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SA公布嫦娥四號獲得的成果,印度或於明年探月

2020-09-10 強國網

嫦娥四號著陸器

自古以來,我國對太空都一直充滿著遐想,一直都想著能夠登陸宇宙探索外太空的奧秘。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的腳步逐漸邁向太空,雖然說我國在航空航天這一領域中發展較晚,但是經過我國的不懈努力之下,我們已經能夠成功將月球探測器發射至月球背面,近日,我國國家航天局公布了關於嫦娥四號探測器的一些信息。

據觀察者網報導:在本月8日的時候,中國國家航天局(CNSA)公布了嫦娥四號探測器自著陸月球背面以來獲得的多項原創性成果。這些科學成果將會為研究月球的形成以及我國後續月球探測規劃的制定奠定基礎。據了解,2019年1月份,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以來,一共獲得了超過3TB的科學數據。

玉兔二號月球車

不僅如此,我國的科學家團隊還在月球背面巡視區月表淺層結構、月面中子和中性原子等環境探測以及月基低頻射電天文觀測等方面取得了原創性成果。到目前為止,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已經在月球背面工作了1年多,並且,這兩種機器的運行狀態非常良好,今後還會進行更加精細的科學探測工作。然而,作為我國鄰居的印度,看到我國有這一成果後,他們也立志將探測器發射至月球表面。

眾所周知,印度一直有著一顆成為航天大國的野心,有消息稱:印度聯邦部長在近日表示,印度的月球探測器「月船3號」或於2021年初發射,這次發射任務與月船2號不同的是,月船3號沒有軌道器。印度的這次登陸任務是繼去年9月月船2號硬著陸後,計劃的一項新的發射任務。

印度月船2號

早在今年年初的時候,印度空間組織就計劃在今年11月左右將他們的月船3號月球探測器送上太空,然而,令印度沒想到的是,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打亂了他們的發射計劃,眼看著預定發射日期即將來臨,印度不得不將這一計劃推遲到明年年初,然而,印度網友卻不看好印度這次的探月計劃,甚至有人說到:浪費納稅人的錢。這是為什麼呢?

此前,印度成功進行了火星探測計劃,成為了第四個加入「火星俱樂部」的國家,並且,印度空間組織還因此成為了亞洲第一個探測火星的國家,令人沒想到的是,印度的火星探測器至今都沒能向印度提供一些關於火星的重要信息,所以說,印度斥巨資投入的火星探測計劃幾乎沒有一點成果。所以,不少印度網友認為,即使印度將月船3號送上月球,它也無法給印度帶來關於月球的重要信息,因此,不少印度網友認為,印度探月就是在浪費納稅人的錢。

印度火星探測器


不得不說,印度離太空強國的路還很遙遠,如果印度想儘早完成這一夢想的話,他們就應該把心思投入在科學研究當中,而不是四處招惹是非。(曲奇)

