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四號多項原創性成果公布 為後續月球探測奠定基礎

2020-09-09 中國青年網

昨天(8日),國家航天局公布了嫦娥四號自著陸月球背面以來獲得的多項原創性成果,這些科學成果將為研究月球的形成以及我國後續月球探測規劃的制定奠定基礎。

自2019年1月,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以來,共獲得超過3TB科學數據。經過嫦娥四號核心科學家團隊的分析挖掘,對於嫦娥四號著陸區的地質結構等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 吳偉仁:它(月球車)實現了邊走邊探,把月表下面40米乃至100米離月球表面這麼一個層次結構、層理結構用雷達數據探索得比較清楚。這對我們分析月球的演化歷史非常重要。

不僅如此,科學家團隊還在月球背面巡視區月表淺層結構、月面中子和中性原子等環境探測以及月基低頻射電天文觀測等方面取得了原創性成果。目前,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已經在月球背面工作了21個月晝,兩器狀態良好,後續還將進行更為精細的科學探測工作。

中國科學院院士 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主任 王赤:我們未來的話我們要根據我們的科學目標到不同的區域、不同的巖石、不同的結構,我們要進行更精細化的安排,得到更多的探測結果。

來源:央視新聞

相關焦點

  • 嫦娥四號多項原創性成果公布 將為後續月球探測奠定基礎
    昨天(8日),國家航天局公布了嫦娥四號自著陸月球背面以來獲得的多項原創性成果,這些科學成果將為研究月球的形成以及我國後續月球探測規劃的制定奠定基礎。自2019年1月,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以來,共獲得超過3TB科學數據。
  • 「嫦娥四號」自著陸月球背面以來獲得多項原創性成果
    昨天(8日),國家航天局公布了「嫦娥四號」自著陸月球背面以來獲得的多項原創性成果,這些科學成果將為研究月球的形成以及我國後續月球探測規劃的制定奠定基礎。自2019年1月,「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以來,共獲得超過3TB科學數據。
  • 「嫦娥四號」自著陸月球背面以來獲得的多項原創性成果
    2020-09-09 08:32:49 來源:央視網央視網消息:昨天(8日),國家航天局公布了「嫦娥四號」自著陸月球背面以來獲得的多項原創性成果,這些科學成果將為研究月球的形成以及我國後續月球探測規劃的制定奠定基礎。
  • 嫦娥四號取得多項原創性成果
    近日,從國家航天局獲悉,自2019年1月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以來,共獲得超過3TB科學數據,取得多項原創性成果,為研究月球的形成以及我國後續月球探測規劃的制定奠定了堅實基礎。根據嫦娥四號科學數據,科學家團隊揭示了月球背面特別是南極艾特肯盆地複雜的撞擊歷史,為月壤的形成與演化模型提供關鍵證據;首次揭開了月球背面地下結構的神秘面紗,極大地提高了人類對月球撞擊和火山活動歷史的理解;為開展太陽風與月表微觀相互作用研究提供重要支撐,促進對月表輻射風險的認知;推進了太陽低頻射電特徵和月表低頻射電環境研究。
  • 國家航天局公布嫦娥四號多項原創性成果
    2020-09-08 20:37:22 來源:央視網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今天(9月8日),國家航天局公布了嫦娥四號探測器自2019年1月成功著陸月球背面以來在月背巡視區月表淺層結構、月面中子和中性原子環境探測等方面取得的多項原創性成果。
  • CNSA公布嫦娥四號獲得的成果,印度或於明年探月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的腳步逐漸邁向太空,雖然說我國在航空航天這一領域中發展較晚,但是經過我國的不懈努力之下,我們已經能夠成功將月球探測器發射至月球背面,近日,我國國家航天局公布了關於嫦娥四號探測器的一些信息
  • 後續月球探測有了「譜」
    日前,國家航天局公布了嫦娥四號自著陸月球背面以來獲得的多項原創性成果,這些科學成果將為研究月球的形成以及我國後續月球探測規劃的制定奠定基礎。自2019年1月,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以來,共獲得超過3TB科學數據。
  • 歷經21個月晝,嫦娥四號傳回大量關鍵數據,獲得多項原創性成果
    作為中國探月工程的裡程碑,自從2019年1月,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背面軟著陸以來,已經在全球範圍內創造了多個航天記錄。歷經21個月晝的累計,嫦娥四號先後傳回大量關鍵數據,經過地面控制中心人員的努力,獲得多項原創性成果。
  • 上遊早上好丨國家航天局公布嫦娥四號多項原創性成果
    熱點新聞:教育部明確教育類研究生和公費師範生免試認定中小學教師資格範圍;國家航天局公布嫦娥四號多項原創性成果;中國民用航空局:8月底,中國民航每日航班量超過1.3萬班,恢復到疫情前的九成;公安部9月4日發10大A級通緝令,截至9月7日
  • 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已經在月球背面工作了21個月晝
    今天(9月8日),國家航天局公布了嫦娥四號探測器自2019年1月成功著陸月球背面以來在月背巡視區月表淺層結構、月面中子和中性原子環境探測等方面取得的多項原創性成果。今天,國家航天局還宣布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將編號為281880號的小行星命名為「吳偉仁星」。吳偉仁是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
