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嫦娥五號滿載而歸!美國求分享,印度不服氣,臺媒體人:臺灣也可以嗎?
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在國新辦發布會上介紹,此次嫦娥五號取回的月球樣本主要有三類用途——第一類,進行科學研究,也是最主要的目的;第二類,為能早一點與公眾見面,有一部分月球樣品將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進行科普教育;第三類,依據國際合作的公約和多邊雙邊的合作協議
-
嫦娥五號探月期間,日本同時傳出好消息,太空飛行器滿載而歸搶先返航
據國家航天局最新消息,當地時間12月6日中午12點35分,「嫦娥五號」上升器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器成功在太空分離,目前已經進入到環月軌道,等待最佳時機返回地球,這標誌著「嫦娥五號」探月任務已經完成最難階段任務,距離圓滿成功只剩最後一步。
-
歐航局官員: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意義重大 期待嫦娥五號凱旋
嫦娥五號返回器很快將攜帶月壤回到地球,這個讓人類等了幾十年的重要時刻也牽動著歐洲航天同仁的心。歐洲航天局國際事務部官員伯奎斯特在接受總臺記者專訪時就表示,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意義重大,他期待嫦娥五號凱旋。
-
歐航局官員: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意義重大 期待嫦娥五號凱旋
嫦娥五號返回器很快將攜帶月壤回到地球,這個讓人類等了幾十年的重要時刻也牽動著歐洲航天同仁的心。歐洲航天局國際事務部官員伯奎斯特在接受總臺記者專訪時就表示,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意義重大,他期待嫦娥五號凱旋。伯奎斯特告訴記者,歐洲航天局在探月及火星探測工程當中已與中國國家航天局開展多次合作,此前已為嫦娥一號、二號及四號探月任務提供技術支持。伯奎斯特認為,此次嫦娥五號探測器不論從技術層面還是從科學價值來講,都具有重要意義。
-
歐航局官員: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意義重大,期待凱旋
央視新聞12月16日消息,嫦娥五號返回器很快將攜帶月壤回到地球,這個讓人類等了幾十年的重要時刻也牽動著歐洲航天同仁的心。歐洲航天局國際事務部官員伯奎斯特在接受總臺記者專訪時就表示,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意義重大,他期待嫦娥五號凱旋。
-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搭載嫦娥五號成功發射,開啟中國探月新篇章
根據央視新聞報導,這項航天任務的採樣返回過程持續長達23天,而其中涉及到4項技術首次突破,此次航天任務共有11個重大飛行階段,23次重大軌道控制,6次重大分離控制等複雜環節,還有太空飛行器月面降落、月面起飛以及月球軌道上「無人交會對接」等高風險環節。發射起飛只是萬裡長徵第一步。中國探月工程是我國第一個探月工程,起始於2004年1月23日。
-
嫦娥五號飛天 開啟探月之旅
昨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並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楚天都市報記者王永勝攝昨日凌晨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 楚天都市報記者王永勝攝●有望創五個「中國首次」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地外天體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
-
模擬月球「造土」11年,天大助「力」嫦娥五號探月
與此同時,空間力學團隊在羽流與月壤相互作用、模擬月貌區、穩定性試驗面、「嫦娥」再返地球大氣層的穩定性和姿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也都為此次嫦娥五號任務的圓滿完成保駕護航。事實上,早在2009年,天津大學空間力學團隊崔玉紅教授和王建山教授就開始在實驗室裡「造土」——尋找各種合適的材料,儘量符合月球表面土壤的各參數,部分成果最先應用於嫦娥三號。此次嫦娥五號降落在呂姆克山,同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地點不同,並且著陸器的重量不同和任務不同,在月貌試驗場內,空間力學團隊根據不同參數順利完成了20多種不同的月貌模擬試驗,特別是模擬出月坡、月坑、月石等多種組合和極端工況。
-
模擬月球「造土」11年,天大助「力」嫦娥五號探月!
