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國重器到底有多重?
在古代,像這樣的「大國重器」是國家和權力的象徵。如今,人們對這個詞的理解早已發生了改變——中國天眼、國產航母、「復興號」列車以及C919大飛機等等,這些都是我們當今的大國重器。它們都擁有共同的特徵:科技含量高,研製難度大,對相關行業乃至國家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
大國重器是怎麼命名的
【大國重器是怎麼命名的】「鯤龍」寓意「鯤鵬展翅,蛟龍入海」;「鴻雁」寓意「鴻雁傳信,永不失聯」;還有北鬥、天問、玉兔……你知道這些名字有什麼寓意嗎?戳圖了解今天,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 !為大國重器點讚!驕傲轉發!
-
中國化學榮獲2020年度政務傳播「大國重器獎」
中國化學榮獲2020年度政務傳播「大國重器獎」 2021-01-13 17: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進大國重器FAST,聆聽來自宇宙的「心跳」
伴隨著2020年青少年「雲上科學營」 活動的開幕,「重器鑄夢」探秘中國科學院大科學裝置專題營將帶領青少年們走進中國科學院五大科學重器,揭開大國重器的神秘面紗。在探秘「觀天巨眼」FAST直播活動中,青少年通過VR虛擬實境技術,一分鐘漫遊FAST後,FAST總工程師姜鵬與FAST臺址勘探與開挖系統總工程師聶躍平分別帶來了特別科普報告,從FAST的建造難度和選址過程的角度出發,帶領青少年們「雲遊」大國重器
-
大國重器「兩彈一星」讓中國成有影響力大國
(原標題:「四史」關鍵詞|大國重器「兩彈一星」讓中國成有影響力大國)
-
我國晶片、北鬥等5個大國重器取得重大突破
我國晶片、北鬥等5個大國重器取得重大突破 晶片晶圓切割保護 發表於 2021-01-08 10:31:56 「真正的大國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裡。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化緣是化不來的,要靠自己拼搏。」
-
海底最深處,潛水冠軍不是大國重器 而是……
但在「超級工程」、「大國重器」都未曾到達的海底,卻出現了本不該出現的身影……今天是「世界海洋日」,跟小新一起下潛,穿越這些央企打造的「大國重器」,去看看海底到底有什麼——海洋是廣袤博大的它的面積約佔地球總表面積的 71%
-
濰柴動力榮膺2019「十大年度榜樣品牌」
濰柴動力和中國中車、中國移動、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吉利、阿里巴巴、茅臺集團、娃哈哈、格力、騰訊等企業,一道榮膺2019中國品牌強國盛典十大年度榜樣品牌。這也是山東省唯一獲獎企業。 濰柴動力董事長譚旭光受邀上臺領獎,並向觀眾分享了濰柴高端液壓技術重大成果。隨著這一成果大規模商業化落地,將一舉化解中國高端農業裝備的基礎技術瓶頸。
-
莫讓香菸傍「大國重器」營銷
(8月16日新華社) 「中國天眼」,具有中國獨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FAST,是世界上已經建造完成的口徑最大、最具威力的單天線射電望遠鏡,在基礎研究眾多領域、日地環境研究、國防建設和國家安全等方面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名副其實的大國重器。
-
中國聯塑秉大國重器之姿登陸央視CCTV1《大國品牌》
7月29日,央視《大國品牌》的鏡頭紀錄呈現了一個常見不常為人所知的聯塑,深入溯源了聯塑管道隱匿在國家超級工程背後的故事,一起見證了中國製造下的管道世界。下地入海,聯塑管道肩負的「大國重器」時代前行,中國製造已邁入了全新的階段,成為全世界認知度最高的標籤之一。
-
王德寬:成就大國重器「中樞神經」
我們要靠自己的努力,大國重器必須掌握在自己手裡」。循循善誘,殷殷期盼,猶如指明燈照亮了無數水利水電工作者前行的方向。王德寬在三峽電站廠房而對「通過自力更生,倒逼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北京中水科水電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簡稱「中水科技」)董事長王德寬和他所帶領的團隊早有深刻的領悟,投身水利水電計算機監控技術研究多年,從最初的引進-消化-吸收到再創新,他們始終堅持以需求為導向,以自力更生、自主智慧財產權為目標,用汗水和智慧成就了大國重器的
