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三號衛星明年5月開始正樣研製

2020-12-04 東方網

  嫦娥二號升空曾經被美國媒體稱為是「科技大片」,昨天嫦娥二號傳回了嫦娥三號預選著陸區的局部影像圖,再次引發了外媒的關注。

  俄羅斯、法國媒體稱讚嫦娥二號任務成功完成,印度媒體嫉妒「被中國超越」,因美國總統歐巴馬裁減登月計劃,美國媒體擔心與中國比賽可能成為「龜兔賽跑」。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甚至猜疑稱,中國正在邁向「太空軍事化」。

  中國專家表示,在世界探月領域內,中國並非走得最快的,還遠落後於美國和俄羅斯,中國也永遠不會去威脅別的國家。

  記者獲悉,明年5月嫦娥三號衛星開始正樣研製,預計於2013年前後發射。

  外媒綜述

  稱讚

  中國衛星著陸預選月亮最美的地方

  中國國防科技工業局發布嫦娥二號月面虹灣局部影像圖後,《俄羅斯之聲》報導稱,這一影像圖的傳回標誌著中國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二號任務的圓滿完成,而嫦娥二號任務的完成將為中國未來幾年太空項目的展開實施做出巨大貢獻。

  《印度教徒報》的報導稱,嫦娥二號以中國神話故事中一位飛向月球的女神命名,其最主要的一個任務就是對月球虹灣地區進行高清晰度的拍攝。此次拍攝將為今後發射嫦娥三號衛星並實施月球著陸做好前期準備。

  法新社的報導稱,影像的傳回彰顯了中國探月計劃到目前為止取得的階段性圓滿成功。虹灣地區東西長約300公裡,南北長約100公裡,是嫦娥三號衛星的預選著陸區。這一月球港灣形成於百億年前,被認為是月球上最美麗的地方。

  衛星若著陸此地,既可以探測分析月海中的月壤,也可以對月陸上的月巖進行取樣,對於進行月球的多樣性研究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探月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張嘉浩接受《法制晚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虹灣區圖片拍攝得非常完美,超出原先的預料,並且任務完成得非常順利。虹灣區圖片的成功傳回,就意味著嫦娥二號的任務成功完成。

  對比

  試圖比肩美俄將超越日本、印度

  目前,中國的探月工程越跑越快,並進而提出了打造空間站的構想。面對中國在太空探索領域的雄心壯志,美國、印度和日本等國的探月工程雖然各有千秋,卻似乎都顯得很是心急。

  《華爾街日報》此前的報導評價稱,嫦娥二號取得的成功似乎使中國處於亞洲太空競賽中的領先位置。與印度相比,中國更有希望成為繼美國之後實現載人登月的國家。

  《印度教徒報》的報導則指出,嫦娥計劃被視為中國在太空探測項目中的一大努力,試圖與美國和俄羅斯等太空大國比肩。

  塔斯社的報導稱,中國計劃2020年實現首次載人登月計劃,並且已經選好了登月著陸點——擁有理想條件的月球南極。

  用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的話形容,中國已經開始為登月「尋找好的車位」。報導稱,如果中國的登月項目進展順利,就能在亞洲範圍內超越日本和印度。

  「中國已經超越印度!」一位印度太空及軍事領域的學者認為,中國在這一領域起步較早,「此刻已經領先於我們」。

  日本在上世紀就開始研究探月,中國則是在2002年前後才正式啟動。相比日本曾經失敗的探月試驗,中國探月工程總體規劃比較嚴謹,起點較高,投入更是較少,嫦娥二號任務總投入僅有9億元人民幣。

  預測

  中美競賽會不會成為「龜兔賽跑」?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稱,分析師表示,中國在小衛星開發等特定領域已經領先於美國。他接著說道:「中國擁有遠大的航天抱負有許多基礎——威望、科技實力等。」

  中國人的另一項優勢在於,能夠讓一個火箭裝載三個不同負載品——這種技術大幅降低了發射衛星的成本。這些優勢讓中國的航天項目成本低於美國,而且在商業上更加可行——而目前美國某些航天項目正因缺乏資金而受到質疑。

  報導寫道,美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實現載人登月的國家,1969-1972年間共完成六次登月,但美國總統歐巴馬卻裁減了未來美國載人登月計劃,俄羅斯在經歷了一系列失敗後,取消了登月計劃。與此同時,中印之間一直在進行「太空角逐」。

  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的報導稱,中國似乎開始在亞洲太空登月競賽中領先。嫦娥二號凸顯了中國迅速增強的技術實力,以及其急於在世界舞臺上獲得聲望的渴求。它將讓中國領先於其亞洲對手——印度和日本,並標誌著對美國戰後在太空統治地位的挑戰。

