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嫦娥五號「成功完成在月球的科研任務,進入月球軌道踏上返回地球的歸途。據國家航天局專家的解讀,「嫦娥五號「的上升器將在遠程控制下和軌道器進行」合體「,這是返回地球的第一步,需要十分嚴格的科學計算才能」分毫不差「實現對接,這顯示出「嫦娥五號「的複雜先進技術。對於「嫦娥五號「的成功,全世界都給予了高度關注,認為這是宇宙探索的巨大突破,和美俄之前登月不同的是,此次「嫦娥五號「是在」月海「——風暴洋附近降落並取回2公斤月壤,這在全世界範圍還是第一次,對於月球的起源等科學研究工作有著重要意義。
據印度「歐亞時報」最新報導,「嫦娥五號「的成功令印度上下十分「眼紅和沮喪」,印度的「錢德拉揚-2」號探月器在去年9月份落月失敗,而對方則已經完成了多次探月任務,並且率先在遠離地球一側的背面地區著陸,目前在月球軌道有7個運行中的太空飛行器。與其相比,印度的航天探索任務雖然近年來進步十分大,但是差距卻越來越大,讓很多印度人失望的現實就是,兩國的航天技術和成就目前根本就不在同一個檔次
印媒稱,印度航天機構聲稱,之所以落後於「嫦娥五號」探月,主要是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預計印度的「錢德拉揚-3」探月飛行器將在2021年初發射,然而就算「錢德拉揚-3」號發射成功,也無法改變印度遠遠落後的現實。雖然印度搶先向火星發射了探測器,但是西方科學家質疑稱,印度的火星探測項目實際上已經失敗,飛船上的甲烷傳感器等關鍵設備都損壞了,以至於無法完成預定的火星科學考察任務,印度為了搶在競爭對手前面完成發射火星探測器的成就,無視科學規律提前發射,這導致了最終的失敗。
據報導,目前印度正在加緊為「錢德拉揚-3」號探月任務進行準備,甚至還揚言要將太空人送入宇宙,但是儘管如此,印度和競爭對手還是沒法比,後者有著雄厚的資金投入和科研人員隊伍,同時還獲得了商業航天公司的積極支持,強大的國力使其能夠投入大量的資源實現技術突破,而由於國力上的差距,印度航天的發展和創新被嚴重限制,假如這種情況繼續的話,那麼兩國之間的差距將更加懸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