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的發射讓中國人徹底沸騰了。也讓全世界人刮目相看了。因為人類已經持續44年,沒有從月球返回過了。如若成功,這不光是中國,也是全人類的一次重大技術進步,我們提前祝福他。然而這一切的一切都要從中國第1個探月工程,嫦娥工程中第1顆探月工程衛星——嫦娥一號,說起。
2004年3月1日,中國啟動第1個探月工程——嫦娥工程。 從此,中國人向這個在古詩詞文化中存在幾千年的地外天體邁出了腳步。
少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廣寒宮,玉兔嫦娥。中國人從來不缺少對月球的興趣。只是那時大部分都稱它為月亮,用它來寄託思想抒發情感。然而隨著現在科技的進步,中國人逐漸發現,月亮只不過是和地球一樣的一種天體,而且比地球還要小,上面冷清寂靜。沒有了嫦娥的月亮,只有荒蕪一片的月球。從月亮到月球,這是中國人不得不承認的一個事實。
然而中國人卻從未放棄對月球的好奇心與探索欲,這個時期有這個時期的方法。
2004年中國第1個探月工程——嫦娥工程,就這樣誕生了。根據官方表述,嫦娥工程分為「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個階段。該工程主要任務是獲取月球表面三維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質類型的分布特點,探測月壤特性,探測地月空間環境。
嫦娥一號。
嫦娥一號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承擔研製設計。壽命為1年,於2007年10月24日。由長徵三甲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執行發射任務。11月5日,抵達距離月面200千米的地方進行繞月飛行探測。
作為整個探月工程的第1步。「嫦娥一號」衛星,攜帶立體相機、成像光譜儀、雷射高度計、微波輻射計、太陽宇宙射線檢測器和低能離子探測器等多種科學儀器,對月球進行探測。它在環月飛行執行任務期間,主要獲取月面的三維影像,分析月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質類型的分布特點,探測月球土壤厚度,檢測地月空間環境。其中前3項是國外沒有進行過的項目,第4項是我國首次獲取8萬公裡以外的空間環境參數。此外,美國曾對月球上的5種資源進行探測,我國將探測14種,其中重要的目標是月球上的氦—3資源。氦—3是一種安全高效而又清潔無汙染的重要燃料,據統計,月球上的氦—3可以滿足人類1萬年以上的供電需求。月球土壤中的氦—3含量可達500萬噸。

依靠嫦娥一號,我們中國人繪出了人類歷史上第1張完整的高精度月球表面影像圖,以及月壤主要元素分布圖。
1994年開始,我國航天科技工作者進行了探月活動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1996年,完成了探月衛星的技術方案研究。
1998年,完成了衛星關鍵技術研究,以後又開展了深化論證工作。
2004年11月19日「嫦娥一號」開始初樣研製,「嫦娥工程」進入實施階段。
2005年年底,完成了衛星初樣產品的研製和相關試驗。
2006年3月,中國探月計劃第一顆衛星「嫦娥一號」進入有效載荷正樣系統最後聯試階段,以確保科學探測設備將來在太空正常工作。2006年10月前,完成探月衛星正樣產品的設計、研製、總裝、測試和各項試驗。
2007年8月,已完成了產品研製,並通過了各項試驗考核驗證。
2009年3月1日,嫦娥一號共繞月飛行5514圈,燃料即將耗盡。經過討論研究為以後的月球軟著陸獲取經驗。在下午4點嫦娥1號減速變軌。經過13分10秒後,嫦娥1號在預定地點撞向月球。永遠的睡在了月球。
直到最後一刻,它還在不斷的傳回影像資料。這是中國第1顆探月工程的衛星,十幾年的理論研究探索,這期間的各種質疑迷茫與被嘲笑。讓我們把所有的期望都壓在了嫦娥一號的身上。而它也確實沒有讓我們失望。讓我們取得了開門紅,對此我們要由衷的對它說一聲:嫦娥一號,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