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資深媒體人:「嫦娥五號」到月球採樣,臺灣地區也能嗎?

2020-12-17 臺海網

來源:華夏經緯網

嫦娥五號」探測器攜帶月球樣本返回模擬圖。圖片來源:新華社

作者 林佳裡(臺灣資深媒體人)

「嫦娥五號」探測器載著2公斤重的月球樣本,預定12月17日凌晨2時30分返抵地球,著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將成為自美國、前蘇聯之後,第三個自月球攜帶月球土壤回到地球的國家,令臺灣地區望塵莫及。

「嫦娥五號」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四部分組成,同時配備了一臺攝影機、光譜儀、雷達,一隻進行表土採樣的機械挖掘臂及一臺進行鑽取採樣的鑽具。日前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的發射下順利升空,開啟了中國首次登月採樣返回地球之旅。

軌道器在壽命年限期間可以當作太空參考點與中繼站,作為未來火箭、太空載具進到太空的聯絡站;返回器的功能是飛回地球,讓「嫦娥五號」的任務核心—月球樣本能夠順利降落地球,其餘部分則在通過大氣層時會被燃燒殆盡;著陸器是由機器手臂進行採樣,並且同時載著上升器。而著陸器的樣品最後會轉交至上升器,再由上升器跟返回器對接,飛回地球。

大陸探月數十年努力有成

回顧中國的探月計劃,在2007年7月啟動「嫦娥一號」,攜帶了9項主要酬載器,包括用CCD立體相機繪製月球地貌和地質結構的立體影像,為之後的登月計劃提供參考;攜帶伽瑪射線譜儀以及X射線譜儀,用來探測月球土壤的特徵,並評估其深度以及元素含量;用太陽高能粒子探測器和太陽風粒子探測器,紀錄有關太陽風的數據、用以研究太陽活動對地球和月球的影響等。

十多年來,中國大陸一共執行了4次嫦娥計劃,包括「嫦娥一號」與「嫦娥二號」兩次繞月 「嫦娥三號」送玉兔號登月車探索月球表面,以及「嫦娥四號」在2019年初降落在無人造訪的月球背面。今年,「嫦娥五號」的探月計劃,則是隔了44年,人類再度從月球採集月球土壤樣本回到地球。

探月工程遊戲不是臺灣玩得起的。不過,臺灣雖然沒有能力登月採集樣品返回地球,但過去發展射過十枚科學研究性質的探空火箭。然而,從中國大陸自1970年4月24日「長徵一號」火箭首次發射,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1號」送入太空,以及1999年發射第一艘無人飛船「神舟一號」的發展來看,可以了解到大陸太空科技發展的重點,是「火箭、衛星、宇宙飛船到探月」面向。當大陸已經走在最終端的探月層次,臺灣仍在火箭與衛星階段,遙遙落後追趕。

所謂探空火箭,主要是用來負責進行50km到300km間的太空探測,以彌補50km以內由探空氣球來探測地球大氣層範圍,以及300km之外的人造衛星探測,兩者間的不足。

目前全世界已發射上萬次探空火箭實驗,一般而言擁有太空計劃的國家也有探空火箭計劃,例如:中國、美國、日本、俄國、加拿大、印度、巴西、韓國等國都有。

起步晚、人才止步臺灣發展慢

臺灣地區開始發展探空火箭僅約20年,與美國相比晚了50多年,跟日本東京大學生產技術研究所發射K-6火箭來比也晚了40多年。臺灣探空火箭的研發,緣自1997年臺灣太空計劃室(臺灣太空中心前身)與臺灣中山科學研究院(現改制更名為臺灣中山科學研究院)開始合作發展。1998年12月15日,臺灣地區第一枚探空火箭「探空一號」於屏東九棚順利發射升空,開啟了臺灣進入近太空(Near Space)與太空尖端科學實驗的大門。

自1997至2003年期間,臺灣一共發射3枚探空火箭。第二期「太空科技發展長程計劃」從自2004年1月起至2018年12月止,15年期間總計發射7次探空火箭。尤其,臺灣在2014年短短7個月內就發射了「探空九號」與「探空十號」兩枚火箭,也算是創下臺灣探空實驗的新紀錄。

臺灣十次的探空計劃中,除了第一枚純粹搜集溫度與地震數據外,其他九次都有科學酬載,包括第二次用TMA(Tri-Methyl Aluminum,三甲基鋁)進行電離層80~150公裡大氣中性風場及亂流參數測量;第三次做TMA燃料釋放、火焰軌跡影像;第四次酬載亮度計和GPS;第五次攜帶離子探測儀與三軸磁力計;第六次進行回收艙實驗;第七次攜帶電漿探測儀;第八次做火箭推進系統實驗;第九次與第十次分別進行太空電漿量測與電離層探測。十枚探空火箭的發射過程中,僅2001年第二次發射時,未達預定高度落海而失敗,其餘九次均發射成功。