  • 嫦娥四號即將去月球背面,中國離登上月球還有多遠?
    嫦娥四號月球車藝術概念圖,8月15日公布騰訊科學採訪了中國探月工程一期總設計師,「兩彈一星」元勳孫家棟,為大家解答這些有趣的話題。「兩彈一星」元勳孫家棟院士接受採訪火箭發射後,會將嫦娥四號送入近地點高度200 km、遠地點高度約42萬 km的地月轉移軌道。經過軌道修正後,嫦娥四號組合體將在近月點實施制動,進入100 公裡環月圓軌道。
  • 「嫦娥四號」成功發射 開啟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探測之旅
    、中性原子等月球環境探測研究 本報記者 王諶 昨天凌晨2時2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開啟了月球探測的新旅程。 嫦娥四號奔向月球背面,這一科技實踐被譽為今年國際上最具影響力的深空探測科學研究工程。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的專家介紹,嫦娥四號實施月球背面軟著陸巡視探測,不是簡單地落在月背的一小步,而是中國由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的一大步,是中國航天從並跑邁向領跑的一大步,對我國跨入世界深空探測先進國家的行列,促進深空探測後續任務的實施,都具有重大意義。
  • 嫦娥四號探測器在月球背面工作21個月晝 國家航天局公布多項原創性...
    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在月球背面已經共完成21個月晝工作期的科學探索,在月球表面工作時長突破600天,月球車累積行駛520米左右。 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主任王赤:我們的玉兔號已經對我們著陸區的附近都已經進行了比較全面的勘探。
  • 嫦娥四號成功實現月球背面軟著陸 開啟人類月球探測新篇章
    從今年5月21日「鵲橋」中繼星發射,嫦娥四號就已經為探月做準備,上月8日,四號探測器被送上太空,之後的20多天裡,它先是「一腳剎車」進入環月軌道,緊接著進行變軌控制進入預定的月球背面著陸準備軌道,再到昨天的完美著陸,經過了諸多考驗。而它走過的每一步凝結的都是探月工程「創新」的智慧。
  • 中國嫦娥四號最新科學成果:揭示月球內部物質結構
    IT之家9月24日消息 據中國探月工程發布,嫦娥四號著陸器和 「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於 9 月 24 日 7 時 30 分、23 日 23 時 18 分結束第 22 月晝工作,按地面指令完成月夜模式設置,進入月夜休眠。
  • 嫦娥四號新成果凌晨公布 月球背面深處果然有它們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李春來研究員領導的研究團隊利用嫦娥四號就位光譜探測數據,證明了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SPA)存在以橄欖石和低鈣輝石為主的深部物質,為解答長期困擾國內外學者的有關月幔物質組成的問題提供了直接證據,將為完善月球形成與演化模型提供支撐。圖1月球內部結構可能的解釋。(a)月球巖漿被設定為深550km,下月幔由原始的未熔融物質組成。
  • 嫦娥四號完成第22月晝工作 最新科學成果揭示月球內部物質結構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獲悉,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於9月24日7時30分、23日23時18分結束第22月晝工作,按地面指令完成月夜模式設置,進入月夜休眠。截至目前,嫦娥四號已在月球背面度過630個地球日,累積行駛547.17米。
  • 嫦娥四號完成第22月晝工作最新科學成果揭示月球內部物質結構
    新華社北京9月24日電(記者胡喆)記者從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獲悉,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於9月24日7時30分、23日23時18分結束第22月晝工作,按地面指令完成月夜模式設置,進入月夜休眠。
  • 月球背面拓荒者——嫦娥四號著陸月球背面一周年
    一年前的今天,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的馮·卡門撞擊坑;1月4日,「玉兔二號」月球車與著陸器成功分離,分別開展科學探測;1月11日,兩器完成互拍成像,地面接收圖像清晰完好,中外科學載荷工作正常,探測數據有效下傳,搭載科學試驗項目順利開展,達到工程既定目標,標誌著嫦娥四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嫦娥四號,為何要去月球背面(深閱讀)
    12月8日2時23分,嫦娥四號探測器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它的目標是月球背面。後續經歷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之後,嫦娥四號探測器將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開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測及巡視探測。  探索月球背面有何意義?嫦娥四號將開展哪些科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