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曝光首艘國產航母總設計師和研製總指揮

2020-12-05 東方新觀察

8月3日,央視新聞記者通過特別允許,對中船重工集團國產航母的研製總指揮胡問鳴和總設計師段宏進行了獨家專訪。

首艘國產航母研製總指揮胡問鳴

首艘國產航母研製總指揮胡問鳴在接受採訪時說:首艘國產航母即將進入系泊試驗,也就是說,它的發動機電力供應能夠自主了。我相信我們在下個月,能夠提前進入到這個階段。交付之前,我們還有到海上去做各種系統的試驗,包括艦機試配性,包括我們的武器系統,這些需要在海上航行時進行試驗。

航母的飛行甲板其實是巨大的鋼板通過焊接連接在一起的,這對焊縫的質量要求非常細緻

大家可以看到一個細節,在這樣的白色標識上,不僅有焊接這塊鋼板時裝配工和焊工的姓名,還有當天焊接工作面臨的天氣情況,比如溫度溼度,甚至還有風速

首艘國產航母總設計師段宏接受採訪時說:遼寧艦當時的船體結構是完整的,後來我們只是進行了一些修復和局部的適應性改裝。國產航母就是我們完全自主完成設計工作的,另外要解決船體的材料,別人有材料你不見得有,很多事是我們國家第一次做。

小編注意到,央視新聞最初播放的時候,明確說段宏是首艘國產航母的總設計師,可在後來的轉播中,以及央視新聞的所有網絡平臺,都改變了稱呼,段宏的身份變成了中船重工集團國產航母高級技術專家。

