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獨家專訪全國人大財經委委員、中國探月工程三期總設計師胡浩
發射嫦娥三號依然會使用目前中國推力最大的長徵3號B型火箭,發射地點還是在四川西昌
著陸由於月球表面沒空氣,無法使用降落傘,必須在即將著陸時開啟反噴火箭,在選定的地點平穩著陸
漫步月球車會到處轉一轉,看看月球地表上到底是一個什麼狀況,和我們從遠處看的情況有多大區別
探月工程三期,月球車將對月壤採樣,然後裝回儲藏器,在無人的情況下在月球表面發射小火箭,並在月球軌道實現空間對接,最終將月壤樣品帶回地球
「國產月球車技術瓶頸已全面突破,進入正樣研製階段,」3月10日,全國人大財經委委員、中國探月工程三期總設計師胡浩在接受華西都市報記者獨家專訪時介紹,下一步發射的「嫦娥三號」依然使用長徵3號B型運載火箭,發射地點還是在西昌(此前,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空間科學與深空探測首席專家葉培建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也透露,嫦娥三號將於2013年在西昌發射),將把國產月球車送到月球表面,並實現軟著陸。
月球車已在研製正樣
備受關注的嫦娥三號將於什麼時候發射,胡浩並沒正面回答。不過他談到,嫦娥三號依然會使用目前中國推力最大的長徵3號B型火箭,發射地點還是在四川西昌。
2007年發射的嫦娥一號已進行了月球「硬著陸」,即「撞月」。胡浩說,嫦娥三號將首次把國產的「月球車」送到月球表面,並實現軟著陸,由於月球表面沒有空氣,無法使用降落傘,要想軟著陸必須使用反噴火箭,即在即將著陸時開啟反噴火箭,在選定的地點平穩著陸,並釋放月球車,到月球表面開展各類科學研究和數據收集、分析工作。
胡浩說,嫦娥三號將對月表的實際狀況進行巡視探查,「月球車會到處轉一轉,看看月球地表上到底是一個什麼狀況,和我們從遠處看的情況有多大區別。」
目前,月球車和軟著陸系統技術瓶頸均已突破,進入正樣研製階段。胡浩解釋說,這套系統和月球車已通過實驗室條件下的各種檢驗,「真正要到月球上去的那套設備,我們已在研製了。」
胡浩說,月球車其實是一個月球
機器人,還是一個技術平臺,集成、搭載了一大批探測儀器,用於測試、分析月球月壤的狀況、著陸地點周圍的各類數據等。
三期將採集月球土壤
胡浩說,按照規劃,中國探月工程分「繞、落、回」三步走,目前已發射的嫦娥一號和二號,基本上屬於「繞」
的階段,即將發射的嫦娥三號屬於「落」的階段,重點解決軟著陸的問題,緊跟其後的三期工程核心任務是完成月面採樣返回工作。
胡浩解釋說,在二期工程解決軟著陸問題的基礎上,還將利用月球車開展月面巡視勘測工作;三期將在「月壤取樣、返回器無人發射上升、高速載入地球」等方面重點攻關。
他進一步解釋說,三期得靠月球車對月壤進行採樣,然後裝回儲藏器,在無人的情況下在月球表面發射小火箭,並在月球軌道實現空間對接,最終將月壤樣品帶回地球,「根據計劃,月壤採樣的重量預計2公斤左右。」
胡浩表示,探月三期工程是一個龐雜的系統工程,今年的任務就是把方案做好,並通過實驗驗證,然後進入初樣研製階段,再進行各種各樣的試驗,最後才是再做正樣研製。
延伸閱讀
新型大推力火箭2014年有望使用
胡浩介紹說,探月工程前兩期使用的火箭都是長徵3號系列,發射地點也都是四川西昌,三期將採用直徑5米的新型大推力火箭,發射地點也改在海南航天發射場,這種新型液態燃料火箭的起飛重量能達到1000噸水平。按照目前的進度,新型大推力火箭可能2014年前就會在海南航天發射場啟用。
對於國人頗為關注的「載人登月」計劃,胡浩也回應稱:「目前僅僅停留在專家前期論證階段,國家還沒有正式立項。」
國新辦發布的「2011年中國的航天」白皮書中也提到,未來5年,我國在載人航天方面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開展載人登月前期方案論證」,並未提及開展載人登月試驗。
新聞背景
2007年嫦娥一號發射成功,中國人第一次獲取了月球影像圖,並成功實施「撞月」。
2010年嫦娥二號發射,拍攝了解析度為7米的全月球影像圖,並於今年春節期間公布。(記者阮長安陳誠鄧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