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媒評嫦娥五號成功:火星探測印度是亞洲第一國 這最複雜

2021-01-13 網易

2020-12-17 23:11:44 來源: 武器知識

舉報

  中國嫦娥五號返回器帶著月球樣本安全著陸引起印媒關注。印媒稱,這標誌著中國在多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但印度6年前就成為首個成功將探測器送入火星軌道的亞洲國家,這被認為是最複雜的太空任務。

  

  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中國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嫦娥五號任務實現了中國首次月面採樣與封裝、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攜帶樣品再入返回等多項重大突破,其成功實施標誌著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如期完成。中國嫦娥五號任務的成功也引起鄰國印度媒體的關注,但並未重點突出報導。

  《印度斯坦時報》12月17日稱,這次成功的任務是中國日益雄心勃勃的太空計劃的最新突破。中國的太空計劃還包括機器人探測火星,以及建立永久性空間站。

  嫦娥五號返回器安全著陸標誌著,自1976年蘇聯的月球24號探測器完成登月採樣返回任務以來,科學家們首次獲得了月球巖石的最新樣本。

  報導指出,這些巖石和碎片被認為比美國和蘇聯發現的要年輕數十億年,為了解月球和太陽系其他天體的歷史提供了新的視角。

  印度「Zee News」新聞網稱,中國的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著陸地球,帶回了40多年來的第一批月球樣本。這是中國首次嘗試從地外天體中回收材料。

  這是自40多年前美國將太空人送上月球採集樣本以來,人類首次從月球採集樣本。在蘇聯的無人月球樣本取樣任務中,太空飛行器從月球起飛,直接返回地球。

  報導注意到,與此同時,中國國家航天局12月15日對外界公布,截至北京時間12月14日21時,中國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144天,飛行裡程約3.6億公裡,距離地球超過1億公裡,距離火星約1200萬公裡,飛行狀態良好。

