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造大國重器 精測風雲變幻

2020-12-23 中國氣象局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發展50周年。「十三五」期間,風雲氣象衛星事業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快速發展,在追求卓越中披荊斬棘。現有7顆衛星在軌運行,氣象衛星完成升級換代,確保了系列化發展、業務化運行,應用領域輻射近百個行業。作為世界氣象組織全球業務應用氣象衛星序列成員、空間與重大災害國際憲章值班衛星,風雲衛星正在為全球用戶提供不可替代的氣象觀測服務。

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的發展,為保障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提供了強有力支撐,為促進全球氣象事業共同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天網」觀測和服務能力持續加強

五年來,我國氣象衛星的觀測和服務能力持續加強和提升。風雲四號A星、風雲三號D星、風雲二號H星先後加入風雲氣象衛星「大家族」,一張「多星在軌、統籌運行、互為備份、適時加密」的氣象衛星「天網」拉開,為全球115個國家和地區十餘萬用戶提供衛星資料和產品。

2016年,第二代靜止氣象衛星風雲四號A星成功發射,突破了靜止軌道三軸穩定姿態下的高精度實時掃描成像圖像導航核心技術,完成新技術、新體制、新方法、新系統、新應用的試驗驗證,實現我國靜止氣象衛星的更新換代。全圓盤成像時間由30分鐘縮短到15分鐘,實現中國區域每5分鐘一次的觀測覆蓋,最高解析度從1.25公裡提高到500米,實現全球首次靜止軌道大氣高光譜垂直探測、我國首次天基閃電監測,綜合探測能力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2017年,風雲三號D星成功發射,與風雲三號C星實現上、下午星組網觀測,全球觀測頻次從每12小時一次提高到每6小時一次。作為目前國內光譜測量通道最多、功能最全、性能最先進、精度最高的極軌遙感衛星,風雲三號D星實現了高時效的全球觀測和高精度的大氣垂直觀測。

2018年,風雲二號H星成功發射,向西漂移至東經79度赤道上空,彌補了全球氣象衛星對印度洋及中亞、西亞和非洲等「一帶一路」地區觀測不足,成為肩負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使命的「一帶一路星」。

風雲氣象衛星在歷次重大活動氣象保障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在2018年上合組織青島峰會和北京中非合作論壇、兩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201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慶祝活動等重大活動氣象保障服務中,風雲衛星數據產品為活動場地及周邊區域分鐘級、百米級的精細化預報提供了有力支撐。

氣象災害監測預警優勢凸顯

精密的衛星觀測是提高氣象預報預測準確率和氣象災害監測預警時效的關鍵。利用風雲氣象衛星可開展颱風、暴雨、強對流、大霧、沙塵、霾等災害性、高影響天氣監測,以及洪澇水體、森林草原火災、高溫和乾旱等地表環境監測。五年來,作為氣象災害監測預警的重要手段,風雲氣象衛星在2018年大興安嶺森林火災、2019年颱風「利奇馬」等災害監測評估和搶險救災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自風雲二號衛星投入運行以來,至2020年8月底,對西太平洋生成的566個颱風、165個登陸我國的颱風,衛星監測無一漏網。自風雲四號衛星投入運行後,我國對颱風、暴雨等災害天氣監測識別時效從15分鐘縮短至5分鐘,暴雨預警準確率提高到89%,24小時颱風路徑預報平均誤差從95公裡減小到71公裡,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今年汛期,長江中下遊地區遭遇大範圍持續性強降水,國家衛星氣象中心聯合江西、江蘇、安徽、湖南、湖北等5省氣象部門,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利用最新的風雲衛星等多源衛星數據,結合風雲長序列衛星和地基氣象觀測資料,開展流域大江大河洪澇災害實時監測,分析洪水淹沒區動態變化,製作水體分布圖,為政府防汛抗洪決策提供第一手資料,成為氣象衛星遙感應用融入國家防汛抗洪工作的成功實踐。

展現大國擔當服務全球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利用風雲氣象衛星和氣象遙感衛星技術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提供服務的重要指示精神,風雲氣象衛星著力提升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能力,成為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響亮品牌。

