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先進院最新科研成果亮相海博會

2020-10-16 二三裡資訊深圳

可以靈活擺尾的水下仿生機器魚、不用化學試劑也可以監測水質的傳感器、真正實現活細胞列印的生物列印墨水 ……10 月 15 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簡稱 " 深圳先進院 ")攜 20 項海洋科技創新成果亮相 " 中國海洋第一展 " ——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簡稱 " 海博會 ")。

此次深圳先進院主要圍繞海洋電子信息設備、海洋大數據與海洋生物材料三大領域展出創新成果,展現了深圳先進院海洋科技領域的研發實力。其中,智能仿生機器魚、國家重點研發專項 " 海洋生物化學常規要素在線監測儀器研製 " 項目以及海洋源 ω-3 多烯不飽和脂肪酸三大項目是此次展會的亮點。

海洋是潛力巨大的資源寶庫,利用新興的智能仿生技術與水下機器人技術相結合進行海洋探索和開發成為趨勢。深圳先進院精密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何凱團隊近年來致力於研發新一代的智能仿生機器魚。該款機器魚中驅動其尾鰭運動的新型正弦機構在國內外屬於首創,其在大幅降低結構複雜度的同時卻又提升了機器魚的機動性。該款機器魚可用作水下仿生機動平臺,執行水質監測、水下勘探和海洋科考等任務,在海洋探索和開發上具有巨大的應用價值和前景。

如果說仿生機器魚是幫助我們人類進行海洋探索的一個機器人,那麼海洋生化要素傳感器與儀器就是我們探索海洋的一雙雙 " 眼睛 "。隨著國家海洋戰略的深入實施,在海洋環境汙染監控與防治,有害赤潮等生態災害的預警與處置,以及水產資源調查和海洋牧場漁業生產等方面,對海洋生化要素和生態環境數據的準確性和實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圳先進院光電中心李劍平研究員團隊此次帶來的海洋環境安全保障國家重點研發專項 " 海洋生物化學常規要素在線監測儀器研製 " 項目向我們展示了可在水下長期在線監測海洋浮遊生物、葉綠素 a 等海洋生化要素的新型傳感器。李劍平表示:" 目前我國海洋觀測與監測傳感器大多依賴於進口,缺乏自主創新,本項目的研發對於提升我國海洋傳感器與儀器研發水平和產業化,揭秘海洋未知規律,保障海洋環境,促進我國海洋科研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危險來自海上,財富亦取之於海。海洋的魚類在滿足人們美味享受的背後,蘊藏著巨大的醫藥健康資源。其中金槍魚等魚體內就富含 DHA 和 EPA 等 ω-3 多烯不飽和脂肪酸。EPA 也有 " 血管清道夫 " 之稱。最新研究表明,96% 高純 EPA 可明顯縮小冠狀動脈斑塊,有助於維持心血管健康。深圳先進院醫藥所潘浩波研究員團隊採用現代生物酶工程技術從魚體內提取出天然低純 ω-3,再運用超臨界 CO2 萃取、分子蒸餾、色譜分離等先進提純技術,進一步將 EPA 提純到 96% 及以上,並已達到規模化量產,可進一步開發出針對高血脂症等心血管疾病的 EPA 單體藥,填補我國該領域空白。

" 海洋是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 "。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是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一項重要任務和抓手。深圳先進院致力於引領粵港澳大灣區創新體系,圍繞產業需求,推動科研創新,一直積極響應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發展海洋科技。深圳先進院副院長呂建成表示,深圳先進院將充分發揮多學科交叉、集成創新和產學研協同合作的特色與科研優勢,與海洋領域創新需求深度融合,繼續在海洋電子信息技術與裝備、海洋生物醫藥與材料、海洋大數據與安全等重要領域發力,努力探索海洋科技發展的新方向,孵化更多科技創新成果,為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為建設海洋強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據悉,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是中國唯一國家級海洋經濟展會。本屆海博會以 " 開放合作、共贏共享 " 為主題於 10 月 15 日至 18 日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辦,涉及 40 多個行業細分領域的 600 餘家單位報名參展。

