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滿載而歸!美國求分享,印度不服氣,臺媒體人:臺灣也可以嗎?

2020-12-18 時報看點

嫦娥五號回來了!帶著月壤回來了!

從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至今,全世界都在翹首以盼,希望早日目睹「最年輕」月壤的風採。

12月17日,工作人員在嫦娥五號返回器著陸現場合影慶祝

17日下午,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在國新辦發布會上介紹,此次嫦娥五號取回的月球樣本主要有三類用途——

第一類,進行科學研究,也是最主要的目的;

第二類,為能早一點與公眾見面,有一部分月球樣品將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進行科普教育;

第三類,依據國際合作的公約和多邊雙邊的合作協議,中方將發布月球樣品和數據管理辦法,與有關國家和世界的科學家共享,也有一部分按照國際慣例,可能作為國禮相送。

那麼問題來了,中國會和美國共享嗎?要知道,早在嫦娥五號順利登空之際,美國航天局(NASA)就以「共同探索」為由,向中國提出了共享月球相關數據信息的請求。

在國新辦發布會上,有記者就此提問,吳豔華表示,根據《外空條約》,外空資源是人類的共同財富。中國願意與各國志同道合的機構和科學家共享月球樣品及探測數據。能不能和NASA合作,取決於美國政府的態度。

吳豔華指出,早在2011年,美國國會就頒布了「沃爾夫條款」,該條款限制美國NASA、國務院科學委員會等官方機構與中國航天往來合作。所以,當下中美能否在探月工程上合作,還要取決於美國政府的政策。換言之,在美國想要「坐收漁翁之利」之前,還需解除自身對中國在這一領域的限制。

事實上,不僅美國,全球多個國家都在關注嫦娥五號的進展,並希望和中國展開相關領域合作。

俄羅斯科學家葉夫根尼·斯柳塔此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世界上所有國家都希望得到月球土壤,俄羅斯希望和中國展開合作,也希望中國能贈送土壤標本。

在一眾紛紛向中國祝賀嫦娥五號取得巨大成功的國家中,印度的反應就很微妙了。

12月17日,工作人員在嫦娥五號返回器著陸現場作業

印度多家媒體17日報導了嫦娥五號成功返回地球的消息。部分印度媒體認為,雖然印度的「月船-2號」探月器在降落月球的最後階段墜毀,但也取得了98%的成功,只需稍微改進就沒什麼問題。新的「月船-3號」探月器很快將前往月球,印度有信心有把握取得100%成功,一雪前恥,重登亞洲航天第一寶座。

還有印媒聲稱,登月並不是新德裡的最高目標,探測火星的難度更高,印度是亞洲第一個向火星發射探測器的國家,雖然目前探測器出現了部分故障,但這依然是印度無可爭議的驕傲。

不過,不少印度人則很清醒地認識到了差距,直言中印兩國在太空項目上的投入不可同日而語,技術水平也不在一個頻道,印度只會畫大餅說大話,從來不腳踏實地。而相比之下,中國則謙遜許多:儘管中國航天現在很厲害了,但中國始終稱自己只是「航天大國」,正在向「航天強國」邁進。

更可笑的,是中國臺灣地區的反應。

12月5日,臺灣綠媒在一檔政論節目中提到嫦娥五號登月一事時,臺媒體評論員黃創夏先是稱這當然是成就,然而話鋒一轉又提到,「1969年,那時候阿波羅11號已經上去,過去50年了,已經取樣回來了。」緊接著,他又稱,因為大陸人看不到外面的資訊,所以別人說很厲害,他們就認為很厲害。

話音剛落,一旁的綠媒主持人驚呼:「所以對岸的網友可能認為,世界沒有其他國家登陸過月球,我們是第一個。」兩人一唱一和,好不熱鬧。

對於他們的荒誕言論,臺灣網友們紛紛嘲諷,「哈哈哈,青蛙王國。」「這幾個井蛙又在一起高唱井口天之歌,可憐啊。」與此同時,也有不少大陸網友一本正經地說:「我很懷疑這些臺灣人有多不了解大陸,阿波羅登月是基本常識,我們在慶祝自己的成就,並沒否認別國科技偉大,這幫名嘴真的是小人。」

