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如果說,北大是中國的最高學府,群賢畢至,俊採星馳,那麼「學生五·四獎章」的得主則是群星中的璇璣玉衡,漫漫星輝不可奪其光。
因為,這是北京大學授予學生個人的最高榮譽,從獎項設立至今整整20年中,本科及研究生獲獎者總共僅有101名。
每一名獲獎者都不僅在各自的學術領域有著遠超於年齡與資歷的造詣,更在其他多個方面發展突出,一專多長。
韓京俊,無疑是第十一屆五四獎章獲得者中一顆閃亮的星:師從田剛院士與許晨陽教授,被國際符號計算領域的頂級專家認為是符號計算方向的天才。大一時,就解決了著名數學家楊路教授在《中國科學》上提出的公開問題。讀博期間,在代數幾何這一數學核心領域完成了數篇有質量的論文。臨近畢業,獲得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美國猶他大學、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等國內外研究機構的青睞,最終選擇赴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繼續從事代數幾何的研究。
昨天,韓京俊作為畢業生代表,在北大2018年研究生畢業典禮上發言:「在燕園,我堅定了自己的理想,逐漸學會了獨立思考,更遇到了對的人......我是指遇到了尊敬的老師與親愛的同學們......」
今天,就隨我們一起來了解下他的故事吧!
韓京俊在2018年研究生畢業典禮上作為畢業生代表發言
韓京俊在「學生五·四獎章」答辯現場
數學,你好
幼年時的九九乘法表,為韓京俊開啟了數學世界的大門。
大概四歲時,母親無意間和他提起了九九乘法表,並簡單講解了前幾個式子的推導原理,他知道後覺得很有意思。
第二天在幼兒園午休時,小韓京俊躺在床上,自己推出了表裡剩下的內容。
「回去告訴我母親,她還不相信,以為是別人教我的。」
上學後,韓京俊對數學的興趣愈加濃厚。從小學開始接觸數學競賽,一路保送上來,也很自然地在大學選擇了數學專業。
為什麼會選擇來北大?
韓京俊回答道:「初三時聽說北大數學系是國內最好的,所以當時就很想來,覺得這裡是學習數學的聖地。」
他回憶說,當時招生老師還問他對非數學學科有沒有興趣,他堅定地回答自己只想來北大數院;出身於醫生世家,家裡人更希望他學習醫學,這一建議也被他拒絕了。
他的執著緣於對數學簡單又深切的熱愛,「我接觸過的學科中,數學最有意思」,
從小到大,一直未變。韓京俊在「學生五·四獎章」答辯視頻中談數學
從符號計算開始本科階段,韓京俊跟隨數學科學學院信息科學系的夏壁燦教授從事符號計算方面的研究。高中學習競賽時對不等式的著迷,為這一選擇埋下了種子。
不等式的機器證明令他感到十分神奇:「就是設計一個算法,隨便輸入一個多項式不等式問題,理論上程序都能在有限的時間裡告訴你這個不等式是否成立。」
他想弄清楚這些程序背後的數學原理,高中就在網上和專門從事這方面研究的一些學者有過接觸;大一時,就解決了著名數學家楊路教授在《中國科學》上提出的公開問題。
「非常巧的是,夏壁燦老師是楊路老師的學生,楊老師就把我推薦給了夏老師。」
本科四年,他不但明白了那些原理,還自己做出了一些改進。他在符號計算領域的頂級國際期刊Journal of Symbolic Computation與頂級會議ISSAC上發表了多篇論文,後又受邀成為該雜誌與會議的審稿人。對於他的科研成就,導師夏壁燦教授曾欣慰地評價道:「他的本科生科研成果是我指導過的學生中最優秀的,他也是我在北大所遇見過的最優秀的學生之一。」
田剛老師師門合影
轉變與挑戰
雖然已在符號計算方面小有成就,但他並未受到之前成功的羈絆,博士期間毅然轉變了研究方向。
「本科做的雖然也是數學,但屬於計算機數學,和純數學還是有一定區別的。相比之下,我還是更喜歡純數學的那種自然美,所以博士又回去學基礎數學了。」
另一方面,計算機數學所用的知識相對比較基礎,大多是20世紀之前的數學,希望接觸一些現代數學也是他轉方向的一個理由。
為了挑戰自己,韓京俊選擇了數學研究的核心領域之一、學習難度較大的代數幾何為研究方向,師從于田剛院士和許晨陽教授。
博士論文答辯後和導師田剛院士合影
萬事開頭難,博士剛開始他還是受到了不小的打擊,「感覺自己以前學的是假數學」。
談話中,他提到了一本代數幾何方面的入門讀物Graduate Texts in Mathematics 52,這本書他總共花了兩年時間才讀完,書頁已被翻得破爛不堪。後續,還需要讀難度更大的書籍與前沿的論文。
面對巨大的壓力,他
及時調整好了心態,讓曾經的失敗成為了後來成功的墊腳石。
博士第四年,他開始做代數幾何研究;經歷了長期的積累,風雨過後終現彩虹。他完成了數篇有質量的論文,多次受邀赴普林斯頓大學、劍橋大學、猶他大學、北卡羅來納大學的研討班匯報工作,在多個國內外會議上作報告。
「他的科研成果確實達到了國際化的水準。」導師田剛院士曾這樣評價。
Poincare數學所合影,左三是韓京俊的導師許晨陽教授
韓京俊挑戰困難的決心給另一位導師許晨陽教授留下了深刻印象,許老師說,他的研究課題都是自己找到的,很自然地實現了學生與研究者之間的轉換。
並且,他始終關注研究領域一些最核心的問題,一直圍繞著這些方向從事研究。