2019年4月,莫三比克總統紐西對中國幫助其應對熱帶氣旋災害表示感謝。這背後是中國氣象局通過建立風雲氣象衛星國際用戶防災減災應急保障機制、開通綠色數據通道、開發定製軟體和產品、援建直收站以及組織培訓等方式,為「一帶一路」相關用戶提供有針對性的定製化服務。目前,我國已為115個國家和地區提供風雲氣象衛星資料和產品,有29個國家註冊成為應急保障機制國際用戶,面向39個國家開通綠色服務通道,來自100多個國家的1200多名學員接受了風雲氣象衛星應用專題培訓。

五年來,風雲氣象衛星跨越式發展,得益於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得益于堅持自主創新、自力更生,得益于堅持大力協同、部門合作,得益于堅持人民至上、服務優先。

從使用者到貢獻者,從引進來到走出去,風雲氣象衛星不斷向世界展示新姿態,得到國際社會的一致認可。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佩蒂瑞·塔拉斯表示,風雲氣象衛星國際應用展現了中國對全球氣象能力建設的貢獻,彰顯了中國的全球擔當。

今天,作為知冷知熱的百姓星、自力更生的創新星、聯合協同的合作星和服務全球的中國星,大國重器風雲氣象衛星已步入世界先進行列。

未來,氣象部門將繼續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發揚「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面向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勇攀高峰,加快建設具有世界一流技術、一流性能、一流質量、一流效益的氣象衛星及應用系統,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做出新的貢獻!

