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遼寧艦犧牲十餘名同事:走近國產航母副總設計師與他的同事們

2020-12-06 中國青年報

  近日,我國首艘國產航母副總設計師孫光甦登上央視《開講啦》,分享了航母研製歷程。

  孫光甦,這位工作在中國艦船研究設計中心(中船重工701研究所)的專家,是恢復高考後的首屆大學生。

  孫光甦講述了我國航母研製工作中的許多細節:曾有一名副總設計師因為忙於航母工程,在患病妻子臨終前也未能見上最後一面。

  然而,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終於完全具備了自主設計研發航空母艦的能力。

  今天,與防小務一起走進航母設計師們的世界。

 

  「人生能有幾回搏!我們這一輩子,我們這一代人可能要從事我們國家航空母艦的研製。」

  在節目中,孫光甦表示,自己1977年考上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哈爾濱工程大學的前身),是恢復高考後首屆大學生。

  今年正值恢復高考40周年,他分享了自己當時參加考試的難忘經歷:一張沾了墨水的老照片。原來,當年為了拍準考證照片,他偷偷地跳上了老鄉的拖拉機,到離家20多裡地的照相館去。

  誰知,到目的地後老鄉不肯停車,孫光甦就自己跳了下來,結果摔傷了,但還是忍著痛跑到照相館拍下這張照片,保存至今。

  孫光甦出生於1959年7月,武漢人,參加高考時才18歲。據他講,當時班裡最小的16歲,最大的已有36歲,「大的就把小的抱著,說這是他兒子。」至於為何與航母結緣,孫光甦說,自己畢業後分到一個研究所,專門研究軍艦。十幾年前,所長找到他,讓他換個部門,並進行了一番長談。

  據他回憶,談話時間還比較長,「但是有一句話,我是記得非常之清楚。他最後說了,你自己想想吧,人生能有幾回搏!我們這一輩子,我們這一代人可能要從事我們國家航空母艦的研製。」

  那次談話的幾個月之後,我國航空母艦的研製決策出臺,他們整個研究所都沸騰了。「老專家們動情地說,看到在你們這一代人手上能研製出我們國家的航空母艦,我們這輩子也無憾了。」

 

  改建遼寧艦時犧牲了十餘名同事

  研製航母並非易事,據孫光甦講,遼寧艦來到中國的時候,他進去看了,發現裡面儘是亂七八糟的東西,啤酒瓶、罐頭瓶……看著就是一個非常非常破的一個船殼子。而對造航母,大家都沒做過,也沒資料、標準、規範,可以說非常非常之難。

  孫光甦講了一個故事:一名副總設計師的愛人查出患上了癌症,他沒有太多時間陪同,在一次長久出差時,愛人去世了,他也沒有見上妻子最後一面。

  在遼寧艦改建過程中,他們失去的不僅有不幸患病的妻子,還有朝夕相處的同事。

  2013年5月,第十七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公布,孫光甦的同事,遼寧艦系統主任設計師王治國名列其中之一。

  王治國,航母特種裝置工程副總設計師、遼寧艦系統主任設計師。2013年,王志國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首度披露了遼寧艦改造工作背後沉重的付出:十餘位同事因為工作原因而犧牲。致敬!

  2013年,王治國在接受防小務同事們的採訪時,他談到了改建航母工作的艱辛,整個團隊加班加點,用15個月的時間,就幹完了30個月的工程量。不僅把前期的時間「搶」回來了,也為後續更多更重要的試驗工作留下了充分的時間。

  王治國回憶,工程啟動以來,同一部門的同事中,有十餘位因為工作原因而犧牲。「很多都是平常工作、戰鬥在一起的。有時候想起來,感覺他們還在身邊,心裡挺難受的。」他說,「因為過去生活在一個大院子裡,都能經常碰面。回去跟家裡人提起時,家裡人也很難受。」

  而在國產航母研製過程中,拼搏奉獻的精神始終圍繞著他們。孫光甦舉了個例子,有個系統,從策劃、設計、安裝、生產,再到實驗,花了足足五年時間,沒有節假日,「五一」、「十一」、春節全在現場。「我們這幫年輕設計師團隊,硬是成功了!」

