太陽系中與地球最相似的行星。千百年來,人們對這顆紅色星球的好奇心從未消失。

2020年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

「天問」一詞取自屈原的長詩《天問》,「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以此提出自己的疑問,表達了中華民族對真理追求的堅韌與執著。

按照計劃,「天問一號」將在半年後抵達火星軌道,成功著陸後,它將試圖繪製火星形態和地質結構圖、調查火星表面的土壤特徵和水冰分布,以及分析火星表面的物質組成、內部結構等工作。

「天問」的成功發射,只是中國探索火星的第一步,在走向真正星辰大海的路途中,中國,乃至全人類,才剛剛開始。

「鯤龍」翱翔

我國首款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別名「鯤龍」,是一艘會「飛」的船,亦是一架會「遊泳」的飛機這正體現了「鯤龍」「鯤鵬展翅,蛟龍入海」的寓意。

馭風入海,踏浪騰空。在成功實現陸上首飛和水上首飛後,「鯤龍」於2020年7月26日成功實現海上首飛 ,為後續開展海上試飛奠定了基礎。

鯤化巨鵬上九霄,飛龍在天護蒼生。「鯤龍」可滿足應急救援、森林滅火、海洋巡查等多種任務需要。

「鴻雁」通信

鴻雁全球衛星星座通信系統是一套近地軌道通信衛星組成的星座,具有全天候、全時段及在複雜地形條件下的實時雙向通信能力,可實現「溝通連接萬物,全球永不失聯」。

「鴻雁」代指信差,源自《史記》蘇武鴻雁傳書漢皇的故事。我國的全球低軌衛星通信系統取名「鴻雁」,有「鴻雁傳信、永不失聯」之意。

星座一期60顆衛星預計2022年組網運營,將在太空中構建一條四通八達、覆蓋全球的信息「絲路」。

未來,「您撥叫的用戶不在服務區」將成為歷史。每到一個陌生的地點,到處找WiFi的尷尬也將不復存在,「鴻雁星座系統」全球WiFi的覆蓋,將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極大便利。

「悟空」識金

一直以來暗物質粒子如同存在於迷霧中,如同「空」一般存在。

我國首個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取名為「悟空」,來源於中國古典小說《西遊記》中的主人公齊天大聖的名字,「悟空」有「領悟、探索太空」之意。

另一方面,希望其猶如孫悟空的「火眼金睛「」,去識別它,去「悟」到太空中暗物質的蹤影。

2015年12月17日,「悟空」成功發射升空。「悟空」設計壽命只有3年,但經過評估,如今仍在太空服役。

目前,「悟空」是世界上觀測能段範圍最寬、能量解析度最優和粒子鑑別能力最強的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

除了這些,還有

太陽檢測衛星計劃叫「夸父計劃」

載人空間站叫「天宮」

探月工程叫「嫦娥工程」

洲際飛彈叫「東風」

空地飛彈叫「鷹擊」

南極科考站叫「崑崙」

第一艘深海載人潛水器叫「蛟龍」

首顆量子通信衛星叫「墨子」

……


這是獨屬於我們中華民族的浪漫

讓這些看似高冷的國之重器

一下子變得親切而又熟悉


大國重器的命名深藏了中華數千年的文化浪漫,這種浪漫寄託著我們對科研探索的希望與祝福,體現了我們對中華文化的自信與自豪,表達了我國追求進取、和平的文化價值觀,證明了我國科技水平的不斷突破以及綜合國力的不斷提高。


隨著我們不斷前進的步伐,這些曾經只存在於古人詩詞故事裡的浪漫神話,終將成為現實!

