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觀察者網10月29日報導,在成功完成第八次出海試航返回大連後,首艘國產航母又有好消息傳來,24日,海軍在航母甲板列隊,進行受閱演練後,船廠工人隨即在船舷刷出白色「1」字,但是據後面消息,剛剛刷出的舷號又被抹去了,不知道是舷號標錯了?還是另有打算,總之有動作,有跡象,說明正式塗刷舷號也不會太久。
眾所周知,早在2012年,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號就已經服役,服役至今,「遼寧」號已經經過多次演練,使中國海軍積累了不少航母協同作戰的實戰經驗,不僅是艦載機適配等硬體能力提升,航母操作方面積累了大量人才,為我國航母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逐漸使中國真正意義上掌握航母運用技術,並開始組成海上編隊,形成航母戰鬥打擊能力。但是「遼寧」號並非我國國產的航母,而是前蘇聯時期建造完成率為68%的「瓦良格」號,中國是通過外購的形勢將這艘航母買回來,並通過自主研究設計,對其進行改裝後才形成的今天的「遼寧」號。
而中國首艘國產航母自「遼寧」號服役後,也是在緊鑼密鼓的籌建之中,目前,中國首艘國產航母已經完成樂8次試航,按目前的消息來看,距離正式服役也不會需要太久,這也就意味著中國即將真正意義上擁有完全由我國自主研發設計的首艘國產航母,也意味著我國正式具備獨立建造航母的能力,由此也將拉開中國邁向海洋的強國的序幕,接下去,中國還將在此基礎上繼續建造第二艘,甚至第三艘國產航母。
據悉,為了儘快建造航母,儘快部署服役,形成「雙航母」打擊能力,這艘國產航母基本與「遼寧」號差別不大,當然在一些配套領域會運用現在最新最尖端的技術,讓航母更加信息化,智能化,但是主要的創新之處並不會太多,在甲板方面,首艘航母可能縮短了艦橋長度,可能對機庫的航空保障,作業設施分布,以及停機位做客一些優化,在艦載機方面也不會有太大的改變,主要還是以殲-15艦載機為主,但是這樣的配置在世界上已經達到了不錯的標準,在實際運用時也完全夠用。
航母作為現代海上作戰中的重器,有海上移動作戰平臺的美譽,可以搭載大量艦載機,以及飛彈,深入遠海,進行作戰部署,在國際局勢風雲變化的今天,作為大國的中國,必須加強海軍實力,以有足夠的能力護衛我國領海,航母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由於我國航母發展起步較晚,所以在實現彎道超車的同時,也要保證當下夠用,未來中國要走的路肯定還很長,但是按照目前的技術水平,絕對可以說未來的中國不僅有航母,還將有世界頂尖的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