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國最頂尖的大學之一,北京大學一直是國人的驕傲,也是眾多學子努力奮鬥的目標。可以說,能走進北京大學的學生不一般,從北京大學出來的學生更不一般。胡海嵐就是那眾多不一般學生中的佼佼者。
1973年,浙江東陽出生了一個小女孩,她就是胡海嵐。胡海嵐從小聰明好學,是師生眼中的「學霸」,曾經榮獲全國物理奧賽金牌。物理是一個比較難學的科目,能把物理學好的人,都是聰明絕頂的人。
1991年,胡海嵐高中畢業(杭州第二中學),由於學習表現突出,獲得過全國性的榮譽,沒有經過千軍萬馬廝殺的高考,胡海嵐就被提前保送到了北京大學。考上北京大學,這對很多學生來說可望不可即,能夠被保送北京大學,這是多麼大的殊榮。
進入北京大學後,她選擇了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專業。相比於計算機、金融等其他熱門專業,生物專業比較冷門,找工作不佔優勢。因此,家人朋友曾經勸她調換專業,但是被她拒絕了。她說,如果她學不好生物,那就去工廠打工。這是一個學霸的對自己的宣戰,這也是一個學霸的驕傲。
大學期間,胡海嵐目標很明確,學習很用功,教室、圖書館、實驗室來回跑,在生物學的研究道路上行穩致遠。
1996年,胡海嵐從北大畢業。為了在生物學上更進一步,胡海嵐去了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繼續攻讀生物專業。2002年,她博士畢業,獲得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神經生物學方向博士學位。
博士畢業後的她並沒有立馬回國,2003至2008年期間,胡海嵐先後在美國維吉尼亞大學Julius Zhu博士的實驗室和冷泉港實驗室Roberto Malinow博士的實驗室工作學習,攻讀博士後。
2008年12月,胡海嵐學成歸來,加入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這一點難能可貴,很多留學生出國後,就不再回來了。博士畢業後的胡海嵐,留在美國待遇肯定非常好。胡海嵐的做法為廣大留學生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
歸國後,胡海嵐不負眾望,取得了很多令人矚目的成就。先後主持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等多個項目,發表了數十篇論文,培養了10餘名博士生,並先後榮獲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第十四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等獎項。
2019年,胡海嵐榮獲了第12屆IBRO-Kemali國際獎。這是該獎項設立以來,第一次頒發給歐美以外的人。因此,胡海嵐成了名副其實的"亞洲第一人"。
離開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後,胡海嵐加入浙江大學,組建團隊攻堅世界性難題「抑鬱症」。她們團隊的研究成果加快了抗抑鬱藥物的研發,為世界3億多的抑鬱症患者帶來了希望。也正是因為這一點,胡海嵐得到了世界的認可。
胡海嵐的成功告訴我們,不管專業如何,只要學精了,離成功就不遠了。曾經,她以上北大為驕傲;如今,北大以她為榮耀!
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國籍,胡海嵐教授好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