  「Zee News」就此指出,迄今為止,美國、俄羅斯、歐盟和印度都成功地向火星發射了探測器,這被認為是最複雜的太空任務。

  印度成為首個成功發射火星軌道探測器曼加裡安號的亞洲國家,該探測器於2014年進入火星軌道。印度也成為第一個首次嘗試就使其探測器進入火星軌道的國家。

  上期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探月滿載而歸!印度不服氣重大成果:早晚能反敗為勝
    」探月返回器成功返回地球,滿載從月球取得的月壤標本在內蒙古四子王旗的預定地區降落,這意味著首次地外天體採用返回任務圓滿完成,這標誌著探月工程取得了重大階段性成功,為下一步深空探測和載人登月工程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嫦娥五號登月之後,印媒:因新冠疫情印度才輸給中國,這可能嗎?
    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在成功登陸月球之後,對於中國來說,這是我國航空航天事業的一個重要裡程碑,對於整個人類命運共同體來說,這也是人類外太空探索史上一個重要節點。此前,嫦娥五號剛剛發射,國際上就出現了極為不和諧的聲音,NASA(美國航空航天局)趾高氣揚要求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土壤數據與全世界分享,其醜惡嘴臉暴露無遺。而印度媒體在這個時候,提出了一個十分與眾不同的觀點。
  • 嫦娥五號令印媒很沮喪,追趕多年差距卻變大,根本不在同一檔次
    據國家航天局專家的解讀,「嫦娥五號「的上升器將在遠程控制下和軌道器進行」合體「,這是返回地球的第一步,需要十分嚴格的科學計算才能」分毫不差「實現對接,這顯示出「嫦娥五號「的複雜先進技術。對於「嫦娥五號「的成功,全世界都給予了高度關注,認為這是宇宙探索的巨大突破,和美俄之前登月不同的是,此次「嫦娥五號「是在」月海「——風暴洋附近降落並取回2公斤月壤,這在全世界範圍還是第一次,對於月球的起源等科學研究工作有著重要意義。
  • 中國嫦娥五號登月成功,印媒觀點獨特:因新冠疫情,印度登月才敗給了...
    原標題:印媒:因新冠疫情,印度登月才敗給了中國的嫦娥五號中國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登陸月球,完成了一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任務,而在12月3日,印度《歐亞時報》刊文提出了一個獨特的觀點。《歐亞時報》稱,印度雄心勃勃的月球探索項目-月船3號探測器(Chandrayaan-3)曾計劃在月球上實現軟著陸,該探測器原定於2020年發射,但由於新冠病毒大流行的影響,月船3號在競賽中敗給了中國的嫦娥五號。
  • 嫦娥五號滿載而歸!美國求分享,印度不服氣,臺媒體人:臺灣也可以嗎?
    嫦娥五號回來了!帶著月壤回來了!從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至今,全世界都在翹首以盼,希望早日目睹「最年輕」月壤的風採。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在國新辦發布會上介紹,此次嫦娥五號取回的月球樣本主要有三類用途——第一類,進行科學研究,也是最主要的目的;第二類,為能早一點與公眾見面,有一部分月球樣品將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進行科普教育;第三類,依據國際合作的公約和多邊雙邊的合作協議
  • 印媒:因新冠疫情,印度登月才敗給了中國的嫦娥五號
    中國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登陸月球,完成了一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任務,而在12月3日,印度《歐亞時報》刊文提出了一個獨特的觀點。《歐亞時報》稱,印度雄心勃勃的月球探索項目-月船3號探測器(Chandrayaan-3)曾計劃在月球上實現軟著陸,該探測器原定於2020年發射,但由於新冠病毒大流行的影響,月船3號在競賽中敗給了中國的嫦娥五號。
  • 印媒:因新冠疫情,印度登月才敗給了中國的嫦娥五號
    中國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登陸月球,完成了一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任務,而在12月3日,印度《歐亞時報》刊文提出了一個獨特的觀點。《歐亞時報》稱,印度雄心勃勃的月球探索項目-月船3號探測器(Chandrayaan-3)曾計劃在月球上實現軟著陸,該探測器原定於2020年發射,但由於新冠病毒大流行的影響,月船3號在競賽中敗給了中國的嫦娥五號。
  • 印媒:中國嫦娥五號任務即將發射,帶回2千克月球樣本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月球探測衛星成功發射,成為中國航天的第三個裡程碑。從嫦娥一號月球探測器成功發射成功至今,已經過去了十幾年時間,在這期間,中國航天事業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值得注意的是,嫦娥五號探測器已經進入發射場準備階段,計劃在今年年底之前發射。
  • 嫦娥五號登月印媒看酸了:倘若沒有新冠疫情,印度也能去月球挖土
