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VS美國科學院院士,哪個含金量高?

2020-12-01 杭州畫室圈

最近,我國一些科研領域人才在國內落選院士,卻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頗受大家爭議,從近些年來看,落選中科院院士,而被挖走成為美國科學院院士的不止顏寧一人,連大家熟知的袁隆平,曾經就三次落選中科院院士,卻早已成為美國科學院院士了。

這不禁讓人們疑惑,難道當美國科學院院士就這麼容易嗎?是中科院院士要求太高,還是美國科學院院士門檻太低?下面我們就從多方面對比一下中科院院士與美國科學院院士的差別。


中科院院士與美國科學院院士價值對比

中國科學院院士,是我國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增選院士每兩年進行一次。

美國國家科學院是由美國著名科學家組成的科學組織,不是政府部門,而是民間的,美國國家科學院是美國科學界最高水平的四大學術機構之一,僅次於諾貝爾獎。

中科院是國家設立,美國科學院算是科學家們自行組織,說起來,在學術的含金量上,美國院士和中國院士並沒有太大的區別,但中科院院士明顯檔次要高一點,更權威一些,價值更大。

中科院院士與美國科學院院士評選區別

中科院院士評選:由院士候選人由院士和有關學術團體推薦,每兩年最多曾選60人,首先需要成為推薦人,推薦人必須要有3名或3名以上的老院士進行推薦才有效。然後還需要在科學技術領域做出系統的、創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貢獻,熱愛祖國。


美國科學院院士評選:每年選取當代最優秀的人才和最具有影響力的領袖成為該院的院士。美國科學院評選就沒那麼多條條框框了,不認識老資歷的院士不耽誤你的評選,院士由選舉產生,被提名者除簡介還要附上不超過12篇個人已發表的最重要學術論文,多了沒有用。


而且只有美國公民身份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擁有投票權外籍院士最多不超過25人,學術成果得到眾多美國院士認可,你就能稱為新晉院士。

當選中科院院士與美國科學院院士難易程度對比

相對來說,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較為容易一些,雖然每年在全世界僅僅評選25名外籍院士,但並不需要推薦人,門路要廣,只要你足夠優秀,就有可能引起美國科學院的關注。


畢竟中科院院士除了需要在科學技術領域做出大貢獻,還需要資歷和推薦人,即使參與評選,多年來也有很多優秀的人落選。

當然了,這並不代表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就比不上中科院院士,事實上,美國科學院院出了不少諾貝爾獎得主,也有華人院士拿到諾貝爾獎,而中科院諾貝爾獎得主多為外籍院士。



