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國一些科研領域人才在國內落選院士,卻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頗受大家爭議,從近些年來看,落選中科院院士,而被挖走成為美國科學院院士的不止顏寧一人,連大家熟知的袁隆平,曾經就三次落選中科院院士,卻早已成為美國科學院院士了。
這不禁讓人們疑惑,難道當美國科學院院士就這麼容易嗎?是中科院院士要求太高,還是美國科學院院士門檻太低?下面我們就從多方面對比一下中科院院士與美國科學院院士的差別。
中科院院士與美國科學院院士價值對比
中國科學院院士,是我國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增選院士每兩年進行一次。
美國國家科學院是由美國著名科學家組成的科學組織,不是政府部門,而是民間的,美國國家科學院是美國科學界最高水平的四大學術機構之一,僅次於諾貝爾獎。
中科院是國家設立,美國科學院算是科學家們自行組織,說起來,在學術的含金量上,美國院士和中國院士並沒有太大的區別,但中科院院士明顯檔次要高一點,更權威一些,價值更大。
中科院院士與美國科學院院士評選區別
中科院院士評選:由院士候選人由院士和有關學術團體推薦,每兩年最多曾選60人,首先需要成為推薦人,推薦人必須要有3名或3名以上的老院士進行推薦才有效。然後還需要在科學技術領域做出系統的、創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貢獻,熱愛祖國。
美國科學院院士評選:每年選取當代最優秀的人才和最具有影響力的領袖成為該院的院士。美國科學院評選就沒那麼多條條框框了,不認識老資歷的院士不耽誤你的評選,院士由選舉產生,被提名者除簡介還要附上不超過12篇個人已發表的最重要學術論文,多了沒有用。
而且只有美國公民身份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擁有投票權,外籍院士最多不超過25人,學術成果得到眾多美國院士認可,你就能稱為新晉院士。
當選中科院院士與美國科學院院士難易程度對比
相對來說,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較為容易一些,雖然每年在全世界僅僅評選25名外籍院士,但並不需要推薦人,門路要廣,只要你足夠優秀,就有可能引起美國科學院的關注。
畢竟中科院院士除了需要在科學技術領域做出大貢獻,還需要資歷和推薦人,即使參與評選,多年來也有很多優秀的人落選。
當然了,這並不代表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就比不上中科院院士,事實上,美國科學院院出了不少諾貝爾獎得主,也有華人院士拿到諾貝爾獎,而中科院諾貝爾獎得主多為外籍院士。
美國國家科學院現已有21名中國籍院士,約60名華人院士,全球12位諾貝爾獎華人得主,目前只有3個是中國國籍,其中有屠呦呦、莫言、楊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