相關焦點

  • 嫦娥四號 探月航天工程600 天科學成果
    【每日科技網】  8月26日消息今日上午,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通過中國探月工程微信公眾號歸納了嫦娥四號 600 天科學成果,包括月球背面巡視區月表淺層結構研究、月球背面巡視區月表淺層結構研究、月面中子及輻射劑量中性原子研究與月基低頻射電天文觀測與研究。
  • 中國探月工程:嫦娥四號 600 天科學成果歸納
    M數碼8月26日消息 今日上午,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通過中國探月工程微信公眾號歸納了嫦娥四號 600 天科學成果,包括月球背面巡視區月表淺層結構研究、月球背面巡視區月表淺層結構研究、月面中子及輻射劑量中性原子研究與月基低頻射電天文觀測與研究。
  • 葉培建:火星探測器預計明年發射,探月已規劃到嫦娥八號
    來源: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火星探測全球首次一次實現三大目標 葉培建介紹,我國探月工程分「繞、落、回」三步走,2007年嫦娥一號實現了繞月探測,2013年嫦娥三號實現了落月,第三步計劃採樣返回的嫦娥五號因為某些原因,較原有計劃有所推遲。
  • 國家航天局公布嫦娥四號多項原創性成果
    2020-09-08 20:37:22 來源:央視網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今天(9月8日),國家航天局公布了嫦娥四號探測器自2019年1月成功著陸月球背面以來在月背巡視區月表淺層結構、月面中子和中性原子環境探測等方面取得的多項原創性成果。
  • 觀察|嫦娥四號成功登月,美俄印日韓探月進展又如何?(下)
    美俄雖然是探月技術儲備和實力最強的兩個國家,但受制於國內政策、資金等方面的影響,在第二輪探月熱潮上並非走在最前列,反而作為後來者的中國、日本、印度等國在某些領域領先於美俄兩國,比如中國嫦娥四號在月球背面軟著陸。除了中國,印度和日本也有可能在此輪熱潮中領先於美俄兩國進行月球軟著陸探測。
  • 嫦娥3號首度公布最新探月成果
    來自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行星科學研究所(微博 @探索那星空)的消息,2015年3月13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刊登了我國「嫦娥三號」探月工程的最新探測成果。利用嫦娥三號的探測數據,我國科學家首次研究報導了雨海北部地區的地質特徵及其淺表層的地質結構,對於探索月球的巖漿演化歷史和後期改造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2013年12月15日,嫦娥三號著陸器攜帶「玉兔」月球車成功著陸在預定的區域。
  • 嫦娥四號多項原創性成果公布 為後續月球探測奠定基礎
    昨天(8日),國家航天局公布了嫦娥四號自著陸月球背面以來獲得的多項原創性成果,這些科學成果將為研究月球的形成以及我國後續月球探測規劃的制定奠定基礎。自2019年1月,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以來,共獲得超過3TB科學數據。經過嫦娥四號核心科學家團隊的分析挖掘,對於嫦娥四號著陸區的地質結構等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
  • 嫦娥四號多項原創性成果公布 將為後續月球探測奠定基礎
    昨天(8日),國家航天局公布了嫦娥四號自著陸月球背面以來獲得的多項原創性成果,這些科學成果將為研究月球的形成以及我國後續月球探測規劃的制定奠定基礎。自2019年1月,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以來,共獲得超過3TB科學數據。
  • 嫦娥三號衛星明年5月開始正樣研製
    中國專家表示,在世界探月領域內,中國並非走得最快的,還遠落後於美國和俄羅斯,中國也永遠不會去威脅別的國家。  記者獲悉,明年5月嫦娥三號衛星開始正樣研製,預計於2013年前後發射。  《印度教徒報》的報導稱,嫦娥二號以中國神話故事中一位飛向月球的女神命名,其最主要的一個任務就是對月球虹灣地區進行高清晰度的拍攝。此次拍攝將為今後發射嫦娥三號衛星並實施月球著陸做好前期準備。  法新社的報導稱,影像的傳回彰顯了中國探月計劃到目前為止取得的階段性圓滿成功。虹灣地區東西長約300公裡,南北長約100公裡,是嫦娥三號衛星的預選著陸區。
  • 嫦娥四號將首次到達月球背面,帶你回顧人類探月徵程
    它原定通過發射嫦娥一號、二號繞月探測器來完成,其中嫦娥二號是嫦娥一號的備份。後來由於嫦娥一號表現出色,嫦娥二號繞月探測器改作探月第二階段的技術先導星。嫦娥一號獲取了世界第一幅全月圖,以及月表化學元素分布和礦物含量及月壤分布和近月空間環境等數據,填補了我國在探月領域的空白。「落」 :發射攜帶月球車的落月探測器在月面著陸,對著陸區附近進行區域性詳查。它原定通過發射嫦娥三號、四號落月探測器來完成,其中嫦娥四號是嫦娥三號的備份,後來嫦娥二號也用於這一階段任務,用於突破關鍵技術。
  • 嫦娥4號傳新消息,中國探月最終目標出爐,德國人:月球背後的龍