還有網友稱,「臺灣真奇葩,再過100年,臺灣能上月球嗎?」

12月17日凌晨,工作人員在搬運嫦娥五號返回器

對於這個問題, 臺灣資深媒體人林佳裡日前撰文稱,嫦娥五號成為自美國、前蘇聯之後,第三個自月球攜帶月球土壤回到地球的國家,令臺灣地區望塵莫及。

文章稱,探月工程遊戲不是臺灣地區玩得起的。臺灣探空火箭的研發,始於1997年。自1997年至2018年12月,臺灣一共發射了10枚探空火箭。除了2001年第二次發射時,未達預定高度落海而失敗,其餘9次均發射成功。

然而,從中國大陸自1970年4月24日「長徵一號」火箭首次發射,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1號」送入太空,以及1999年發射第一艘無人飛船「神舟一號」的發展來看,大陸太空科技發展的重點,是「火箭、衛星、宇宙飛船到探月」面向。當大陸已經走在最終端的探月層次時,臺灣仍在火箭與衛星階段,遠遠落後。

1970年4月24日,長徵一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

臺灣地區行政機構於2019年1月15日核定第三期「太空科技長程發展計劃」,自2019年至2028年共10年,由臺灣研究院太空中心負責執行,預計投入251億元(新臺幣),規劃發展10枚衛星,用以建立臺灣自己的太空產業。第三期的重點在於衛星,而非探空火箭。