臺灣地區行政機構於2019年1月15日核定第三期「太空科技長程發展計劃」,自2019年至2028年共10年,由臺灣研究院太空中心負責執行,預計投入251億元(新臺幣),規劃發展10枚衛星,用以建立臺灣自己的太空產業。但第三期的重點在於衛星,而非探空火箭。臺灣科技部門曾表示,臺灣發展太空科技,將用在災防、科學探索等和平用途,絕不用於軍事。

雖然臺灣有良好的精密機械、電機、通訊到半導體產業,具備完整供應鏈,看似有很好的優勢發展太空產業,但太空產業是由許多國際組織共同推動,臺灣因為政治因素想要進入相關組織並不容易,將限縮臺灣太空相關技術和趨勢的能見度。

另一方面,臺灣對於太空產業的法規與布局尚未看到清楚輪廓,吸引力不足,也很難讓優秀的工程人才有意願投入到太空產業。臺灣太空產業的前景如何,只能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到月球採樣,臺灣也能嗎?
    「嫦娥五號」探測器攜帶月球樣本返回模擬圖。圖片來源:新華社作者 林佳裡(臺灣資深媒體人)「嫦娥五號」探測器載著2公斤重的月球樣本,預定12月17日凌晨2時30分返抵地球,著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將成為自美國、前蘇聯之後,第三個自月球攜帶月球土壤回到地球的國家,令臺灣地區望塵莫及
  • 嫦娥五號滿載而歸!美國求分享,印度不服氣,臺媒體人:臺灣也可以嗎?
    那麼問題來了,中國會和美國共享嗎?要知道,早在嫦娥五號順利登空之際,美國航天局(NASA)就以「共同探索」為由,向中國提出了共享月球相關數據信息的請求。事實上,不僅美國,全球多個國家都在關注嫦娥五號的進展,並希望和中國展開相關領域合作。俄羅斯科學家葉夫根尼·斯柳塔此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世界上所有國家都希望得到月球土壤,俄羅斯希望和中國展開合作,也希望中國能贈送土壤標本。在一眾紛紛向中國祝賀嫦娥五號取得巨大成功的國家中,印度的反應就很微妙了。
  • 綠媒酸嫦娥五號鬧笑話!多少媒體人已變「歡樂喜劇人」
    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划過夜空,邁出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的第一步。這是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的收官之戰,更是中國航天領域迄今為止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最新消息顯示,嫦娥五號已完成月壤樣品轉移,「挖土」成果將帶返地球。
  • 嫦娥五號「挖土」歸來!一起探訪嫦娥五號月球採樣回家之旅
    &nbsp&nbsp&nbsp&nbsp北京時間12月17日凌晨1點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2千克月壤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我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
  • 「嫦娥五號」—月球採樣返回倒計時
    ——「落」,實現在月球上軟著陸及月球車探測月球(嫦娥三號/玉兔號、四號/玉兔二號);第三步——「回」,發射能返回地球的落月探測器,將月球樣品帶回地球。我國計劃於今年擇機發射嫦娥工程第三階段——「採樣返回」的首顆探測器「嫦娥五號」。
  • 臺灣資深媒體人:難道臺灣人眼都瞎了?
    臺灣資深媒體人董智森撰文說,世界衛生組織(WHO)幹事長譚德塞和臺灣爭執不休,但若細看臺灣去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寫給WHO的信函,必會懷疑「臺灣人的眼都瞎了嗎?」臺灣在信中提到「據今天媒體報導,中國武漢通報至少有七起非典型肺炎病例,當地官員回應媒體表示:『這些病例並非SARS,不過檢體仍在檢驗中,且病例已隔離治療,如貴組織有相關訊息能與我們分享,我們將非常感激,在此也謝謝您對此事的關注。』」
  • 央視:嫦娥五號完成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嫦娥五號,月球 ——快科技...
    嫦娥五號發射之後,成功在月球著陸。據@央視新聞報導,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北京時間12月2日4時53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
  • 【雲關注•嫦娥五號】月球採樣任務完成 嫦娥「五姑娘」,期待你...
    張高翔 攝「挖土」作為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嫦娥五號任務會從月球採集約2公斤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平穩著陸於呂姆克山脈以北地區後,嫦娥五號隨即開展月面自動採樣工作。自動採樣是嫦娥五號任務的核心關鍵環節之一。
  • 嫦娥五號首次月球採樣 擬獲2公斤樣品
    12月1日22時57分,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從距離月面約15公裡處開始實施動力下降,7500牛變推力發動機開機,逐步將探測器相對月球速度從 約1.7 公裡/秒降為零。期間,探測器進行快速姿態調整,逐漸接近月表。此後進行障礙自動檢測,選定著陸點後,開始避障下降和緩速垂直下降,平穩著陸於月球正面風暴洋的呂姆克山脈以北地區。