  航天大國美國也開始擔憂,美國在比賽中最終會落得「龜兔賽跑」中的尷尬下場。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研究中國太空項目的研究員說,「這就如同龜兔賽跑一樣,中國雖然進展緩慢,但一直在為探測月球打基礎,而美國卻好像已決定不再持續投資」。

  特別關注

  嫦娥三號正樣研製明年5月啟動2013年前後發射

  記者昨天從探月中心獲悉,隨著嫦娥二號衛星「虹灣」區圖片的成功獲取,未來探月工程的重心也將發生轉移,各研製單位將進入到嫦娥三號衛星攻關階段。去年嫦娥三號衛星已進入初樣研製階段,明年5月份,其正樣研製將開始。嫦娥三號衛星預計於2013年前後發射。

  探月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探月工程中心主任張嘉浩告訴記者,去年在嫦娥二號緊張的備戰發射過程中,探月中心已經協調相關機構,包括中國科學院、航天部門各研究單位,同時進行嫦娥三號的研發。

  「與別的產品不同,在研製過程中,嫦娥系列衛星均有初樣和正品之分。」張嘉浩解釋,嫦娥三號衛星經過之前的圖紙設計、發射規劃等等,去年已進入初樣研製階段,通過初樣研製,科研人員將會就衛星本身各器件之間的磨合匹配進行不斷的改進,務必做到嚴絲合縫、精益求精。

  「明年5月份,嫦娥三號將會進入到正品(也叫正樣)研製階段。」正樣就是正式發射時的衛星實體。張嘉浩強調,嫦娥三號的技術跨越非常大,很多事情幾乎是從零做起,兩年多的時間,要完成這樣一個全新任務,面臨的挑戰也比較大。

  猜疑

  中國太空計劃包含擊毀美國衛星?

  《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稱,中國探索太空的行動是一項軍事戰略嗎?一些人已指出,與所有太空計劃一樣,中國的登月計劃擁有重要的潛在軍事衍生意義。

  印度、日本和美國沒有忽視中國太空計劃的安全含義。五角大樓指出,中國通過其太空計劃探索各種方式,在衝突的情況下,利用美國軍隊對太空的依賴擊毀美國衛星。

  五角大樓在最近關於中國軍事力量的年度報告中說:「中國正在開發攻擊對手的太空資產的能力,加快了太空軍事化步伐。」

  《華爾街日報》在提倡中美合作的同時,話中透出一股酸溜溜的味道。報導指出,中國雖然對自己的科學技術越來越有信心,但仍然有許多地方要向美國學習,尤其是在載人航天領域。

  專家回應

  中國不會威脅他國

  《國際太空》雜誌執行主編龐志浩告訴《法制晚報》記者,中國永遠不會去威脅別的國家。並且,現在在世界探月領域內,中國也不是走得最快的。

  探月一共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探月、登月、駐月。美國現在已經完成了前兩個階段,俄羅斯不久的將來也將完成第二階段。

  歐盟、日本、印度、中國現在正在邁出第一步,就是探月。而探月又可以分成「繞、落、回」三小步,第一步「繞」,大家都完成了,在第二步「落」的部分,中國率先發射了嫦娥二號先導星,為未來的落月做好了準備。

  揭秘

  將帶月球車巡遊

  據介紹,「嫦娥三號」在月球赤道附近的「虹灣」區著陸後,將分為兩部分:著陸器和月球車。

  月球車將在月球表面巡遊,著陸器則定點守候。月球車將在月球探測90天,並抓取月壤在車內進行分析,得到的有關數據將直接傳回地球。90天內,月球車巡遊的範圍可達到5平方公裡。著陸器拍攝的月球車巡遊的圖像也將傳回到地面。

  文/記者李莎莎

  主流媒體報導標題

  法新社:中國公布月球照片

  《金融時報》:中國挑戰美國太空霸權?

