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返回第8天,印度揚言取得「8大」突破,卻遭媒體無情拆穿

2021-01-13 風化的土牆上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

印度一直以來都深受西方國家的看重,西方認為這個國家的發展潛力非常巨大,假以時日必然能夠超越我們中國,然而幾十年過去了,印度的經濟發展雖然也得到了不少的提升,但想要與我們中國進行比較,他們還是差著不少距離的,不過為了追趕上中國的發展速度,印度現如今也是對各大領域的發展都提速了不少。

根據可靠消息稱,在中國的嫦娥五號返回地球以後的第8天,印度空間研究組則是宣布了一個讓人意外的消息 ,那就是他們取得了8大突破,其中就包含了「錢德拉-2號」登月器獲得的第一組數據,而這也將會為他們第二次登月提供巨大的幫助,按照印度自己的說法,「錢德拉-2號」將會為他們在未來的天空競賽當中贏得一席之地。

據悉印度「錢德拉-2號」在2019年9月2號被注入到了太空軌道當中,如今他們在這一方面取得了8大突破以後,這也算是解決了月球科學方面的一些問題,而目前「錢德拉-2號」在各個階段的數據都已公布,其中還包括了數字高程模型、地形測繪相機的信息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此前雖然成功將「錢德拉-2號」送入了月球的軌道,但事實上它在登月的時候發生了一些故障,所以這也就導致與印度失去了聯繫,當前也僅僅只剩下了一個軌道器在圍繞著月球飛行而已,印度所獲得的數據也都是因此而來的。

而印度當地的媒體其實並不認為印度的登月計劃能夠順利實施,因為第一次登月就出現了巨大的意外,這也是降低了印度民眾我們的自信心,而在印度的專家看來,目前印度的科研成果質量還達不到要求,因此是沒有辦法完成登月任務的!現如今印度盲目的人物自身實力已經達到了登月的要求,這顯然不是一件好事情,而如果他們想要在科研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那麼就必須腳踏實地的去學習和進步才行!對此,大家有什麼想說的嗎?