  • 美媒:科學家詳解嫦娥五號月球採樣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行星科學家傑茜卡·巴恩斯表示:「自阿波羅探月時代以來,我們一直在說要重返月球、在另一個區域再採集一些樣本,如今終於實現了。」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行星科學家肖龍說,嫦娥五號的著陸器配備一個鏟鬥和一個鑽頭,它將採集大約兩公斤的土壤和小塊巖石,最深將鑽到距月球表面兩米的地方。報導稱,嫦娥五號必須動作迅速。
  • 外媒關注:嫦娥五號順利完成月球採樣並「打包」
    原標題:外媒關注:嫦娥五號順利完成月球採樣並「打包」參考消息網12月3日報導12月2日22時,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這一最新進展,引發外媒關注。
  • 外媒關注:嫦娥五號順利完成月球採樣並「打包」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12月2日報導,據中國中央電視臺報導,北京時間12月2日4時53分,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的著陸器與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嫦娥五號是在北京時間12月1日晚間11時許成功實施月面軟著陸的。這次嫦娥五號任務的目標是把月球巖石和土壤帶回地球進行分析。在今後兩天時間裡,該探測器預計將對其周圍環境進行勘測並採集月球表面物質。
  • 美媒:科學家詳解嫦娥五號月球採樣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行星科學家傑茜卡·巴恩斯表示:「自阿波羅探月時代以來,我們一直在說要重返月球、在另一個區域再採集一些樣本,如今終於實現了。」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行星科學家肖龍說,嫦娥五號的著陸器配備一個鏟鬥和一個鑽頭,它將採集大約兩公斤的土壤和小塊巖石,最深將鑽到距月球表面兩米的地方。
  • 【雲關注 嫦娥五號】月球採樣任務完成 嫦娥「五姑娘」,期待你回家!
    張高翔 攝 「挖土」 作為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嫦娥五號任務會從月球採集約2公斤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平穩著陸於呂姆克山脈以北地區後,嫦娥五號隨即開展月面自動採樣工作。 自動採樣是嫦娥五號任務的核心關鍵環節之一。
  • 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
    原標題:嫦娥五號完成月面自動採樣封裝據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2月2日22時,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
  • 臺灣名嘴酸言酸語嘲諷嫦娥五號,當起了"井底之蛙"
    事實上,早在2017年7月的時候,中國就測試了長徵五號,但很遺憾的是,那次試射並沒有成功,由於那次火箭發射的失利,嫦娥五號的發射也一再被推遲。直到多年以後,嫦娥五號的登月任務又被提上日程。而這次嫦娥五號也是中國航空航天史上第一部登上月球並且進行收集活動的探測器。同時也是人類社會最近44年以來再一次有相關的探測器登上月球。
  •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月球 將開啟兩天月球採樣工作
    來源標題: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月球 將開啟兩天月球採樣工作 此後進行障礙自動檢測,選定著陸點後,開始避障下降和緩速垂直下降,平穩著陸於月球正面風暴洋的呂姆克山脈以北地區。著陸過程中,著陸器配置的降落相機拍攝了著陸區域影像圖。成功著陸後,著陸器在地面控制下,進行了太陽翼和定向天線展開等狀態檢查與設置工作,將正式開始持續約兩天的月面工作,採集月球樣品。據了解,這將是我國首次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
  • 嫦娥五號順利完成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
    據@央視新聞報導,北京時間12月2日04:53,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12月1日23:00 許成功登陸月球表面後,探測器進行了一些相關的準備工作,如太陽翼展開、機構解鎖等。
  •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採樣返回時間 嫦娥五號自述如何月球取土
    據央視新聞報導,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成為我國第三個成功實施月面軟著陸的探測器。成功著陸後,著陸器在地面控制下,將正式開始持續約 2 天的月面工作。
  • 嫦娥五號最新進展:目前已完成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工作!
    有記者從國家航天局得到消息,「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已經於北京時間12月1日23:11分,在月球正面西經51.8度,北緯43.1度附近成功著陸,接下來將進行為期兩天的月面採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