  塔斯社(俄):中國計劃2020年實現登月

  《印度教徒報》:中國第二次月球探測任務成功

  《俄羅斯之聲》:中國的王牌月球探測任務取得成功

  美國《華爾街日報》:嫦娥二號令中國領先亞洲太空競賽

  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中國正在邁向「太空軍事化」

相關焦點

  • 中國明年將發射神舟十號、嫦娥三號和近20顆衛星
    中國明年將發射神舟十號、嫦娥三號和近20顆衛星 Shenzhou-10 and Chang'e-3 to be launched in 2013
  • 嫦娥三號著陸器超期服役14個月 嫦娥五號轉入正樣研製
    記者19日從國防科工局組織召開的探月工程重大專項領導小組第十五次會議上獲悉,嫦娥三號著陸器於2月18日成功自主喚醒,進入第28個月晝,工作正常。經探月工程重大專項領導小組會議審議,嫦娥五號任務正式由初樣研製轉入正樣研製階段,預計於2017年前後完成研製並擇機發射。 嫦娥三號和嫦娥五號分別肩負著我國探月工程二期「落月」和三期「採樣返回」的主任務。
  • 嫦娥三號搭載的月球車徵名 11月正式公布最終命名
    承擔我國探月工程第二步「落月」任務的嫦娥三號探測器將於今年年底擇機發射,探月工程二期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的第二步,是承前啟後的關鍵一步,包括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任務。嫦娥三號承擔「落月」任務,將實現月面軟著陸,開展就位探測和月面巡視勘察。嫦娥三號月球車將在月球表面自主「行走」,進行巡視探測。
  • 嫦娥四號中繼星命名「鵲橋」 計劃5月發
    中國官方24日在哈爾濱舉行的2018年「中國航天日」主場活動開幕式上宣布,為嫦娥四號探測器提供地月通信支持的中繼星正式命名為「鵲橋」,搭載中繼星發射的兩顆小衛星被命名為「龍江一號」和「龍江二號」。
  • 中國月球車將採2公斤月壤回家 已在研製正樣
    >「國產月球車技術瓶頸已全面突破,進入正樣研製階段,」3月10日,全國人大財經委委員、中國探月工程三期總設計師胡浩在接受華西都市報記者獨家專訪時介紹,下一步發射的「嫦娥三號」依然使用長徵3號B型運載火箭,發射地點還是在西昌(此前,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空間科學與深空探測首席專家葉培建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也透露,嫦娥三號將於2013年在西昌發射),將把國產月球車送到月球表面,並實現軟著陸。
  • 嫦娥三號年底發射 太空飛行器首次嘗試地外天體軟著陸
    日,探月工程重大專項領導小組召開第十一次會議暨嫦娥三號任務進場動員會,審議批准了嫦娥三號任務由研製建設階段轉入發射實施階段。嫦娥三號探測器將於今年底由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擇機發射。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三號任務自2008年2月立項以來,先後完成了21個月的方案設計、26個月的初樣研製和20個月的正樣研製3個階段,完成了設計分析仿真、產品試製生產、試驗驗證、獨立評估、質量複查等研製建設工作。
  • 歐陽自遠:嫦娥三號月球車核電池可續航30年
    我國將於明年發射「嫦娥三號」衛星對月球進行軟著陸探測,目前衛星正在按計劃準備。月球車降落不用降落傘歐陽自遠介紹說,嫦娥三號的著陸器和月球車將共同在月球上軟著陸,之後著陸器不移動,而月球車則要在月球上行走,兩者聯合完成探測任務,這在世界上還是首次。歐陽自遠指出,嫦娥三號明年仍將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其中最難的一件事是降落。
  • 嫦娥三號發射成功 玉兔開始登月之旅
    原標題:嫦娥三號發射成功 玉兔開始登月之旅  12月2日1時30分,搭載著嫦娥三號的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新華社記者 李剛攝   本報西昌12月2日電(特派記者 曹斌)擔負中國首次地外天體軟著陸和巡視探測任務的嫦娥三號,12月2日1時30分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展開奔月之旅。  由著陸器和「玉兔」號月球車組成的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總重近3.8噸。在月球表面軟著陸後,「玉兔」號將駛離著陸器進行為期約3個月的科學探測,著陸器則在著陸地點進行就位探測。
  • 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工程正樣研製工作動員會在...
    (觀察者網訊)近日,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GECAM)衛星工程正樣研製工作動員會在京召開,會議透露GECAM雙星計劃於9月出廠。按照此前消息,GECAM雙星計劃於2020年發射。 據中科院網站1月10日消息,1月8日,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二期)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GECAM)衛星工程正樣研製工作動員會在京召開。
  • 我國返回式衛星研製開啟「快、好、省」模式
