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印媒:因新冠疫情,印度登月才敗給了中國的嫦娥五號
中國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登陸月球,完成了一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任務,而在12月3日,印度《歐亞時報》刊文提出了一個獨特的觀點。《歐亞時報》稱,印度雄心勃勃的月球探索項目-月船3號探測器(Chandrayaan-3)曾計劃在月球上實現軟著陸,該探測器原定於2020年發射,但由於新冠病毒大流行的影響,月船3號在競賽中敗給了中國的嫦娥五號。
印媒報導截圖
報導稱,印度航天部部長吉騰德拉·辛格(Jitendra Singh)於2020年9月證實,該探測器將於2021年初發射。
《歐亞時報》稱,中國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登陸月球,完成了一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任務,它將把月球表面樣本帶回地球。與此同時,印度網民突然想起了該國雄心勃勃的月球探索任務。
作為中國的鄰國和太空強國,印度也在深空探索領域也取得了顯著進展。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已經掌握了太空發射的技術訣竅。如今,該機構幫助許多國家將衛星送入軌道。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已經向外太空、火星和月球發射了多個探測器,如今該機構正準備向金星發射首個探測器。
嫦娥五號點火起飛模擬圖。
報導稱,印度2019年9月發射了月船2號探測器,成功地部署了一個月球軌道器將數據傳回地球,但ISRO讓「維克拉姆」號著陸器在月球表面進行軟著陸的嘗試失敗了。印度的首個月球探測器月船1號於2008年發射,在ISRO與該軌道飛行器失去聯繫之前,月船1號運行了近一年的時間。
文章稱,ISRO正在夜以繼日地工作,力爭在全球太空探索競賽中佔據更好的位置。不過《歐亞時報》也承認,ISRO的努力無法與中國雄心勃勃的太空計劃相提並論。《歐亞時報》強調稱,中國的太空計劃得到了政府巨額預算的支持,而且中國已經制定了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希望在2045年成為世界領先的太空強國。
報導稱,在朝著這個方向發展的同時,中國正大力推進航天行業的自主創新。官方數據顯示,中國在「太空飛行器製造」上的研發支出從2000年的2260萬美元上升到2016年的3.866億美元,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另一方面,由於印度面臨的經濟問題,印度航天產業的創新能力也已經減弱。
此前報導:
五星紅旗在月球展開!起飛回家!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3000N發動機工作約6分鐘,成功將攜帶樣品的上升器送入到預定環月軌道。這是我國首次實現地外天體起飛。
點火起飛模擬圖。
與地面起飛不同,嫦娥五號上升器月面起飛不具備成熟的發射塔架系統,著陸器相當於上升器的「臨時塔架」,上升器起飛存在起飛初始基準與起飛平臺姿態不確定、發動機羽流導流空間受限、地月環境差異等問題;另外由於月球上沒有導航星座,上升器起飛後,需在地面測控輔助下,藉助自身攜帶的特殊敏感器實現自主定位、定姿。
上升器點火起飛。照片提供:國家航天局,圖片攝影:張高翔
點火起飛前,著上組合體實現月面國旗展開以及上升器、著陸器的解鎖分離。此次國旗展開是我國在月球表面首次實現國旗的「獨立展示」。點火起飛後,上升器經歷垂直上升、姿態調整和軌道射入三個階段,進入預定環月飛行軌道。隨後,上升器將與環月等待的軌返組合體交會對接,將月球樣品轉移到返回器,後者將等待合適的月地入射窗口,做好返回地球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