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代以來,我國的科技水平一直落後於世界潮流,也因此一直受到世界上列強們的侵略。直到新中國成立以後,這樣的局勢才有所改善,我國再度站立了起來。但是雖然取得了獨立,但是我國在國際上的話語權仍然很低,就是因為我們沒有足夠強大的科技實力。但好在,我們有一群愛國並且專業知識十分強勁的科學家,他們放棄了海外豐厚的待遇,毅然決然的投入了祖國的科技建設之中,也正是因為他們,我們才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追上世界的發展水平。
正文
如今又有一批精銳的科學家,繼承了前人的意志,將先進的研究成果和科學技術帶回祖國,並再度投身於建設之中。而這位科學家就是這樣的人。
胡海嵐,出生於1973年,浙江東陽人。她的父親是歌山西宅人、母親是畫水黃田人,家中有一個弟弟。胡海嵐從學生時代起就是「學霸」,曾在東陽讀了半年小學。到了1991年時,畢業於杭州第二中學。隨後,進入北京大學生物系,並獲得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專業學士學位。2002年時,胡海嵐獲得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神經生物學方向博士學位。在2003年到2004年之間,胡海嵐在美國維吉尼亞大學Julius Zhu博士的實驗室工作。從2004年到2008年,胡海嵐又在冷泉港實驗室Roberto Malinow博士的實驗室進行博士後工作。
在所有人都認為她會在美國繼續發展時,她卻選擇了回國,並於2008年12月,加入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擔任神經環路與行為可塑性研究組組長。就像建國初期的那些老科學家們一樣,放棄了國外的優厚條件,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回到中國。並於2009年,胡海嵐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到2015年5月時,胡海嵐加入浙江大學。
而提到她的科研成果,其中最具有代表性和社會意義的便是,她為研發新型抗抑鬱藥物提供了多個嶄新分子靶點。在如今的社會環境下,人們身上都有著極其嚴重的壓力,在這樣高壓的環境中,人們極易產生抑鬱症,而在近些年來,新聞中,報導的抑鬱症病例也屢見不鮮。可以說,抑鬱症已經成為一種十分危險的疾病。而胡海嵐卻不畏艱難,用自己的行動和努力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題,使這種藥物進入人們的生活。可以說這一研究造福了數以億萬計的抑鬱症患者。也因此,在2019年7月,胡海嵐成功斬獲第12屆IBRO-Kemali國際獎,為祖國的科研事業,以及為整個世界都做出了傑出貢獻,被稱為「亞洲第一人」
致力於情緒與社會行為的分子與神經環路機制研究的她,近六年來在情緒的神經編碼、抑鬱症發生的分子機制、以及社會等級的神經基礎等方向,並取得了一系列在應用價值的系統性原創成果。發表了《神經元活動依賴工具開發應用的研究進展與展望》等十餘篇專業論文,取得了顯著的科研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胡海嵐,不光在科研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還培養了數位博士畢業生,這些人在她的培養下,也具有了極強的專業素養。相信他們在未來的生活,與發展中又將繼承前人的意志,投入到祖國的建設與發展,使中國的科研水平,科學技術更上一層樓。
再說胡海嵐本身,不光擁有著極其豐厚的專業知識儲備,還美麗端莊,甚至《人民日報》稱她是「亞洲第一人!實力與顏值雙爆表」。這樣的人在古代,那就仿佛是花木蘭,穆桂英一類的巾幗英雄。
結語
誰說女子不如男,胡海嵐用自己的行動和成就證明了,她的天賦與努力。她不是一個只有這好看外表的花瓶,在她美麗的外表之下,蘊含著更加豐富多彩的靈魂,為了廣大人民的幸福健康他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題,解決了一個又一個的麻煩,她給廣大的抑鬱症患者帶去了希望與曙光。
參考文獻:《胡海嵐.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