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嫦娥五號返回器帶著月球樣本安全著陸引起印媒關注。印媒稱,這標誌著中國在多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但印度6年前就成為首個成功將探測器送入火星軌道的亞洲國家,這被認為是最複雜的太空任務。
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中國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嫦娥五號任務實現了中國首次月面採樣與封裝、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攜帶樣品再入返回等多項重大突破,其成功實施標誌著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如期完成。中國嫦娥五號任務的成功也引起鄰國印度媒體的關注,但並未重點突出報導。
《印度斯坦時報》12月17日稱,這次成功的任務是中國日益雄心勃勃的太空計劃的最新突破。中國的太空計劃還包括機器人探測火星,以及建立永久性空間站。
嫦娥五號返回器安全著陸標誌著,自1976年蘇聯的月球24號探測器完成登月採樣返回任務以來,科學家們首次獲得了月球巖石的最新樣本。
報導指出,這些巖石和碎片被認為比美國和蘇聯發現的要年輕數十億年,為了解月球和太陽系其他天體的歷史提供了新的視角。
印度「Zee News」新聞網稱,中國的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著陸地球,帶回了40多年來的第一批月球樣本。這是中國首次嘗試從地外天體中回收材料。
這是自40多年前美國將太空人送上月球採集樣本以來,人類首次從月球採集樣本。在蘇聯的無人月球樣本取樣任務中,太空飛行器從月球起飛,直接返回地球。
報導注意到,與此同時,中國國家航天局12月15日對外界公布,截至北京時間12月14日21時,中國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144天,飛行裡程約3.6億公裡,距離地球超過1億公裡,距離火星約1200萬公裡,飛行狀態良好。
「Zee News」就此指出,迄今為止,美國、俄羅斯、歐盟和印度都成功地向火星發射了探測器,這被認為是最複雜的太空任務。
印度成為首個成功發射火星軌道探測器曼加裡安號的亞洲國家,該探測器於2014年進入火星軌道。印度也成為第一個首次嘗試就使其探測器進入火星軌道的國家。
上期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