  對於遼寧艦成功改建和國產航母的下水,他激動地表示:「我可以很自豪地跟大家分享,我們設計研究中心完全具備了自主設計研發航空母艦的能力,我們非常自信。」

 

  中國戰艦的搖籃:中國艦船研究設計中心

  孫光甦與他的同事們工作的單位是中國艦船研究設計中心,也稱中船重工701研究所所,被譽為「中國戰艦的搖籃」,位於武漢市武昌區。孫光甦是該所的一名博士生導師,也是該所副所長。

  據中船重工官網介紹,中國艦船研究設計中心主要從事海軍裝備、民用船舶及配套、非船舶裝備的研發生產,現有總資產4127億元,員工15萬人。中國艦船研究設計中心擁有12名院士、4萬多名科研設計人員、7個國家級研發中心、9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2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

  我國海軍目前和即將裝備的新型主力戰艦幾乎都701研究所的心血結晶

  701所創建於1961年,主要承擔艦船總體研究、設計、開發的任務,尤以艦船總體系統工程見長,亦是「唯一同時承擔水面、水下艦船總體研究設計任務的核心科研單位」。

  中國在1966年開始設計第一代國產飛彈驅逐艦,即051型驅逐艦,當時就是由701所牽頭總體設計,全國22個省的100多家單位參與。051型前後建造了十餘艘,曾是中國海軍的主力艦隻。

  今年3月1日,武昌區領導帶隊走訪701所。該所負責人稱,他們有3個優勢:一是產業優勢,在信息系統尤其是指揮系統上優勢較為明顯,同時在通航、醫院救治等方面發展較快;二是政府支持;三是發展方向,研究所的重點是國防建設,力爭在軍品生產上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

