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合肥12月20日電 題:中科院新晉院士謝毅:榮譽只是「副產品」
中新社記者 吳蘭
2013年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結果19日正式對外發布,中科院新增選院士53名,中國工程院新增選院士51名。今年45歲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謝毅,是新增選兩院院士中最年輕的院士。
謝毅,中國科大教授,是中國教育部化學領域第一位女性長江特聘教授,也是迄今為止國家基金委化學部唯一女性創新群體帶頭人,還是首位獲得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化學化工傑出女性獎的華人科學家。
謝毅說,榮譽和稱號只是從事科研過程中所收穫的「副產品」,是鞭策和鼓勵,更是新的起點。
謝毅1984年考入廈門大學化學系。1988年,她21歲分配到合肥一家化工廠當助理工程師。4年的工廠生活後,她報考了中國科大應用化學系,並成為錢逸泰院士的弟子,逐漸開啟科研之路。
在科研的路上,雖斬獲頗豐,卻並非一帆風順。對待挫折,謝毅始終保持著良好的心態:「有困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很可能你的100次嘗試中,有99次都是失敗的,但積極的心態會幫助你捕獲那1次的成功。」
2007和2008年,謝毅和她的科研小組遇到了研究上的瓶頸。兩年多的時間裡,課題組沒有發表一篇有分量的論文。學生們都有些洩氣,而謝毅則用幽默給學生減壓,「別人運氣好吃肉,咱們就啃骨頭唄」。鼓勵學生耐住寂寞,把難啃的「硬骨頭」拿下。
「做科研,需要一份灑脫。特別是不順利的時候,要耐得住那份寂寞。」謝毅說,「在科研路上,一定要有韌勁,要有堅持的毅力和開闊的胸懷」。
近年來,中國國內存在著這樣一種趨勢,科學研究成為評價一所大學、一個學院,甚至一位教師的重要指標之一。因此很多教授忙於爭取研究經費和從事科研實驗,分散了對課堂教學的關注。
而在謝毅看來,教學與科研始終相長,並不相互衝突。「作為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需要更新許多知識,在講課的過程中可以把自己的思路整理得更加清晰,在給學生的解惑過程中常常會獲得新的靈感。」在謝毅的麾下,已經培養了30名博士。
回歸到生活中,謝毅有一個信條——把生活簡化。「我喜歡『極簡』的生活,沒有應酬與喧囂。」謝毅說,「簡單而規律的生活,使我安靜地沉下心來,把有限的精力節省到更想做的也更重要的事情上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