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在加速批量研發針對不同真菌毒素的人工降解酶。降解酶的高通量篩選,對減少經濟損失、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國民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義。」9月4日,深圳先進院司同博士在「創新知行薈」活動上透露。
據了解,這是深圳先進院與中糧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成立的「合成生物大設施產業應用聯合實驗室」的階段性成果。該實驗室就像一個「細胞工廠」,能設計合成可預測的生命體。
目前,真菌毒素汙染已成為我國食品安全和飼料安全的重要隱患。它是一些真菌在其生長代謝中產生的次級代謝物,具有致癌性與強毒性。我國每年真菌毒素汙染造成的食品原料損失累計約3100萬噸,超過陝西、甘肅、青海、寧夏、西藏5個西部省區全年糧食產量的總和,直接經濟損失超過680億元。
司同博士介紹,生物脫毒是真菌毒素降解的主流方法,但是,由於大部分天然酶降解效率低、穩定性差,該方法仍處在實驗室研究階段。
依託合成生物大設施,針對真菌毒素降解酶在應用場景中面臨的真實挑戰,應用自動化技術,用機器代替人力,可以大規模構建並快速篩選活性、穩定性均滿足實際應用的人工降解酶。目前已實現自動化篩選技術的突破,單個樣品的測試成本從200元降低到1元以下,實驗速度提高了3倍以上;正在加速批量研發針對不同真菌毒素的人工降解酶。通過降解酶的高通量篩選與高通量檢測方法的開發,可以減少經濟損失、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國民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據介紹,「創新知行薈」是由南山區科協、中科創客學院、深圳市慈善會社會影響力公益基金主辦的科普活動。
(文章來源:深圳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