  中國海軍,奮勇向前

  製作:劉陽張茜

  註:圖文綜合整理自中國青年報、央視新聞、中國軍網等

  投稿郵箱:junshibu@126.com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出品

相關焦點

  • 解密:改建遼寧艦15名設計師犧牲 有人未見妻子最後一面
    &nbsp&nbsp&nbsp&nbsp日前,我國首艘國產航母副總設計師孫光甦登上央視《開講啦》,分享、解密了航母研製歷程。&nbsp&nbsp&nbsp&nbsp記者梳理發現,這是國產航母設計師首次公開亮相。
  • 15位設計師為了遼寧艦犧牲,航母背後的男人道出其中內幕!
    國產航母讓國人振奮,幕後工作人員歷盡艱辛中國的國產航母的成功建造和順利服役讓全國人民都為之振奮,除了看到中國在國產航母領域的成功的表面,我們還應該要善於發現和嘉獎為這些偉大的成就付出辛苦汗水的淚水的人們。遼寧艦的成功改建離不開這些幕後工作人員的辛苦付出。今天,筆者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這一個設計師團隊。
  • 他25歲開始接手航母改造工作,擔任航母副總設計師,設計電磁項目
    其中,最讓人振奮的成就恐怕就是我們海軍部隊擁有真正的航母。雖然是由未完工艦船改造來的,但這無疑是一個良好的開端,為之後的航母國產化奠定基礎。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國家湧現了很多人才,其中有一名設計師十分耀眼。那就是王碩威,他在25歲的年紀就開始接手航母改造工作,令人嘆服敬佩。王碩威本科在華中科技大的船舶工業就讀,學習成績良好。
  • 中國航母發展都有哪些鮮為人知秘密?遼寧艦總設計師透露不少猛料
    遼寧艦總設計師朱英富院士在演講中近期,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第一艘航母16號「遼寧」艦總設計師朱英富,透露了一些該艦建造過程中的細節故事,並介紹了目前正在建造中的中國第二艘航母的一些情況。那麼,一個驅逐艦的總設計師,對中國第一艘航母以及未來航母能透露出多少秘密呢?瓦良格號在來華途中曾遭到土耳其的不少刁難首先,說說16號「遼寧」艦的情況。這艘原來叫「瓦良格」號的前蘇聯航母,在2002年來到中國的時候正趕上中國的航母技術研究幾近全面成熟的時候,因為通過對「墨爾本」號和「基輔」號以及「明斯克」號等航母的研究,中國已經積累了不少關於航母的技術儲備。
  • 中候補、航母工程副總設計師吳曉光履新
    他是國家航母工程副總設計師。2012年,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號」正式亮相時,央視《新聞聯播》畫面顯示,中央領導檢閱儀仗隊後,由艦長張崢介紹,向「遼寧號」總設計師朱英富、副總設計師吳曉光致以敬意。「政事兒News」注意到,中船重工701研究所被稱為「中國戰艦的搖籃」,我國上百型千餘艘的主戰艦艇,遼寧艦、國產航母、飛彈驅逐艦、護衛艦等,都從這裡設計研發,駛向萬裏海疆。
  • 遼寧艦總設計師:中國起碼需要3艘航母有4、5艘更好
    有的席地而坐,有的靠牆而立,接近2個小時的時間裡,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在講臺上一位白髮老者身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艦總設計師朱英富。朱院士此次來川,是受電子科技大學邀請做客「成電講壇」,為科大學子們帶來了題為「發展海軍裝備,建設海洋強國」的主題演講。
  • 這位華科男被中央點名,25歲就成國產航母總設計師團隊最年輕成員
    1   25歲就擔大任的華科男   1980年生人的王碩威,華中科技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學院畢業,是即將海試的國產航母總體副總設計師,也是總師系統中
  • 中國第3艘航母 「遼寧艦」總設計師朱英富曾透露這樣一個信息
    一文中指出,6年前11月23日我國首艘航母「遼寧艦」成功起降殲-15艦載機,6年過去,我們的國產航母業已試航,入役指日可待,新型航母也已經在船臺上有序建造。新型航母也就是第三艘航母,這是官媒首次確認中國正在建造第三艘航母。該文提到,6年前11月23日殲-15艦載機首次成功在「遼寧艦」起降,是航母艦載機的標誌性時刻,也這是人民海軍值得銘記的歷史瞬間!
  • 遼寧艦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朱英富在西華大學作講座:增強海洋...
    魏琦 四川在線記者 江芸涵10月16日,我國著名艦船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艦」的總設計師朱英富以「增強海洋意識,建設海洋強國」為主題,為西華學子帶來一場精彩的講座。朱院士從國際海洋形勢、海洋戰略談起,回顧了中國艦艇發展的歷史,詳細而全面地為學子們講述了航空母艦的誕生,帶領同學們走近了航中母艦這一「藍色大海的傳說」。著眼世界:加強海軍建設,樹立全民海洋意識「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