    與此同時,在我國嫦娥四號任務圓滿成功的同時,世界多國也紛紛表示將陸續開啟探月任務,一場全球參與的探月熱潮即將掀起。在印度、美國、日本等國相繼宣布要開啟探月任務的時候,中國的嫦娥四號探測器也再度傳來新消息。3月3日,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表示,遠在月背的玉兔二號巡視器和嫦娥四號著陸器已從休眠中醒來,開始了「第三個白天」的工作。
  • 「嫦娥四號」又傳新消息,這次有重要發現,外國人:要向中國取經
    ,近日,我國嫦娥四號又傳來新的消息。到目前為止,嫦娥四號已經在月球的背面度過了630個地球日,累積行駛了547.17米,我國的科學人員利用全景相機環拍探測、紅外成像光譜儀定標探測,測月雷達行駛過程中同步探測等數據,取得多項科學研究成果,並且,這些科學成果還被發表在「Nature Astronomy」國際期刊上。然而,科學團隊對雷達探測數據開展了深入研究,獲得了著陸區月壤和淺層結構的重要發現。
  • 「嫦娥四號」自著陸月球背面以來獲得多項原創性成果
    昨天(8日),國家航天局公布了「嫦娥四號」自著陸月球背面以來獲得的多項原創性成果,這些科學成果將為研究月球的形成以及我國後續月球探測規劃的制定奠定基礎。自2019年1月,「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以來,共獲得超過3TB科學數據。
  • 「嫦娥四號」自著陸月球背面以來獲得的多項原創性成果
    2020-09-09 08:32:49 來源:央視網央視網消息:昨天(8日),國家航天局公布了「嫦娥四號」自著陸月球背面以來獲得的多項原創性成果,這些科學成果將為研究月球的形成以及我國後續月球探測規劃的制定奠定基礎。
  • 歷經21個月晝,嫦娥四號傳回大量關鍵數據,獲得多項原創性成果
    作為中國探月工程的裡程碑,自從2019年1月,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背面軟著陸以來,已經在全球範圍內創造了多個航天記錄。歷經21個月晝的累計,嫦娥四號先後傳回大量關鍵數據,經過地面控制中心人員的努力,獲得多項原創性成果。
  • 中國嫦娥四號登月技術有多先進?印度發射失敗,美國至今未掌握
    2004年至今已經有15年之久,先後成功實現了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先導衛星、嫦娥三號月球著陸巡視器、嫦娥四號著陸器與巡視器等6次發射任務。此外,嫦娥四號著陸器與巡視器更是完成了人造太空飛行器首次登陸月球背面的壯舉,成為全球第一個成功登陸月球背面的國家(軟著陸)。日前,關於嫦娥四號著陸器與巡視器的消息顯示稱,其已經順利通過第十個月夜期極低溫考驗,開始第十一個月晝工作日,兩器運行至今已有296天。過不了多久,玉兔二號還將成為運行時間最長的月球車,這意味我國在深空領域的探測又邁出了重大一步。
  • 嫦娥五號探月滿載而歸!印度不服氣重大成果:早晚能反敗為勝
    」探月返回器成功返回地球,滿載從月球取得的月壤標本在內蒙古四子王旗的預定地區降落,這意味著首次地外天體採用返回任務圓滿完成,這標誌著探月工程取得了重大階段性成功,為下一步深空探測和載人登月工程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嫦娥四號今年探月分兩步走 我國未來或建「月球基地」
    今年是我國的航天發射大年,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趙小津日前接受央視記者專訪時透露,嫦娥四號探月任務將在今年分兩次發射,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將抵達人類探測器未曾觸及的月球背面。航天科技集團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趙小津:嫦娥四號我們計劃2018年下半年來發射,這是人類首次實現對月球背面的探測。
  • 除了嫦娥四號,探月四期還有嫦娥六號、七號、八號,將承擔哪些使命?
    以嫦娥四號任務圓滿成功為標誌,我國探月工程四期和深空探測工程全面拉開序幕。 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在今天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透露,嫦娥五號月面採樣返回任務將於今年年底左右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將於2020年前後實施。
  • 嫦娥四號明年將執行兩次發射 將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
    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自2017年12月19日至2018年3月6日向全球民眾實名徵集寄語,所有參與者的姓名和優選的兩萬條寄語將於明年搭載在嫦娥四號中繼星上,飛向深空開啟探月之旅。中國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計劃於2018年執行兩次發射:上半年發射嫦娥四號中繼星,下半年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