來源:zaker深圳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

相關焦點

  • 深圳先進院自然指數居廣東省科研機構第一
    近日,自然指數網站公布了最新的自然指數排名。據最新數據顯示(統計時間範圍為2019年9月1日至2020年8月30日),按照自然指數排名,深圳先進院指數從去年同期的23.45提升至29.92,再創歷史新高,廣東省科研機構排名由原來的位列第二躍居第一,中科院體系內排名17,全國高校排名85。
  • 深圳先進院自然指數位列廣東省科研機構第一—新聞—科學網
    12月17日,記者從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深圳先進院)獲悉,最新數據顯示(統計時間範圍為2019年9月1日至2020年8月30日),按照自然指數排名,深圳先進院指數從去年同期的23.45提升至29.92,再創歷史新高,在廣東省科研機構中的排名由原來的第二躍居第一,在中科院體系內排名17,全國高校排名85。
  • 光啟加速超材料技術研發 海博會亮相系列海洋航空裝備
    10月15日,2019海洋經濟博覽會在深圳開幕,光啟技術作為深圳海洋技術代表企業,應邀C位參展。據現場一位業界專家介紹,藍遁系列屬於水下裝備,可在海洋環境中長期穩定工作並有效調製電磁波;定方系列則是水面艦艇上層建築結構的超材料技術,實現了艦艇在複雜電磁環境中的去遮擋幹擾;寄奴系列是艦載航空裝備的核心技術產品系列,為海洋藍天提供了具備強大電磁功能的航空結構支撐;蘇武系列遠洋衛星通信天饋系統則比國際允許出售給中國的同類產品尺寸縮減50%,適用於不同類型的艦艇,標誌著我國在海洋科技領域的最新自主創新成果
  • 2020海博會:開啟通往「藍色藥庫」大門
    10月15日至18日,2020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以下簡稱「海博會」)將在深圳舉辦。記者昨天從海博會執行機構深圳市特區建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獲悉,作為今年新增的展示內容,海洋生物醫藥板塊將帶領公眾探秘「藍色基因」。多家知名海洋生物醫藥企業和科研機構也將開啟「藍色藥庫」大門,集中展示最新的生物醫藥科研成果。
  • 深圳先進院去年PCT專利申請366件 超過眾多國內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
    PCT專利申請366件超過眾多國內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實現轉讓收益4.6億元 深圳特區報2020年4月26日訊 記者昨日獲悉,2019年,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深圳先進院)專利申請總數達到1516件,PCT(《專利合作條約》,專利領域的一項國際合作條約)申請數366件,智慧財產權投資實現股權轉讓收益
  • 科學網—深圳先進院自然指數位列廣東省科研機構第一
    本報訊 近日,自然指數網站公布了最新的自然指數排名。
  • 【中國科學報】深圳先進院自然指數位列廣東省科研機構第一
    近日,自然指數網站公布了最新的自然指數排名。記者從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深圳先進院)獲悉,最新數據顯示(統計時間範圍為2019年9月1日至2020年8月30日),按照自然指數排名,深圳先進院指數從去年同期的23.45提升至29.92,再創歷史新高,在廣東省科研機構中的排名由原來的第二躍居第一,在中科院體系內排名17,全國高校排名85。
  • 藍色機遇 「海洋漂浮城市」科技創新成果亮相海博會
    10月14日至17日,以「藍色機遇共創未來」為主題,由自然資源部和廣東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深圳市人民政府承辦的2019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上,中建鋼構有限公司攜「海洋漂浮城市」等多項海洋產品科技創新成果亮相海博會。圖為海洋人居系統樣板工程。
  • 中科院深圳先進院院長樊建平:深圳科技創新做對了什麼?
    該項研究成果被發表於神經生物學著名期刊《神經元》(Neuron)上。在深圳南山,這座城市最具代表性的新型科研機構之一——中科院深圳先進院內,科研人員行色匆匆,多元化的科學驗證在這裡緊鑼密鼓推進,劍指世界科研頂端。中科院深圳先進院為何能在深圳茁壯成長,這座城市何以成為創新之都,其核心競爭力在哪裡?作為全國高新技術產業的一面旗幟,深圳科技未來應走向何方?
  • 深圳先進院與濟寧院齊獲中國產學研大會合作創新獎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和濟寧中科先進技術研究院榮獲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獎。  產學研合作是新時期深圳先進院面向國家和區域產業和社會需求進行的重大科技布局,是深圳市建設國家首個創新型試點城市的重要科技支撐平臺。
  • 實現快速成像,深圳先進院成果應用在國產高端磁共振成像設備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袁斯茹「深圳先進院研究團隊通過大數據來學習最優的參數和實現快速在線重建,提出的智能快速成像技術,在獨立數據集的第三方測試中誤差最小,參數量最小,該技術將推動新一代從醫學圖像數據採集到輔助診斷的智能醫學影像全鏈條解決方案的推進和應用
  • 深圳先進院研製第二代薄膜太陽能電池核心技術達國際先進水平