「嫦娥」飛月前,在模擬只有地球六分之一重力地面試驗場,團隊圓滿完成了20多種「嫦娥」在月球著陸的工況,以確保著陸器穩穩地踏上月球的土壤。與此同時,空間力學團隊在羽流與月壤相互作用、模擬月貌區、穩定性試驗面、「嫦娥」再返地球大氣層的穩定性和姿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也都為此次嫦娥五號任務的圓滿完成保駕護航。
-
嫦娥五號年底前發射,印度更難了
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於登雲在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上透露,嫦娥五號將在年底前發射,嫦娥五號有望實現我國航天史上的四個「首次」: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首次從月面起飛,首次在38萬公裡外的月球軌道上進行無人交會對接,首次帶著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
CNSA公布嫦娥四號獲得的成果,印度或於明年探月
據觀察者網報導:在本月8日的時候,中國國家航天局(CNSA)公布了嫦娥四號探測器自著陸月球背面以來獲得的多項原創性成果。這些科學成果將會為研究月球的形成以及我國後續月球探測規劃的制定奠定基礎。據了解,2019年1月份,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以來,一共獲得了超過3TB的科學數據。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 一文讀懂與以往探月任務有何不同
據悉,本次航天任務共有11個重大飛行階段,23次重大軌道控制,6次重大分離控制等複雜環節,還有太空飛行器月面降落、月面起飛以及月球軌道上「無人交會對接」等高風險環節。整個採樣返回過程需要持續長達23天,發射起飛只是萬裡長徵第一步。一、為什麼必須用長徵五號火箭執行本次任務?
-
模擬月球「造土」11年,天津大學助「力」嫦娥五號探月
與此同時,空間力學團隊在羽流與月壤相互作用、模擬月貌區、穩定性試驗面、「嫦娥」再返地球大氣層的穩定性和姿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也都為此次嫦娥五號任務的圓滿完成保駕護航。事實上,早在2009年,天津大學空間力學團隊崔玉紅教授和王建山教授就開始在實驗室裡「造土」——尋找各種合適的材料,儘量符合月球表面土壤的各參數,部分成果最先應用於嫦娥三號。此次嫦娥五號降落在呂姆克山,同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地點不同,並且著陸器的重量不同和任務不同,在月貌試驗場內,空間力學團隊根據不同參數順利完成了20多種不同的月貌模擬試驗,特別是模擬出月坡、月坑、月石等多種組合和極端工況。
-
嫦娥五號圓滿完成探月任務,中國航天贏得世界同行讚嘆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習近平主席發來賀電,讚揚這是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攻堅克難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標誌著「中國航天向前邁出的一大步」。世界多國航天機構和專家都為中國航天成就點讚,並期待與中國合作。
-
嫦娥五號創造五項中國首次成就,回顧嫦娥五號探月之旅(珍藏版)
嫦娥探月灌注了科學家們幾十年的汗水和心血,標誌著我國航天事業又一次重大飛躍。向航天科學家們致敬!普天同慶,嫦娥五號圓滿完成任務,探月成功,攜土歸來!向航天科研人員再次致敬,不負偉大使命!為祖國驕傲和自豪!
-
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 中國探月工程三步走規劃完美收官
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徐想 攝) 12月17日,國新辦舉行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發布會。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在會上介紹,今天凌晨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成功著陸,任務獲得圓滿成功。習近平總書記親致賀電,高度肯定嫦娥五號任務是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攻堅克難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這是對全體參研參試科技工作者的極大鼓舞和鞭策。 吳豔華介紹,嫦娥五號是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
-
國務院新聞辦就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
今天凌晨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月球樣品在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 吳豔華:女士們、先生們,各位媒體朋友們,大家下午好,很高興和我的五位同事出席今天的新聞發布會。今天凌晨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成功著陸,任務獲得圓滿成功。習近平總書記親致賀電,高度肯定嫦娥五號任務是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攻堅克難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這是對全體參研參試科技工作者的極大鼓舞和鞭策。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的探月之路
十一年前,「嫦娥一號」豪情遠赴;如今,「嫦娥四號」和「嫦娥五號」整裝待發,帶著我們中國人的探月之夢,前赴後繼。
-
嫦娥五號探月計劃年底實施,難度等於無人狀態進行美國阿波羅登月
也許是因為印度登月失敗的原因,最近登月又成了個熱門話題,實際上在天文航天方面,探月和登月一直都是航天大國的重中之重,我國也同樣如此。媒體早就報導就在今年年底我國將實施嫦娥五號探月計劃,該計劃將實現對月球的繞、落、回三個任務。
-
航天探測器滿載而歸,美:比嫦娥五號難度還高
近期,中國嫦娥5號的成功發射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當然大家最看重的還是中國這次探月工程帶回來的2公斤月壤。就在中國還在為嫦娥5號感到高興的時候,從日本也同樣傳來一陣歡呼!原因就是日本的航天探測器滿載而歸,美國方面還表示這比嫦娥五號難度還高,聽起來頗為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