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這些年來,我國在各個領域獲得的發展不可謂不豐碩。不僅是經濟穩步提升,在一直稍顯劣勢的軍事實力上,我們也加快了腳步。其中,最讓人振奮的成就恐怕就是我們海軍部隊擁有真正的航母。雖然是由未完工艦船改造來的,但這無疑是一個良好的開端,為之後的航母國產化奠定基礎。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國家湧現了很多人才,其中有一名設計師十分耀眼。那就是王碩威,他在25歲的年紀就開始接手航母改造工作,令人嘆服敬佩。
王碩威本科在華中科技大的船舶工業就讀,學習成績良好。後來進入船舶重工702研究所進行工作,在這裡接觸了很多核心的造船技術。他也參與了我國新型飛彈類驅逐艦的研製工作,在裡面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後來,瓦良格被拖運回國,我們的航母改裝工程正式啟動。此時,年僅25歲的王碩威也進入了相應的改裝部門。
在遼寧號改裝任務中,他負責的項目是全艦的電磁兼容項目。但是在國內基本上沒有這方面的先例。於是他帶領團隊,查閱了幾千篇外文學術文章。又實際登船做了數百次調查實驗,最終確定了電磁兼容的實施方案。可以說,正是有了無數像王碩威這樣在背後無私付出的人,我們的航母才能順利建造完成。
之後,王碩威又接連參加了一些船舶的科技攻關項目,表現都很不錯。所以,在國家進行002型國產航母的研發製造時,就把他調了過去,擔任航母的副總設計師。在這一崗位上,他同樣表現不俗。率先提出了三維平臺的航母建造方法,大大縮短工期,為國產航母的成功建設貢獻了自己的力量。相信隨著國家的不斷強大,像王碩威這樣的人才是會不斷湧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