美國國家科學院現已有21名中國籍院士約60名華人院士,全球12位諾貝爾獎華人得主,目前只有3個是中國國籍,其中有屠呦呦、莫言、楊振寧。


相關焦點

  • 科學VS工程院院士,誰含金量高?高福中科院院士,鍾南山工程院士
    在我國的高等教育學歷和學位方面,最高學歷為博士,與世界接軌,在學術榮譽上,應該是院士最高了,因為院士稱號是終身的,能評上院士說明在各自的領域裡面都有很強的實力,對於科技方面有重大和突出的貢獻,大家在評價大學的時候,都是以這所高校有多少院士作為一個衡量標準,那麼中科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 沈志勳的美國院士含金量有多高? 僅次於諾貝爾獎
    全美溫州博士協會最年長博士林多樑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史丹福大學物理系教授沈志勳  溫州網訊 美國國家科學院近日公布2015年新增院士名單,畢業於溫州二中、現任美國史丹福大學物理系教授的沈志勳赫然在列。但你是否知道,美國院士與中國院士有什麼不同?美國院士怎麼選出來的?到底有多少「含金量」?
  • 袁隆平為什麼不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卻是美國科學院院士?
    袁隆平於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並於2000年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是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之一。他還於2006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這是老美主動評的。 眾所周知,只有當你在某個領域取得重大的科學技術貢獻,才能才有資格當選為院士。而不是看你論文寫得好不好,學歷高不高,有沒有錢。 簡單來說,工程院士主要以技術研究為主,而科學院士主要以基礎科學研究為主,兩者各有分工。一個重理論,一個重實踐。我們常將科學技術連起來一起說,就是因為這兩者既有不同,又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
  • 中科院院士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遭質疑!其實袁隆平也是
    近日,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NAS)公布了最新入選院士名單,表彰他們在原創研究方面深耕所獲得的傑出成就。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的名單中包含120名美國本土院士和26名外籍院士,仔細查看後我們發現,這26名外籍院士中有一位中國院士的身影。
  • 中科院對中國科學家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感到高興
    4月30日,美國科學院公布了新當選的外籍院士名單,其中包括支志明、盧煜明和施一公3位中國科學家。施一公是中國科技界的「明星」人物,因在2011年中科院院士增選中落選曾引發過科技界、媒體及公眾的爭論。消息一經發布,在國內引起眾議。針對媒體和公眾的質疑,中國科學院今天表示,對中國科學家當選美科學院外籍院士感到高興。
  • 中科院遺傳發育所曹曉風院士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當地時間4月27日,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NAS)宣布了最新當選的120名院士及26名外籍院士名單,以表彰他們在原創研究方面深耕取得的傑出成就。截至目前,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總人數達到2403人,外籍院士達到501人。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在最新公布的這份名單中,現年55歲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植物表觀遺傳學家曹曉風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 高福當選為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
    10月21日,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NAM)在2019年年度會議上公布了新當選的90名成員和10名外籍成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學重點實驗室主任高福是當選的外籍院士中唯一一位中國科學家。
  •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院士當選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
    11月16日,國際歐亞科學院中國科學中心第二十二次院士大會在京召開。高福等24位中國學者增選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這是中國科學家當選人數最多的一次。截至目前,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裡,中國科學家有206人。其中,1996~2009年產生123人;2010~2019年(第十四屆到第二十一屆)8次國際歐亞科學院中國院士大會,選舉並產生來自中國的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83人。國際歐亞科學院成立於1994年,擁有來自46個國家的600餘名院士、通訊院士和榮譽委員。
  • 中國科學院好於中國工程院,中科院院士含金量高於中國工程院?
    兩院的院士稱號是我國學術界的最高榮譽。「中國科學院院士」數量與「中國工程院院士」基本一致,均800人左右,且兩年增選一次,增選人數也均在60人左右。中國科學院是我國自然科學領域最高榮譽性、諮詢性學術機構。中國工程院是中國工程科技界最高榮譽性、諮詢性學術機構。
  • 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的區別以及級別待遇
    院士是某些國家所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一般為終身榮譽。在中國,院士通常是指中國科學院院士或中國工程院院士。那麼院士是什麼級別幹部的待遇呢?1院士的級別待遇院士沒有行政級別,只是享受的工作待遇(包括醫療保健、乘車等)相當於副部級。資深院士是對年滿80周歲的院士授予資深院士稱號。
  • 院士落選之痛:顏寧入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饒毅成科學界魯迅
    在中國知識分子的心目中,含金量最高的榮譽,莫過於「院士」頭銜了吧?正所謂「人過留名,雁過留聲」,得到國家和人民的高度認可,無疑是一件光榮的事兒。所以,面對這學術領域的無上榮譽,不管是本國發展的賢能之士,還是留學回來的海歸精英,都會怦然動心。但偏偏中國這院士又捉摸不定,所以也上演了無盡的離合悲歡,其中爭議最大的,莫過於「學術女神」顏寧以及「現代魯迅」饒毅了。
  • 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曉風等華人學者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當地時間4月27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公布新晉院士名單。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曹曉風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此外,還有6位華人科學家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分別為Howard Chang、程亦凡(Yifan Cheng)、黃永剛(Yonggang Huang)、華泰立(Terence Hwa)、 曹穎(Doris Y. Tsao)和楊麗笙(Lai-Sang Young)。美國國家科學院是美國科學界最高榮譽機構。
  • 植物表觀遺傳學家曹曉風院士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北京時間4月28日,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NAS)宣布了最新當選的120名院士及26名外籍院士名單,以表彰他們在原創研究方面取得的傑出成就。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植物表觀遺傳學家曹曉風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曹曉風曹曉風現為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基因組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為高等植物表觀遺傳調控及發育可塑性機理研究。
  • 袁隆平為什麼屢次落選中科院院士?
    作為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有太多榮譽等身,他曾受邀擔任聯合國糧農組織首席顧問,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甚至在我國,有一個小行星還以「袁隆平」命名。毫不誇張地說,袁隆平憑一己之力,養育了大半個中國。但這位把一生傾注在土地上的雜交水稻育種專家,其實對於這些頭銜並沒有過多關注,就連外界對他屢次落選中科院院士的事而憤憤不平,袁隆平本人也只是淡淡地回應:「不要再搞啦,把注意力放在地上。」如今的袁隆平雖然不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但並不妨礙這位偉大的雜交水稻專家在其專業上繼續開疆擴土。為何屢次落選中科院院士?
  • 我國植物表觀遺傳學家曹曉風院士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北京時間4月28日,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NAS)宣布了最新當選的120名院士及26名外籍院士名單,以表彰他們在原創研究方面取得的傑出成就。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植物表觀遺傳學家曹曉風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 美國科學院公布新一批院士名單,中科院曹曉風及五名華裔教授當選
    大數據文摘出品4月27日,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NAS)公布了最新當選的120名院士及26名外籍院士名單,以表彰他們在原創研究中的傑出成就。我國中科院院士曹曉風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現年55歲的曹曉風,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也是植物表觀遺傳學家。
  • 中美院士含金量差幾何?
    落選中科院院士的施一公,為何能夠當選美國院士   財新記者 崔箏    美國當地時間2013年4月30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公布增選院士名單,曾折戟於中科院院士增選的施一公,獲得了這項代表美國科學界最高榮譽的稱號。
  • 三名華人科學家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新華社華盛頓5月3日電(記者林小春)美國國家科學院3日公布了今年新增選的院士和外籍院士名單,華人科學家楊培東、戴宏傑與孟祥金三人當選院士,中國科學院環境地質學家安芷生當選外籍院士。  楊培東是納米材料學家,現為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
  • 中國女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為美國院士
    第一次申請為中科院院士的時候,因年齡朝鋼的問題她被拒絕了。緊接著,她又先後三次申請成為中科院院士,但最後都落選了。直到2007年的時候,一個驚喜落到了李愛珍的頭上。當年5月1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公布了本年度增選的外籍院士名單中,李愛珍成為中國首位獲此殊榮的女科學家。對此,李愛珍在感恩的同時又覺得非常愧疚。
  • 【新華網】三名華人科學家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孟祥金是分子病毒學專家,1985年獲中國山東濱州醫學院學士學位,1988年獲武漢大學醫學院(原湖北醫科大學)碩士學位,1995年獲美國艾奧瓦州立大學博士學位。此後他在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工作過一段時間,1999年任維吉尼亞理工大學分子病毒學助理教授,2007年至今任該校教授。  安芷生1941年生於湖南芷江,曾在南京大學地質系及中科院地質所、地球化學研究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