相關焦點

  • 這些大國重器的浪漫命名,你都知道嗎?
    其實,不止中國航天,很多大國重器的名字都充滿了詩意,集結了傳統智慧與未知探索的「浪漫」!
  • 大國重器是怎麼命名的
    【大國重器是怎麼命名的】「鯤龍」寓意「鯤鵬展翅,蛟龍入海」;「鴻雁」寓意「鴻雁傳信,永不失聯」;還有北鬥、天問、玉兔……你知道這些名字有什麼寓意嗎?戳圖了解今天,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 !為大國重器點讚!驕傲轉發!
  • 濰柴:見證大國重器的力量!
    濰柴:見證大國重器的力量! 11月24-27日工程機械行業盛會bauma CHINA 2020寶馬展如約而至濰柴及旗下林德液壓將攜拳頭產品重磅亮相大展工程機械配套領域硬核實力
  • 此刻讓全世界都矚目的中國人,簡直浪漫得不像話
    大國重器定鼎南極四字盡顯大國重器你感受到了嗎?當這些上天入地的大國重器與極具中國傳統文化意義的名字相結合時,>你感受到了嗎?
  • 大國重器「北鬥」的前世今生
    航天在我們一直以來的認知中,它是大國重器、是國家地位和實力的象徵之一,它應該是高不可攀的,只可遠觀不可近看的,就像在恆遠的太空中不知從何時起就閃耀著光芒的行星們一樣,從來不曾有人見過他們的真容,但當我們踏著腳下這片土地,迷茫時抬起頭總能迅速的找到那個在銀河中舀著美酒的「勺子」——北鬥七星。
  • 大國重器到底有多重?
    在古代,像這樣的「大國重器」是國家和權力的象徵。如今,人們對這個詞的理解早已發生了改變——中國天眼、國產航母、「復興號」列車以及C919大飛機等等,這些都是我們當今的大國重器。它們都擁有共同的特徵:科技含量高,研製難度大,對相關行業乃至國家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 海底最深處,潛水冠軍不是大國重器 而是……
    從海平面向下潛的旅程中,你會看到什麼?在-40米,你能看到世界最長海底沉管隧道——港珠澳大橋海底沉管隧道最深處,位於海平面40米以下。在-88米,你能看到青島地鐵1號線海底隧道最深處,它實力詮釋了什麼叫做「穿越山和大海」。
  • 走進大國重器FAST,聆聽來自宇宙的「心跳」
    我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學習跟蹤到自主創新的過程,在提高我國自主創新能力方面佔據重要地位。伴隨著2020年青少年「雲上科學營」 活動的開幕,「重器鑄夢」探秘中國科學院大科學裝置專題營將帶領青少年們走進中國科學院五大科學重器,揭開大國重器的神秘面紗。
  • 大國重器和小螺絲釘哪個重要,牛逼哄哄的韓國最後還不是被日本掐脖子了
    所謂的「大國重器」主要指的是一些大項目、大工程等,所謂的「小螺絲釘」主要指的是一些基礎元器件,比如一些核心原材料、傳感器、元器件等。很多人認為大國重器最厲害,小螺絲釘是可有可無的,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大國重器
  • 我國晶片、北鬥等5個大國重器取得重大突破
    我國晶片、北鬥等5個大國重器取得重大突破 晶片晶圓切割保護 發表於 2021-01-08 10:31:56 「真正的大國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裡。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化緣是化不來的,要靠自己拼搏。」
  • 跟著科幻作家掘進地下城,探尋河南硬核科幻元素
    跟著科幻作家掘進地下城,探尋河南硬核科幻元素。為了更好地將國有企業具有前瞻性、突破性的科技創新成果呈現給公眾,國資委新聞中心聯合中央網信辦舉辦「科幻作家走進新國企」系列活動,邀請科幻作家、科普作家、主流媒體、網絡媒體、走進新國企。5月21日至22日,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跟隨他們一起來到位於鄭州的中國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探尋鋼鐵「穿山甲」盾構機的掘進之謎。
  • 大國重器「兩彈一星」讓中國成有影響力大國
    (原標題:「四史」關鍵詞|大國重器「兩彈一星」讓中國成有影響力大國)
  • 莫讓香菸傍「大國重器」營銷
    (8月16日新華社) 「中國天眼」,具有中國獨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FAST,是世界上已經建造完成的口徑最大、最具威力的單天線射電望遠鏡,在基礎研究眾多領域、日地環境研究、國防建設和國家安全等方面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名副其實的大國重器。
  • 中國化學榮獲2020年度政務傳播「大國重器獎」
    中國化學榮獲2020年度政務傳播「大國重器獎」 2021-01-13 17: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海洋「大國重器」集中亮相!與水下機器人彰顯中國實力
    海洋「大國重器」集中亮相2019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正在深圳舉行,一大批海洋「大國重器」及高新技術研發成果亮相。「蛟龍」號載人潛水器、 「藍鯨1號」鑽井平臺、「海洋二號」衛星等海洋大國重器的集中亮相備受關注。由中集來福士設計建造的「藍鯨1號」是目前全球最新一代超深水雙鑽塔半潛式鑽井平臺,我國首次成功試採可燃冰,「藍鯨1號」立下了汗馬功勞。
  • 硬核!從兩彈一星到嫦娥飛船,看這所百年名校如何助力大國重器
    回首過去的一百年,南開大學以雄厚的科研實力鑄就了一個個輝煌的大國重器,為國家的發展與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百秩崢嶸,鑄就國之重器科研元勳,助力兩彈一星研發1964年10月16日下午3點,羅布泊上空騰起了一朵巨大的蘑菇雲,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我國成為繼美國、蘇聯、英國、法國之後的第五個擁有核武裝的國家。
  • 超快雷射加工技術助力大國重器上天下海
    看到我國近幾年在科技領域的發展成績單,自豪感便溢滿心間:中國天眼——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FAST ;中國高鐵總裡程達3.5萬公裡,位居世界第一;國產大飛機C919起飛,發動機完全自主研發、自主生產;中國自主研發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下潛深度達到了10909米……而深入去了解這些大國重器背後的製造工藝,會發現一點
  • 上天入地的國家重器,為什麼叫這些名字?
    「神州、鴻雁、蛟龍……」這些大國重器的名字,浪漫而又富有內涵。它們上天入地,為人類探索未知的世界。近日,人民日報微博發布了大國重器名稱的由來和意義,這些名字都是從近3.6萬個徵集和320萬投票中脫穎而出的。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二吧!
  • 三款大國重器亮相海博會,引發熱議,國際網友:中國總帶來驚喜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隨著我國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已經成為了現實,近年來,「上天有神舟,下海有蛟龍」成為了廣為流傳的一句話,近日,我國的大國重器據環球網報導:為了助力2020年海博會,「深海一號」、「蛟龍號」、「天鯤號」將於本月的14日至18日在我國的廣東省深圳市的蛇口郵輪母港亮相,並且向公眾免費開放參觀,由於他們作為海博會期間推出的重磅配套活動之一,因此,這三個「大國重器
  • 溫嶺這個潮汐發電站亮相《大國重器》
    2018-03-13 14:02 |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胡元勇 金振東 拍友 吳敏力 毛海挺 林圓圓 編輯 金振東3月2日,在中央二臺熱播的《大國重器》第二季第五集《布局海洋》中,溫嶺江廈潮汐試驗電站在片中展露英姿,成了浙江人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