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工廠」製造人工降解酶深圳先進院牽頭的一項科研成果對保障...

2021-01-20 東方財富網

「目前正在加速批量研發針對不同真菌毒素的人工降解酶。降解酶的高通量篩選,對減少經濟損失、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國民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義。」9月4日,深圳先進院司同博士在「創新知行薈」活動上透露。

據了解,這是深圳先進院與中糧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成立的「合成生物大設施產業應用聯合實驗室」的階段性成果。該實驗室就像一個「細胞工廠」,能設計合成可預測的生命體。

目前,真菌毒素汙染已成為我國食品安全和飼料安全的重要隱患。它是一些真菌在其生長代謝中產生的次級代謝物,具有致癌性與強毒性。我國每年真菌毒素汙染造成的食品原料損失累計約3100萬噸,超過陝西、甘肅、青海、寧夏、西藏5個西部省區全年糧食產量的總和,直接經濟損失超過680億元。

司同博士介紹,生物脫毒是真菌毒素降解的主流方法,但是,由於大部分天然酶降解效率低、穩定性差,該方法仍處在實驗室研究階段。

依託合成生物大設施,針對真菌毒素降解酶在應用場景中面臨的真實挑戰,應用自動化技術,用機器代替人力,可以大規模構建並快速篩選活性、穩定性均滿足實際應用的人工降解酶。目前已實現自動化篩選技術的突破,單個樣品的測試成本從200元降低到1元以下,實驗速度提高了3倍以上;正在加速批量研發針對不同真菌毒素的人工降解酶。通過降解酶的高通量篩選與高通量檢測方法的開發,可以減少經濟損失、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國民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據介紹,「創新知行薈」是由南山區科協、中科創客學院、深圳市慈善會社會影響力公益基金主辦的科普活動。

(文章來源:深圳商報)