    隨著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登陸月球,中國完成了一項裡程碑式的任務,目前嫦娥五號已經踏上了返程的路途,還攜帶了表層的月壤,這讓一些國家有點看酸了。從印媒報導來看,印度一直自詡為世界航天大國,其中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還聲稱已經掌握了太空發射的技術訣竅,而印度的登月計劃就是由該組織負責,但是之前的月船1號和月船2號探測器都表現得差強人意,長期與地面保持著失聯狀態。
  • 嫦娥五號從月球返航,印度上下眼紅巨大突破:國力差距無法彌補
    日前,「嫦娥五號「成功完成在月球的科研任務,進入月球軌道踏上返回地球的歸途。據國家航天局專家的解讀,「嫦娥五號「的上升器將在遠程控制下和軌道器進行」合體「,這是返回地球的第一步,需要十分嚴格的科學計算才能」分毫不差「實現對接,這顯示出「嫦娥五號「的複雜先進技術。
  • 印媒:中國已成太空探索典範,美歐此前行動掩蓋亞洲國家努力
    據印度《歐亞時報》12月15日報導,目前,中國,日本等已經成為亞洲在太空探索領域崛起的典範。中國嫦娥5號探測任務,於11月24日啟動,目前已經完成任務,即將帶著月球表面的巖石和土壤樣本返回地球。值得注意的是,印媒開篇特意強調,"在整個航天歷史過程中,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歐洲航天局(ESA)一直主導著太空探索領域,掩蓋了亞洲國家所做的努力。
  • 眼看中國嫦娥五號升空,印度媒體自查失敗原因:莫迪該背鍋
    12月1號,中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在月球表面著陸,並在接下來的2天時間內成功完成在月球上的科研任務,於12月3號晚踏上了返回地球的歸途,這次嫦娥五號的成功,讓中國成為全球第三個有能力採集月球土壤的國家,具有裡程碑意義。
  • 嫦娥五號令印度很沮喪,追趕多年差距卻變大,根本不在同一檔次
    據印度「歐亞時報」最新報導,「嫦娥五號「的成功令印度上下十分「眼紅和沮喪」,印度的「錢德拉揚-2」號探月器在去年9月份落月失敗,而對方則已經完成了多次探月任務,並且率先在遠離地球一側的背面地區著陸,目前在月球軌道有
  • 嫦五返回第8天,印度宣稱登月取得8大進展,印媒:登月器已失聯
    據印度媒體《歐亞時報》12月25日報導,在中國嫦娥五號成功返回第8天之際,印度正在"緊追"。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公布了登月器"錢德拉-2號"獲得的第一組數據,該設備是印度為第二次登月任務發射的。
  • 趣聞;印度是亞洲第一個成功探測火星的國家
    一,2014年,曼加裡安號成功環繞火星,印度成為世界唯一首次探測火星即成功的國家,世界第四個、亞洲第一個成功探測火星的國家,它目前仍在工作。
  • 天問一號升空,印網友:恭喜,繼印度後登上火星的第二個亞洲國
    7月23日註定是中國航天史上裡程碑式的一天,當天我國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將探測器送入軌道,中國自主火星探測之旅正式開啟。在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星軌道,並擇機自主展開登陸、巡視等任務,一次性實現「繞、落、巡」三步走,目前沒有任何國家這樣做過。
  • 落後印度7年,中國才起航火星探測,印媒:小心中國航天超過印度
    這一消息被印度媒體報導之後,印度網友笑了:我們印度7年前就發射了火星探測器了,並且能夠成功進入火星的預定軌道2021年第一季度降落在火星表面的,而印度只不過是在7年前發射了一顆火星軌道衛星。印度能夠成功發射火星探測器,跟印度發射基地的緯度是分不開的。在低緯度下發射遠程火箭,就會大大的節約能源和距離。第三,印度發射成功火星探測器,與美國NASA提供DSN服務是分不開的,DSN服務需要全世界多個地面測控站進行配合,在這方面,美國具有明顯的優勢。中國要想成功發射天問一號,必須要解決這個問題。
  • 外媒評嫦娥五號發射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航天專家Joan Johnson-Freese說,嫦娥5號技術上的複雜性使它「在許多方面引人注目」。如果任務成功,這將是火星採樣返回甚至載人登月任務的藍圖。「中國正在顯示其研發並成功實施持續性高科技項目的能力,這對地區影響力和潛在的全球合作關係非常重要。」中國航天任務越來越多地與外國合作。
  • 印媒酸了:要不是新冠疫情,印度登月「差一點」超過了中國
    印媒酸了:要不是新冠疫情,印度登月「差一點」超過了中國近日中國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登月,並完成月壤採樣、地外天體起飛等任務順利返航。報導表示,印度有一項令印度人都非常驕傲的月球探測項目「月船3號」探測器,該探測器本來計劃在2020年發射,但由於新冠疫情病毒,月船3號也就在這次登月計劃中輸給了中國。印媒還表示,在幾十年的發展下,印度空間研究組織掌握了太空探測的關鍵技術,也幫助了很多的國家和機構成功將衛星送入軌道。而且印度空間研究組織目前正計劃向金星發射探測器,爭取在金星登陸上超過中國。
  • 印媒酸了:要不是新冠疫情,印度登月「差一點」超過了中國
    印媒酸了:要不是新冠疫情,印度登月「差一點」超過了中國 近日中國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登月,並完成月壤採樣、地外天體起飛等任務順利返航。在海外各界人士、媒體等對中國取得的巨大成就進行祝賀時,一個聲音冒了出來,稱要不是因為新冠疫情,他們就超過中國,成為繼美國和蘇聯之後,第三個登上月球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