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印度媒體《歐亞時報》12月25日報導,在中國嫦娥五號成功返回第8天之際,印度正在"緊追"。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公布了登月器"錢德拉-2號"獲得的第一組數據,該設備是印度為第二次登月任務發射的。12月24日,ISRO在一份聲明中說,目前已經取得8大突破,所有8個實驗都表現良好,收到的數據表明了錢德拉-2號的"出色能力"。
印媒稱,中國的嫦娥五號在探索月球任務中遙遙領先,ISRO的錢德拉-2號有望在太空競賽中"迎頭趕上"。2019年7月22日,為了完成第二次月球任務,印度當局發送錢德拉安-2號,9月2日軌道器注入月球軌道,目前,8項實驗解決了月球科學方面的問題。
ISRO表示,這些數據已經在班加羅爾附近的一個數據中心存檔,並在經過評審的科學研究後,以全球遵循的行星數據系統-4(PDS4)格式編制。ISRO已經發布了在錢德拉-2號任務的各個階段獲得的數據,包括來自地形測繪相機的信息,顯示月球表面的高解析度地形圖和數字高程模型(DEM)。
在這8項實驗中,有從月球軌道器平臺拍攝的"最高解析度"光學圖像。本次實驗中使用了一臺軌道器高解析度相機(OHRC)。錢德拉-2大面積軟X射線光譜儀(CLASS)利用X射線對月球進行了"最高解析度的表面成分研究"。它還包含對月球地尾的月度研究,地尾是空間中可以進行最佳觀測的區域。
其他實驗是利用太陽X射線監測儀(XSM)、雙頻合成孔徑雷達(DFSAR)和雙頻射電科學實驗(DFRS)進行的。成像紅外光譜儀對礦物進行了測繪,重點是提取 "表面存在羥基和/或水"的明確特徵。可以說,這些實驗的進展對印度來說是邁出了重要一步。
當時,印度發射"錢德拉-2 "後成功將其送上了月球軌,新德裡"信心倍增",對著陸器降落月球滿懷期待,但印媒直接捅破窗戶紙。印媒稱,當ISRO首次試圖遙控"維克拉姆"著陸器降落在月球上時,突然離奇出現故障,在著陸前就已經與著陸器失去了聯繫,ISRO的希望破滅了。
然而,軌道器只能繼續繞月飛行,將關鍵的科學數據傳回ISRO的任務控制室。目前,印度將錢德拉-2號的任務鎖定在研究地形、礦物學、表面化學成分、熱物理特徵和脆弱的月球大氣層上面。可想而知,登月過程是何等的艱難。
印媒表示,中國是21世紀唯一成功將機器人飛船登上月球的國家,中國在電視臺轉播了著陸的實況轉播節目,表明對太空能力的信心日益增強,目前,嫦娥五號已經圓滿完成任務返回。在過去十年中,中國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巨大進展,進行了各種各樣的發射任務。中國太空人還多次與自己的空間站對接。
印度專家認為,印度試圖在月球上登陸的嘗試沒有成功,印度航天任務最主要的問題是,探測器通常不會帶回有用的科學知識,科學成果的質量達不到標準。
經過6年的軌道飛行,印度當局只有27篇與Mangalyaan(印度的火星飛行任務)相關的論文。相比之下,MAVEN(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火星任務)已幫助產生了許多有關火星大氣的開創性科學成果,其中至少包含500篇論文,並且還在不斷增加。
編輯/王戰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