-
海洋「大國重器」集中亮相!與水下機器人彰顯中國實力
海洋「大國重器」集中亮相2019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正在深圳舉行,一大批海洋「大國重器」及高新技術研發成果亮相。「蛟龍」號載人潛水器、 「藍鯨1號」鑽井平臺、「海洋二號」衛星等海洋大國重器的集中亮相備受關注。由中集來福士設計建造的「藍鯨1號」是目前全球最新一代超深水雙鑽塔半潛式鑽井平臺,我國首次成功試採可燃冰,「藍鯨1號」立下了汗馬功勞。
-
鑄造大國重器 精測風雲變幻
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的發展,為保障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提供了強有力支撐,為促進全球氣象事業共同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天網」觀測和服務能力持續加強五年來,我國氣象衛星的觀測和服務能力持續加強和提升。
-
三款大國重器亮相海博會,引發熱議,國際網友:中國總帶來驚喜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隨著我國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已經成為了現實,近年來,「上天有神舟,下海有蛟龍」成為了廣為流傳的一句話,近日,我國的大國重器據環球網報導:為了助力2020年海博會,「深海一號」、「蛟龍號」、「天鯤號」將於本月的14日至18日在我國的廣東省深圳市的蛇口郵輪母港亮相,並且向公眾免費開放參觀,由於他們作為海博會期間推出的重磅配套活動之一,因此,這三個「大國重器
-
超快雷射加工技術助力大國重器上天下海
看到我國近幾年在科技領域的發展成績單,自豪感便溢滿心間:中國天眼——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FAST ;中國高鐵總裡程達3.5萬公裡,位居世界第一;國產大飛機C919起飛,發動機完全自主研發、自主生產;中國自主研發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下潛深度達到了10909米……而深入去了解這些大國重器背後的製造工藝,會發現一點
-
大國重器和小螺絲釘哪個重要,牛逼哄哄的韓國最後還不是被日本掐脖子了
所謂的「大國重器」主要指的是一些大項目、大工程等,所謂的「小螺絲釘」主要指的是一些基礎元器件,比如一些核心原材料、傳感器、元器件等。很多人認為大國重器最厲害,小螺絲釘是可有可無的,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大國重器
-
溫嶺這個潮汐發電站亮相《大國重器》
2018-03-13 14:02 |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胡元勇 金振東 拍友 吳敏力 毛海挺 林圓圓 編輯 金振東3月2日,在中央二臺熱播的《大國重器》第二季第五集《布局海洋》中,溫嶺江廈潮汐試驗電站在片中展露英姿,成了浙江人的驕傲。
-
鑄造大國重器 照亮強國之路
半個世紀以來,我國風雲氣象衛星實現從無到有、從試驗型到業務型、從跟跑到並跑再到部分領跑的跨越,承載幾代氣象和航天科技工作者的夢想與榮耀,見證無數人的殫精竭慮、百折不撓——17顆風雲衛星直抵浩瀚蒼穹,7顆在軌衛星鑄就全球綜合探測能力,輻射近百個行業,氣象衛星數據應用於現代化建設的方方面面。
-
大國重器命名刻下中國文化烙印丨長江評論
(圖為嫦娥五號)「九章」是中國對大國重器又一次充滿濃鬱中國文化意味的命名此後,「大國重器」的命名,開始公開向社會徵集。2013年,350萬網友投票命名中國首輛月球車為「玉兔」,2019年發射的暗物質探測衛星,從萬千徵名中篩選出「悟空」。這些在外國人聽起來很奇怪的名字「chang'e」「yutu」「wukong」中,卻飽含著中國人一聽就能明白的浪漫主義。中國航天人,用幾十年時間,實現了數千年裡中國人幻想的神話世界。
-
4000噸的「大國重器」下線 為何畫了只萌熊貓?
大國重器盾構機被比喻為「鋼鐵穿山甲」,是挖築隧道的「神器」。環環此前已經多次近距離接觸盾構機,但這臺很不一樣。「振興號」給環環的第一印象是巨大,其刀盤直徑達15.03米,總長135米,總重量達4000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