說起自己的成就,韓京俊認為
靈感和正確的方向很關鍵:「數學研究和一些做實驗的學科不太一樣,靈感來了你可能就能把一個問題想出來,但是來不了,可能一輩子都做不出來。選擇做什麼問題也很重要,有些問題可能無法用現在的工具解決。」
多與人交流,可以受到許多啟發。韓京俊說,不同人的優勢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不同,與合作者討論可以找到新的思路。「而且幾個人一起做,互相勉勵,會讓人覺得不孤單。」
當然,導師也對他幫助很大。
除了要學會與人合作,韓京俊認為做好科研還需要
保持一顆平常心。
研究問題時一些思路受挫是正常的,不能太急功近利,要慢慢來。
除此之外,他也很欣賞導師田剛老師說過的一句話:「成功是鍥而不捨的積分。」有些問題可能一時沒思路,但如果堅持思考,或者一直留意,或許過一段時間在做其他問題或讀到別人的工作時會得到啟發。
讀博期間,他有一年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學習,由此體驗到了國內國外兩種科研生活。
韓京俊感到,國外學術活動更多一些,能接觸到比較前沿的東西。所以,他接受了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J.Sylvester助理教授的職位。
「想多學點,出去看一看,以後有機會再回國。」
韓京俊在普林斯頓大學的圖書館
韓京俊在普林斯頓大學代數幾何seminar上作報告
願作領路人科研生活之餘,韓京俊喜歡歷史和體育,還把比較多的時間花在了給中學生上數學課上。
2017年,他受復旦大學姚一雋教授的邀請,成為奧賽國家集訓隊教練組成員,是教練組唯一的在讀學生。
「從2015年開始,中國隊就一直屈居於美國隊之後,我想看看能不能通過自己的努力讓中國反超美國。」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該年中國隊戰勝了美國隊,取得了團體第二名的好成績。
韓京俊還利用閒暇時間寫了
40萬字專著《初等不等式的證明方法》。
這部書是他多年的心血,從高三暑假開始動筆,第一版在大二暑假出版,後又在博二時出版了第二版。現在,精益求精的他仍在不斷地修改,「一件事既然做了,就努力做好」。
韓京俊撰寫的40萬字專著《初等不等式的證明方法》
當教練、寫書,這些經歷對他本身可能幫助不大,但能對中學生有幫助,他覺得就是值得的。
韓京俊調侃道,希望自己作為「人販子」,能夠吸引更多優秀的同學將來從事數學研究,推動我國基礎學科的發展。
說起這次評選
「學生五·四獎章」,韓京俊坦言他在申請之前還是有過猶豫的,北大有這麼多優秀的學子,自己夠格嗎?不過也在燕園待了九年了,就當留個最後的念想吧。
能獲獎,他感到很是幸運。突然間成為焦點,給了他一定的壓力,但更多的是動力,會鞭策自己在未來的道路上繼續前進。
2013年碩博杯團體四強合影
北大:最正確的選擇最後我們聊起了北大。
韓京俊說,來北大是他人生中最正確的幾個選擇之一。
本科期間,能和全國各地的精英們一起學習;博士期間,能在兒時偶像田剛老師門下學習,圓了多年以來的夢想;另一位導師許晨陽老師也對他影響很大。
北大九年,他認為最圓滿的事就是「挺過」了博士階段,戰勝了自我;比較遺憾的地方在於自己沒能多參加社團活動,結識更多的同學。
園子裡他最喜歡的地方當屬數學中心全齋。「那裡環境很好,很安靜,離未名湖也近,累了可以去湖邊散散步。」
對於即將進入園子的2018級新生,韓京俊有著這樣的寄語:
「北大提供了一個很自由的平臺,希望學弟學妹們能在最好的青春時光,在燕園活出自己的精彩。」韓京俊在法國開會期間登山留影
堅持心中所愛,他牽手數學,一次次突破自我;追逐更遠未來,他敢於挑戰,科研路上一路遠行。
興趣為帆,努力為槳,乘風破浪,且歌且行。
願我們每一個人,都能珍惜在燕園的點滴光陰,活出屬於自己的精彩。
人物介紹韓京俊,男,數學科學學院2013級博士生。
北京大學「學生五·四獎章」獲獎者,主要從事基礎數學研究,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論文6篇,出版40萬字專著《初等不等式的證明方法》。曾獲共青團中央主辦的「中國電信獎學金天翼獎」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先進個人」標兵、國家獎學金、北京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優秀畢業生、「挑戰杯」——五四青年科學獎競賽特等獎、校長獎學金、三好學生、創新獎等二十餘項榮譽和獎勵。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學數學》叢書編委,中國數學奧林匹克國家集訓隊教練組成員。已接受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 J. Sylvester助理教授職位。
文字:王瑩潔
編輯:程格格
圖片:來源於受訪者、李香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