林佳裡認為,雖然臺灣有良好的精密機械、電機、通訊到半導體產業,具備完整供應鏈,看似有很好的優勢發展太空產業,但太空產業是由許多國際組織共同推動,臺灣因為政治因素想要進入相關組織並不容易。另一方面,臺灣對於太空產業的法規與布局尚未看到清楚輪廓,吸引力不足,也很難讓優秀的工程人才有意願投入到太空產業。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探月滿載而歸!印度不服氣重大成果:早晚能反敗為勝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世界各國都在祝賀「嫦娥五號」的巨大成功之際,鄰國印度卻十分不服氣,認為這並不意味著在太空競賽中該國就此落敗。,雖然印度的「月船-2號」探月器在降落月球的最後階段失聯墜毀,但是也已經取得了「98%成功」,「嫦娥五號」暫時走在了前面,但印度未來必將反敗為勝,「月船-3號」探月器很快將再次前往月球,有信心取得圓滿成功,此外印度輿論還認為,登月並不是新德裡的最高目標,探測火星的難度更高,印度在亞洲第一個向火星發射探測器的國家
  • 臺灣資深媒體人:「嫦娥五號」到月球採樣,臺灣地區也能嗎?
    圖片來源:新華社作者 林佳裡(臺灣資深媒體人)「嫦娥五號」探測器載著2公斤重的月球樣本,預定12月17日凌晨2時30分返抵地球,著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將成為自美國、前蘇聯之後,第三個自月球攜帶月球土壤回到地球的國家,令臺灣地區望塵莫及
  • 「嫦娥五號」到月球採樣,臺灣也能嗎?
    圖片來源:新華社作者 林佳裡(臺灣資深媒體人)「嫦娥五號」探測器載著2公斤重的月球樣本,預定12月17日凌晨2時30分返抵地球,著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將成為自美國、前蘇聯之後,第三個自月球攜帶月球土壤回到地球的國家,令臺灣地區望塵莫及
  • 綠媒酸嫦娥五號鬧笑話!多少媒體人已變「歡樂喜劇人」
    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划過夜空,邁出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的第一步。這是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的收官之戰,更是中國航天領域迄今為止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最新消息顯示,嫦娥五號已完成月壤樣品轉移,「挖土」成果將帶返地球。
  • 嫦娥五號探月期間,日本同時傳出好消息,太空飛行器滿載而歸搶先返航
    據國家航天局最新消息,當地時間12月6日中午12點35分,「嫦娥五號」上升器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器成功在太空分離,目前已經進入到環月軌道,等待最佳時機返回地球,這標誌著「嫦娥五號」探月任務已經完成最難階段任務,距離圓滿成功只剩最後一步。
  • 嫦娥五號挖的月球土壤為何如此搶手?登月6次的美國也喊話求分享
    ,但世界上許多國家的科學家都已經向我國提出了請求,迫切希望能夠獲得一份嫦娥五號採集的月壤樣本,以便搭車開展月球相關的科學研究。,採取的挖土方式也是各不相同。因此,可以有效地填補之前月球取樣研究存在的空白時期,極具研究價值。如果這些樣本被帶回證實源自不到20億年前,月球的歷史將得到改寫。
  • 嫦娥五號挖的月球土壤為何如此搶手?登月6次的美國也喊話求分享
    嫦娥五號這次的登月之旅不同以往,不再僅滿足於登陸。其中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在月球上採樣和返回,計劃挖取約2公斤的月球巖石和土壤樣本。雖然嫦娥五號還在路途中,但世界上許多國家的科學家都已經向我國提出了請求,迫切希望能夠獲得一份嫦娥五號採集的月壤樣本,以便搭車開展月球相關的科學研究。
  • 大陸人不知道美國登月?臺灣名嘴酸言酸語嘲諷嫦娥五號,當起了"井底之蛙"
    事實上,早在2017年7月的時候,中國就測試了長徵五號,但很遺憾的是,那次試射並沒有成功,由於那次火箭發射的失利,嫦娥五號的發射也一再被推遲。直到多年以後,嫦娥五號的登月任務又被提上日程。而這次嫦娥五號也是中國航空航天史上第一部登上月球並且進行收集活動的探測器。同時也是人類社會最近44年以來再一次有相關的探測器登上月球。
  • 航天探測器滿載而歸,美:比嫦娥五號難度還高
    近期,中國嫦娥5號的成功發射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當然大家最看重的還是中國這次探月工程帶回來的2公斤月壤。就在中國還在為嫦娥5號感到高興的時候,從日本也同樣傳來一陣歡呼!原因就是日本的航天探測器滿載而歸,美國方面還表示這比嫦娥五號難度還高,聽起來頗為得意。
  • 果然,臺「名嘴」沒有放過「嫦娥五號」