從上面的截圖明顯看出了段宏身份的前後變化。

也許,作為國產航母高級技術專家,更適合接受採訪,畢意總師的身份太顯眼。

相關焦點

  • 中國第3艘航母 「遼寧艦」總設計師朱英富曾透露這樣一個信息
    一文中指出,6年前11月23日我國首艘航母「遼寧艦」成功起降殲-15艦載機,6年過去,我們的國產航母業已試航,入役指日可待,新型航母也已經在船臺上有序建造。新型航母也就是第三艘航母,這是官媒首次確認中國正在建造第三艘航母。該文提到,6年前11月23日殲-15艦載機首次成功在「遼寧艦」起降,是航母艦載機的標誌性時刻,也這是人民海軍值得銘記的歷史瞬間!
  • 這位華科男被中央點名,25歲就成國產航母總設計師團隊最年輕成員
    1   25歲就擔大任的華科男   1980年生人的王碩威,華中科技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學院畢業,是即將海試的國產航母總體副總設計師,也是總師系統中
  • 改造遼寧艦犧牲十餘名同事:走近國產航母副總設計師與他的同事們
    近日,我國首艘國產航母副總設計師孫光甦登上央視《開講啦》,分享了航母研製歷程。  孫光甦,這位工作在中國艦船研究設計中心(中船重工701研究所)的專家,是恢復高考後的首屆大學生。  孫光甦講述了我國航母研製工作中的許多細節:曾有一名副總設計師因為忙於航母工程,在患病妻子臨終前也未能見上最後一面。
  • 中國航母發展都有哪些鮮為人知秘密?遼寧艦總設計師透露不少猛料
    遼寧艦總設計師朱英富院士在演講中近期,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第一艘航母16號「遼寧」艦總設計師朱英富,透露了一些該艦建造過程中的細節故事,並介紹了目前正在建造中的中國第二艘航母的一些情況。朱英富還是我國052B和052C兩級現代化驅逐艦的總設計師,而052C更廣為人知的名字就是「中華神盾艦」。「我們在研製驅逐艦、護衛艦中積累的經驗,為後來續建「遼寧」艦積累了許多經驗,特別是在電子電氣設備上。」直到2005年,由朱英富主持設計建造的052C級驅逐艦服役,配以"中華神盾"和垂直飛彈發射系統,我國海軍才終於擁有了區域防空作戰能力。
  • 15位設計師為了遼寧艦犧牲,航母背後的男人道出其中內幕!
    國產航母讓國人振奮,幕後工作人員歷盡艱辛中國的國產航母的成功建造和順利服役讓全國人民都為之振奮,除了看到中國在國產航母領域的成功的表面,我們還應該要善於發現和嘉獎為這些偉大的成就付出辛苦汗水的淚水的人們。遼寧艦的成功改建離不開這些幕後工作人員的辛苦付出。今天,筆者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這一個設計師團隊。
  • 首艘國產航母啥時候能交付?按照試驗大綱規定或還需1~2年
    近日,熟知中國海軍各種裝備規則、規定的骨灰級資深人士指出(據傳該人士之前一直在海軍某研究所工作):首艘國產航母交付還早,應該還需要一兩年的時間,也是對網上普遍流傳的該航母將兩三個月內交付的臆測進行了反駁。
  • 中候補、航母工程副總設計師吳曉光履新
    他是國家航母工程副總設計師。2012年,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號」正式亮相時,央視《新聞聯播》畫面顯示,中央領導檢閱儀仗隊後,由艦長張崢介紹,向「遼寧號」總設計師朱英富、副總設計師吳曉光致以敬意。「政事兒News」注意到,中船重工701研究所被稱為「中國戰艦的搖籃」,我國上百型千餘艘的主戰艦艇,遼寧艦、國產航母、飛彈驅逐艦、護衛艦等,都從這裡設計研發,駛向萬裏海疆。
  • 遼寧艦總設計師:中國起碼需要3艘航母有4、5艘更好
    有的席地而坐,有的靠牆而立,接近2個小時的時間裡,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在講臺上一位白髮老者身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艦總設計師朱英富。朱院士此次來川,是受電子科技大學邀請做客「成電講壇」,為科大學子們帶來了題為「發展海軍裝備,建設海洋強國」的主題演講。
  • 國產航母、雪龍號、探月工程,這5位總師都從湖北同一所高校走出
    他曾在中船重工第701研究所擔任所長、黨委副書記,還曾是國產航母"遼寧艦"副總設計師,作為技術人員,他之前曾擔任軍貿護衛艦、護衛艇的總設計師,並主持過高速飛彈攻擊艇、飛彈快艇等艦艇等的研製工作。
  • 解密:改建遼寧艦15名設計師犧牲 有人未見妻子最後一面
    &nbsp&nbsp&nbsp&nbsp日前,我國首艘國產航母副總設計師孫光甦登上央視《開講啦》,分享、解密了航母研製歷程。&nbsp&nbsp&nbsp&nbsp記者梳理發現,這是國產航母設計師首次公開亮相。
  • 系統總指揮、總設計師楊孟飛是嶽陽人
    而嫦娥五號的系統總指揮、總設計師正是湘陰人楊孟飛。「嫦娥五號任務有望創造多個『中國首次』,如我國航天探測器首次開展在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首次在地外天體起飛、首次開展月球軌道交會對接、首次攜帶樣品高速再入地球等。」楊孟飛說。
  • 國產航母剛歸來就大修?要清除一大威脅,嚴重可癱瘓航母
    我國首艘國產航母海試歸來後,直接進入了幹船塢。有不少網友疑問,難道是在試航過程中出現了問題?其實熟悉航母服役流程的軍迷都知道,這完全是正常操作。航母在此時進入幹船塢,主要原因有二:國產航母返港首先,任何設備的舾裝都不可能做到完美,在海試過程中,必然會發現大大小小的各種問題
  • 海軍節那天國產航母能下水嗎?可惜潮汐不答應
    【環球網軍事4月19日報導 環球時報記者 郭媛丹】雖然官方並未發布消息,但中國首艘國產航母「將在4月23日下水」的消息似乎已被網絡和國內外媒體人士認定。  大型船舶下水受潮期影響  從上周開始,就有媒體同行在安排行程要在中國海軍節當天去大連赴一場「約會」,「約會」對象是中國首艘國產航母。「4月23日海軍節當天中國國產航母要下水」的消息不知道從何而來,但一系列的線索都指向這個日子。
  • 韓國首艘航母概念圖亮相 與英軍航母驚人相似
    參考消息網1月8日報導美國《大眾機械》月刊網站1月6日發表題為《韓國首艘航母太似曾相識了——是你嗎,「伊莉莎白女王」號?》的報導稱,韓國海軍公開了該國第一艘航母的設計輪廓。這艘尚未命名的航母將搭載F-35B隱身短垂起降戰機,並將於本世紀30年代的某個時候下水。
  • 天宮二號總設計師王翔是咱庫爾勒人!
    喜報:天宮二號總設計師王翔是咱庫爾勒人— 中國的驕傲
  • 中國行我也行,國產003航母曝光後,日韓印法紛紛要下水7萬噸航母
    根據網絡曝光的圖片顯示,國產003號航母艦體部分各分段合攏已經基本完成。航母的下層分段正在進行合攏刷漆,艦首位置的球鼻艏也已安裝完成,下一步將進行機庫分段的建造作業。據外媒推測,國產003號航母可能會啟用電磁彈射器。
  • 航母總設計師說出遼寧艦最大的缺點,目前中國仍無力解決
    中國在航母方面一直以來都是靠購買之前一些國家的軍艦來研究和改良,遼寧艦就是我國航母歷史上的第一個軍艦,所以格外受關注,它直接決定了我國航母以後發展的情況和水平,也很慶幸,在研究遼寧艦的時候,我們國家自主研發出了一款航母,它雖然還不能跟一流航母相比較,但在局部範圍內還是挺有震懾力的。
  • 國產航母主機再次點火試車:可清晰看到從煙囪冒出的重油黑煙!
    4月,首艘純國產航母001號下水,中國終於迎來了自己的航母時代。人們議論紛紛,甚至還給首艘國產航母起了各種各樣的名字。在人們的關心的問題中,總有人問為什麼001到現在還不服役,都已經下水了。實際上,下水只是船身建造的一個部分,後面還有更多的步驟需要走。
  • 第八次海試完成,國產航母又有好消息傳來,船舷刷出白色「1」字
    據觀察者網10月29日報導,在成功完成第八次出海試航返回大連後,首艘國產航母又有好消息傳來,24日,海軍在航母甲板列隊,進行受閱演練後,船廠工人隨即在船舷刷出白色「1」字,但是據後面消息,剛剛刷出的舷號又被抹去了,不知道是舷號標錯了?
  • 國產航母再次進行系泊試驗,不出意外,可能這一天內服役?
    首艘國產航母新照片近日,我國首艘國產航母回歸遼寧大連碼頭,圓滿完成第六次海試,外界推測這很可能是新「國之重器」的最後一次海試,那麼結束海試後意味著什麼,對於002型國產航母而言,下一步該幹什麼呢?6月11日,據媒體報導,我國首艘國產航母流出一系列新照片,從最新照片中的細節判斷,國產航母已經開始馬不停蹄繼續系泊試驗。日前,還有網友目擊到國產航母正在進行晚間亮燈測試的場景,艦島上光照強烈的燈帶以及其他射燈正在為飛行甲板上的艦載機作業進行照明,方面艦島上人員夜間掌控飛行甲板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