相關焦點

  • 「細胞工廠」保糧食安全,深圳先進院牽頭建設合成生物大設施出成果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袁斯茹「目前正在加速批量研發針對不同真菌毒素的人工降解酶。通過降解酶的高通量篩選,為減少經濟損失、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國民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義。」9月4日,深圳先進院司同博士在南山區北科大廈舉辦的「創新知行薈」活動上透露。
  • 人工合成降解酶保障糧食安全!深圳合成生物大設施有階段性成果
    「目前正在加速批量研發針對不同真菌毒素的人工降解酶。通過降解酶的高通量篩選與高通量檢測方法的開發,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國民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義。」9月4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深圳先進院」)司同在南山區北科大廈舉辦的「創新知行薈」上透露,這是深圳先進院與中糧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成立的「合成生物大設施產業應用聯合實驗室」的階段性成果。
  • 深圳先進院最新科研成果亮相海博會
    此次深圳先進院主要圍繞海洋電子信息設備、海洋大數據與海洋生物材料三大領域展出創新成果,展現了深圳先進院海洋科技領域的研發實力。其中,智能仿生機器魚、國家重點研發專項 " 海洋生物化學常規要素在線監測儀器研製 " 項目以及海洋源 ω-3 多烯不飽和脂肪酸三大項目是此次展會的亮點。
  • 深圳先進院建細胞工廠
    原標題:深圳先進院 建細胞工廠   【深圳商報訊】(記者袁斯茹)「未來我們也許不再需要從動植物中提取油脂製作口紅,而是利用細胞工廠,創造一支口紅。」
  • 全國科研院所第一!深圳先進院2020年度牽頭獲批7項國家科技部重點...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今年牽頭獲批7個國家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分別在「合成生物學」「主動健康和老齡化科技應對」以及「發育編程及其代謝調節」三個重點專項中,獲批總經費8683萬元,獲批項目數量和經費總額創歷史新高,位居全國科研院所第一。
  • 深圳先進院今年牽頭獲批7項國家科技部重點項目—新聞—科學網
    深圳先進院今年牽頭獲批7項國家科技部重點項目   12月9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深圳先進院)獲悉,深圳先進院今年牽頭獲批7個國家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分別在「合成生物學」「主動健康和老齡化科技應對」以及「發育編程及其代謝調節」
  • 深圳先進院牽頭建合成生物研究等重大項目,總投資超16億元
    澎湃新聞記者 賀梨萍近日,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下稱「深圳先進院」)牽頭建設的腦解析與腦模擬、合成生物研究兩大市級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總概算獲得深圳市發改委批覆,總投資超過16億元,由深圳市政府全額投資建設。
  • 美國院士合成生物學實驗室落戶深圳先進院
    此次基斯林實驗室的成立,結合深圳先進院團隊的已有積累,將有力促進中藥資源的合成生物學創新開發與商業化,是先進院朝著世界一流研究機構邁進的又一重要裡程碑。  基斯林院士指出,鐵皮石斛、天山雪蓮、人參、何首烏、茯苓、靈芝、珍珠、冬蟲夏草、蓯蓉等傳統中藥蘊藏的活性分子都具有成為創新藥物的巨大潛力。以抗瘧疾藥青蒿素、抗癌藥紫杉醇、抗愛滋病毒藥蔓生素、止痛藥薩爾維諾林等為代表。
  • 深圳市中糧營養健康研究院研發人工降解酶 解決糧食發黴毒素問題
    摘要:日前,深圳先進院團隊正在協同廣東省深圳市中糧營養健康研究院研發人工降解酶,以解決糧食發黴毒素問題,為我國食品安全和飼料安全築牢一道安全屏障。
  • 深圳先進院自然指數居廣東省科研機構第一
    據最新數據顯示(統計時間範圍為2019年9月1日至2020年8月30日),按照自然指數排名,深圳先進院指數從去年同期的23.45提升至29.92,再創歷史新高,廣東省科研機構排名由原來的位列第二躍居第一,中科院體系內排名17,全國高校排名85。據統計,此次計入自然指數的170篇文章中,有88篇來自生命科學領域,這與深圳先進院近年來在生命科學領域的前瞻布局緊密相關。
  • 深圳先進院等開發出一種人工基因組的高效簡化策略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戴俊彪團隊開發出一種被稱為SGC(SCRaMbLE-based genome compaction)的人工基因組的高效簡化策略,並以此方法刪除了第十二號染色體左臂中超過一半的非必需基因,為第一個最小真核基因組的構建、理解真核生命的核心組成奠定了理論和技術基礎
  • 深圳先進院與濟寧院齊獲中國產學研大會合作創新獎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和濟寧中科先進技術研究院榮獲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獎。  產學研合作是新時期深圳先進院面向國家和區域產業和社會需求進行的重大科技布局,是深圳市建設國家首個創新型試點城市的重要科技支撐平臺。
  • 中科院深圳先進院院長樊建平:深圳科技創新做對了什麼?
    該項研究成果被發表於神經生物學著名期刊《神經元》(Neuron)上。在深圳南山,這座城市最具代表性的新型科研機構之一——中科院深圳先進院內,科研人員行色匆匆,多元化的科學驗證在這裡緊鑼密鼓推進,劍指世界科研頂端。中科院深圳先進院為何能在深圳茁壯成長,這座城市何以成為創新之都,其核心競爭力在哪裡?作為全國高新技術產業的一面旗幟,深圳科技未來應走向何方?
  • 深圳先進院獲批7項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項目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王納)記者昨日從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獲悉,今年該院牽頭獲批7個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分別在「合成生物學」「主動健康和老齡化科技應對」以及「發育編程及其代謝調節」三個重點專項中,獲批總經費8683萬元,獲批項目數量和經費總額創歷史新高
  • 中科院深圳先進院開發出人工基因組高效簡化策略—新聞—科學網
    Sc3.0正式拉開序幕,旨在構建首個真核最小基因組
  • 深圳先進院自然指數位列廣東省科研機構第一—新聞—科學網
    12月17日,記者從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深圳先進院)獲悉,最新數據顯示(統計時間範圍為2019年9月1日至2020年8月30日),按照自然指數排名,深圳先進院指數從去年同期的23.45提升至29.92,再創歷史新高,在廣東省科研機構中的排名由原來的第二躍居第一,在中科院體系內排名17,全國高校排名85。
  • 合成生物學界「登月」行動正在深圳進行中
    據悉,深圳於2018年啟動籌建大設施,總投資近8億元(不含基建)。今年8月,由深圳先進院牽頭建設的腦解析與腦模擬、合成生物研究兩大市級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總概算獲批覆。「目前大設施已經進入開工建設階段,我前期主要工作是細化科學和應用目標,明確大設施要做些什麼;設計並優化工藝路線(即怎麼做),然後在預算內,最大化地去構建一個性能好的大設施。」司同表示。
  • 合成生物學界「登月」行動正在深圳進行中 未來或將探索合成動植物
    合成生物學的科研設備。「這是合成生物學界的一次『登月』行動,我們想探索人類構建生命的上限。」近日,中科院深圳先進院司同研究員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深圳先進院正在積極開展合成生物學界的「登月」計劃。司同所說的「登月」,離不開位於深圳光明區的合成生物大設施。
  • 深圳先進院立項數再創新高—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深圳先進院)共有145項項目獲得資助,立項項目數創歷年新高,較2019年度同期資助項目數增長率達46.5%。其中,國家優秀青年基金項目6項、重點項目2項、面上項目47項、青年項目88項、國際合作項目2項;獲批直接經費合計6222萬元。
  • 中科院深圳先進院林慧:從「光」出發,開闢光譜技術創新應用
    利用光譜原理,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集成所副研究員林慧成功研發了一系列面向食品、藥品、照明檢測的超微型光譜儀,實現了光譜儀由大型科研儀器走向便攜應用的轉化。IBT深度融合助力大設施國產化不僅在本專業領域不斷探索新方法,在深圳先進院大力推進IBT融合、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之際,林慧也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投入到了深圳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簡稱「大設施」)的研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