    導讀:11月24日凌晨的時候,在中國的文昌航天發射中心,中國探月工程的嫦娥五號探測器嫦娥五號探測器所進行的採樣任務此外,這次嫦娥五號探測器所進行的任務更是中國航天領域到目前為止難度最大、最複雜的任務之一。
  • 嫦娥五號登月之後,印媒:因新冠疫情印度才輸給中國,這可能嗎?
    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在成功登陸月球之後,對於中國來說,這是我國航空航天事業的一個重要裡程碑,對於整個人類命運共同體來說,這也是人類外太空探索史上一個重要節點。此前,嫦娥五號剛剛發射,國際上就出現了極為不和諧的聲音,NASA(美國航空航天局)趾高氣揚要求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土壤數據與全世界分享,其醜惡嘴臉暴露無遺。而印度媒體在這個時候,提出了一個十分與眾不同的觀點。
  • 「嫦娥五號」升空,美國為何著急要求分享數據?難道美國登月有假
    這句話怎麼聽,都不像是在祝福中國「嫦娥五號」成功發射,反倒是讓人覺得有些不舒服。不少中國網友紛紛表示,你們美國動不動禁止中國學者參與國際天文學術會議,不斷對我們技術封鎖,現在還想讓我們分享數據,沒門!還有網友表示,為何美國如此著急要中國嫦娥五號的樣本數據?這個樣本數據是真的如此重要嗎?甚至不少人開始疑惑,美國不是早早就登月了,怎麼現在要中國登月樣本,難道曾經的美國登月計劃是假的?帶著這些疑問,本期內容,靜心科技將詳細為各位看官答疑解惑。
  • "嫦娥五號"升空,美國為何著急要求分享數據?難道美國登月有假
    這句話怎麼聽,都不像是在祝福中國"嫦娥五號"成功發射,反倒是讓人覺得有些不舒服。不少中國網友紛紛表示,你們美國動不動禁止中國學者參與國際天文學術會議,不斷對我們技術封鎖,現在還想讓我們分享數據,沒門!還有網友表示,為何美國如此著急要中國嫦娥五號的樣本數據?這個樣本數據是真的如此重要嗎?
  • 嫦娥五號帶回來的月壤和數據,會跟美國NASA分享嗎?
    隨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來賀電,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向探月工程任務指揮部並參加嫦娥五號任務的全體同志致以熱烈的祝賀和誠摯的問候。帶回來的月壤都去哪兒?何時可以去月球旅行?成果會分享給NASA嗎?
  • 嫦娥五號要去月球「挖土」,美國為何著急分享月球「土特產」?
    我國嫦娥五號成功升空,正式啟程要去月球「挖土」,我國此次探月工程預計將帶回2公斤的月壤樣本,進行後續的科研試驗。我們的飛船還沒飛到月球,美國的NASA就給我國發來賀電,裡面明裡暗裡都透著求分享的意思,美國為何著急分享月球的「土特產」?
  • 「嫦娥五號」獲得極大成功,印度媒體「酸了」
    「嫦娥五號」這個名字,在中國乃至世界都有著非常高的關注度,不久之前,「嫦娥五號」已經結束了在月球上探測的核心任務,它和工作人員踏上歸塵的道路,而這些足以證明,此次「嫦娥五號」的出行相當順利! 尤其是周圍的印度,「嫦娥五號」成功一事給他們帶來的打擊也許不小。
  • 中國科學家求合作,不準;嫦娥五號回來了,想要,美國也好意思?
    【南方+12月18日訊】12月17日,在當天舉行的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英國路透社記者就嫦娥五號的相關事宜向中方提問:中方是否會將嫦娥五號帶回來的月壤樣本和美國宇航局(NASA)分享。,早在嫦娥五號返回地球以前,NASA其實就已經伸手管中國要過東西了。
  • 嫦娥五號成功登月!美國阿波羅曾帶回樣本,為啥還要我們分享
    在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升空前後,很多航天機構都在關注嫦娥五號的進展,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探測器發射升空後稱再加上我們人類本身對月球的認識並不是很充分,NASA希望我們分享數據來讓他們更好地認識月球,我們也是理解的。至於我們是否會按照NASA的意願分享他們想要的成果,那就不知道了。畢竟,NASA自己很多時候都不要我們一起玩。
  • 嫦娥五號如何到達月球,美國想要分享你怎麼看?
    #星標大獎# 嫦娥五號的發射吸引全世界的眼球,這是人類再一次地將外星球的物質帶回到地球中,這預示著中國航天即將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粉絲們也在討論嫦娥五號返途中是否會遭遇到不測。採集的月壤是否要向其他國家分享之類的話題,首先每一次的火箭成功發射背後都離不開一個強大的團隊,嫦娥五號也是如此。
  • 嫦娥五號剛去月球挖土,美國喊話求分享,斯諾登:阿波羅登月是假的
    近日,根據媒體的報導稱,嫦娥五號探測器實現月球軌道交接後,將會在2周時間登至月球,然後完成"挖土",並攜帶2到4公斤的月球土壤返回地球,這也是我們國內第一次在地球天體以外的採樣工作,其重大的意義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