    深圳先進院光伏太陽能中心劉壯接受國外媒體採訪就在第一代中國光伏產業在歐美受阻之際,國內科研院所傳來捷報,可取代「晶矽」原材料的第二代11月16日至21日在深圳舉行的第十四屆高交會上,中科院廣州分院副院長李定強發布了該成果的最新科研進展。該項目是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聯合香港中文大學,深港攜手自主研發成功的高效低成本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電池裝備、工藝及產品。香港中文大學教授、中科院深圳先進院光伏太陽能實驗室主任肖旭東團隊研製的「銅銦鎵硒」太陽能電池效率已達到18.7%,邁入國際領先行列。
  •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教授王慶訪問深圳先進院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教授王慶訪問深圳先進院 2018-05-15 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字體,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教授王慶訪問深圳先進院,參觀高密度電子封裝材料與器件實驗室,並帶來題為Polymer Composites for Electrical Energy Storage and Conversion的精彩學術報告。
  • 深圳先進院舉行國慶升國旗儀式—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 9月30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舉行國慶升國旗儀式,隆重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1周年及國家第7個烈士紀念日。
  • 美國院士合成生物學實驗室落戶深圳先進院
    此次基斯林實驗室的成立,結合深圳先進院團隊的已有積累,將有力促進中藥資源的合成生物學創新開發與商業化,是先進院朝著世界一流研究機構邁進的又一重要裡程碑。  基斯林院士指出,鐵皮石斛、天山雪蓮、人參、何首烏、茯苓、靈芝、珍珠、冬蟲夏草、蓯蓉等傳統中藥蘊藏的活性分子都具有成為創新藥物的巨大潛力。以抗瘧疾藥青蒿素、抗癌藥紫杉醇、抗愛滋病毒藥蔓生素、止痛藥薩爾維諾林等為代表。
  • 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自然指數再創歷史新高 位列廣東省科研...
    央廣網深圳12月17日消息(記者黃倩 通訊員馮春)記者17日從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深圳先進院)獲悉,自然指數網站近日公布了最新自然指數排名。最新數據顯示(統計時間範圍為2019年9月1日至2020年8月30日),按照自然指數排名,深圳先進院指數從去年同期的23.45提升至29.92,再創歷史新高,廣東省科研機構排名由原來的位列第二躍居第一,中科院體系內排名17,全國高校排名85。據統計,此次計入自然指數的170篇文章中,有88篇來自生命科學領域,這與深圳先進院近年來在生命科學領域的前瞻布局緊密相關。
  • 深圳先進院副院長許建國訪問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
    深圳先進院副院長許建國訪問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 2016-09-14 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字體  在與KIST代表進行的洽談會上,許建國一行聽取了KIST機器人研究所、智能與媒體研究所、科技商業管理部、商務促進部的相關負責人關於KIST的整體介紹,並向KIST介紹了深圳先進院的情況,雙方表達了在未來開展合作的期望。
  • 「細胞工廠」製造人工降解酶深圳先進院牽頭的一項科研成果對保障...
    9月4日,深圳先進院司同博士在「創新知行薈」活動上透露。據了解,這是深圳先進院與中糧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成立的「合成生物大設施產業應用聯合實驗室」的階段性成果。該實驗室就像一個「細胞工廠」,能設計合成可預測的生命體。目前,真菌毒素汙染已成為我國食品安全和飼料安全的重要隱患。它是一些真菌在其生長代謝中產生的次級代謝物,具有致癌性與強毒性。
  • 深圳先進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創歷史新高
    重點類項目數量穩步提升,其中重點基金項目2項、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1項、聯合基金8項、數學天元基金重點專項2項、高強度組織間項目2項。獲得本年度國家傑出青年基金支持的劉陳立研究員,現任中國科學院定量工程生物學重點實驗室主任、深圳先進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所長、深圳合成生物學創新研究院院長、深圳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首席科學家、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席科學家。
  • 深圳先進院立項數再創新高—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深圳先進院)共有145項項目獲得資助,立項項目數創歷年新高,較2019年度同期資助項目數增長率達46.5%。其中,國家優秀青年基金項目6項、重點項目2項、面上項目47項、青年項目88項、國際合作項目2項;獲批直接經費合計6222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