相關焦點

  • 鑄造大國重器,精測風雲變幻!回看「十三五」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發展
    展現大國擔當服務全球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利用風雲氣象衛星和氣象遙感衛星技術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提供服務的重要指示精神,風雲氣象衛星著力提升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能力,成為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響亮品牌。2019年4月,莫三比克總統紐西對中國幫助其應對熱帶氣旋災害表示感謝。
  • 精測風雲變幻 服務百姓冷暖——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成就綜述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北京10月11日電 題:精測風雲變幻 服務百姓冷暖——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成就綜述新華社記者高敬今年是我國風雲防災減災:精測風雲、服務百姓10月11日凌晨,位於南海南部海域的熱帶低壓加強為今年第15號颱風「蓮花」。海南省氣象局發布颱風預警,提示作業和過往船舶回港避風。颱風往往給沿海地區帶來強風暴雨,破壞性極強。因此,準確的預報顯得尤為重要。精密的衛星觀測是提高氣象預報預測準確率和氣象災害監測預警時效的關鍵。
  • 大國重器是怎麼命名的
    【大國重器是怎麼命名的】「鯤龍」寓意「鯤鵬展翅,蛟龍入海」;「鴻雁」寓意「鴻雁傳信,永不失聯」;還有北鬥、天問、玉兔……你知道這些名字有什麼寓意嗎?戳圖了解今天,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 !為大國重器點讚!驕傲轉發!
  • 國之重器,青銅器的鑄造與裝飾
    青銅器的鑄造與裝飾青銅器為國之重器,考古學者將早期人類文化的發展過程,根據生產工具和武器的材質,區分為石器時代、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由此可見青銅的時代重要性。今天館長給大家介紹一下青銅器主要的鑄造和裝飾技術什麼是青銅器青銅器,古稱金或吉金,是紅銅與其它化學元素(錫、鉛等)的合金,剛鑄好的青銅器是金光閃閃的,因為其銅鏽呈青綠色,因而得名青銅器。
  • 大國重器到底有多重?
    在古代,像這樣的「大國重器」是國家和權力的象徵。如今,人們對這個詞的理解早已發生了改變——中國天眼、國產航母、「復興號」列車以及C919大飛機等等,這些都是我們當今的大國重器。它們都擁有共同的特徵:科技含量高,研製難度大,對相關行業乃至國家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 走進大國重器FAST,聆聽來自宇宙的「心跳」
    伴隨著2020年青少年「雲上科學營」 活動的開幕,「重器鑄夢」探秘中國科學院大科學裝置專題營將帶領青少年們走進中國科學院五大科學重器,揭開大國重器的神秘面紗。在探秘「觀天巨眼」FAST直播活動中,青少年通過VR虛擬實境技術,一分鐘漫遊FAST後,FAST總工程師姜鵬與FAST臺址勘探與開挖系統總工程師聶躍平分別帶來了特別科普報告,從FAST的建造難度和選址過程的角度出發,帶領青少年們「雲遊」大國重器
  • 我國晶片、北鬥等5個大國重器取得重大突破
    我國晶片、北鬥等5個大國重器取得重大突破 晶片晶圓切割保護 發表於 2021-01-08 10:31:56 「真正的大國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裡。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化緣是化不來的,要靠自己拼搏。」
  • 鑄造大國重器 照亮強國之路
    今天,作為知冷知熱的百姓星、自力更生的創新星、聯合協同的合作星和服務全球的中國星,大國重器風雲衛星已步入世界先進行列。中國氣象局正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為全球防災減災和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
  • 海底最深處,潛水冠軍不是大國重器 而是……
    但在「超級工程」、「大國重器」都未曾到達的海底,卻出現了本不該出現的身影……今天是「世界海洋日」,跟小新一起下潛,穿越這些央企打造的「大國重器」,去看看海底到底有什麼——海洋是廣袤博大的它的面積約佔地球總表面積的 71%
  • 濰柴:見證大國重器的力量!
    濰柴:見證大國重器的力量!
  • 莫讓香菸傍「大國重器」營銷
    (8月16日新華社) 「中國天眼」,具有中國獨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FAST,是世界上已經建造完成的口徑最大、最具威力的單天線射電望遠鏡,在基礎研究眾多領域、日地環境研究、國防建設和國家安全等方面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名副其實的大國重器。
  • 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發展50年丨精測風雲變幻 服務生產生活
    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發展50年精測風雲變幻 服務生產生活核心閱讀今年是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發展
  • 中國化學榮獲2020年度政務傳播「大國重器獎」
    中國化學榮獲2020年度政務傳播「大國重器獎」 2021-01-13 17: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國重器「兩彈一星」讓中國成有影響力大國
    (原標題:「四史」關鍵詞|大國重器「兩彈一星」讓中國成有影響力大國)
  • 中國聯塑秉大國重器之姿登陸央視CCTV1《大國品牌》
    7月29日,央視《大國品牌》的鏡頭紀錄呈現了一個常見不常為人所知的聯塑,深入溯源了聯塑管道隱匿在國家超級工程背後的故事,一起見證了中國製造下的管道世界。下地入海,聯塑管道肩負的「大國重器」時代前行,中國製造已邁入了全新的階段,成為全世界認知度最高的標籤之一。
  • 海洋「大國重器」集中亮相!與水下機器人彰顯中國實力
    海洋「大國重器」集中亮相2019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正在深圳舉行,一大批海洋「大國重器」及高新技術研發成果亮相。「蛟龍」號載人潛水器、 「藍鯨1號」鑽井平臺、「海洋二號」衛星等海洋大國重器的集中亮相備受關注。由中集來福士設計建造的「藍鯨1號」是目前全球最新一代超深水雙鑽塔半潛式鑽井平臺,我國首次成功試採可燃冰,「藍鯨1號」立下了汗馬功勞。
  • 三款大國重器亮相海博會,引發熱議,國際網友:中國總帶來驚喜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隨著我國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已經成為了現實,近年來,「上天有神舟,下海有蛟龍」成為了廣為流傳的一句話,近日,我國的大國重器據環球網報導:為了助力2020年海博會,「深海一號」、「蛟龍號」、「天鯤號」將於本月的14日至18日在我國的廣東省深圳市的蛇口郵輪母港亮相,並且向公眾免費開放參觀,由於他們作為海博會期間推出的重磅配套活動之一,因此,這三個「大國重器
  • 超快雷射加工技術助力大國重器上天下海
    看到我國近幾年在科技領域的發展成績單,自豪感便溢滿心間:中國天眼——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FAST ;中國高鐵總裡程達3.5萬公裡,位居世界第一;國產大飛機C919起飛,發動機完全自主研發、自主生產;中國自主研發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下潛深度達到了10909米……而深入去了解這些大國重器背後的製造工藝,會發現一點
  • 大國重器和小螺絲釘哪個重要,牛逼哄哄的韓國最後還不是被日本掐脖子了
    所謂的「大國重器」主要指的是一些大項目、大工程等,所謂的「小螺絲釘」主要指的是一些基礎元器件,比如一些核心原材料、傳感器、元器件等。很多人認為大國重器最厲害,小螺絲釘是可有可無的,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大國重器
  • 溫嶺這個潮汐發電站亮相《大國重器》
    2018-03-13 14:02 |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胡元勇 金振東 拍友 吳敏力 毛海挺 林圓圓 編輯 金振東3月2日,在中央二臺熱播的《大國重器》第二季第五集《布局海洋》中,溫嶺江廈潮汐試驗電站在片中展露英姿,成了浙江人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