    於4月6日發射並於4月18日成功回收的實踐十號衛星,不僅啟動了我國首次大規模無人空間微重力試驗任務,而且開啟了衛星研製「快、好、省」時代的先河。  記者從該衛星研製單位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了解到,在如何更快研製衛星、更好滿足用戶需求以及低成本研製方面,該院通過實踐十號邁出了探索的步伐,獲得了有益的經驗。
  • 嫦娥二號探月解析度比嫦娥一號提高數倍
    針對軌道變化帶來的難點和風險,嫦娥二號在設計和驗證環節主要採取了5方面措施:一是模飛驗證及星地無線聯試;二是軌道設計專題控制;三是軌道第三方覆核;四是系統充分協調溝通;五是飛行程序分階段安排4次評審。
  • 哈工大多項成果助「嫦娥三號」圓夢月球
    原標題:哈工大多項成果助「嫦娥三號」圓夢月球  當看到中國第一輛月球車平穩踏上月面,開始它的第一次「月球漫步」時,哈工大鄧宗全教授的團隊終於放下了心。哈爾濱工業大學作為月球車移動系統副總設計師單位,其研究團隊針對「嫦娥三號」所攻關的月球車移動系統及月面轉移等多項關鍵技術得到了充分認證。
  • 嫦娥攬月|難點多,風險大,嫦娥五號有多複雜?
    時間回到2011年1月,國務院正式批覆立項,嫦娥五號探測器啟動研製工作。在2012年12月,完成探測器系統方案階段研製總結評審,轉入初樣研製階段;2015年12月,探測器研製迎來一個重要節點,探測器系統初樣研製總結和正樣設計評審完成,轉入正樣研製階段。今年7月,嫦娥五號空運抵達發射場,此後開展了將近5個月的發射場工作。
  • 距離「嫦娥1號」發射已整整13年了,今年底「嫦娥5號」將發射
    2007年的今天,也就是10月24日18時05分,「長徵三號」甲型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三號塔架將我國第一枚月球探測器「嫦娥1號」發射升空。這是衛星環繞月球飛行的工作軌道,這個軌道為圓形,離月球表面約200千米。「嫦娥1號」月球探測器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承擔研製。總重量為2.3噸,大小為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帆板展開長度18米,預計壽命為1年。在完成任務後,「嫦娥一號」月球探測器於2009年3月1日下午15時36分開始減速,經過37分鐘的減速,衛星成功墜落在月球的豐富海區域。
  • 探月「嫦娥工程」實現五星紅旗插上月球
    「嫦娥工程」進入實施階段;2005年年底,完成了衛星初樣產品的研製和相關試驗;2006年3月,中國探月計劃第一顆衛星「嫦娥一號」進入有效載荷正樣系統最後聯試階段,以確保科學探測設備將來在太空正常工作;2006年10月前,完成探月衛星正樣產品的設計、研製、總裝、測試和各項試驗;2007年8月,已完成了產品研製,並通過了各項試驗考核驗證。
  • 西安光機所助力嫦娥五號月表採樣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號探測器隨長徵五號從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開啟月球探測新旅程。此次「胖五」的乘客是大家期待已久的嫦娥五號探測器,計劃將在探月工程三期中完成月面取樣返回任務,踏出中國探月工程的「繞、落、回」的最後一步「回」,是該工程中最複雜的探測器,也是中國探月工程的收官之戰。
  • 細看嫦娥三號上的「雷射眼」
    ——中秋舉頭望明月,遙想「嫦娥」真落月。嫦娥三號衛星最近運抵「月城」西昌發射場,預計百日之後擇機發射,實現中國太空飛行器在地外天體上的首次軟著陸。此番無人登月,「嫦娥」要靠自己的「眼睛」認路識途,其中多套探測儀器由中國科學院在滬相關研究所研製,守望落月登月全程。
  • "嫦娥一號"衛星研製團隊平均年齡不到30歲
    在「嫦娥」研製隊伍中,有不少像孫嶽一樣的年輕人。中國繞月探測工程總指揮欒恩傑介紹說,繞月探測工程有近百家單位萬餘人參與其中,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團隊。這支隊伍有個明顯的特點就是,年輕人多。  時勢造英雄     在這項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航天工程中,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嫦娥一號」衛星研製團隊40歲以下青年佔71%左右,平均年齡不到30歲;託舉「嫦娥一號」衛星升空的長徵三號甲火箭發射試驗隊共188人,40歲以下人員佔到60%以上。
  • 人類將首次在月球背面著陸,嫦娥四號拉開大幕,低調發射服務衛星
    鵲橋號為降落在月球背面的著陸器與巡視器進行通信中繼的模擬圖。本報特約記者 張亦馳 杭添仁 任 重5月21日晨,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中繼通信衛星鵲橋號發射升空。
  • 嫦五讓人持續興奮,然而不能忘懷的還是探月工程的先驅:嫦娥一號
    該工程主要任務是獲取月球表面三維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質類型的分布特點,探測月壤特性,探測地月空間環境。嫦娥一號。嫦娥一號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承擔研製設計。壽命為1年,於2007年10月24日。由長徵三甲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執行發射任務。11月5日,抵達距離月面200千米的地方進行繞月飛行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