相關焦點

  • 嫦五返回第8天,印度宣稱登月取得8大進展,印媒:登月器已失聯
    據印度媒體《歐亞時報》12月25日報導,在中國嫦娥五號成功返回第8天之際,印度正在"緊追"。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公布了登月器"錢德拉-2號"獲得的第一組數據,該設備是印度為第二次登月任務發射的。
  • 嫦娥五號從月球返航,印度上下眼紅巨大突破:國力差距無法彌補
    日前,「嫦娥五號「成功完成在月球的科研任務,進入月球軌道踏上返回地球的歸途。據國家航天局專家的解讀,「嫦娥五號「的上升器將在遠程控制下和軌道器進行」合體「,這是返回地球的第一步,需要十分嚴格的科學計算才能」分毫不差「實現對接,這顯示出「嫦娥五號「的複雜先進技術。
  • 「嫦娥五號」獲得極大成功,印度媒體「酸了」
    「嫦娥五號」這個名字,在中國乃至世界都有著非常高的關注度,不久之前,「嫦娥五號」已經結束了在月球上探測的核心任務,它和工作人員踏上歸塵的道路,而這些足以證明,此次「嫦娥五號」的出行相當順利!中國航天領域能有這樣大的成就,實在叫人欣慰,誰能想到,早在多年前中國還是一個落後遭人挨打的國家,時過境遷,我國航天領域的巨大突破足夠其他國家羨慕了。
  • 印媒評嫦娥五號成功:火星探測印度是亞洲第一國 這最複雜
    印媒稱,這標誌著中國在多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但印度6年前就成為首個成功將探測器送入火星軌道的亞洲國家,這被認為是最複雜的太空任務。    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中國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為什麼說23天返回的嫦娥5號,比8天的阿波羅11,還要先進?
    很多關心探月任務的朋友發現了一個有趣的事實,官方公布的嫦娥五號任務是23天,而50多年前的阿波羅11號,發射時間是1969年7月16日,返回時間是1969年7月24日,總共歷時才8天,這過了50年,我們的技術還不如半個世紀以前的
  • 嫦娥五號發射第4天,印度突然宣布重要計劃,4個月後登陸月球
    嫦娥五號剛發射,印度宣布4個月後發射月船3號,要成載人登月第二國? 近日嫦娥五號成功發射讓各國看到我們的航天技術,據悉,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的任務是在兩周內登陸月球,挖取月球土壤返回地球
  • 眼看中國嫦娥五號升空,印度媒體自查失敗原因:莫迪該背鍋
    12月1號,中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在月球表面著陸,並在接下來的2天時間內成功完成在月球上的科研任務,於12月3號晚踏上了返回地球的歸途,這次嫦娥五號的成功,讓中國成為全球第三個有能力採集月球土壤的國家,具有裡程碑意義。
  • 嫦娥五號令印媒很沮喪,追趕多年差距卻變大,根本不在同一檔次
    「成功完成在月球的科研任務,進入月球軌道踏上返回地球的歸途。據國家航天局專家的解讀,「嫦娥五號「的上升器將在遠程控制下和軌道器進行」合體「,這是返回地球的第一步,需要十分嚴格的科學計算才能」分毫不差「實現對接,這顯示出「嫦娥五號「的複雜先進技術。
  • 嫦娥五號成功著陸地球!為何嫦娥五號返回時會燃燒?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著陸地球。創造了中國航天的又一裡程碑。嫦娥五號這一路走來,不得不說是困難重重,但我國航天人員克服了重重困難。最終,成功地完成了嫦娥五號月球採樣任務。那麼,同樣是穿越地球大氣層,為什麼嫦娥五號返回時會遭遇溫度升高,表面劇烈燃燒的情況,而升空時卻沒有呢?相比之前的嫦娥系列探測器,嫦娥五號的結構更加複雜,重量也要大得多,嫦娥五號總質量高達8.2噸。
  • 嫦娥五號即將返回!歷時23天,兩公斤「廣寒宮」土特產要帶回
    首次月面起飛上升當嫦娥五號探測器完成月面工作後,就要踏上 「回家」 的旅程。回家第一步如果順利邁出,將會突破我國航天史上另一個首次 —— 月面起飛上升。嫦娥五號順利完成月壤採樣封裝後,上升器就要準備月面點火起飛了。運載火箭在地球起飛是有一套完備發射塔架系統的。月面起飛就不一樣了,由於月球表面環境複雜,這給著陸器起飛帶來了很大難度。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回家,驚心動魄23天回顧
    智東西12月17日凌晨報導,北京時間凌晨1時59分,我國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主席在賀電中指出:「嫦娥五號任務作為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這是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攻堅克難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標誌著中國航天向前邁出的一大步,將為深化人類對月球成因和太陽系演化歷史的科學認知作出貢獻。對你們的卓越功勳,祖國和人民將永遠銘記。」
  • 嫦娥五號滿載而歸!美國求分享,印度不服氣,臺媒體人:臺灣也可以嗎?
    嫦娥五號回來了!帶著月壤回來了!從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至今,全世界都在翹首以盼,希望早日目睹「最年輕」月壤的風採。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在國新辦發布會上介紹,此次嫦娥五號取回的月球樣本主要有三類用途——第一類,進行科學研究,也是最主要的目的;第二類,為能早一點與公眾見面,有一部分月球樣品將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進行科普教育;第三類,依據國際合作的公約和多邊雙邊的合作協議
  • 嫦娥五號年底前發射,印度更難了
    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於登雲在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上透露,嫦娥五號將在年底前發射,嫦娥五號有望實現我國航天史上的四個「首次」: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首次從月面起飛,首次在38萬公裡外的月球軌道上進行無人交會對接,首次帶著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奔月,落月,再到返回嘗試
    據統計,從1959年至2017年年底,人類共發射132個月球探測器,其中美國60個,蘇聯64個,中國4個,日本2個,歐洲1個,印度1個,成功率約為50%。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衛星成功發射,正式拉開了中國探測月球的序幕。從從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再到探月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明年還將發射嫦娥五號。中國探月之路一步一個腳印,逐步推進,屢創奇蹟。
  • 嫦娥五號令印度很沮喪,追趕多年差距卻變大,根本不在同一檔次
    據印度「歐亞時報」最新報導,「嫦娥五號「的成功令印度上下十分「眼紅和沮喪」,印度的「錢德拉揚-2」號探月器在去年9月份落月失敗,而對方則已經完成了多次探月任務,並且率先在遠離地球一側的背面地區著陸,目前在月球軌道有
  • 嫦娥五號:您的「快遞」到了,來自月球,驚心動魄23天回顧
    智東西12月17日凌晨報導,北京時間凌晨1時59分,我國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至此,嫦娥五號圓滿完成了首次從月球採樣返回任務,接下來,找到並運輸返回器,以及對月壤分析任務的接力棒就要交給嫦娥五號在地面的人類「同事」了。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什麼時候返回地球?降落在哪裡?
    這其中,專家給劃出了重點,月面採樣、月面上升、交會對接、高速再入返回地球是最新、最關鍵的技術環節。那麼,嫦娥五號大概需要多久才能返回地球?專家介紹,根據日、地、月的運動關係,以及工程各種約束條件,整個任務過程大約23天。最終,嫦娥五號著陸器將降落在我國北部內蒙古的四子王旗。
  • 被燒得面目全非,嫦娥五號返回經歷了什麼?航天第一人為你揭秘
    這幾天可謂是「嫦娥五姑娘」的高光時刻,她以完美姿態成功著陸在我國的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探月工程取得圓滿成功,連「玉免」也跑出來迎接。然而正當大家處在歡樂喜歡之時,細心的網友從直播視頻和圖片發現,返回器有嚴重燒傷的痕跡,不由得讓人擔心起來,為什麼返回器燒得這麼厲害?帶著這個疑問我們一起來關注。
  • 「嫦娥五號T1」本周發射:首次探月再返回
    2013年12月,嫦娥三號任務圓滿成功後,我國探月工程已全面進入「繞、落、回」三步走發展規劃的第三期,計劃於2017年前後執行嫦娥五號任務,實現無人自動採樣返回。為突破和掌握太空飛行器再入返回地球關鍵技術,探月工程決定先期實施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即發射一顆飛行試驗器,飛抵月球附近後自動返回,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進入大氣層,經跳躍式彈起後,再次進入大氣層,並在內蒙古中部地區著陸。
  • 助力嫦娥五號奔月採樣返回 中科院承擔突破系列關鍵技術
    中新網北京11月24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實施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24日凌晨成功發射。記者當天從中國科學院(中科院)獲悉,作為中國月球探測工程的發起者、參與者、實施者,中科院所屬14家科研機構承擔嫦娥五號相關任務,突破月球樣品長期儲存條件的維持、月球軌道交會對接雷射雷達等多項關鍵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