  • 航母總設計師說出遼寧艦最大的缺點,目前中國仍無力解決
    中國在航母方面一直以來都是靠購買之前一些國家的軍艦來研究和改良,遼寧艦就是我國航母歷史上的第一個軍艦,所以格外受關注,它直接決定了我國航母以後發展的情況和水平,也很慶幸,在研究遼寧艦的時候,我們國家自主研發出了一款航母,它雖然還不能跟一流航母相比較,但在局部範圍內還是挺有震懾力的。
  • 遼寧艦總設計師:中國起碼該有3艘航母,有4、5艘更好
    (原標題:遼寧艦總設計師:中國起碼該有3艘航母,有4、5艘更好)
  • 國產航母、雪龍號、探月工程,這5位總師都從湖北同一所高校走出
    國產航母副總設計師他曾在中船重工第701研究所擔任所長、黨委副書記,還曾是國產航母"遼寧艦"副總設計師,作為技術人員,他之前曾擔任軍貿護衛艦、護衛艇的總設計師,並主持過高速飛彈攻擊艇、飛彈快艇等艦艇等的研製工作。
  • 央視曝光首艘國產航母總設計師和研製總指揮
    8月3日,央視新聞記者通過特別允許,對中船重工集團國產航母的研製總指揮胡問鳴和總設計師段宏進行了獨家專訪。首艘國產航母研製總指揮胡問鳴首艘國產航母研製總指揮胡問鳴在接受採訪時說:首艘國產航母即將進入系泊試驗,也就是說,它的發動機電力供應能夠自主了。
  • 遼寧艦航母為何總被鯊魚尾隨?專家知道原因,卻沒辦法解決
    航空母艦作為海域的「守護神」,能夠使海軍的作戰和防禦實力得到突破性的提升,對此我國也終於如願以償地擁有了屬於自己的航母。中國目前擁有雙航母,分別為遼寧艦和山東艦。遼寧艦是在中國海軍服役的第一艘航母,由從烏克蘭購入的「瓦良格」號改造而來。當時中國決定研製屬於自己的航母時,曾從國外四次購買航母,最終也只有這一艘被改造成功,可謂歷經艱辛。
  • 遼寧號航母到底有多大呢?連航母總設計師自己都走迷路了
    一提到遼寧號,那麼可以說是承載了我國的航母夢想的一艘航空母艦,大家知道都遼寧號航母絕對算得上是一艘不折不扣的海上城市呢!那麼,遼寧號到底有多大呢?想必這個大家都很好奇吧!根據一名在遼寧號航母上面的一名士兵的回憶說,他和一名同期入伍當兵的士兵在航母上面住了快小半年了,愣是每次都找不到自己的房間宿舍,這個看起來十分誇張,但是,這個好真的不是什麼尋常的事情,據他回憶說,他剛上艦的時候,和一個班的艦員參觀遼寧號。
  • 揭秘中國航母動力:高壓蒸汽能瞬間洞穿人體
    背 景 航母建設進行時2011年7月27日,中國國防部發言人對外宣布,中國目前正在利用一艘廢舊航空母艦平臺進行改造,用於科研試驗和訓練。2012年9月25日,航母遼寧艦舉行儀式,正式交接入列中國海軍。2012年11月23日,國產殲-15艦載機在航母遼寧艦上成功進行著艦起飛訓練。2013年2月27日,航母遼寧艦首次進駐母港。
  • 075首艦同框國產航母,戲劇一幕出現:國產兩棲艦比山東艦還高?
    2020年12月下旬,075首艦出現在三亞某軍港,巧的是幾日後,山東艦也現身這一港口,於是網絡上出現了075首艦與山東艦同框的畫面。山東艦目前剛剛服役滿一周年,而075兩棲艦首艦尚未塗舷號,所以這兩艘海軍戰艦都是海軍的新晉網紅戰艦,也是很多網友和軍迷們最願意津津樂道的兩款戰艦。
  • 遼寧艦出海總會有鯊魚跟隨,專家已找出原因,卻沒有解決辦法
    隨著時代的發展,世界各國開始意識到制海權的重要性,於是紛紛提升自己的海軍實力,而航母就在這樣的情況下,被研製了出來。如今航母的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掌握航母研製技術的國家並不多,中國雖然海軍發展起步較晚,但是憑藉著自身的努力,我們也成功的研製出了國產航母。
  • 我國4.8萬噸軍艦服役,航速可達25節,遼寧艦沒它不行
    美國一看大家都在造航母,於是就把自家的運煤船改造成蘭利號航母。1942年,蘭利號不幸被擊沉,它為美國提供許多寶貴經驗,培養出一批優秀的海軍飛行員,對美國海軍產生巨大影響。如今,美國是航母大國,擁有10餘艘核航母,而且排水量都在10萬噸以上,世界各國都十分羨慕。
  • 遼寧艦回國時發生了什麼?船底掛大量黑色噁心物,土耳其實在過分
    遼寧艦是我國的第一艘航母,但其實遼寧艦並不是由我國打造的,是我國從國外購入的。當時的西方列強忌憚我國,怕我國發展過快給他們造成威脅,無論是在購買途中還是在運送途中,都給我國使了很多絆子。眾所周知,遼寧艦的前身名為「瓦格良」號,雖是在1999年我國就購買的,但到了2002年3月4日才抵達大連港。這麼長的運送時間,不得不讓人好奇遼寧艦回國時發生了什麼?遼寧艦一開始叫做「瓦格良」號,「瓦格良」是一艘中型常規動力航母,由蘇聯建造,當蘇聯建造了68%的時候,面臨解體後擱置,烏克蘭宣布獨立後被劃分為烏克蘭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